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音乐会,你可以选择四场的任何一场单独买票,或者挑自己喜欢的场次,自然也可以一键全连。
通过关注售票情况,是完全可以看出李少杰哪类作品更受欢迎。
“3!”
“2!”
“1!”
放票开始!
紧接着。
关注着票数的人,就知道了,到底什么是开闸泄洪的场面。
已有票数嗖的一下!!
就疯狂往下降!!
李少杰这场表演的关注度实在是太高了。
业内,业外,大师,同行,粉丝,爱好者……
这一次李少杰的表演,定在了主厅。
主厅有五层之高。
甚至有安装电梯。
本身声学装修配置极度奢华,金色的大厅能让声音效果真实温暖,这个音乐厅甚至本身就是一件乐器。
五层,2804个座位。
仅仅五分钟,便销售一空!
甚至有不少人都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票便瞬间卖光!!
而且是四场全部卖光!
“哦!上帝,这真的是个奇迹。”
负责后台票数统计的人直接看傻了。
从未见过如此夸张的速度!!
“五分钟!仅仅五分钟!”
“卖光了!!”
工作人员们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
基森更是头皮发麻。
这速度,压根就分不出来李少杰到底哪个作品更令人好奇。
但,还没等这帮人惊讶。
网络就已然炸锅了!
【什么情况?!劳资卡一下票就没了?!】
【TMD一个古典音乐会的票,卖的要不要那么快啊!!】
【什么啊!!就这点票?!能不能加点啊!!我坐过道上也行啊!!!】
【哭了,等了一宿,结果没抢到。】
【@卡内基音乐厅,你给个说法啊!!怎么办啊!!】
没抢到票的人还有很多。
其中,不乏纽约本地过来排队买票的。
TMD排到一半不排了,告诉我卖光了是怎么回事儿?!
甚至很多人不满的嚷嚷了起来。
卡内基音乐厅的负责人满头大汗。
平时,卡内基音乐厅的票确实是不愁卖。
但实际上,古典音乐表演,上座率能有个80+就已经很不错了。
就算卡内基再NB,也无法保证每一场的票全部卖光。
但就在这种情况下,李少杰的演出。
TMD四场!整整四场啊!
五分钟!
你知道我这五分钟是怎么过来的吗?!
“不行,必须加座!!”
基森人都麻了。
“网上的就算了,先把外面排队的给加座。”
工作人员点了点头,赶紧跑出去跟排队买票的人解释道。
“座票没了,现在只剩下第三场个人钢琴演奏会的舞台票了。”
“谢特!”
“法!”
“太棒了,就是冲着第三场去的,舞台票更好!!”
“你快卖啊!!”
“唉,一场就一场吧,总比没有强……”
一阵骚动过后,总算勉强拿第三场个人演奏会里抽出了一点空间。
处理完事情的工作人员满脸的匪夷所思。
舞台票!这TM都开舞台票了?!
要知道,整个卡内基,已经有二十年没有开过舞台票了!
什么是舞台票?
台下坐满了,没座了!
只好把椅子搬到舞台上排排坐。
左边观众,右边钢琴家。
这种情况极少极少出现,但每一次出现,其音乐家,都是爹中爹,爷中爷的存在。
而且,这也只能在个人钢琴演奏会上搞这种票了。
其他的歌剧,套曲?
笑死,压根没有条件开舞台票。
“基森爵士。”
工作人员回来汇报。
明显满头大汗。
“加了800个舞台票……目前已经实在没有可卖的了,外面排队的算是处理好了,但网上……”
“……”
舞台确实很大。
但八百个舞台票,也占据了几乎快要一半的舞台空间。
叹了一口气,打开手机,扫了一眼评论。
【呸!破B卡内基!这么小个地方!怎么才这点票?就不能TM扩建一下吗?】
基森顿时感觉眼前一黑。
一个评论,血压直接飙升。
基森这辈子都没想过,有一天卡内基被喷的原因,是TM因为票卖的太快了导致大家觉得卡内基大厅“太小”。
两千八百人啊!
算上舞台票,三千六百人啊!!
你知道这是什么概念吗?!
一个班六十人,一个年级二十个班,整整三个年级。
放操场上那都乌央乌央一大片!!
整个一高中的人坐下去都够的大厅,你居然会觉得小?!
“……”
基森脸色复杂。
这就是Jay吗?我TM真的是谢了谢了。
第472章 他是世界上最好的音乐家!
