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回到1991年当首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回到1991年当首富- 第17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陈立业瞪了陈江海一眼,没好气的说道。
  王淑芬也跟着撇了撇嘴,附和道:“就是,这小子是越来越没大没小了。”
  陈江海是略带窘色,心里却挺高兴。
  陈江山则跟着说道:“爸妈,江海说得对,你们先别急,开店可不是小事,得一步步来!”
  “好好好,这事儿你可得跟美华说说,知道吗?”
  王淑芬笑眯眯地说道。
  陈江山抓了抓头,闷闷地说道:“妈,我知道了。”
  “行了行了,江海过来也累了,大家早点休息吧。”
  陈立业说完,就起身进屋了。
  第二天一大早,陈江山就去厂里了。
  倒不是急着去上班,而是去辞职。
  既然决定要做,陈江山就会全力以赴,不遗余力。
  这点,两兄弟倒是一模一样。
  昨晚,陈江海已经打了个电话跟林婉秋说了,为了开店的事儿,他要在这里多待几天。
  林婉秋自然是没有意见。
  能让两兄弟和睦相处,这也是她愿意看到的。
  等陈江山回来的时候,差不多九点多了。
  “哥,怎样了?”
  陈江海立即迎上去问道。
  陈江山点点头道:“已经辞了,今天就不用上班了。”
  眼下国企效益普遍不是很好,陈江山所在的企业当然也不例外。
  有人主动辞职,厂里面自然是以最快的速度批准。
  陈江海拉着陈江山坐了下来,拿起纸笔道:“哥,既然准备开这个店,那前期有四件事比较重要,选址、装修、进货、招人。”
  “只要把这四件事情做好了,基本上就算妥了,反之哪个环节做不好,都会带来问题。”
  听到这里,陈江山头都大了,皱着眉头:“这开店的确挺麻烦啊!”
  陈江海赶紧安慰道:“哥,其实也没你想的那么难,咱们在选址的时候,可以开始招人。”
  “只要先把管理岗位招齐就行了,这样一来,你手下有人,就能分担去负责好多事了……”
  接下来,陈江海开始给陈江山出谋划策,也算是在引导他,给他建立一个初期的概念,让他能够慢慢的进入自己的角色。
  前期选址有什么需要,要注意点什么,怎么招人等,陈江海都事无巨细地一一交代清楚。
  “江海,其他的没有什么问题,可是这个选址,你说的地方会不会太大了?”
  陈江山提出了疑问。
  陈江海咧嘴一笑道:“一点都不大,我都还嫌小呢,哥,这一点你听我的,错不了!”
  陈江海的要求很简单,至少三层楼,一层的面积不能少于二百平米。
  其实按照陈江海的意思,这个面积还是太小了。
  不过如今的县城,这么大面积的地方确实太难找了,只能退而求其次,先凑合着把店子开起来再说。
  陈江山皱着眉头说道:“这样下来的话,一年的租金都不是小数啊!”
  陈江海挥了挥手,十分豪气地说道:“钱不是问题,对了,我跟你说下管理人员的设置……”
  一个上午的时间,陈江海一直在说,陈江山也是记了大半个本子,写的手都酸了。
  “哥,都记清楚了吗?”陈江海问道。
  陈江山赶紧点了点头:“记好了。”
  “那行,你这边抓紧准备起来,有什么问题,直接打电话给我,我先回去了,陵海还有一堆事等着我呢。”
  陈江海说罢,站起来说道。
  陈江山赶紧道:“这么急?吃了午饭再走吧!”
  “不用了,你跟爸妈说一声,我回去了!”
  说完,陈江海就开着虎头奔,呼啸而去。
  之所以这么急着回去,是因为刚才梁浩洋发信息过来,他到陵海了。
  同时还给陈江海带回来一个客人,来自央视的记者。


第371章 央视采访
  陈江海的厂子先后两次花巨资在央视打广告,这也引起了央视方面的注意。
  经过了解,发现这个来自小小陵海的厂子老板,居然还有这么精彩的故事。
  台领导当场就决定,要派记者去采访一下陈江海。
  现在国内都在说经济改革的事,陈江海能做到这个地步,恰好是一个很好的正面宣传对象。
  这也是央视这种舆论喉舌所急需的素材。
  陈江海也没想到,打个广告居然还能把央视的记者给引来。
  不过这对他和公司来说也算是一件好事。
  现在既然人都来了,他作为当事人自然也不好怠慢,只能尽快赶回去,好好的接待一下对方。
  这个时代的记者可是无冕之王,得罪谁都不能得罪笔杆子。
  尤其是央视的记者,在国内更是如此,要被好好供起来。
  等陈江海赶回陵海厂里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三点多了。
  来到梁浩洋办公室,陈江海整理了一下衣服,这才推门走了进去。
  梁浩洋此时正陪一个留着短发,气质不俗的中年女子在聊天,两个人看起来聊得还挺愉快。
  “谢天谢地,陈总,你总算是回来了!”
