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艺我为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综艺我为王- 第18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一夜,山风呼啸,头痛欲裂。
  别说梁栋他们这些初到珠峰宝地的初哥,就连次罗和章亮两位老司机都没好到哪去。
  但终归比他们有经验,知道怎么调节身体状态,勉勉强强还是睡了一会。
  次日,从大本营出发后的第三天,所有人吃过早饭,再次出发。
  没有一个喊着要退出,哪怕他们的脸色已经差到极点了。
  从前进营地向前徒步两小时左右,便到达了换冰爪处。
  之后,著名的北坳冰壁豁然出现在眼前。
  这是珠峰北坡路线的第一大难点。
  这堵冰雪“城墙”,曾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令西方探险家望而却步。
  几百米的高度,近乎垂直的角度。
  其中密布的冰裂缝,要求登山者必须掌握过硬的攀冰技术,并在某些地段借助梯子才能通过。
  对于体能,是一次极其重要的考验。
  什么是天险?这就是天险!
  位于珠穆朗玛峰与章子峰之间的鞍部,北坳营地下方。
  是由冰川推移、冰雪下泻形成的一道冰墙。
  之前在前进营地,他们远观冰壁,除了震撼,好像没太多感受。
  可能也是被强烈的高反懵逼了双眼。
  然而,当所有人站在海拔高差300多米的冰壁前时,顿时生出一种无法逾越的畏惧感。
  海拔近7000米高的空气稀薄地带,面对近乎垂直的冰墙,那股压抑感将初哥门紧紧包裹。
  要不?就到这吧?就连一向以意志力自豪的梁栋,都生出后退的想法。
  不过,队伍前行的趋势,还是令他跟上了脚步,穿过巨大的如同足球场一样的冰面。
  正式来到冰壁下方,从下往上望去,冰壁就矗立面前。
  视觉上的震撼,和随时随地可能发生的雪崩冰崩,以及滑坠数百米的死亡的威胁,同时敲击着心房。
  此刻,梁栋终于明白了大自然有多么强悍和伟大,而人类又有多么渺小。
  上世纪,曾有英国第一支探险队,尝试从北坡攀登珠峰。
  就是在北坳冰壁遭遇雪崩,因七名夏尔巴协作人员丧生而放弃了攀登。
  上世纪70年代,中国三名登山队员,也在此遭遇雪崩而牺牲。
  当然,现在的北坳冰壁对于攀登者来说已经不再是困难的。
  至少在之前多次会议中,次罗和章亮多次告诉大家:
  “无论是经验、以及先进的技术,还是装备,我们都足以应付这一道自然天险。”
  信了你的邪,梁栋还是不能理解,这样的冰壁,他们怎么可能翻得过去?
  虽然面对这一天险,他们做了很充足的预案。
  可阳光下熠熠发着寒光的冰壁,还是让他很难迈出第一步。
  领队和夏尔巴护送队已经开始做准备了,似乎没想参考他的意见。
  好吧,事实上,他的意见也不重要。
  即便再可怕,这一关都必须要闯!
  这回,轮到小萨调侃梁栋了,看他已经发青的脸色,还不忘嘲笑,梁栋恨不得给他一脚。
  可惜,现在踩着冰面,不足以支撑他完成这样高难度的动作。
  哼~饶你一命!


第362章 珠峰,我们来了(三)
  北坳冰壁的攀登海拔在6700…7028米之间,300…400米的相对高差。
  拉长了放在平面,身体差的,光是走路都会觉得喘。
  而他们则是要用爬的,并且在7000米海拔的位置,可想而知他们会面临什么样的危险。
  冰川冰层经过千万年积累及自然演变,逐渐才能形成现在这样一个高悬的垂直冰墙面。
  亮冰区分布毫无规律,单一路线很难直通到顶。
  攀登时需要穿冰爪,依靠上升器、需要修路绳、建立保护点完成攀登。
  对技术和体力都有非常高的要求。
  也幸亏现在属于窗口期,风力不大还能承受,雪崩、冰崩的可能性不高。
  梁栋位于队伍中间,几个夏尔巴人已经率先完成攀登,建立路绳,让后面的队伍能够更顺利的完成攀登。
  陆陆续续的爬上冰壁,人就像挂在冰墙上的蚂蚁一样,随时都有滑落的危险。
  在快要到达冰壁顶部位置的时候,需要通过一些冰裂缝。
  这里需要依靠金属梯,小心翼翼的翻越或横过冰裂缝。
  当15人顺利站在冰壁之上,包括梁栋在内,都有想要大吼一声的冲动。
  但在雪山去,大吼是禁忌,除非你自己主动找死。
  还好,理智战胜了冲动,没有人犯这个低级错误。
