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回到1991年当首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回到1991年当首富- 第60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样一样。”陈江海笑着伸手道。
  刘昌明也不客气,拉着陈江海便聊了起来。
  潘文斌见状,笑骂道:“老刘,你这是什么意思?”
  “我向陈总请教一些问题。”
  刘昌明一本正经的说道。
  对于刘昌明的这个态度,潘文斌十分的诧异。
  要知道,刘昌明平生最讨厌的,就是商人了。
  总觉得商人逐利,浑身上下都充满了铜臭味。
  仿佛他们的钱本身就是罪恶的,人自然也没有一个好人。
  今天遇到陈江海,态度却异常的客气。
  刘昌明的这个行为,让潘文斌有点摸不着头脑。
  最关键的是,刘昌明竟然说要请教陈江海问题?
  刘昌明向来自视甚高,今天就好像换了个人一样。
  而且那种略带谦虚的态度又不像是装出来的。
  潘文斌这下也不敢离开,跟在两人身边。
  陈江海是他带过来的,而且也算是他们西江大学的人,刘昌明要是想做点什么事,可得经过他潘文斌的同意才行。
  陈江海现在是西江大学的香饽饽,可不能让刘昌明做什么出格的事。
  还好接下来的刘昌明并没有做什么,只是拉着陈江海问了一堆的问题。
  这些问题,都是关于商业上的。
  这要是让陈江海用学术上的知识来回答,那他是一个问题都回答不上来。
  陈江海想了一下,最后全部是用商业上的一些经典案例来回答的。
  一开始,刘昌明听到陈江海讲故事,还有点失望。
  大名鼎鼎的陈江海,在专业知识方面果然不行。
  可是随着陈江海回答完毕后,刘昌明眼睛睁得大大的,脸上全是惊讶。
  从陈江海的回答中,刘昌明能够清楚的知道,陈江海对于学术知识方面,真的是一窍不通。
  可是陈江海所举的例子,都很好的的回答了刘昌明的问题。
  更为重要的是,刘昌明发现陈江海在举这些例子的时候,没有半点犹豫。
  刘昌明刚把问题说出来,陈江海就已经开始说商业故事。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来,陈江海对于刘昌明的问题,理解的是相当的透彻。
  不然的话,他绝对不能这么快就找到相对应的例子,而且信手拈来,游刃有余。
  换做是刘昌明自己,都不一定能够清楚做到。
  关键是这样的讲解,如果放在课堂上,效果往往才是最好的。
  纯粹的学术理论其实是相当枯燥的,学生们往往听得昏昏欲睡,效果不好。
  可是讲这些商业案例就不同了。
  故事往往充满曲折,出人意料,必然相当精彩。
  刚才刘昌明提的这些问题中,有两个问题是刘昌明疑惑很久,一直都没能找到答案。
  他看了不少的书,可对于答案还是有点不理解。
  经过陈江海这么一举例,顿时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并且刘昌明是在陈江海说出例子之后,过了很久才反应过来的。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来,陈江海在商业上的造诣,确实十分的高。
  甚至,要比刘昌明这个教授还高。
  刘昌明本来对陈江海就十分的佩服,现在变成了敬佩。
  今天能够见到这样的人物,实在是他刘昌明的幸运。
  果然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啊。
  “老潘,你们学校能请到陈总这样的教授,实在是太幸运了。”
  刘昌明由衷的感叹道。
  听到刘昌明这样说,潘文斌的眼睛都快笑没了。
  “哈哈,我之前也没想过,陈总会成为我们西江大学的荣誉教授。”潘文斌笑呵呵的说道。
  刘昌明停顿了一下,随后将目光看向陈江海,满是期待的说道:“陈总,我们京城大学的经济系,也缺一个荣誉教授,不知道你有没有兴趣?”
  听到刘昌明这样说,潘文斌顿时着急了起来。
  “老潘你这是什么意思?当着我的面挖我们学校的人?”
  他皱着眉头质问道,脸色很不好看。
  刘昌明笑着说道:“你急什么?这得看陈总的意思。况且他来京城大学当荣誉教授,又不是让他辞掉你们西江那边的职务。”
  听到刘昌明这样说,潘文斌的脸色稍微好看一点。
  刘昌明要是真的敢挖人的话,他动手的心都有了。
  不过只是对陈江海发出这种邀请,他也不好多说什么。
  虽然他很希望陈江海就顶着一个西江大学荣誉教授的头衔,可那是很不现实的事。
  毕竟对于陈江海而言,如果能够再多一个京城大学荣誉教授头衔,绝对是一件好事。
  跟西江大学比起来,京城大学的分量自然是要重上许多的,只要陈江海愿意,他根本就阻止不了。
  接下来,刘昌明就好像找到了一个知音,拉着陈江海继续问东问西。


第1280章 无人能出其右啊!
