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回到1991年当首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回到1991年当首富- 第4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种情况下,王忠海知道恐怕也只有陈江海愿意帮他。
  当然,王忠海愿意接受这个活,并不意味着他会抛弃自己的原则。
  今天来这里,王忠海就是想跟陈江海约法三章的。
  拿钱归拿钱,但底线还是要有的。
  否则他就不是打假斗士王忠海了。
  “陈总,不知道您上次说的事,还算数吗?”王忠海恭声问道。
  陈江海笑着应道:“自然是算数的,怎么样,老王,你想好了吗?”
  “陈总,我想好了,我要把打假变成一个职业,让老百姓不再吃亏。”王忠海认真地说道。
  看到王忠海这个样子,陈江海也是暗暗点头。
  要知道王忠海之前做的那些事,全部都是自费的。
  这也是陈江海想帮他一把的原因。
  “老王,说实话,对你的决定,我是十分的佩服啊。”陈江海点点头道。
  王忠海则赶紧表明了自己的态度:“陈总,不过在此之前,我得跟您约法三章。”
  陈江海是微微一笑,王忠海要是什么都不说的话,陈江海才会觉得意外。
  “行,你说吧。”陈江海点了点头。
  王忠海说的约法三章,其实就是不让陈江海去干涉他们的行动。
  简单的说,那就是陈江海只管出钱,其他的任何事,陈江海都无权过问。
  这天底下,能对出钱的老板这样说话的,恐怕也只有王忠海的。
  他要是能靠着这个赚大钱,这态度也就无可厚非了。
  关键是王忠海的这些所作所为,根本不能产生多大的利益。
  这种情况下,陈江海给钱就是冤大头行为了。
  正是考虑到这一点,王忠海之前才会不敢答应陈江海。
  他觉得陈江海最终的目的,是利用他去打击同行业的企业。
  今天王忠海过来,其实也没报多大的希望。
  正所谓无商不奸。
  商人从来都是追逐利益的,不然也就不会叫商人了。
  让老板平白无故的花钱,而且没有任何的收益,恐怕没有哪个老板会答应这样的事。
  实在是王忠海找不到别的合作对象,只能来陈江海这里试一下了。
  王忠海说完后,就有点后悔了。
  今天来这里,他觉得有点自取其辱。
  这样的条件,陈江海肯定是不会答应的。
  对于一个商人而言,赚钱永远是最重要的。
  “行,我答应了。”
  陈江海没有一丝的犹豫,十分干脆地说道。
  听到这话,王忠海直接站了起来。
  “陈总,那我先……”
  可话刚说到一半,王忠海忽然直挺挺地愣在那里。
  刚才,自己是不是出现了幻听?
  “陈总,你刚才说什么?”
  王忠海忍不住再问了一句。
  陈江海看到王忠海的样子,忍不住笑了起来:“哈哈!老王,你没有听错。”
  “陈总,你怎么会答应这个条件呢?”
  王忠海一脸不解地看着陈江海问道。
  这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陈江海则站起来,拍了拍王忠海的肩膀,表情突然变得严肃起来。
  “我希望在国内的市场,能有一批像你这样的人,对那些假冒伪劣产品提出质疑,敢于说不,为我们营造一个健康的竞争空间。”
  “这样我们的产品才会越来越好,企业才能越做越大,也能跟国外的企业一争长短,一较高下。”
  听到陈江海这一番话,王忠海是唏嘘不已。
  ……
  岳宏盛看着王忠海离开的背影,一时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
  昨天他才跟说了花钱的事,以为陈总会多多少少“收敛”一点来着。
  没想到一天时间还没到,陈江海又安排人过来拿钱了。
  虽然不算多,可这件事更加看不到效益啊。
  纯粹就是把钱扔在水里。
  岳宏盛真的很想去找陈江海,再说一说。
  但是想了一会,他最终还是放弃了这个念头。
  这样做要是有用的话,陈江海今天就不会让王忠海来找他了。
  “唉,希望陈总的决策是对的。”
  岳宏盛轻叹了一口气,无奈摇了摇头,然后便继续看手头的资料……
  晚上,陈江海刚一到家,接到了尚远明的电话。
  说起来,两个人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联系了。
  最近的一次,还是过年期间打的电话。
  “江海,跟你汇报下,咱们的海底捞现在已经有五十家连锁店了!”