  不过,他们还是三三两两抱在一起,庆祝他们顺利度过北坳冰壁这一难关。
  江超喘的跟个阿拉斯加似的,掀起挡风镜,放眼望去,似乎整个喜马拉雅山都能尽收眼底。
  “太伟大了,太壮观了,我感觉我像是在做梦~”
  马珂打趣道:“要不是穿得厚,我真想掐你一把,让你知道是不是在做梦。”
  “滚蛋,我现在腿都是哆嗦的。”
  黄博揽着他的肩膀:“我也是,兄嘚,让我撑一下,刚刚我都没敢往下看~”
  邓朝是男人帮里最后上来的,这不刚把气息喘匀,走过来跟队伍汇合。
  众人心有余悸的聊了片刻,章亮过来道:“少说话,保持肺部含氧量。”
  次罗也跟过来说:“休息几分钟,好了之后我们继续出发,这里不适合久留~”
  再往上一点点,位于7028米的一号营地,才是他们休息的场所。
  到了这个营地就必须要使用氧气再向上攀登,因为接下来就是珠峰骇人的大风口。
  这也是北坡路线最大的挑战,尤其是眼下这个季节。
  春季由于珠峰对于大气的特殊加热作用,使得副热带西风急流中心在珠峰上空的高度下降1千至2千米,造成珠峰北坡高海拔地区风速加大。
  而喜马拉雅山脉对印度洋暖湿气流有屏障作用,导致珠峰南坡的降水量约为北坡的六到七倍。
  因此,从南坡攀登珠峰更易受到降水带来的雪崩等威胁。
  这也是南北坡路线最大的不同。
  其实在他们提前准备的功课中,都有做过了解。
  大风口跟前进营地的情况差不多,都是由于狭管效应形成的大风口。
  风大时,登山者如果没有保护绳保护,甚至会被从山脊上吹跑。
  这是一方面,还有极具降温带来的失温和冻伤威胁。
  当相对来说,不需要北坳冰壁那么高的技术考验,更多的,是对意志力的考验。
  不过这是明天需要担心的事情,今天,他们将在C1,也就是7028营地过夜。
  同时整理闯过北坳冰壁后的复杂心情,一方面他们是喜悦的;
  可另一方面,人很容易产生后怕的情绪。
  一旦收拾不好,令这种负面情绪蔓延,恐怕会影响后面的行进。
  于是在简单吃过晚饭后,两位领队把大家聚集到一起,各自聊聊抒发一下情绪,总比憋在心里一个人胡思乱想强。
  其实,单纯拍摄登山过程,是没有太多喜剧效果的。
  在雪山上容不得一丝一毫的马虎,更不能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
  所以,登山特辑从拍摄开始,可能是极限挑战有史以来笑声最少的特辑。
  然而,这并没有影响收视率。
  观众们都知道,这种时候,谁都不会有心情做效果。
  相反,他们努力拼搏的精神,感动了一个又一个萌新。
  而且极限挑战是不挑观众的,男女老少,只要看过就会记住,并持续追看。
  这就是极挑的魅力,这档节目的意义就是挑战,而不是搞笑。
  他们只会在适当的时候送上笑声,而不会刻意为之。
  之前攀登时,几乎一句话都没有,可能把大家憋坏了。
  这会儿纷纷拿出综艺精神,用最乐观的心态面对当下,令两位领队刮目相看。
  看来是他们想多了,任何人的心态都有可能出现变化,唯独眼前这几位不可能。
  甚至小岳和江超两个胖子还在打赌,赌谁拖队伍的后退。
  听听,这都是正常人该干的事吗?
  只能说之前的训练准备的足够充分,令成员们有足够的信心应对挑战。
  但凡平常出汗出少了,这会儿都不该是这种态度。
  天黑下来,大风起兮云飞扬,呼啸的寒风吹的帐篷猎猎作响。
  但并没能妨碍大家踏实的睡个好觉,虽然只有两个多小时,但也足够了。
  等天亮以后,各自起来,井井有条的恢复状态,吃过早饭后,戴上氧气瓶出发了。
  其实他们运气不错,大风口没有开足马力,至少他们能勉强挪动脚步,不至于寸步难行。
  裸露在外的黑烟和地面的积雪形成鲜明对比,大风卷起雪雾遮盖了前方的视线。
  所有人都只能低着头,跟随前面队友的足迹,一点点往上走。
  不能急,要有耐心,闯过去就好了。
  穿过冰岩混合带,海拔7790米的二号营地出现在一片斜坡之上。
  不用怀疑,大风是这个营地的特色,气温可能低至零下20摄氏度以下,要时刻面临冻伤的风险。
  在这里,湛蓝的天空似乎触手可及,平常高高在上的云雾,却被踩在了脚下。
  天空之城,想来就是这样的感觉吧?
  可惜,这里没有鸟语花香,没有从九玄天外降下的银河瀑布,有的只有永无止境般的大风。
  梁栋被吹得脑壳痛,好不容扎下帐篷,他整个人变得昏昏沉沉,有种想要睡死过去的感觉。


第363章 珠峰,我们来了(四)
  (4k大章!求支持!)
