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回到1991年当首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回到1991年当首富- 第5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邓星光将自己的底牌全部抖了出来。
  为了这次合作,西江省也是拿出了很多的补贴政策。
  像什么一次性补贴项目,行业专项补贴,特殊补贴以及税收返还等,好处还是能看到的。
  这个条件,不可谓不丰厚。
  陈江海听完后笑站起来,伸手说道:“邓厅长,合作愉快。”
  “陈总,合作愉快。”
  邓星光赶紧跟着起身握手道。
  邓星光的任务完成了,秋海得到了好处,其他中小企业得到技术扶持,可谓是一举数得。
  至于培养竞争对手什么的,陈江海完全没有放在心上。
  对于自己一手打造出来的秋海,陈江海有着足够的自信,根本不畏惧任何对手和任何竞争。
  甚至竞争还是一件好事。
  能够不断促进其他同行的努力发展,共同实现民族企业的振兴,其实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陈江海跟着说道:“邓厅长,以后可要多多关照啊!”
  “陈总说笑了,是你关照我才对,说到这个,还有件事要劳烦陈总。”
  说完这话,邓星光看了身边一直保持沉默的邓倩莹一眼。
  陈江海看在眼里,大概也能猜到几分。
  看来邓星光带着女儿来这里,意图可不简单。
  “邓厅长请说。”
  陈江海扬手示意道。
  不管邓星光想提什么要求,先听了再说。
  “不瞒陈总说,我女儿创办了一家公司,也在这批中小企业的名单中。”
  话说到这里,邓星光并没有往下说。
  陈江海也懂他的意思,就是想让秋海多关照一下。
  这样的事对陈江海来说,只是举手之劳,并不算什么事儿。
  唯一让陈江海想不到的是,邓星光的这个女儿,竟然没有在体制内而是开公司的。
  “那不知道令千金,开的是什么公司?”陈江海跟着问道。
  邓倩莹立即回道:“陈总,我也是你们秋海的供应商,供应饮水机配件的。”
  要知道,秋海对于合作商的要求,可不是一般的高。
  邓倩莹能成为秋海的合作商,这足以说明她的能力了。
  既然是有能力的人,那就好说了。
  如果对方什么也不是,他这个面子还真不好随便给。
  “哦,原来我们已经是合作伙伴了。”陈江海笑着说道。
  邓星光跟着说道:“陈总,这次的合作还请多多照顾一二。”
  “邓厅长放心,令千金能力绝对没问题。”陈江海由衷的说道。
  听到陈江海这样说,邓星光觉得很受用。
  一旁的邓倩莹是一脸的笑意。
  能够得到陈江海的夸奖,这可是她做梦都没想到的。
  “那我就先谢谢陈总了!”邓星光笑呵呵道。
  刚才陈江海什么都没说,可意思已经很明白了,他肯定会关照自己女儿的。
  也就是女儿百般央求,被缠的头疼,否则以邓星光的行事作风,他也不会借着这次参观的机会,跑到陈江海这里夹带私货。
  现在看到陈江海的态度,邓星光也是暗暗松了一口气。
  毕竟到了陈江海这种层次,表面上虽然对他这个科技厅长可以客客气气,但心里是不是真看得上还要两说。
  科技厅的人,一直参观到下午才离开。
  期间随行的记者,也是大为震惊。
  他们是第一次来到秋海的研发中心,可以说十分的壮观,深深的把他们这些自诩见多识广的无冕之王震撼了一把。
  尤其是那些充满科技感的先进设备,各种性能参数,简直让人叹为观止。
  这个时候,媒体才算知道,秋海的科研力量到底有多强,难怪能够在各个领域创造这么多的奇迹。
  绝对是基础扎实,内功深厚。
  一帮记者们觉得,明天的头条已经有充足素材了。
  不知道为什么,秋海这边总是有这么多的新闻。
  ……
  随着秋海在彩电市场的重新火爆,很多企业都开始重视起科研创新。
  不过有的企业是真心投入,而有的企业则是耍起了花招。
  这不,这天上午,陈江海刚到公司,便接到了格力董晓兰的电话。
  “陈总,我们有对手了!”
  董晓兰的语气显得十分凝重。
  就在今天,一家名为华宝的空调企业,突然对外宣布了一个很劲爆的消息。
  这家公司声称,他们研发出了一种很先进的空调:光触媒空调。
  华宝宣称光触媒空调,将是二十一世纪空调业的重大突破。
  这个消息一出,可以说在华夏空调行业,引起了地震般的轰动。
  如果华宝真的掌握了这种科技,那在空调行业基本上是没有对手的。
  董晓兰也是知道了这个消息之后,第一时间就把电话打到了陈江海这里,希望听一听他的意见。
  陈江海听完后,平静地问道:“你说是光触媒空调吗?”
