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1990》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逆流1990- 第1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报告教官,刚才我在队里面没有说话!”虽然知道今天肯定无法“幸免”,但是李瑜也真的不知道应该把什么话重复十遍,所以只能先“实话实说”了。
    “哦?你的意思是你没影响队列纪律,是我冤枉你了?!”
    “报告教官,我影响了队列纪律,但是我真的没说话啊……”
    原本正在活动四肢缓解疲劳的同学们,见到有“倒霉蛋”被教官喊出去虐,都满是幸灾乐祸的等着看好戏。
    谁知道现在被叫出去的李瑜,竟然如此的胆大包天,这是要和教官好好较量一下的节奏么?
    话说刚开始军训的第一天,还很是有几个刺头想挑战一下教官们的威严,但是兵哥哥们用实际行动,将不服管教的都收拾成了乖宝宝。
    军训已经过了一周,现在还有能站出来“反抗”的,还真是让同学们有点意外的惊喜,所以现在大家全都满怀兴奋的看着。
    此时不止李瑜所在的队列,就连附近的几个方阵,也都在扯着脖子往这面看,一方面是想看看,如此胆上生毛的好汉,到底是不是三头六臂。
    另外一方面就是想看看,这回教官到底要怎么收拾这个敢“造反”的小子,说起来军训这么枯燥,有好戏谁不想看。
    “看来你是觉得冤屈了?!”教官轻轻点头说到,嘴角还挂起一丝意味不明的笑容,有点激动又带点“残忍”。
    正享受着“万众瞩目”待遇的李瑜抽了抽嘴角,他知道今天肯定是不能“善了”了,但愿教官看在自己“年轻不懂事”的份上,下手能轻点。
    “我就喜欢刺头兵!”教官不等李瑜回答他刚刚的问题,马上很是欣慰的说着,然后不给李瑜说话的机会,就继续说道:“给你两个选择,一!绕着训练场跑二十圈!”
    用眼角的余光瞄了一下宽广的训练场,李瑜觉得不用二十圈,两圈他就可以进急救室了,所以满是希冀的继续看着教官。
    似乎知道李瑜不会自寻死路,教官伸出两根手指说道:“二嘛……大家今天也训练了一上午,都挺累的,你给大家唱支歌子,大家满意就饶过你这一次!”
    听到教官给出的第二个选择,李瑜所在的队列里先是沉默,然后马上爆发出一阵起哄声,而周围别的队列,打听清楚以后,也马上跟着起哄。
    在九一年的时候,大学生们还是比较腼腆的,和三十年后的年轻人完全不一样,没有什么“爱现”的想法。
    当众唱歌可以说是一种很极端的“自我挑战”,这也是教官拿这个当做第二个惩罚的原因所在。
    不过李瑜听到这个选择的时候,却在心里狠狠的松了一口气,不就是唱个歌么,重生而来的李瑜脸皮厚度,可不是现在的大学生能想象到的。
    后世不说歌厅之类的地方,就是没事自己在家还用手机直播一下呢,当众唱歌有什么大不了的。
    在教官洋洋得意和四周喧嚷的起哄声中,李瑜很是干脆的说道:“我选第二个!给大家唱首……唱首什么呢?!”
    原本听到李瑜选择唱歌,教官多少有些发愣,他是没想到这小子,竟然真的选了唱歌,其实他一直以为,李瑜会服个软,然后跑两圈就算了。
    正当教官觉得自己是不是低估了李瑜脸皮厚度的时候,发现这小子竟然“卡壳”了,他马上在心里嘀咕:“原来是装样子啊,我就说哪有脸皮这么厚的!”
    见李瑜一直冥思苦想的样子,教官狠狠补了一刀说道:“不要唱那些情情爱爱的靡靡之音,要唱就唱咱们部队的歌子!”
    可是李瑜听到这个要求眼睛一下就亮了,他狠狠的一拍大腿说道:“就唱个《咱当兵的人》吧!”

第三百零四章 泪水涟涟的兵哥哥们
    分散在训练场四周的队列,在教官们此起彼伏的口号声中,全都聚集了过来,李瑜选择唱歌大家都是来看好戏的。
    也不知道兵哥哥们都是什么心理,李瑜觉得可能是想给自己造成更大的“压力”吧,毕竟当着几千人唱歌,和当着自己队列的百十人唱歌,感觉肯定是不一样的。
    不过李瑜却浑不在意的样子,别说几千人,后世企业年会当着全公司上万人他都唱过,现在这点学生还真没什么压力。
    等到教官们把队伍整理好,场中一下变得鸦雀无声,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李瑜的身上,所以并没有人发现,七八个中年人走到了训练场边上,正在往这里张望。
    其中领头的一个大概四十多岁的中年人,身上穿着笔挺的军装,两肩上的“两毛四”在酷烈的阳光下显得熠熠生辉。
    “今年复旦的生源不错啊?一个个看起来朝气蓬勃的……”中年大校的口音有些怪,川音中又隐隐的有点京味。
    “还是要感谢部队的支持,这批教官训练的好,要不然这些小鬼头可没这么守纪律!”陪在大校身边的校办刘主任爽朗的笑着回到。
    “大学生要军训,部队派人过来是应该的,听说你们这届有全满分的学生?我可是听说燕大和水木都想抢,最后还是来了复旦!”