时间慢慢度过。
也即将来到表演的当天。
可以说,从前一天晚上睡觉之前,大家就已经进入状态。
养精蓄锐,随时准备以最好的精神面貌表演。
甚至有睡梦中展开冥想训练的。
这还真不是夸张。
如果你一天到晚都在练一个东西的话,那么,晚上睡觉做梦也大概率是在练它。
没人知道究竟是梦境照到现实还是现实入侵梦境。
我知道的只是我已经练的RNM连做梦都在拉琴。
别问我在梦里能不能有进步,不知道,但练肯定是练了的。
……
演出当天。
一大清早,李少杰便赶往音乐厅。
主厅是用来表演的。
而独奏厅与小厅内,则是聚集着其他等待节目演出的演员。
本来,李少杰觉得,自己拿出纯正的中国题材,中国味道的歌剧,音乐,灯塔人或许不那么感冒,似乎很容易扑。
可该演奏还是要演奏。
来到国外,不去用音乐表达中国故事,又算什么中国音乐家呢?
或许不全是,但一定要有。
这是底线,高于一切所谓的发展,名声,金钱。
但因为文化差异的原因,扑,或许是很正常的。
甚至已经做好一部分的心理准备了。
但李少杰自己都没想到,票会瞬间卖光。
而且,从后台看陆续入场的观众,熟悉的黑发黄皮肤的人反而相当相当少,看上去非常像是本地的留学生。
其他各种肤色的人反而占据了绝大多数。
实际上,感觉自己可能扑,完全属于李少杰的个人臆想了。
就像是国内绝大多数听众是不排斥国外故事作品的感觉一样。
你跟国内观众聊西方神话,英雄传说,古典故事,他们能听的津津有味。
而对于这些西方观众,东方实际上也是一个带有神秘色彩的地域,去讲东方故事,反而容易引起人们的好奇。
拜托,很多西方故事,人家都听腻了看够了。
这些灯塔观众自然也是如此。
实际上,甚至还有一部分观众并不专为李少杰而来,单纯是觉得这些描述东方的音乐让自己很好奇罢了。
很快。
表演也正式开始。
第一场表演的是《敦煌·慈悲颂》。
舞台首先黑下去后,安装的投影屏,用英文描述着短暂的敦煌文化CG。
【这是一个神圣的名字,是一座艺术的殿堂。】
【中国,YS兰,印度,希腊的文化,在这里相遇,融汇,碰撞。】
【敦者,大也,煌者,盛也,埋迹于黄沙之下的璀璨明珠,与其对话的似乎只有血色的残阳,河西走廊经历了历史的变迁,从繁华盛景,到破败凋零,但历史总是轮回的,落日黄沙的西风紫塞,终再现河西之盛。】
【时代的风尘也遮掩不住永恒之美,黄沙,残阳之下,目之所及,也依稀可闻隐藏在地脉之下的亘古回响。】
【梦里身回云阙。】
【一眼千年,尽是千佛幻梦。】
这只是一闪即逝的揭幕。
但依然让观众们感到了一种厚重与惊艳。
投影关闭,全场灯光依然黑暗,只有舞台上亮起了灯光,照亮了来自东方的乐团。
作为指挥的李少杰走上舞台后,鞠躬致意。
观众们掌声过后,演奏便也开始。
在舞台最顶端的LED滚动横屏中,用英文介绍着作品的相关。
很多观众摸了摸票据。
上面也有节目介绍。
这是在阐述着敦煌一个又一个典籍。
或许西方人并不懂,对其也并没有什么了解。
但这并不耽误欣赏,更不耽误去读懂。
简练的介绍,能让观众们随着音乐的发展,逐渐听懂故事的脉络。
古典音乐会,有时候其实并不是完全靠观众去悟的,观众也未必对古典音乐了解特别深。
实际上,走进来,配合着故事的介绍,了解一个大致的背景。
再通过音乐表演的张力,有的时候,在一瞬间,就会触及心灵。
这也是古典音乐爱好者之所以喜欢古典音乐的原因。
看似文化门槛很高,看似有文化差异。
但实际上,并没有。
用超脱了普通语言的音乐语言去描述故事,所有的感受都将是共通的。
李少杰这极具东方色彩的乐章,甚至让观众们震撼到瞪大眼睛。
台下,时代周刊的一位记者,在聆听中,完全按捺不住自己内心的激动,拿出纸与笔,摸黑的写下了刚刚自己短暂体验到的一种极致震撼观感。
【我实在不知道该如何表达我的激动,这部作品似乎让藏经洞中的天籁重见天日,是属于中国民族音乐,西方音乐,与千年壁画的美妙共振,一如河西走廊当初多元民族文化融合之景,神奇而不可思议。】