  梁浩洋赶紧站起来,为二人介绍道,“黎记者,这位就是我们秋海的老中,陈江海陈总,陈总,这位是黎青玉黎记者。”
  陈江海快步走上前,笑着伸出双手,热情地说道:“黎记者欢迎欢迎,不好意思让你久等了。”
  “陈总您太客气了,听梁厂长说你去外地看望父母了,真是有孝心啊!”
  黎青玉落落大方地伸出右手握了握。
  “黎记者说笑了,身为儿女这是应该做的,来,请坐请坐。”陈江海笑道。
  “陈总,这句话我想加到采访里面,你没意见吧?”
  黎青玉瞬间就进入了工作状态。
  陈江海愣了下,随后道:“没问题,采访的事你做主。”
  梁浩洋见采访开始,指了指外面:“黎记者,那我去把你同事叫进来?”
  黎青玉微微一笑:“好的,谢谢梁厂长了。”
  黎青玉跟着略带歉意地对陈江海说:“陈总,台里给了我们时限,所以采访有点匆忙了。”
  陈江海一摆手:“理解理解,需要我怎么配合呢?”
  黎青玉跟着说道:“不用太刻意,我问什么你答什么就好了。”
  “行。”
  陈江海点点头。
  等黎青玉的同事进来,架起了摄像机后,采访就正式开始了。
  一场采访下来,花了差不多一个小时。
  也没有什么高谈阔论,聊的就是陈江海如何在短时间之内,将一个濒临倒闭的小厂盘活的事儿。
  采访结束,黎青玉跟着说道:“陈总,我可以去厂里拍点东西吗?刚刚直接来梁厂长办公室,还没好好看看你们秋海呢!”
  陈江海点点头:“当然可以,我带你逛一逛吧?”
  “好的,谢谢了。”
  参观的时候,黎青玉也是颇为惊讶。
  这不看不知道,一看不得了,秋海的厂区环境,实在是太好了。
  简直就像个大花园。
  黎青玉忍不住说道:“陈总,像这样的厂区环境,我看国内没有几家企业能做到啊。”
  听到黎青玉这样说,陈江海一脸微笑道:“谢谢夸奖!”
  “我只是实话实说而已!”
  这时,梁浩洋跑了过来:“陈总、黎记者,晚饭准备好了。”
  陈江海做了个请的手势:“黎记者,请。”
  “谢谢。”
  食堂的闫少辉听说陈江海要带着央视记者过来吃饭,特意做了几个拿手好菜。
  看着桌上色香味俱全的饭菜,黎青玉扬起眉头:“陈总,这菜……看起来不一般啊!”
  陈江海则笑道:“黎记者,看来你对美食也有心得啊?”
  “以前做过美食类的节目,略知一二。”黎青玉点头道。
  “呵呵,黎记者实不相瞒,我们厂里的这位厨师,祖上可是御厨出身,所以厨艺没的说。”陈江海跟着说道。
  黎青玉十分的惊讶,瞪着双眼问道:“御厨,真的吗?能让我见见他吗?”
  陈江海朝一旁的梁浩洋吩咐了一声:“老梁,去把老闫叫来。”
  让陈江海没想到的是,黎青玉看到闫少辉来了之后,又拿出刚才采访的架势。
  闫少辉一开始有点拘谨,聊了几句家长里短之后,他也就慢慢放开了。
  看得出来,眼前的这个黎记者,是真的喜欢美食。
  陈江海也没有打扰他们,就在旁边当个聆听者。
  这个时候,黎青玉的同事都看不下去了。
  “黎姐,黎姐,时间差不多了。”
  得到同事的提醒,黎青玉这才反应过来。
  “陈总不好意思,我……”
  陈江海笑着摆了摆手:“没事,我们还是先尝尝吧,可不要辜负了闫大厨的美食。”
  “好的!”
  吃完饭后,黎青玉又跑到后厨,拉着闫少辉又问了不少的问题。
  最后在同事的催促下,黎青玉这才恋恋不舍的离开。
  看到黎青玉的车离开后,陈江海也是哭笑不得。
  这到底是来采访他的,还是来采访闫少辉的?
  不过陈江海也没在意,采访的事情总算是过去了,而且看得出来应该很成功。
  忙完这些,陈江海回到办公室,把厂里的几个负责人给叫了过来。
  陈江海想知道厂里现在是个什么情况,毕竟好几天没在厂里了。
  其他工作都是按部就班,值得一提的,是自动化生产正式上线了。
  经过钱达带领众人的提高改进,现在电水壶一大半的工序,都可以采取自动化生产了。
  “上线后的效果怎么样?”陈江海追问道。
  “产能已经提升了百分之二十。”钱达立即回道。
  “想要达到百分之五十的话,还要加几台机器?”