  陈江海也没有不耐烦,反正这里的人他也不认识。
  与其到处乱逛,还不如趁此机会,打发一下时间。
  他感觉刘昌明这个人还是挺不错的。
  没有半点那种文化人的架子,更没有文化人的酸腐之气。
  潘文斌见此,笑着说道:“陈总,那你跟老刘聊着,我去跟老朋友打个招呼。”
  “好的,潘校长,你请便。”陈江海笑着说道。
  至于刘昌明的话,他不耐烦的挥了挥手,表示知道了。
  很快,已经有人开始上台讲话了。
  这次这么多学校举办这个会议,目的也很简单。
  就业率,这是现在很多学校关心的一个话题。
  现如今华夏的大学,还是包分配的。
  同时,就业率也是衡量一个学校实力的重要指标。
  在此之前,这些大学都是不担心这些事情的。
  毕竟,华夏国企这么多,每年都需要大量的人才。
  而那个时候的大学生,人数少,供不应求,基本上都是香饽饽。
  不管他们去那里,都有人愿意接收他们,而且给出相当不错的待遇,只要不犯错误,升职也快。
  总而言之,考上大学就等于有了金饭碗。
  无论是进入企业还是直接从政,都往往走得很顺利。
  现在不行了。
  整个华夏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些应届大学生的就业率,开始慢慢的下降了。
  下降的主要原因有两个。
  一个是基础教育的不断健全,大学生数量的增多。
  二是这些大学生毕业之后,对口的国企跟不上时代发展脚步。
  随着华夏发展的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教育,倾注了大量的资源在对下一代的教育上面。
  甚至有很多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人,也开始重新拿起了书本,经过考核之后重新回到课堂。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大学生的数量开始暴涨了。
  最主要的,还是国企的日渐衰弱,让分配工作这件事,开始便的困难起来了。
  这就好像种萝卜,坑越来越少,萝卜却越来越多,势必会出现问题的。
  能够分配到的每个学校的职位,现在已经是越来越少了,竞争相当激烈。
  正所谓优胜劣汰,很多人是轮不上了。
  毕业就失业的情况越来越多。
  这种情况下,学校要是不想点其他的办法,这么多学生的职位根本就安排不下来。
  更重要的是,现在的大学生,安排的一般是办公室或者技术人员这样的职务。
  叫他们去车间拧螺丝的话,有点不现实。
  因为思想还没转变过来。
  真的硬要把他们放到这些位置上面,肯定会闹情绪,甚至惹出一些事端。
  这下,学校就犯难了。
  这么多学生,他们要怎么安排工作?
  以前有国企可以包分配,现在很多地方的国企都已经倒闭了,根本就提供不了那么多的职位。
  今天这个会议,就是为了商量这件事。
  西江大学能够出现在这里,自然是因为它的产学研模式。
  不然的话,以西江大学的学校实力,还没有足够的资格坐在这里。
  对于这一点,其他的学校都十分的诧异。
  上个月刚发布了各个学校的就业率,可以说数据都相当的好看。
  各个学校的就业率,基本上都在百分之七十左右。
  到了西江大学这边可就猛了,接近百分之九十五的就业率。
  这个数据拿出来,就是碾压。
  其他的学校都十分的好奇,西江大学到底是怎么解决就业率的问题?
  打听之后才知道,原来是背靠秋海和产学研模式。
  背靠秋海这样得天独厚的条件,他们自然是没有的。
  可是关于这个产学研模式,他们还是可以好好的效仿一下。
  今天会议的主要内容,实际上就是关于这个的。
  到时候,交出精彩答卷的潘文斌会上台发言,说的事情就是关于这个产学研模式。
  其他学校现在想要解决就业率的问题,眼下看来似乎也只有这么一个办法了。
  会议已经开始了,陈江海和刘建明还是坐在角落里面。
  此时刘昌明一脸的兴奋,就好像一个有着心爱玩具的小孩子。
  刘昌明之前的一些疑问,都在陈江海这里解开了。
  对于这一点,刘昌明完全可以说是意外之喜。
  他真的没想到,陈江海对于商业的本质,会看的这么的透彻。
  就算是京城大学的另外一个经济系老教授,这方面的理解恐怕也远远赶不上陈江海。
  毕竟一个仅限于书本上的东西,只是一些理论。
  可陈江海这里就不同了。
  全是实战得出来的结论,有很强的借鉴性。
  对于学术研究也是相当有帮助的。
  他甚至觉得今天与陈江海谈话的内容,就能整理出好几篇精彩的经济学论文。
  “陈总,您对商业发展和企业运营的认知,实在是超过了我的想象。”
  刘昌明发出由衷的赞叹。
  陈江海当然知道自己究竟有几斤几两,一点也不敢托大,谦虚道:“刘教授你谬赞了,我就会讲点故事,其他的都不会。”
  听到陈江海这谦虚的话,刘昌明对陈江海就越发的佩服了。
  这么年轻就站在了这样的高度,关键还这么谦虚,在年轻一辈中,无人能出其右啊!