  不知道是突然看到美景导致心神放松?还是出了其他什么问题。
  梁栋先是觉得忽冷忽热,之后身体突然发沉,脑袋晕乎乎的,有点像不胜酒力时的样子。
  他努力调动脑细胞,帮助自己保持清醒的意识,可慢慢的,他发现这是无用功。
  躺一下吧,也许躺一下就好。
  梁栋在心里安慰自己,调动残余的力气,努力把自己装进睡袋。
  刚一躺下,眼皮子就像调了千斤坠似的,一闭一睁,头晕脑胀,四肢变得虚弱无力。
  难道发烧了?梁栋在心里问自己。
  不对,不对,这和发烧时的情况不一样。
  模糊间,他猛地睁大眼睛。
  拼命的让自己大脑转起来,一副画面片段开始在脑海中播放。
  那是在魔都出发前的最后一次会议,次罗在讲到珠峰冻伤危险的时候,特地提到了‘失温’一次。
  还用了一个很生动的例子,告诉大家失温有多危险:
  那就是1902年“八甲田山事件”!
  1902年,经历甲午战争、庚子事件的小本子和老毛子摩擦愈演愈烈,随时有爆发战争的可能。
  然而。且不说当时的老毛子从体质与装备都略胜一筹,小本子也还没做好极寒地带作战的准备。
  因此军部的参谋们认为有必要进行一次极寒行军演习,帮助士兵提前适应环境。
  为了应付拥有丰富的严寒气候作战经验的老毛子。
  小本子决定在最北端的青森县和弘前县进行冬季演习。
  经过筹划,大家一致认为青森县的八甲田山无论从海拔、还是气候条件来说,与我国东北的环境比较相似。
  于是这个任务就落在了成立时间不过五年的年轻师团——第八师团的身上。
  第八师团一辈子碌碌无为,谁能想到靠着这个“八甲田山”出了大名,还一下子名流万年。
  八甲田山环境恶劣,气候寒冷,当地人都不敢轻易踏足。
  然而小本子军部完全忽略这些条件,认为凭借军人的意志力完全可以克服。
  这次训练也只是让他们适应类似的环境,根本没想过这样的环境会造成什么样的伤害。
  就这样,由神成文吉大尉率领的陆军第八师团步兵第5联队第二大队的210人。
  和由福岛泰藏大尉率领的步兵第31联队的37人,兵分两路进入青森县和弘前县。
  根据计划,他们模拟用2天时间带着辎重行军20公里,穿越八甲田山。
  福岛泰藏是一个雪山行军经历丰富的军人。
  因此他挑选了37名精壮又有雪山生活经历的士兵,组成一个特别小分队。
  在行军前,福岛做了自认为充分而周密的准备。
  他命令士兵留下所有的辎重,带足一周的干粮。
  每个人只能带步枪,子弹也不许多带。
  但一定要带足保暖用具,轻装上阵。
  可是谁都没想到,福岛小分队依然遇上了八甲田山少有的风暴。
  一些士兵受伤了,为了不让士兵掉队,他把每个人都用一条粗麻绳系起来。
  所有人紧跟向导步伐,最终安然度过风雪,仅用了5天就完成了任务。
  神成文吉大尉则带领着另一队人马,按照计划从青森出发。
  到达八甲田山的田代新汤温泉,行军路程约20公里,耗时两天一夜。
  谁也想不到,这队小本子的绝大多数就此踏上了死亡之路。
  梁栋的脑海里出现次罗准备的ppt上,一张张历史照片浮现出来。
  神成文吉虽然是一个热血军人,但因为年轻气盛,认为雪山并不可怕。
  他认为这次行军,只是一次比平时强度更高一些的行军而已。
  由于他的部队行军路程短,途中又会经过一个温泉,官兵们就放松了警惕。
  觉得“反正第二天就可以泡温泉了”,忍一忍也就过去了,因此并没有做细致的准备。
  从精神上就首先松懈了,又怎么可能在硬件设备上做好准备呢?
  而且这支队伍人员组成复杂,且人数有200多人,又携带了大量辎重。
  好大喜功的神成文吉没有根据天气预报雇佣当地向导。。
  结果行军到离温泉还有3公里的地方,风雪突然增大。
  此时太阳也落山了,部队难以前进,去探路的人也因为没有向导而迷路。
  部队就地露营,但士兵们没有受过雪地露营的训练,无法挖出能保温的雪墙。
  炊事班也无法在雪中做饭,在砍柴过程中,又有许多士兵手指冻伤。
  很多人的衣服都冻僵了,罐头邦邦硬,根本无法打开,米也冻成硬块。
  大小便只能撒在身上,许多人因为小便结冰,冻坏了生~zhi~器~官而昏死。
  神成文吉知道没办法继续前进,决定原路返回。
  但出发后仅一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