《平凡之路2010》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平凡之路2010- 第2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们认为Uber是一家非常不守规矩的企业,它在全球多个国家长期存在大量的违法记录。
  卡兰尼克在韩国被起诉只是其中一个微不足道的小案例,但是作为韩国的近邻,我们对于跨国公司这种肆无忌惮的傲慢感同身受。
  我个人认为,所谓的科技创新并不是任何一家公司践踏法律为所欲为的理由,何况Uber对于生命也没有丝毫的尊重,堪称是草菅人命。
  最近在印度发生了一起Uber司机强暴女乘客的恶性案件,我们没有看到Uber在这件事情上进行任何深刻的反思,或者看到它做出任何的改善。
  他们只是一味地搪塞,一味地强调这只是偶发事件,却不愿意正面回应Uber应该对乘客的安全承担何种责任。
  特别是作为一个女性,我对于Uber这个品牌感受不到一丝一毫的信任。
  我想我自己永远不会使用Uber,也不会建议我身边的女性朋友去使用Uber……”
  这篇报道的问世当然不是“不小心”,反而是非常小心地、字斟句酌地琢磨了很久之后才定下来的。
  这种明显要引雷的暴论,如果当事人不愿意的话,媒体是一个字都不可能刊登出去的。
  按照刘简妮的要求,全文都写明了并非是万里出行的官方评价,而是这位公关总监“以个人身份”发表的见解。
  这只是从法律层面上做安全隔离的小手段,实际上只要心里不瞎的人都知道怎么回事儿。
  作为科技界今年最受关注的打车软件,万里出行公然抨击Uber当然是个猛料,立刻引爆了舆论场。
  且不提各路专家和媒体都要跳出来掺和一脚,什么“创新就是要打破常规”,什么“网约车不是法外之地”,吵吵嚷嚷莫衷一是。
  网上的反应则比较有意思了,每每有这种话题的时候,就有一帮不知道哪里来的三无小号出来冷嘲热讽,偏偏还能顶起很高的热度。
  “万里出行是怎么有脸说Uber的呢,难道国内的打车软件不都是抄袭人家美国公司的创意才发展起来的吗?还没跟你要版权费呢!”
  “如果说Uber违法的话,那万里出行跟其他打车公司又是根据什么法律在经营的呢,五十步笑百步?”
  他们唯一回避的就是Uber在印度发生的案件,因为万里出行上线以来确实没有发生过这样的重大安全事故。
  林一自然不会把网上这些不知道是不是真人的屁话当回事,不过Uber那边反应也很快。
  他们第一时间就宣布已经跳过直接发言的公关总监起诉了万里出行,名义是“诽谤、损害Uber的声誉”。
  这个反应在万里出行之前的预案当中,他们当然不会把自家的员工推到前台去顶雷,准备积极地应诉。
  官司本身没什么所谓。
  如果采取拖延战术的话,这种案子没个一年两年是判不下来的,那时候行业格局恐怕已经天翻地覆了。
  Uber直接把目标对准了万里出行,对于媒体来说一个好处是可以一次名义要求过来采访了。
  万里出行对此并没有太多的表态,只是说“不认为公司存在任何过错,已经采取一切必要的法律手段,以法院判决为准。”
  众人大为遗憾,这事儿就这样完了吗?
  当然不会。
  很快,林一本人在一次采访当中虽然并未直接回应这件事,却句句都在不点名地意有所指。
  “很多人说我是最年轻的成功创业者,但我从不鼓励年轻人崇拜或者效仿我,因为我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也知道万里出行发展到今天有赖于太多人的努力。”
  “但是部分创业者可能是在市场的过度追捧下迷失了心志,脑海里只剩下傲慢和狂妄。”
  “我有过两段创业经历,都被归类在科技行业,其实更准确地说属于商业模式创新,但我从来不认为自己或者同行应该拥有什么法律之上的特权。”
  “企业家,这是一个非常新颖的称呼,但无论他叫什么名字,这个身份有什么了不起?”
  “他是能够不吃五谷杂粮还是能够原地飞升,他是摆脱了人类一切低级趣味还是通过生殖隔离进化成了另外一个物种?”
  “当一个企业家宣称是社会的保守、落后或者是民众的愚昧、短视阻碍了自己的创新的时候,谁给他的资格让他去做这样的挑战?”
  “法律本来应该是社会的最大共识,它当然会存在固有的缺陷,以及随着时代进步而形成的滞后。”
  “但无论如何,它都是我们这个社会理应而且唯一能够坚守的底线,在我们更新这种共识之前,谁有权力私自替所有人判断和决定什么是先进,什么是正确?”
