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正常音乐家》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非正常音乐家- 第25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或许放在普通的app或是网络上,是很不错的创意作品。
  甚至放在其他一些演出,都能成为主要的支撑节目。
  但如果放在这里,那就实在是太Low了。
  听上去创意其实还行。
  但太普通了,不配这种场合,也太简单太无聊。
  但问题来了。
  这三个职业,似乎怎么组合,都完全逃不开这个怪圈。
  创意的方向被锁死,难以进行更有趣的合作方式。
  而且,最重要的是……音乐的表达与画面的表达,是否可以相辅相成。
  音乐要独立,画面也要独立。
  都要围绕着故事或者历史元素展开。
  彼此之间并不能一致,这样会非常的枯燥,失去了合作想要追求的“多样化与层次感”。
  但如果各玩各的,那更尴尬。
  就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李少杰和席勒,本,伯尔,苦苦讨论了起码四天。
  别人都开始创作的时候,这边还在讨论“俺们该咋做”。
  当然了,这也不算是最难的。
  看看隔壁。
  一位指挥家,一位建筑设计师,一位雕塑家……
  这怎么组合?
  让指挥家指挥工人按照节奏盖房子吗?然后让雕塑家跟着节奏敲石头?
  直到一周后,李少杰几人才开始相互讨论着节目走向,进行着创作。
  一路上磕磕碰碰,时不时还经常吵架。
  李少杰和奥地利画家席勒非常聊得来,两人都是艺术家,艺术思维上共通联觉不算很难,但另一边专门醉心于影视剧动态表达的导演本,以及历史学家伯尔,思考模式上和李少杰与席勒就有点不一样。
  彼此之间意见相左,并且大吵,不是啥稀奇的事情。
  要不是因为杰哥年轻,席勒除了画画还喜欢健身……
  今年五十岁的本以及六十岁的伯尔早就动手了。
  ……当然这是玩笑话。
  争执很正常,面红耳赤大吵大闹也正常,但都是基于对作品认真严格负责的基础上才这样的,也没有人会将这方面的争执带入到现实中。
  现实中……往往是四个人吵的天翻地覆,差点不欢而散的时候……
  杰哥提议去吃个烤鸭,然后三人笑嘻嘻的就走了。
  一路波折中,作品也终于完成。
  很快,也便即将临近闭幕式演出!!


第314章 《Danuvius》!!
  闭幕式的活动持续一整天。
  白天,有总结性的报告,也有一些其他作品的展示。
  讲真,这样的交流,意义非常之大。
  无论是再强的艺术家,也是会存在“思维定势”的。
  能如同李少杰这般,能够跳出思维定势想问题的……不多。
  就好像大家开车,习惯了驾驶位在左边,但实际上,驾驶位设计在右边的也不少。
  比如带嘤,霓虹。
  由外国人来运用中国元素,由国人去运用外国元素,或许在本家看来,有些用法会很不对劲,但未必不会迸发出令人喜爱的新东西。
  例如菠萝披萨……
  当然,在运用他国元素的时候,也要注意一些尊重,以及命名,定义上的问题。
  不然会出现草莓麻婆豆腐这种偷换概念的存在。
  李少杰算是大开眼界了。
  圆明园为何如此美丽。
  为何够资格称作万园之园?
  可不是因为它被烧了。
  虽然昙花一现的它,让痛点令国人记忆犹新,但其实,圆明园的美丽,是基于融合。
  西洋楼中,以意大利巴洛克和法国洛可可风格为主导,但却在园林布局,细部的装饰,运用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色。
  中国园林造景的理念,哲学。
  融合了文艺复兴以来,西方的美学观念与建筑工艺。
  当不同的美汇聚一起,自然会令人沉醉。
  而在这次的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中,东西方的艺术家彼此灵感碰撞,相互借鉴。
  本就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当然,肯定是有极端的踩一捧一选手,可那种选手很难进入这种层次的盛会,倒是有几个侥幸的,也在这次合作交流中当了一回背景板。
  当晚。
  闭幕式最后的收尾。
  闭幕晚会,也正式开始。
  因为是散场晚会,经过这段时间的交流(玩闹),互相之间也都熟悉了。
  于是,各种奇葩的玩闹性质的尝试作品便出来了。
  看起来或许有点离谱,有点荒唐。
  但其实,这就是意在鼓励所有人脱离框架,尽情创新,开拓更多不同作品。
  当然,玩闹与互相之间搞笑,并不是无根浮萍,必须也是要有实实在在的艺术支撑。
  艺术,总归要有一个严谨的形式美学。
  于是。
  在民乐,管弦乐团,彼此演奏各自名曲的开幕式后。
  上来的第一场,就让杰哥直呼离谱。
  踏马的。
  《三堂会审伽利略》。
  这场面谁见过?