  电话那头,尚远明乐呵呵地说道。
  对于这个消息,陈江海也相当的意外。
  一年的时间不到,海底捞已经发展到了这样的规模了。
  只能说如今这个年代,各方面的需求都太大了。
  有需求就有市场,有市场就有人投资。
  当然,这也在另外一个角度反映出尚远明的能力。
  若是换一个普通人来操作,即便是市场环境再好,也达不到这样的成绩。
  陈江海笑着说道:“姐夫,那我要恭喜你了。”
  “江海瞧你这话说的,海底捞可是有你一半的股份。”尚远明赶紧道。
  陈江海则说道:“姐夫,如果没有你的话,海底捞也不会有今天的。”
  陈江海由衷的一句话,尚远明却并不认同。
  因为他对于自己的成功有着另外的一番看法。
  他觉得海底捞之所以有今天,最重要的还是因为有陈江海的支持。
  对于这个妹夫,尚远明那是佩服的很。
  要是没有陈江海的话,欠了一屁股债的他,现在还不知道在干吗呢?
  所以海底捞能有今天的火爆,陈江海无疑才是最大的功臣。
  而且尚远明觉得,要是让陈江海来经营这个海底捞的话,肯定会有更加惊人的效果。
  估计连锁店的数量翻一番都没问题。
  而且如果没有陈江海的指点,让他独自一人来经营海底捞的话,也不可能有现在这样的成就。
  别的不说,早在牛肉中毒事件的时候,估计就要被对手给整垮了。


第866章 他说的,你信吗?
  “江海,我有几斤几两我自己清楚,这话你以后可不要再说了。”
  尚远明十分坦然说道。
  听到尚远明这样说了,陈江海笑了笑,话锋一转跟着问道:
  “姐夫,你今天打电话给我,不会就是为了这件事吧?”
  尚远明哈哈一笑:“江海,真是什么事都瞒不过你,我今天找你的确还有另外一件事。”
  陈江海没有说话,静静的等着尚远明的下文。
  尚远明今天来找陈江海,是为了一个合作。
  这段时间,海底捞的连锁分店已经开到了震州。
  在那里,尚远明遇到了个同行,是个做快餐生意的老板。
  老板名字叫做乔明,当初他无意中看到了一家麦当劳,生意十分红火。
  他心念一动,就创办了一家中式的红高粱快餐店。
  口号喊的也是十分响亮,哪里有麦当劳,哪里有就红高粱。
  对于乔明这个人,陈江海还是有点印象的。
  在这个年代,只要敢想敢做,而且能够坚持下去就能闯出一片天地来。
  说起来,红高粱、华容鸡和华莱士,这三个品牌确实撼动了麦当劳和肯德基在华夏的地位。
  可惜的是,三家企业最后全部失败,留下来的还是肯德基和麦当劳。
  原因也很简单,这三家企业的创始人,根本就没有能力掌控这么大的公司。
  一开始的时候规模较小,还可以用传统的办法进行管理。
  可是随着不断的发展,而且吃到时代的红利,每一家都得到了跨越式的飞速发展,根本就没有给这些创始人慢慢学习,积累经验的机会。
  企业的体量在短时间之内就达到了一个相当恐怖的程度。
  这个时候,往往是非常考验企业掌控者能力。
  一个错误的决策就会带来巨大的连锁反应,以至于葬送整个公司。
  连纠错的可能都没有。
  因为当他们意识到问题的时候已经晚了。
  见陈江海一直没有说话,尚远明忍不住问道:“江海,这件事你觉得怎么样?”
  “他想怎么合作呢?”陈江海问道。
  尚远明赶紧把合作方式告诉了陈江海。
  三百万入股红高粱,占股百分之二十。
  听到这个数字,陈江海倒是觉得乔明这价格还算合适。
  但不是说价格合理,就能去投资的。
  因为这根本就是两码事。
  后世乔明扩张步伐太大,最后导致资金链断裂,各地的分店都纷纷倒闭了,公司总负债高达三千多万元。
  随后,乔明这个人就直接消失了。
  要是跟他合作的话,估计用不到两三年,这投进去的钱就要打水漂了。
  等到了两千年的时候,乔明不知道从哪里再次出现,继续创业做生意。
  但是走了歪路,非法集资了三千多万,被判了四年。
  跟这样的人合作,是看不到什么希望的。
  陈江海从尚远明的语气中看得出来,他还是十分心动的。
  要怪只能怪乔明的口号喊的太响了。
  他在媒体面前夸下海口,千禧年的时候,要在全世界开连锁店两万家。
  百分之七十在国内,百分之三十在国外。
  这种高调的行为,引起了国内外近百家媒体的争相报道。
  同时,米国三大有线电视,都对他进行了采访。
  想必尚远明是是知道了这件事,才会这么信任乔明。
  估计没有陈江海的话,说不定他现在已经跟乔明签合同了。
  陈江海既然知道了,自然不会让这种事发生的。
  海底捞要是跟红高粱合作的话,到时候肯定也会被牵连在内。
  尚远明之前栽过一次,是栽在人上面的。
  没想到他这次还不吸取教训,太过于相信这个乔明了。
  幸好的是,尚远明还知道来问一下陈江海的意见。
  不然的话,肯定是要酿成大错的。
  陈江海知道,如果直接让尚远明拒绝这个合作,恐怕他心里多少有点不乐意。
  “姐夫,我听说他在电视上夸口,两千年的时候要在全世界开两万家连锁店?”