    听到这个正师级的张绍军大校,一句话就说到了复旦的得意处,校办的刘主任,笑的后槽牙都漏了出来。
    今年高考结束以后,出了一个各科满分的大学霸,第一志愿竟然报的是复旦大学,当时全校的教授和领导全都与有荣焉。
    后来听说燕大和水木的招生办都联系过那个考生,当时可把复旦的招生办急坏了,说心里话虽然复旦也是全国前十强的高校。
    不过要跟燕大还有水木相比,不管是从名声还是历史,或者是现在的师资力量,复旦还真不占什么优势。
    就算是十年后复旦和沪市医科大并校,两个重本合在一起也没有斗过燕大和水木,更不要说九一年时的复旦了。
    万幸那个考生就是喜欢复旦,最后坚持住了原则,没有改变自己的志愿,这也让复旦的领导和教授们,很是在全国搞教育的圈子里大大出了一把风头。
    “张师长谬赞了、谬赞了……那个学生就在那面军训,要不要过去看看?咦?”刘主任正在对着张绍军客气,顺便指向李瑜所在的队列,不过话没有说完,就发现那里好像有什么事情发生的样子。
    见刘主任神色有异,张绍军也把目光注视了过去,一开始他还以为是学生和教官发生了冲突,所以脸色黑的吓人。
    不过听到周围的学生喧嚣的议论声,原来是一个小“刺头”被抓了典型,现在要现场唱支歌当做惩罚。
    心底里稍稍松了一口气,张绍军一时间童心大起,招呼随行的部下还有复旦陪同的刘主任等人,一起走到了队列后面。
    “咱当兵的人,有啥不一样?”刚刚站定的张绍军一下就愣住了,这句歌词虽然很是朴实无华,却直指他这个从军多年的“老兵”内心。
    “是啊,当兵的人有啥不一样?应该没有不一样吧?不都是为了保家卫国么?!”张绍军不由得低低的自语出声。
    “只因为我们都穿着,朴实的军装!”歌声还在继续,张绍军完全沉浸了进去,不知不觉的开始慌腔走板的跟着哼哼。
    “咱当兵的人,有啥不一样?自从离开家乡就难见到爹娘。”这句歌词一出,不只是张绍军这个大校感触颇深,就连很多只有中学文凭的大头兵们,也都开始跟着低哼起来。
    “说不一样其实也一样,都是青春的年华,都是热血儿郎。”不知不觉之中,几个感情最充沛的兵哥哥们,眼里已经雾气弥漫。
    整个训练场中,聚集了好几千人,此时却鸦雀无声,原本几个乐感比较好的,跟着哼哼的声音,此时都消失不见了。
    所有人都在凝神听着场中那个高大的年轻人,用充满感情的声音唱着,那一句句的歌词,那每一个音符,似乎都要在人的心里,狠狠的揉一把。
    “说不一样其实也一样,一样的足迹,留给山高水长。”原本只是想唱支歌应付惩罚的李瑜,此时完全融入了自己唱的歌声中。
    在一句句的歌词脱口而出的时候,他的眼前一个个身影不断的闪现,滔天浊浪中手挽着手用血肉之躯阻挡洪峰的战士们。
    烈焰腾空中,抱着随时都会爆炸的液化气罐飞奔的消防队员,冒着余震危险,在残垣断壁中搜救的官兵们。
    他们和老百姓有什么不一样么?在家都是爹妈的宝贝,他们也是血肉之躯,可是他们确实不一样,不一样在他们身上的绿军装。
    想想东瀛核电站泄漏的时候,他们的军队拒绝进入放射区,最后竟然是几个五六十岁的志愿者,跳进反应堆进行封闭,这种事情如果在华夏,永远也轮不到那些“志愿者”去出风头。
    轻轻的抹去眼角的水渍,不知是汗水还是什么不明液体,李瑜闭上眼睛继续唱着:“咱当兵的人,就是不一样,头枕着边关的明月,身披着雨雪风霜。”
    一遍又一遍,李瑜完全停不下歌声,在不知多少遍以后,训练场上所有人都跟着一起唱着,越来越熟练,越来越高亢的歌声不断在飘荡。
    “咱当兵的人,就是不一样,为了国家安宁,我们紧握手中枪。说不一样其实也一样,都在渴望辉煌,都在赢得荣光,说不一样其实也一样,一样的风采在共和国的旗帜上飞扬。”
    “咱当兵的人,有啥不一样,只因为我们都穿着,朴实的军装咱当兵的人,就是不一样,为了国家安宁,我们紧握手中枪。咱当兵的人,就是这个样!”