  “如果有人在杀人放火或者奸淫掳掠,我们通常把他们称作法外狂徒,并且毫不迟疑地会用法律去制裁他们。”
  “但是当企业家打破这种规矩的时候,却好像能够拿着免死金牌,得到格外的宽容。”
  “这叫什么,法外开恩?”


第466章 我们不一样
  林一这番话刊登出去的时候实际上被删改了很多。
  尽管他已经是非常克制了,但刘简妮还是觉得这些内容太敏感太尖锐,仔细调整了之后才让它看起来像是专门内涵Uber和卡兰尼克本人的。
  而不至于引发什么别的联想,或者过度解读。
  鉴于这一次林一的表现,刘简妮非常敏锐地察觉到了一丝危险的苗头,还特意向他强调:
  “我无意改变你的这些观点,但是这些话在公开场合一定要非常非常谨慎,你也不希望我们的万里出行因为你口无遮拦遇到什么额外的不测吧?”
  “林一,今后你的每一次采访,每一次公开发言我都会仔细看的,禁止你脱稿演讲自由发挥,OK?”
  没想到自己并没有靠名气吃饭,却跟顾采薇一样被言论管制了,林一有点哭笑不得,不过也能理解刘简妮的担忧。
  “OK,我会非常注意的。”
  果然被刘简妮处理过的发言并未引起什么误会,只是非常精准地攻击了Uber一家而已,同时也把这一场由万里出行主动挑起的矛盾继续上升了。
  卡兰尼克能是吃哑巴亏的人吗?
  很快,他在硅谷那边通过媒体不点名地回应道:
  “他们都是窃贼,对,我不认为那里有任何值得一提的创新。”
  “迄今为止他们所取得的所有成就,都是机械地复制硅谷的智慧,然后依靠一些雕虫小技不光彩地把全球竞争者隔绝在外。”
  “对于这一点,我想没有人比我们的股东——谷歌更加清楚了,毕竟有些公司刚好有些巧妙的关联,他们能说出这种话丝毫不足为奇。”
  谷歌公司是Uber的C轮投资者,不过两者并没有什么业务上的联动,卡兰尼克在这里提到它纯粹是在内涵Google当年退出国内市场的事情。
  卡兰尼克这番话一出,等于是把万里出行背后的大金主熊厂也一块儿怼了,不过后者并没有公开回应这件事。
  如果没有林一的插手,Uber最新一轮融资里面本来应该有熊厂的6亿美元,现在两家自然是没有半毛钱关系,所以怼起来也没什么心理负担。
  然后网上更加热闹了,各种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被翻出来吵上了天,关于“国内互联网行业到底有没有真正的创新”这个问题足以战个三天三夜。
  所有的骂战到最后都会演变为闹剧。
  林一放了这把火暂时还不知道对于Uber在华的业务有没有产生影响,但是心情很是舒畅。
  若非之前没有这样的契机,如果早点这么干的话,卡兰尼克也不至于大喇喇地冲过来,张口就要收购万里出行至少40%的股份。
  在万里出行跟Uber隔着太平洋互相吵架的时候,他的两家国内同行反应并不相同。
  其中嘟嘟打车是由柳清出面评价道:
  “打车行业今年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同时也受到了投资人的广泛认可。这种情况下某些友商应该更加谨言慎行,在行业内外做好表率。”
  “当然,我们认为外界对于打车行业的关切是有道理的,特别是乘客的安全诉求,这也是我们嘟嘟打车的核心价值观,并且一直以来为此付出了很多努力……”
  这话一时半会儿不好判断是在向着谁,或者说更像是各打五十大板,后面就熟练地替嘟嘟开始自吹自擂了。
  不过相比于他们说了什么,更有意思的是他们做了什么。
  万里出行发现嘟嘟打车在这段期间派出了大量的打车红包,显然是想趁着两家骂战期间能不能捡漏蚕食市场份额。
  林一自然不能够让他们得逞,当即就进行了反制。
  目前大家的默契还是小范围的补贴一直就没断过,各玩儿各的,但是避开大规模的补贴消耗战。
  至于前不久跟林一见过面的快嘟打车那边,他们的反应就是没有反应,陷入了古怪的沉默。
  林一暂时顾不上那边,既然是他主动挑起的这个事端,当然不会没考虑怎么解决,这个方案也经过内部讨论,得到了其他管理层的认可。
  本着“能动手就不BB”的原则,万里出行没有就Uber的这两桩丑闻继续吵什么架,而是干脆地拿出了自己的态度。
  林一高调宣布,为了避免近期发生的实践在万里出行重演,保证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将从即日起在内部组建安全委员会与合规委员会。
  安全委会员用于确保公司的第一目标,即保障乘客的安全,为此不断改进公司的运营模式和技术手段。
