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鹏没搭理他,继续说:“我们在这附近,放了一个宝箱。
里面有可以用来应急的物品,但数量不多,请节约使用。”
马珂追问:“等等,你准备让我们自己找水?”
他们都接受了一定时间的专业训练,对于求生三要素,可谓知之甚详。
水是最关键的,人要是没了水,三天都活不下去。
不,如果在沙漠中,这个数字还要更少。
詹鹏点头:“是的,既然是求生,就要模拟成落难者的情景。
包括水在内的一切求生要素,都需要你们自己去寻找。”
小萨问出重点:“设置宝箱的意义在?”
“为了让你们度过找水之前的难关。
我可以提前告诉大家,宝箱中的水只够临时应急。
别指望通过节约喝水的方式,来熬过任务时间。”
玛丽说:“水应该能找到,我们在接受训练时,教官说了很多种在沙漠中找水的办法。”
彭鱼雁接着说:“对,我们更应该关心的是沙漠里的毒物,一旦被咬,麻烦可就大了~”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将军心稳定下来。
“你们的终极任务,是在三天时间内穿过这片沙漠,抵达对面的绿洲。
这期间,如果你们主动求救,则任务失败;
利用规定以外的物品和设备降低任务难度,则任务失败~”
小萨发现问题:“等等,规定以外的物品?”
“是的,按照任务规定,大家只可以携带一把防身匕首,和空置水壶作为求生物品。
其余的一切,包括指南针或手表,都不被允许携带,请大家自觉上交。”
这下炸锅了:
“手表都不能带?”
“好歹让我们带个镁棒吧?”
“这条件也太苛刻了~”
詹鹏没有废话,直接拿了个收纳盒放在众人面前。
在坑人这方面,完美贯彻了东方娱乐导演的传统美德。
没办法,胳膊拧不过大腿,大家还是老老实实将规定外物品放入盒子里集中保管。
当盒子上锁的那一刻,宣告任务正式开始。
除了各自的vj,节目组其余人员向后撤离,没一会儿便消失在森林中。
四人面面相觑,人一少,竟感觉到一种莫名的恐慌。
漫无边际的沙漠,那种荒凉感不是说着玩的。
小萨是主咖,得负责控场,叹了口气道:“走吧,先去找包厢,怎么也得把眼前的难关过去了~”
彭鱼雁说:“我们得先确定时间,看看还有多久黑天。”
马珂取了个巧:“刚刚摘掉手表的时候,我看了眼时间。
现在是下午2:15,距离黑天应该还有不到5个小时。”
玛丽说:“那就得赶紧找到宝箱,然后寻找庇护所和食物。”
小萨有不同意见:“下午是沙漠中温度最高的时段,根本走不了太远。
我们应该趁着太阳落山的时段多赶路才行。”
彭鱼雁手里拿着詹鹏交给他们的宝箱地图:“还是先找到宝箱,看看里面有什么再做决定。”
“附议~”
“同意~”
“那就出发吧同志们,一起喊个口号?”
四人相互对视,同时喊道:“野外生存法则,由我们制定!同志们,冲啊。。。”
携手冲出去十几米便停了下来,求生开始了,节省体力也很重要。
苍茫的沙漠中,四个人并肩前行,他们说的话不多,但每一步都走的很踏实。
走了大概一公里,回头再看森林,已经变得渺小。
这时候他们停下来,利用集训中学到的方法判别方向。
跟地图作对比后,更正了路线继续向前。
终于在两个多小时后,看到一座小沙丘顶端,有模糊的黑点。
“你们看,那是不是宝箱?”玛丽激动的指着。
大家望过去,仔细看地图。
没错儿,就是宝箱所在的位置。
他们找到了,成功完成节目的第一个小任务、小难关。
第269章 野外生存法则(四)
说是宝箱,其实就是一个帐篷包,里面塞了两瓶550ml的水,四个人喝根本撑不了多久。
当然,还有帐篷和睡袋,这也算是第一期节目的小福利。
以后的节目,要是还想睡在帐篷里,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也是考虑到第一期节目,给大家一个适应的时间,才没有继续拔高难度。
否则,中国有比这片更大的沙漠,何必跨越赤道来南半球沙漠求生?