    看着面前虎视眈眈的“两毛四”,还有他身边同样目光闪烁的校办刘主任,李瑜心里悔得不要不要的。
    如果时光还能倒流一次,不用太多就一个小时就好,李瑜觉得围着训练场跑上二十圈也不是不可以接受的。
    就算唱歌也不要乱唱什么《咱当兵的人》啊,随便唱个《国际歌》、《东方红》不行么?怎么就鬼使神差的,把九四年才被写出来的《咱当兵的人》给唱了?!
    “李同学说,这歌不是你写的,那你认识词曲作者么?”张绍军饶有趣味的看向面前的李瑜,满脸的和蔼笑容,一点没有部队里传说中“黑面神”的影子。
    “……”无言以对的李瑜,完全不知道应该怎么解释,难道告诉面前的“两毛四”:“啊!确实是你们部队上的两个人合作,一个写词一个谱曲,做出了这首传唱几十年的经典!”
    “至于为什么传唱几十年的经典,你们都没听说过,那是因为这首歌是三年后写出来的,我为什么会?因为我是重生的啊!”
    想了想如果实话实说可能遭遇的精神病待遇,李瑜觉得还是不要太诚实的好,可是应该从哪里找两个或者一个,词曲作者出来呢?!
    “李瑜同学,过度的谦虚就是骄傲,多才多艺也不是什么坏事!”校办的刘主任满脸红光的拍着李瑜的肩膀,声音里全是得意之情。
    原本有个高考满分的学霸就够他们在全国的教育界显摆的了,可是这高考满分,毕竟是人家学生所在的高中更出风头。
    不过现在就不一样了,这个叫李瑜的学生,来到复旦没几天,就创作出了一首好歌,这不正体现了复旦的“德智体美劳”五字教育方针么?!
    被夸奖为“谦虚”的李瑜,此时脸色殷红如血,虽然重生以来他是靠着盗版磁带和小说,挖到的第一桶金。
    但是这种明目张胆的“据他人辛劳成果为己有”的行为,还是让李瑜心里充满了不安,毕竟自家事自家知。
    对于音乐方面,李瑜也只是能保证唱歌不跑调,而乐谱编曲之类的,他觉得只会简谱好像不能算懂作曲吧。
    想到这里,李瑜觉得说什么也不能被“扣上”词曲作者的帽子,不说良心过不过的去,自己也根本带不起这帽子。
    可惜不等李瑜说话,一边的张绍军已经爽朗的笑了起来:“哈哈……李同学歌子唱的好,学业也很不错,就是这个性格太腼腆!”
    一边说着他还一边摇摇头,然后扯住李瑜的胳膊,张绍军满眼的欣赏之色:“男子汉大丈夫,又不是干了什么丢人事,这歌写的好,写出了我们当兵的心声!”
    “不是,我……”见这帽子扣的严丝合缝,李瑜马上就急了,他张嘴就想把实话说出来,结果又被另一边的刘主任打断。
    “唉……什么是啊不是啊的,你你我我的,一点也不干脆爽利!”虽然嘴上是在埋怨李瑜,不过他的神色却全是赞赏和欣慰。
    作为搞了几十年教育的老教授,刘主任其实很喜欢李瑜这种“谦虚”的本性,因为华夏儒家讲究的就是藏拙嘛!

第三百零五章 钱财于我如浮云
    校办的小会议室里,张绍军和刘主任配合着将李瑜的辩解,全部堵在了嗓子眼里,东拉西扯一阵才突然说道:“这支歌我们沪市警备区想选送国庆汇演,不知李同学能否割爱?!”
    “国庆汇演啊?!”
    “全国军区都选送节目,这可是能上央视的晚会啊……”
    “是啊、是啊……”
    听到张绍军的要求,一时间小会议室里响起了嗡嗡的议论声,倒不能怪这些军官和校务人员眼皮子浅,实在是国庆汇演档次太高。
    九一年的时候华夏的政治气氛还是很浓郁的,不像三十年后国庆节对于老百姓来说,就是小长假出门旅游的日子。
    此时的国庆真的是举国同庆的大日子,尤其是在部队上来说,国庆节是比建党节和建军节重要性更高的存在。
    “沪市警备区要选送这支歌上汇演?!”正在想着如何解释《咱当兵的人》不是自己创作的歌曲,结果听到张绍军这个要求,李瑜整个人都傻愣在了原地。
    “这下玩大了、玩大了啊……”心里不断的哀嚎着,李瑜真的不想做“文艺青年”啊,虽然在九一年的时候,文艺青年还是个褒义词。
    可是李瑜觉得凭自己这点“艺术素养”,想在音乐界玩滥竽充数有点不知所谓,九十年代玩音乐的都是什么人?!
    这时候可没有后世那么好的录音设备,搞音乐的真的都是靠硬扎扎的实力在混,后世那些五音不全的鲜肉、玉女,现在可没有出头的机会。
    尤其是沪市警备区选送的歌曲,这是什么概念,虽然沪市只是一个正军级的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