  陈江海皱了皱眉头。
  听到这个问题,钱达摇头道:“陈总,这个暂时不太可能。”
  陈江海皱眉一想也明白过来了,还是人手方面跟不上。
  就算自动生产再快,可毕竟还有一些手工的工序。
  这就好比水桶原理,短板始终会限制总体的速度。
  自动生产的再快,后续工序跟不上也没辙。
  “那提高到百分之三十,有难度吗?”陈江海竖起三个手指头道。
  钱达连忙点点头:“陈总,应该可以。”
  陈江海立即拍板:“行,那继续增加设备,加快生产进度,要开始存货了。”
  众人连忙点头答应,他们自然也是知道存货的原因。
  马上,秋海产品就要走出国门了。
  想到这一点,在场的人都很激动。
  能做到这一点的国企,眼下又能有几个呢?
  这一刻,他们无不以身为秋海一员为荣。


第372章 海外爆款
  一个星期后,史密斯再次出现在了秋海厂。
  看到对方满面春风,陈江海脸上不由得浮现出一抹笑容。
  看样子,应该是好消息到了。
  “亲爱的陈,我们老板答应跟你合作了。”
  果不其然,史密斯一见面,就大声嚷嚷起来。
  陈江海也是笑着应道:“伙计,你们老板做了一个英明的决定,他一定不会后悔的。”
  史密斯重重点了点头:“没错,我相信你,陈。”
  跟着,陈江海把史密斯一行人带进办公室,开始聊双方合作的具体条款。
  史密斯的要求很简单,在确保质量的基础上,前期供货一定要尽可能的充足。
  关于这一点,陈江海自然是满口答应。
  这毕竟是合作的前提。
  而且彼此之间又是刚刚合作,无论如何必须得有一个好的开端。
  这也是相当重要的。
  实际上早在一个星期前,陈江海就已经开始让厂里囤货了,为的就是今天。
  其实关于合作的内容,上次两个人已经大概谈过一次。
  这次主要是确认一下,把合同签下来才是最主要的。
  讨论了半天,两人就一些细节问题,争的是面红耳赤。
  可是直到最后,史密斯都没能争赢陈江海。
  下午三点左右,经过热烈的磋商,一份大致的合作协议就出炉了。
  “陈,你以前是不是做过谈判专家?这也太厉害了。”
  史密斯摇了摇头,忍不住抱怨道。
  陈江海摆摆手:“当然没有。”
  “没有?为什么你的判断这么准确,每次讲的条件,都是我们的底限!”
  史密斯十分的不解,皱着眉头说道。
  陈江海指了指自己的脸道:“伙计,我只是会察颜观色而已。”
  说完,陈江海把手上草拟的合同,给到了一旁的梁浩洋。
  “老梁,赶紧把这份合同打出来,一式三份。”
  梁浩洋接过合同应道:“好的,陈总,我现在就去办!”
  “史密斯,喝点茶,稍等片刻。”
  陈江海笑着指了指泡好的茶水说道。
  很快,梁浩洋就带着打印好的合同过来了。
  “史密斯,你再看看,如果没有问题的话,咱们就直接签了?”
  陈江海将协议递过去说道。
  史密斯赶紧点了点头:“好的,没有问题。”
  那样子仿佛生怕再多耽搁一些时间,陈江海又会提出一些新的要求。
  随着两个人签下自己的名字,盖上了公章,这场合作就算正式开始了。
  “陈,我还是得提醒你一下。第一次供货是在三天后,整整五万台,没问题吗?”
  史密斯忍不住再次强调道。
  “放心吧,史密斯,货我早已经给你备好了。”
  陈江海充满自信地说道。
  史密斯点了点头,随后伸出手,“那预祝我们合作愉快!”
  “合作愉快!”
  ……
  随着海外合作的顺利达成,秋海的生产再次进入高负荷运转状态,全厂上下都是斗志满满,干劲十足。
  这天,陈江海正在办公室忙着,赵长贵说外面有个女人找他。
  陈江海一问才知道,原来是陈舒瑶。
  她来干什么?
  “快请她进来吧!”陈江海点点头道。
  “江海,谢谢你。”
  一进门,陈舒瑶便直接道谢。
  陈江海有些疑惑的问道:“舒瑶,你这话是什么意思啊?”
  “谢谢你能把出国这么宝贵的名额给我。”陈舒瑶跟着应道。
  陈江海这时才明白,原来是为了这件事,不由得笑道:“嗨,小事,我的真的不想去。”
  话一出口,陈江海就后悔了。
  怎么能当着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