  合规委员会用于研究和追踪全国各地区的法律法规变化,确保公司始终在法律的框架之内开展经营活动。
  之所以是两个委员会而不是新部门,是因为这两个问题都不是按照管理职能来划分的单一部门所能解决的,而必须集全公司之力认真对待。
  相应的,这两个委员会的主席都由CEO林一兼任,除了部分高管同时参与两个委员会之外,剩下的就是各相关部门的负责人。
  当然了,光是成立两个新部门只能说是一种表态,林一还是拿出了一些实在的措施的。
  安全委员会成立之后,就再次重申了公司关于司机招募的要求,并下令各区域的团队自查。
  要求本身是不会有什么问题的,因为都是在交通委指导下建立的嘛,不过遵守到什么程度就弹性很大了。
  这次自查的结果是万里出行一次性在全国范围内取消了数百名司机在本平台的接单资格。
  加上以往历次的类似活动,万里出行累计取消资格的司机数量已经超过了上千名,这对于把运力当作核心资源的网约车平台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决心了。
  安全委员会同时重申了严格遵守资质要求,为此还开除了几个为了完成业绩考核而私自放款审核标准的员工。
  林一还强调开始研究通过应用技术更新的方式,提供更加有约束力的安全保护措施。
  这些当然都是有成本的,特别是收紧司机注册的话会加剧原本就存在的运力紧张,然后影响各地区的运营目标完成情况,执行团队抵触很大牢骚满腹。
  不过在林一的坚持之下,这些要求还是得到了贯彻,总部这边给出的解释是:
  “安全跟合规都是绝对正确的口号,我们在这方面做到标杆,嘟嘟跟快嘟都没办法在这上面反驳的。”
  嘟嘟和快嘟,乃至Uber确实都没有在这个上面叫板,而是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沉默。
  不过对于林一来说他其实只需要一个理由就足以说服自己了:
  “如果我重来一次却跟别人毫无区别的话,那还有什么意思呢?”


第467章 不如归去
  林一很快就知道为什么快嘟打车最近陷入了沉默,因为吕传卫给他打了电话,然后他再次风尘仆仆的赶到临安与对方见面。
  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这次见到吕传卫林一看出了点一年多以前大黄峰打车的黎勇进那种感觉。
  满身疲惫。
  “吕总主动打电话找我来,是上次我们两个人商量的事情你已经做了决断吗?”
  吕传卫也没有拐弯抹角:“可以这么说。”
  YES!
  林一在心里狠狠地振奋了一下,但面上还是努力地控制着情绪,并且不太着急进入正题。
  “看起来最近发生了一些事情,促使吕总下定了决心,而且我想一定不是我们跟Uber之间骂来骂去对你或者快嘟打车造成了任何影响。”
  这并不是一个问句,林一其实也不是非知道不可,不过吕传卫略微犹豫了一下并未回避这个话题。
  “A厂准备派出一个副总裁,到快嘟打车担任高级副总裁职务,而且很快就会到任。”
  林一了然,这件事情既然能够成为吕传卫下定决心的导火索,肯定不是他乐于接受的。
  无论是吕传卫反对了但是反对无效,还是A厂压根没有商量直接宣布了这个任命,都只代表一件事:
  A厂箍在快嘟打车脖子上的绳索越勒越紧了。
  业务上没有起色,管理上倍受掣肘,吕传卫本来就已经身心俱疲。
  再度遭受A厂这种突如其来的打击,他现在满心都是那天林一试图在他脑海中唤起的那个声音:
  不如归去!
  这个念头在接受它以前是多么的抗拒,那么认可之后反而会觉得多么的轻松,刹那之间天高海阔任我遨游。
  所以吕传卫主动出击地说道:“林总,咱们明人不说暗话,既然我决定放手快嘟打车,那么现在我只关心两件事。”
  “第一是快嘟打车的前途,一旦合并之后这个品牌就会失去价值,我并不奢求你们假惺惺地做什么名存实亡的姿态,我无所谓。”
  “我在意的是快嘟在三百多个城市的员工和团队,再加上临安总部这里,总共有上千名员工。”
  “这些人是在我的管理之下,被招聘到一家名为快嘟打车的公司当中,即使我最终将要离开,也必须给他们一个负责任的交代。”
  林一只说了五个字:“不裁任何人。”
  “好!”
  吕传卫没有质疑他这番表态,“第二件事是关于我本人的去留,虽然林总上次盛情邀请,但恐怕要恕我拒绝了。”
  “我很清楚林总这里不会有我的位置,嘟嘟打车那里也不会有我的位置,何况经过这两年来的创业经历,确实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