  “是的,陈总。”董晓兰认真回道。
  在确认这个名字后,陈江海却是一点也不担心,不动声色地问道:“那你觉得我们应该准备什么应对措施?”
  听了陈江海的发问,董晓兰毫不犹豫的就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了。


第1082章 不要本末倒置
  既然华宝能够研究出这样的产品,那么立志做华夏空调第一品牌的格立一样可以。
  按照董晓兰的想法,格立为了不落后于人,现在就要开始把科研重心,迅速转移到光触媒上面。
  “陈总,你看这样可以吗?”董晓兰问道。
  “董总,研发重心根本不必转移!”
  听到她这个提议,陈江海是直接否决了。
  “陈总,为什么呢?”
  董晓兰表示完全无法理解。
  印象之中,陈江海领导的秋海,始终走在研发创新的前沿。
  可为什么到了格力这里,反倒就被他拒绝了?
  陈江海笑了笑问道:“董总,这个新产品只是他们说的而已,你见过实物吗?”
  这个问题,一时让董晓兰有些语塞。
  在收到这个消息后,董晓兰便急忙给陈江海汇报。
  至于消息的真假性,确实没有去深究。
  在董晓兰看来,这可是报纸上的新闻,这还能有假?
  只能说现在的董晓兰,心思还是太单纯了,还不知道某些不良企业,在商业竞争时使出的卑劣手段。
  “陈总,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董晓兰有些疑惑地问道。
  陈江海淡淡说道:“就是字面上的意思,这可能就是一个烟雾弹罢了。”
  董晓兰这个时候也明白过来了,可心里还是有点担心。
  毕竟陈江海应该也只是猜测而已。
  “陈总,要不我们也考虑开展这个课题研究吧?”
  董晓兰跟着提议道。
  她认为既然这技术有人提出来了,格立跟着有所动作,也是很正常的事。
  落后就要挨打。
  况且这个技术听起来就挺先进的,没道理别人有了格力却没有。
  陈江海不紧不慢地说道:“研究可以研究,不过不必作为重点项目。”
  “因为以现在的技术,想要突破太难了,你们如果把精力全部放上去的话,就是本末倒置了。”
  董晓兰点头应道:“好的陈总,我知道该怎么做。”
  放下电话,陈江海嘴角微微一翘。
  国内的电器市场,是越来越好玩了。
  这个所谓的光触媒空调,其实就是个噱头般的存在。
  它无非就是在过滤器上,加装一张含有活性炭的过滤网罢了。
  活性炭潮湿了之后,拿出来晒一晒太阳,就能继续用了。
  这一张网的成本不到一块钱,却被宣传成了光触媒,而且还受到了消费者的热烈追捧,只能说十分的可笑。
  至于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那就是因为现在的家电企业,都在打造价格战。
  在技术层面上,除了秋海外,其他的都是一样的。
  价格战打到一定的程度,肯定会停下来的。
  这些企业降价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赚钱,而不是为了亏本。
  降到成本警戒线,就是他们的底限。
  在这种时候,有人开始动歪脑筋了。
  如果有公司能够在技术上面实现创新,那他就会比其他品牌更具竞争力。
  带着这种想法,很多公司便会在这个时候,开始了一轮又一轮,以技术创新为噱头的概念大战。
  其中,这个光触媒空调便是其中一个有名的例子。
  跟这个相似的,还有什么无菌冰箱,数字彩电等,这些都是噱头来的。
  无菌冰箱的概念出来后,他们说是冰箱进入绿色时代的标志。
  其实就是在冰箱的塑料部件上注入一些药剂,成本十块钱不到。
  靠着这个技术概念,他们就可以把冰箱的整体价格,抬高两百元左右。
  还有什么环形立体风空调,说是大企业在空调研发上投入上亿元,才开发出来的专利产品。
  其实就是在风叶上装了一个定时器,让他定时上下左右变化而已。
  凭借着这些概念性的简单技术,这些公司在初期确实赚到了不少的钱。
  只是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些东西买回家总是要用的。
  只要一使用,马脚就直接露出来了。
  消费者们一用便发现了问题,这结果自然是不用多说的。
  这些东西,眼下可能觉得只会出现在小公司身上。
  其实国内的那些大公司,境况也是差不多的。
  现在如今华夏最优秀的家电企业,也没能在核心技术上有什么厉害的突破,依然还受制国外企业。
  甚至很多大公司想在这方面下功夫,却被大环境的限制。
  这就是所谓劣币驱良币,最后搞得有理想的大企业也只能与之同流合污,和光同尘。
  这其中,海尔的地瓜洗衣机便是一个很经典,很著名的事例。
  话说有一次,张瑞明到川省农村去考察。
  他发现当地农民用的洗衣机,排水管经常被泥污给堵住了。
  一问之下,他这才知道农民买的这部洗衣机,洗衣服的同时,还用来洗地瓜。
  现在听来,这事有点魔幻。
  可是在那个年代,却是真实发生的事。
  张瑞明在知道这个情况后,便回去跟科研所的人员说了说。
  农民用我们的洗衣机洗地瓜,把排水管都堵住了,能不能想办法解决一下这个问题。
  科研所的一位小伙子对张瑞明说,洗衣机是用来洗衣服的,怎么能用来洗地瓜呢?