  反正李少杰是没见过。
  剧情的内容多少有点魔改,但是基于现实。
  【近代欧洲,著名科学家伽利略因支持哥白尼的日心说,并宣扬而被教廷逮捕,收到红衣主教的三堂会审,伽利略父女在堂上巧妙与之辩论。】
  是的。
  任务行当,比如伽利略。
  那就是老生。
  净角的主教,丑角的教士,旦角的玛利亚。
  “乱臣贼子实可恶,
  不信上帝信科学。
  三堂会审伽利略,
  定要扫除日心说!!”
  好家伙。
  主教开演后,伽利略上堂。
  当场就是一段西皮原板。
  你以为这就是大场面了?
  笑死,根本没完。
  因为伽利略热爱科学,所以被迫害。
  之后呢?
  踏马的圣诞老人到东方请黎山老母下山。
  是的,你没听错。
  踏马的圣诞老人到东方,请黎山老母下山,救出了伽利略。
  ……然后甚至还踏马度他女儿飞升?
  飞升?
  李少杰在台下直接笑不活了。
  当然了。
  整个剧很长,这次只是表演选段。
  很快,便来到后面的节目。
  什么?
  你以为这就很离谱了?
  笑死。
  隔壁上来的大佬是河北梆子团的。
  人家的河北梆子,唱的是希腊神话。
  是的。
  《忒拜城》,《美狄亚》。
  听起来或许离谱。
  但想一想,用歌剧唱中国的故事,这个国内国外都有人在搞。
  用戏曲唱别人的故事,似乎不是那么不能接受。
  而且,这并非是哗众取宠。
  如果你真的善于听戏曲……
  会发现。
  他们真的在台上唱的很正经。
  作品还真的是非常正经的严肃音乐,完美汉化。
  紧接着。
  一位古典吉他的选手,抱着古典吉他上台。
  嗯,抬头一看。
  搞西洋乐的人很熟悉,搞民乐的人感觉有点陌生。
  然后曲儿一响。
  好家伙,古筝曲《渔舟唱晚》。
  这音色,这技法,可以说是相当还原古筝曲了。
  马上,民乐的人“嗯?!”抬头。
  西洋乐的人“嗯?!”傻眼。
  这弹出来的味儿,搞民乐的人很熟悉,搞西洋乐的人感觉有点陌生了。
  然后抬头一看。
  踏马的,我好像认识,又好像不认识。
  全给弄不会了。
  ……当然,说不认识乐器,或是熟悉陌生,是有些夸张,更像是开开玩笑。
  不过,这种错位感,是TM实实在在的。
  听起来,很像是古筝曲儿,但多了一点古典吉他的温润柔和,然后你刚以为是古典吉他的声音,突然又很像古筝。
  后面的节目更离谱。
  前面弹古典吉他的人下去了。
  后面上去的是他老师。
  古典吉他版《剑器》。
  这首曲子,本是柳琴曲。
  灵感的来源,是杜甫的诗《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这一刻,到底演奏的乐器,是古典吉他,还是柳琴?亦或是琵琶?
  开始模糊了。
  李少杰忍不住BB了起来。
  “好家伙,好家伙!我们的作品准备的是不是太严肃了?真的适合这个场合?!”
  “有吗?”
  席勒抬起头,好奇的看了一眼杰哥。
  “我感觉这些节目也很严肃啊……没啥不合适的。”
  李少杰捂了捂脸。
  反正,像是《三堂会审伽利略》这种喊圣诞老人带黎山老母救人,顺带着点化外国人成仙的片段吧……
  他们外国人没觉得离谱,反而觉得很不错。
  而中国人听起来吧……也挺不错的,但多少就是有点怪。
  “……行吧!”
  两人聊着的时候,本突然凑过来,嘿嘿一笑。
  “嘿,Jay,我来之前,还一直听弗莱什发牢骚,你们俩到底是怎么回事?”
  怎么回事?
  李少杰挠了挠头。
  “我也不知道啊,就……反正就……”
  “……”
  伯尔翻了个大白眼。
  这里面的弯弯绕绕吧,就伯尔看的清晰透彻。
  唉!
  伯尔知道。
  但伯尔就是不说。
  没办法,讨厌弗莱什这种典型极端漂亮国人的人……可不止李少杰一个。
  作为历史学家,伯尔清楚的知道一件事。
  历史,或许是由胜利者书写的,但其实……历史,是由文化艺术娱乐领域宣传的。
  毕竟,“赢”了战争的,是好莱坞。
  “快到咱们了,收拾收拾,准备一下吧!!”