  想了想,陈江海冷不丁地问道。
  听到这个,尚远明十分的激动。
  他认为陈江海既然知道这件事,说明他也在关注这个乔明。
  尚远明不知道的是,陈江海之所以知道这件事情,是当初有人拿红高粱当反面教材。
  尚远明连忙回答道:“没错,他就是这样说的。我觉得乔总这个人,敢想敢干,雷厉风行,是个人物。”
  看得出来,尚远明对乔明这个人,十分的佩服。
  陈江海微微一笑,随后问了一个让尚远明不知道怎么回答的问题。
  “姐夫,那你相信他说的这些话吗?”
  尚远明半天没有说话。
  他知道陈江海这样问,明显是不相信乔明的话。
  “江海,你认为他说的是假的?”尚远明犹豫道。
  陈江海并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说道:“姐夫,你手底下的海底捞也是连锁店,一年下来能开几个分店?”
  听到这个问题,尚远明一下就没有声音了。
  海底捞一年才开了三四十家连锁店,这个速度已经很快了。
  五年要开两万家连锁店,时间上实在是太紧了。
  更为重要的是,尚远明知道开一家连锁分店,实际上有多麻烦。
  这其中涉及到的东西有很多。
  因为任何一家连锁店出现纰漏,影响都是巨大的,尤其是食品行业,所以不能有任何的掉以轻心。
  如果乔明要在五年之间开两万家连锁店,那工作量是相当大的。
  按照正常的速度来讲,这就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见尚远明没有说话,陈江海继续问道:“姐夫,我没有记错的话,乔明采用的是直营店模式,而不是加盟模式,对吗?”
  直营店模式对于资金的要求是很高的,一旦资金出现问题,那对整个公司的打击都是毁灭性的。
  听到这里,尚远明已经知道陈江海要说什么。
  很显然,陈江海完全不相信乔明,能把红高粱的规模做那么大。
  关于陈江海刚才说的那些关键点,尚远明觉得很有道理。
  他之前就是想的太少了,根本没有注意到这其中的危险。
  乔明要是没有足够把握,盲目扩大的话,最后结局肯定会很惨的。
  “行,江海我知道怎么做了,我现在就回去拒绝他。”
  经过陈江海的一番点拨,尚远明知道他之前的想法太单纯了。


第867章 这绝对是一个噩耗
  六月十八号,秋海在国外购买的超大型冰箱自动生产线,成功的运到了平山。
  陈江海亲自出面,看着机器一车一车被运到秋海的工厂。
  这条超大型的生产线,光是组装都要一个月的时间。
  金智江是充满感慨道:“陈总,这可真是一个大家伙啊!”
  这条生产线,生产的是无氟冰箱,可以说是现在最先进的冰箱了。
  关于秋海这么大的新闻,第二天就直接上了报纸。
  此时华夏的惠而浦分公司,也得知了这个消息。
  惠而浦现在正在跟秋海打官司,自然会收集关于秋海的消息。
  作为米国的老牌电器企业,惠而浦早早的就进入了华夏的市场。
  惠而浦在冰箱、彩电、洗衣机和微波炉四大领域,找到了华夏当时最好的四家企业。
  通过一系列的手段,惠而浦完成了对这四家企业的并购。
  按照这样的进程,接下来就该轮到惠而浦在华夏表演了。
  然而惠而浦万万没想到,半路杀出了一个秋海。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秋海把惠而浦在华夏的市场,抢占的差不多了。
  当然,这也不单单是秋海的问题,只能怪惠而浦太瞧不起华夏的市场了。
  他觉得华夏不过是个发展中国家,现在的消费市场,还在起步阶段,没有足够高的消费能力。
  在这种观念下,惠而浦投放的产品,全都是已经被淘汰的型号了。
  同时,惠而浦全部接管了并购四家企业的管理权。
  高傲的惠而浦,根本没有考虑到华夏的实际情况,继续生产老式产品。
  这种情况下,他自然是竞争不过秋海的。
  后来,惠而浦发现秋海抢生意居然抢到了自己的大本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