打开水,轮番喝了一小口,都没敢多喝。
虽然詹鹏规定,不允许通过节省水源来完成任务。
但大家还是很谨慎,担心真的找不到水,瓶子里剩下的水就可以用来保命了。
之前他们走的方向是南偏西,找到宝箱后,需要更正方向,直直的朝南面出发,终点在对面。
现在还远没到沙漠中心,可顶着下午的烈日,走了两个多小时,众人迎来了第一个疲惫期。
小萨说:“我们找个沙丘背阴处歇会儿吧?这么走要不了多久,我们就被烤干了~”
玛丽擦了擦下巴上连成串的汗水:“是啊,不然刚才的水白补充了~”
彭鱼雁倒是还有体力:“大家休息,我绕着沙丘转一圈,看看有没有荆棘丛。”
有荆棘丛就有水源,这也是训练中教官反复强调的。
有植物就有水,比如茂密的芦苇,意味着在地下一米多深的地方能挖出水来;
或者芨芨草,在地下2米左右就能挖出水来;
又或者红柳和骆驼刺,下面5…6米一定有水;
再或者形形色色的仙人掌,也是是天然的水库。
非洲有一种仙人掌,甚至能够挤出几公升的水。
然而不幸的是,彭鱼雁绕了一圈,也没发现绿植的身影。
垂头丧气的回来,跟三位队友坐在一起:
“我想象不到马达加斯加人对于树林的砍伐到了什么程度。
竟然将一片森林,砍成了沙漠。”
按理说,离森林这么近的沙漠,至少应该有不少绿植生长才对。
可走到现在为止,他们甚至连一株仙人掌都没发现。
小萨将背包垫在脑后:“如果继续在白天赶路,水肯定撑不住,找水是必须的,不能放弃。”
玛丽突然指着不远处一个移动的小身影:“水找不到,食物倒是找到一只~”
众人定睛一看:“蝎子?”
小萨下意识缩脖子,苦着脸道:“我们真的要吃这个?”
虽然教官说了,在沙漠里,蝎子是一种很好的蛋白质补充。
但真到了吃的时候,大家还是有些下不去口。
如果是炸的,另当别论。
彭鱼雁左看看右看看,莫名想要尝试的冲动。
玛丽怂恿他:“你来?给我们打个样?”
“好,我来替大家尝尝看,如果中毒了,记得呼叫节目组救人~”
马珂拍着他的肩膀:“放心,只要割掉尾巴就没事~”
彭鱼雁确实有当能力者的潜质,放下背包,抄起锋利匕首走过去。
尽量放轻脚步从背后接近,瞅准时机扎过去。
一刀、两刀,连扎了三刀才扎中,刀尖将蝎子贯穿。
众人围过来,马珂示意他将蝎子放在地上,很小心的割掉尾巴上的蛰针,示意道:“可以吃了~”
彭鱼雁无比纠结,杀蝎子的时候很果断,但真要放入口中,想想都别扭。
但这是他自己的选择,为了让梁栋刮目相看,他决定拼一把。
眼睛一闭,将蝎子吞入口中。
第一次吃,紧张到忘记咬掉钳子。
蝎子死了,但残留的神经,让它的钳子还在工作。
一下夹在他的舌头上,一声痛呼。
众人忘记紧张,纷纷笑出声。
“傻孩子,以后吃蝎子记得掐头去尾,不过什么味道?”
彭鱼雁五官都纠结到一起,整个人都不好了。
“呕~”被咬到稀烂的蝎子尸体,就这么被吐了出来。
得,可怜的蝎子,连死都没有做到最后一丝价值。
小萨幸灾乐祸:“怎么?不好吃?”
马珂更狠,直接吐槽道:“你这就相当于吃大肠只吃屎不吃大肠。”
不说还好,一说更想吐了。
彭鱼雁说:“这味道太恶心了~”
“说说,什么味儿?”
“就像被晒干的屎壳郎~腥臭腥臭的~”
“嚯~~~”这形容。
“所以你是吃过?”
彭鱼雁疯狂摇头:“没有没有~”
“那你怎么形容这么准确?”
“我。。。。”
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行了行了,别逗他了~”还是玛丽会怜惜小鲜肉。
还扭开瓶盖让他喝口水顺一顺,不过彭鱼雁拒绝了,水资源宝贵,不能浪费。
四人歇了大概一个小时,太阳的高度明显降低,小萨道:
“继续走吧,找个地方设置庇护所,顺便看看有没有吃的~”
在沙漠中,如果只有一个人,很快会被孤寂感吞噬。
可很多人一起,至少不会觉得无聊,还有闲情逸致开个玩笑。
毕竟刚进沙漠,就算很累,大家也能保持比较不错的精神状态。
小萨玩笑道:“真应该把梁导绑过来跟我们一起~”
马珂附议:“就是~”
彭鱼雁反问:“你们不怕被梁导听见报复?”
小萨得意道:“不可能,他就算听到了,也没办法赶来报复,离我们远着呢~”
一路开着玩笑,突然,马珂指着前方一片模糊的黑影:“你们看,那是绿洲吗?”
此时太阳即将落入地平面,天色变得朦胧,能见度远没有白天那么高。
小萨搓搓眼睛:“应该是,我确定我眼睛没花~”
俩人说话的时候,玛丽已经飞奔出去了:“废什么话,去看看不就知道了?”