  不得不说,刘昌明对于陈江海的评价,还是挺高的。
  这个时候,潘文斌已经上台,开始了他的发言。
  对此,陈江海并不是很关注。
  潘文斌现在很激动,能在这种场合发言,对他来说是一个全新的体验。
  以往这种会议的话,他只有在底下老老实实充当听众,连背景墙都算不上。
  西江大学的整体实力摆在那里,不允许他这个当校长的有过多的想法。
  可是现在不一样了,西江大学的就业率竟然是全国第一,等于放了一颗大大的卫星!
  这种情况下,作为西江大学校长的潘文斌要是不上台的话,这会议还能举行下去?
  潘文斌此刻并没有被眼前的胜利冲昏头脑。
  他清楚的知道,自己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待遇,靠的是秋海,靠的是陈江海。
  要不是跟秋海有了产学研的合作,西江大学能有这样的高光时刻!
  这种情况下,潘文斌自然是要好好的感谢一下陈江海。
  至于怎么感谢的,全在潘文斌的发言稿里面。
  在潘文斌的发言的时候,他时不时就提到秋海以及陈江海这位老总。
  在这里,等于是给秋海打了一个最好的广告。


第1281章 得拿出一点东西来才行
  底下的校长和代表听到这件事情后,心里十分的羡慕。
  西江大学这次真是走大运了,居然能跟秋海合作。
  如果他们的学校,能够跟秋海这样的大企业合作,那就业率方面真的是一点都不用担心了。
  这些年秋海的发展,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
  可以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随着秋海的不断成长,需要的人才也越来越多。
  西江大学自然是背靠大树好乘凉,才能在就业率上交出这么一份完美的答卷,羡煞同行。
  潘文斌知道陈江海这次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跟这些名校达成合作,招揽各种人才。
  这种时候,他自然是要投桃报李,让在场的人知道秋海的存在。
  台下的陈江海听了潘文斌的发言,也是哭笑不得。
  之前几位上台发言,说的都是关于怎么提高就业率的事。
  潘文斌倒好,就一直在给秋海打广告。
  这要是不知道,还以为这里是秋海的专场呢。
  潘文斌这样说,其实是为了给陈江海的出场做好铺垫。
  底下的人略显有点失望。
  潘文斌的发言,实际上一点有用的东西都没有。
  当前面几个学校的代表人发言的时候,底下的人听得很认真,提问的却没有几个。
  潘文斌这次上台发言,底下有人直接举手提问了。
  不管怎么说,西江大学是第一个实行产学研模式的大学。
  对于这个模式,潘文斌自然比他们熟悉和了解。
  不趁着现在这个机会好好问问,那可对不起这次的会议。
  潘文斌也不意外,今天的主题是就业率,要是没人提问的话,那才奇怪。
  面对这些问题,潘文斌并没有急着回答。
  潘文斌来此之前就想过,今天的主角只能是陈江海,不可能是其他的人。
  要知道,提出产学研的人的陈江海,让他来回答这些问题,自然是最好不过的了。
  反正该出的风头他已经出过,剩下的就交给陈江海好了。
  潘文斌微微一笑:“我知道大家对于这个产学研模式很感兴趣,这个就让我们西江大学的荣誉教授,为大家解答这个问题。”
  听到潘文斌这样说,陈江海顿时有一种不妙的感觉。
  下一刻,潘文斌便把陈江海的名字喊了出来。
  “产学研模式的秋海集团陈总提出的,我想请他来给大家解释这个模式,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底下的人顿时议论纷纷。
  他们没想到今天能看到陈江海。
  更为重要的是,刚才潘文斌说的可是西江大学的荣誉教授。
  这个荣誉教授,难道就是陈江海吗?
  对于这个情况,陈江海之前真的没有预料到。
  他这次跟着潘文斌来,目的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