  张瑞明却说,农民现在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重要的信息。
  这个信息是用金钱买不到的,你们现在要做的,就是研制出一款能洗地瓜的洗衣机。
  到时候投放到市场上,销量肯定不会差。
  研发部门在接到这个任务后,也是集思广益,用了短短一个月,研制出了全球第一台地瓜洗衣机。
  其实解决的办法很简单,科研人员在洗衣机上装了两个排水管。
  一个粗一点,一个细一点,洗地瓜的时候用粗的,洗衣服的时候就用细的。
  后面,海尔又根据消费者的需求,研制出了洗龙虾的洗衣机和打酥油的洗衣机。
  按理来说,这听起来很搞笑,可海尔是真真实实的开搞研发。
  一个产品,要能解决顾客的难题,这也是研发的一个方向。
  可惜的是,海尔这种创新精神并没有得到延续。
  在那段日子里,海尔的地瓜洗衣机,是传媒津津乐道的创新故事,甚至被写进了大学教材。
  当然,是反面教材。


第1083章 直营店的布局
  有专家学者指出,地瓜挑到河边用水洗就行了,省力省钱又干净。
  为什么非要费水费电费时间的用洗衣机洗呢?
  这种对产品创新的曲解和误导,让华夏家电业的技术陷入了形式主义和技术空心化的歧途。
  在所有的家电品类中,核心技术的突破仍然没有实现。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零八年,华夏成为了全世界最大的家电制造地。
  此时的华夏家电企业,却仍然不能制造出一台百分之一百的华夏彩电,华夏空调。
  不得不说,这就是一个悲哀。
  好在这个悲哀因为陈江海的出现,秋海的崛起,已经被彻底改写了。
  现在秋海旗下的所有产品,核心技术基本上都是靠自己研发出来的。
  甚至有些产品,就是百分之百的华夏制造,不掺杂半点国外的技术。
  陈江海深切的知道,一个企业想要做大做强,科研方面是绝对不能落后的。
  一旦落后,就要被挨打,就要受压榨。
  这是无数的华夏企业用惨痛经验总结出来的结果。
  这些投机取巧的企业,只能是一时快活罢了。
  秋海想要成为国际化的大企业,就必须坚持自主研发。
  否则的话,就是在空谈。
  没多久,颜飞便把所有光触媒空调有关的报纸送进来了。
  陈江海看了一眼,光触媒空调果然出现在各大报纸之上。
  甚至有些媒体夸大其词的说,华宝未来肯定能超越秋海的空调。
  看到这样的标题,陈江海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只能说,现在大部分人的眼睛都被蒙蔽了。
  此时发展中的华夏,急需各种成绩来彰显自身的能力。
  殊不知这完全就是饮鸩止渴,治标不治本。
  本身没有核心技术,人家却还在不断的发展,根本就难以实现弯道超车,其中的差距只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大,最终难以追赶。
  陈江海也是因为清楚的知道这一点,才会对科研开发这一块这么上心。
  希望凭借着自己的努力,逐渐积蓄力量,厚积薄发,从而能够实现赶超国外先进企业的目标。
  随着秋海稳健的发展态势,陈江海这个目标也正在一点一点的实现。
  秋海的电器产品在海外市场站住了脚,自然就是很好的证明。
  没多久,岳宏盛便走了进来。
  “陈总,报纸上的消息您看到了?”
  岳宏盛脸色有点凝重。
  陈江海淡淡一笑道:“怎么?怕了?”
  “陈总,怕自然是不怕的。”
  岳宏盛摇头道,“但是我们必须要做好准备。”
  陈江海则摆摆手,从容说道:“宏盛,不要太紧张,这个消息的真实性还有待考证呢。”
  看到陈江海自信的样子,岳宏盛眉头微微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