望山跑死马,明明看着就在眼前,但跑了好久都没到。
直到太阳完全落下,天色变得昏暗无比时,才来到绿洲边缘。
说是绿洲,不过是一片沙漠芦苇丛,而且十分稀疏。
不过,看惯了漫漫黄沙,眼前突然出现绿色,那种激动的心情是旁人想象不到的。
有植物就有水,可能还有吃的。
四个人鼓足劲儿冲过去,小萨直接张开怀抱,拥抱芦苇荡:“天无绝人之路啊~”
芦苇荡面积不大,在沙漠中很突兀,但至少代表着生机。
没有时间感慨,趁着天色蒙蒙亮,赶紧顺着芦苇往下挖坑。。。
第270章 野外生存法则(五)
(求订阅支持!加完班回家还得码字,就问还有谁!!!)
此时在前方任务终点等待的梁栋和詹鹏,正吃着热腾腾的方便面火锅闲聊。
詹鹏瞅了眼雷达屏幕上的绿点,笑着说:“他们找到芦苇荡了~”
梁栋无语:“太慢了,比预定时间晚了一个小时~”
“因为他们在原地休息了一个小时~”
“希望他们能够顺利发现水~”
詹鹏跟向导确认一番后说:“放心吧,芦苇荡下面有水,向导很确定~”
梁栋点点头,挑起一筷子方便面,又夹了几个撒尿牛丸进碗里。
一边吹着热气一边说:“晚饭是个问题。”
“向导说芦苇荡下面有螃蟹~”
梁栋诧异:“螃蟹?你没说错?”
“是螃蟹,跟水里的螃蟹一样,当地人叫沙蟹,样子也差不多。
它们利用日夜温差获取水分,白天躲在地洞里,晚上出来。
等体温和晚上的温度一样再回到温暖的地下,以此吸收身上的露珠。”
梁栋感慨:“大自然的奇迹~”
詹鹏指了指身后:“别玩了我们西边就是莫桑比克海峡。”
梁栋恍然:“原来这些沙蟹也活在海里,它们留在陆地上,慢慢进化成了沙蟹?”
“差不多是这样,具体原因得问生物学家~”
“哈~不过怎么吃是个问题~”
“只要能生起火,就能吃~”
烤螃蟹?想来应该很美味吧。
他们的猜测没错,小萨他们确实发现了螃蟹。
不但如此,还利用干燥的芦苇生起火堆。
看来之前的训练没有白费,虽然费了点周折,但结果是好的。
就是抓螃蟹太累人,这些8条腿的家伙跑的忒快,把他们耍的团团转。
借助摄像机的探照灯,前前后后一共抓了40多只螃蟹,有大有小。
秉承着自然界法则抓大放小,最后只留下20来只相对较大的螃蟹。
用刀杀死后,放在石板上,做起了石板烤螃蟹。
味道就不提了,肉也不多,但勉强垫垫肚子,就比饿着强。
吃饱喝足,就开始为遮风挡雨的房子开始发愁。
不过想要在缺少资源的沙漠盖一座简易庇护所,难度可想而知。
虽然教官在训练中,教导了十几种临时庇护所的建造方法。
可苦于没有材料,都不能实现。
举个例子,如果在戈壁,可以利用岩壁中天然的坑洞做庇护所。
找一个面向阳光的洞,内部寄存着足够热量。
只要用石头或者随便什么堵住大半洞口,就能确保晚上睡一个好觉。
但现在位于荒漠,放眼四周,除了沙子就是芦苇,别说岩壁了,石头都很难见一块。
当然,这一期他们有帐篷,倒不是非得动手建造。
可以后进沙漠的机会不在少数,到时导演还会不会给帐篷就两说了。
未来的事交给未来考虑,现在先把帐篷搭起来再说。
只是选择位置也很有讲究,不能在沙坡上。
更不能离芦苇荡太近,以免有野生昆虫或小动物在半夜敲门。
最后,他们选择在离芦苇荡最近的沙丘背风处搭建帐篷。
四个人动手,效率很高,没一会儿,一张足以容纳四人入睡的大帐篷搭好了。
身在野外,就不讲究男女授受不亲那一套了。
反正各自都在睡袋里,男女中间用背包隔断,也不会越界。
进帐篷之前,他们自己还做了个小游戏,决定好守夜顺序。
沙漠里时时刻刻都有危险,有火在至少多一道保障。
绝大多数自然界生物,对火有天然的畏惧心。
所以火堆不能灭,而且也要保证意外天气的发生。
不管如何,守夜都是相当有必要的。
做游戏嘛,玛丽和彭鱼雁这对菜鸟,根本不是小萨和马珂这对老银币的对手。
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