【Jay用思想拥抱宇宙,用艺术对世界讲述他们华夏先祖的教导:做人识世,奉献慈悲,创造人类的和平与善良。】
【这是一场奇迹的演出,不,这或许只是奇迹演出的开场!】
【Jay的指挥极具个人特色,与乐曲,乐团,故事,浑然一体。】
【民族性很强,但世界性更强,我不得不说,我感受到了华夏文化的一些精神,感受到了一种如上帝般慈爱世人的人文关怀,舞台上的灯光照在反弹琵琶的演员身上,让我感受到了恍若神明呼唤般的震撼,感受到了这东方文化的高贵。】
是的,作为时代周刊的记者。
作为一个灯塔人。
这位记者,用了一个“高贵”的词汇。
高贵,源自于底蕴,源自于思想,源自于境界。
极其强烈的民族风格,便是这最吸引欧美观众的特色。
……
上午的演出很快就过去。
结束了表演的李少杰并不能休息。
而是很快的对下午,晚上的三场演出进行安排。
目前只能说成功四分之一。
就连刚刚走下台前,全场震耳欲聋的掌声,都没能让李少杰放松下来。
但如果这个时候,打开手机看一眼,李少杰就能发现,灯塔的许多媒体,音乐评论家,已经爆炸了。
类似于时代周刊记者撰写的文章接踵而至。
甚至在新闻中,报道了这一艺术界的盛况。
是的,盛况!!
虽然这次演出的观众绝大多数还是普通民众。
可是你总能从人群中见到几个地位极其崇高的艺术大佬。
李少杰结束表演后,匆匆赶往后台准备其他的演出。
而此时,记者们也成群结队的赶来,七嘴八舌的问着各种问题。
记者的周边,居然也围绕着不少音乐界内举足轻重的大佬,正竖起耳朵光明正大的仔细偷听,似乎也很好奇。
“Jay!!你这首作品,定位到底是一部什么形式的作品?!”
一位记者急忙发问。
这也是很多人的心声。
似乎不知道该如何定义。
歌剧?音乐剧?舞剧?还是交响?合唱?
好像TM都有。
“没有形式,因为单一的形式无法包容敦煌伟大的文化。”
李少杰回答的很果断。
“那Jay,您对于这首作品满意吗?在整体来看,是否会有遗憾?”
听到这句话,李少杰的脚步顿住。
旋即认真的对所有记者说道。
“我对这首作品非常满意,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为了这部作品,我在敦煌的黄沙中度过了很长的一段时间。”
“遗憾自然也有,最遗憾的……是我感觉,以我的能力,似乎并不足以完全阐释敦煌艺术作品,敦煌历史,敦煌文化的伟大与厚重,而且,这甚至只是敦煌,对于整个华夏的历史与文化来说,只是冰山一角,我的能力,无法展现出更多更深厚的华夏文明文化的底蕴与内涵,这或许就是我最遗憾的地方吧……”
哗!!
记者们传来阵阵不可思议的惊叫声。
是的,惊叫声。
刚刚的演出已然如此炸裂震撼。
甚至让很多外国观众们惊呼。
这些文艺报道方面的记者,也都有深厚的艺术品鉴力。
也都刚刚看过演出。
很多记者甚至觉得,这场音乐会的表现,就像是一种奇迹,已经具有极度厚重的历史文化压制力了。
但饶是这样。
李少杰居然觉得,自己没有那个能力将敦煌文化展示的更好?!
甚至还TM说,这对于华夏文明文化的底蕴与内涵,只是冰山一角?
这种感觉像啥?
看到两个普通赛亚人打斗都觉得很猛的人,乍一看杰哥超级赛亚人变身,直接惊为天人。
然后这时候突然听这位超级赛亚人说,自己是个弟弟,上面还有不同的发型与发色。
就是这种感觉。
有点超出想象力。
记者很像怀疑。
但仔细一看杰哥……
这说的太TM诚恳与认真了。
只能原地“宝宝震惊”,想说的质疑的话卡在嘴边,变成一阵“阿巴阿巴”……
“好的各位,我还需要备战后面的演出。”
李少杰留下话后,匆匆离开。
开始准备后面的演出。
……
不管已经炸裂的网上评论。
时间过的很快。
李少杰中午匆匆的吃了一顿饭后,短暂的休息了一会儿,便开始备战。
很快,时间来到了下午的演出。
第二场演出,歌剧,《胡桃夹子》!
而这一场演出的观众中,似乎有大半都是上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