  “走走走!!”
  李少杰站起身,做好准备。
  说是准备。
  但其实,这种作品展示吧……
  上场的,其实就是李少杰一人。
  多少是有那么一点局限性。
  不过,作品本身如果质量过硬,那么可以破一切。
  很快,节目便进行到中段。
  愉快过后,多少也要正经起来,展望一下人类历年的发展。
  这一环节,称作“Chronicles”。
  编年史。
  展示中国文化艺术发展旅程,展示中华文明一路的轨迹……这些其实已经做过了。
  而且,在之前的交流中,非常的细致。
  如果在结尾的时候,已然大谈“我华夏如何如何”……
  格局就有点小了。
  而且,放在这种大场合中,不断谈自己的东西,哪怕真的很厉害,也会有种小家子气的感觉。
  所以,这个编年史。
  是世界的编年史。
  在人类的历史上,伟岸的文明太多了。
  要自信,但不能盲目自大。
  面向国际,面向世界的编年史,其中内容的主题,皆是不同于华夏文明的故事。
  强调的,是整个人类发展整体。
  当然,加点华夏民族的丰功伟绩,合情合理,非常自然,也足以担当。
  “编年史”段落的表演者们做好准备。
  依次运用各种表演方式,展望出一副画卷。
  从一万年前,农业开始发展。
  四千五百年前,吉萨金字塔的建成。
  古代凯尔特人,古代伊特鲁里亚人。
  民族神话,独特的民族元素。
  玛雅,埃及。
  爱琴海的克里特文明。
  古亚述时期。
  苏美,古巴比伦。
  古希腊。
  古波斯。
  而就在中国走过夏朝,商朝,周朝时代。
  到了春秋战国之时。
  古罗马建成。
  开始发展。
  这是一个只要涉及历史,就很难逃避的了的庞大国度。
  古罗马的有些东西,甚至一直影响到现代。
  传承于西方世界文明的第一接力棒,希腊城邦的文化。
  存在传承关系,但彼此文化独立。
  古罗马的时代开启了。
  从王政,G和,转到古罗马帝国,独裁者凯撒后,拉丁文开始更大范围的使用。
  古罗马,对于人类的影响力极大。
  舞台上,乐团已经坐好。
  随时可以开始演出。
  作品已然完成,那么,便没有伯尔什么事儿了。
  伯尔乐呵呵的坐在台下的某处演员席位上准备看节目。
  伯尔的身边正是奥地利画家席勒。
  席勒的画作,早在之前就已经画好了很多。
  而作为导演,本正在后台做着最后的一点准备。
  虽然节目是一个整体,很流畅。
  但配合中,需要运用灯光效果,营造出“转场”的效果。
  灯光的叠化,淡入淡出。
  划像,定格,画面的分割。
  这些电影的手法,运用在舞台上,很难,但可以想通。
  让整个节目的光影效果变好!
  李少杰这一组,最终决定的节目。
  正是以非常具有强烈印象的音乐为载体。
  光影遁入遁出作为暗示的辅助。
  让画卷变得具有动态起来。
  当然,听上去像是放幻灯片,但还不是。
  很快。
  李少杰走上舞台。
  唰!
  舞台顶部巨大的吊屏,用一种3D技术,展示出了作品名。
  《Danuvius》!
  Danuvius,是古罗马的河神,它的变体,是古罗马中一条伟大的河流。
  多瑙韦斯河,多瑙河(Danube)。
  河神Danuvius的形象人首牛身。
  在古罗马的银币,青铜币上,还有其雕刻图像。
  从德国流出,经过奥地利,斯洛伐克,匈牙利,克罗地亚,塞尔维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摩尔多瓦,乌克兰。
  至今,还被奥地利人视为母亲河。
  这也是伯尔的建议。
  人类的编年史中,离不开罗马。
  罗马,离不开多瑙韦斯河。
  就好像如果用一个凝缩的符号,去描写中国波澜壮阔的民族史。
  那么,一定是黄河。
  这一个文化符号,已然形成。
  “嘿!Jay来了!!”
  “太好了,上次《埃尔多拉多》让我感觉兴奋万分,不知道这次又是什么样子?!”
  “Jay写西方元素的作品不算很多,这次算是有机会能展示一下了!!”
  台下传来一阵非常窸窣的交谈声,很快便也静了下来。
  而会场中的国人,则更是感到期待。
  曾经有句话,叫做……国内现代的音乐,没有史诗。
  起码绝大多数更加“细腻”“柔和”。
  一度被人诟病。
  或许有,但在知名度上,差了不少。
  而李少杰在音乐上的发展……颇有一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