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回到1991年当首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回到1991年当首富- 第7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可是这种情况,随着比亚蒂的出现,得到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在一九九六年之前,华夏境内大部分家电的电池都是要从岛国进口的。
  一块电池的价格就在五六百块钱,可以说是相当的昂贵。
  正因为电池价格的问题,所有的电器成本始终压不下来。
  比亚蒂生产出锂电池之后,一块电池只卖一百块钱。
  价格便宜,在性能方面当然是打了折扣的,那就是不如进口电池持久。
  然而,两者之间的价格差,足够弥补这个缺点了。
  同样的价格,买一块岛国的电池,可以买五块比亚蒂的电池。
  就算比亚蒂电池的持续性稍微差一点,可是数量上已经是绝对碾压的存在了。
  不管从哪一方面来说,比亚蒂在电池上的实力,已经赶上岛国的企业了。
  或者说,已经是超越了。
  岛国在刚刚研发出锂电池技术的时候,一块手机电池要卖上千元。
  这也是为什么当时的手机价格动辄都要上万了。
  一直到了九十年代中期,掌握锂电池技术的企业变多了,随着竞争的激烈,垄断被打破,电池的价格终于降到了五六百。
  等比亚蒂掌握了锂电池技术后,只用了短短两三年的时间,就把手机电池的价格下降到了一百以内。
  两千年后,之所以能买到价格实惠的低端手机,这里面自然也有比亚蒂的一份功劳。
  而且功劳可以说是巨大的。
  电池的价格,实际上就是被比亚蒂狠狠的拉了下来。
  否则如果手机电池维持着高价状态,想要让手机真正降下来,根本就是痴人说梦。
  毕竟成本摆在那里,总不能赔本赚吆喝吧。
  看着公司一天比一天强大,王亚迪十分的开心。
  他心里非常清楚现在的比亚蒂能有这样的发展,完全是因为陈江海对他的支持。
  如果没有陈江海支持的话,比亚蒂不会发展的这么快。
  王亚迪心里十分的感谢陈江海,这次把公司的事情交代完后,便赶到平山见一下陈江海。
  说起来,两个人已经有好长时间没有见面了。
  一段时间不见,王亚迪此时红光满面,一看就是人逢喜事精神爽。
  陈江海笑着说道:“王总,好久不见,整个人精神了许多。”
  听到陈江海这样说,王亚迪赶紧笑着说道:“陈总,你就别取笑我了。”
  在别人面前,王亚迪还敢自称一声老总。
  可是在陈江海面前,他可不敢当。
  陈江海微笑着说道:“按照比亚蒂有现在的规模,叫你一声老总很合理。”
  王亚迪赶紧谦虚的说道:“陈总,我能有今天,那都是因为你的帮助。您要是再这么说的话,我就无地自容了。”
  听到王亚迪这样说,陈江海哈哈一笑,没再继续这个话题。
  陈江海作为比亚蒂的最大股东,王亚迪这次来见他,可以说是汇报工作。
  此时的比亚蒂在电池行业,于国内基本上可以称为是头部企业了。
  就算是在国外的话,比亚蒂的实力也是绝对不容小觑的。


第1650章 最重要的因素
  这样的成绩,王亚迪之前根本就没有想到过的。
  因为在那个时候,他会认为是一种奢望。
  一开始,王亚迪无非就是想创造一份事业。
  这份事业现在的规模和成就,已经远远超出了王亚迪的想象。
  陈江海却是知道,比亚蒂只要继续这样脚踏实地地发展下去,以后的规模会越来越大。
  一个专心于科研的公司,他的技术会不断的强大。
  这样一来,它自身的实力,也会不断的强大起来。
  随着实力的强大,它在行业中的地位,也会越来越高。
  听完王亚迪的汇报后,陈江海满意的点了点头说道:“干得不错,辛苦了。”
  王亚迪赶紧道:“陈总,说到底还得感谢你。如果没有东方集团的订单,我比亚蒂也不会发展的这么快。”
  此时比亚蒂最大的两个客户,就是东方科技和大霸了。
  这两个合作伙伴,给比亚蒂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条件。
  陈江海则笑着摆手道:“有大霸的那些订单,比亚蒂也是能发展起来的。即便没了东方,也会依然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王亚迪并没有在这件事上继续纠缠,只见他正色说道:“陈总,其实我这次来,是想跟您汇报一个问题。”
  陈江海笑了笑道:“订单的问题?”
  “没错,就是订单。”王亚迪点头道。
  随着先行者卖的越来越好,它所需要的电池数量也是越来越多。
  同时,东方通讯还在研究V2,已经跟比亚蒂预订了一大批的电池。
  再加上大霸那边的订单,还有国际上的不少订单,比亚蒂现在的生产线,产能方面实际上已经明显不足了。
  这种情况下,王亚迪必须扩大生产,从而保证产量。
  现在王亚迪遇到了一个难题,那就是建厂的地方。
  一开始,王亚迪准备是把厂建在岭南省的。
  让王亚迪没有想到的是,岭南省那边对于比亚蒂,并没有太多的认可。
  在他们看来,一个专门搞电池的小公司,带不来多少经济效益。
  王亚迪也没有想到,他自己出去跑这样的大业务,竟然失败了。
  这对王亚迪来说,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打击。
  陈江海听到这个消息后,也是暗暗摇头。
  只能说有些人的眼光实在是太短浅,看不到比亚蒂的强大潜力。
  这种情况下,王亚迪也没办法,只能过来求助陈江海了。
  在王亚迪眼中,岭南省是一个最好的投资地方。
  现在那边不愿意接受比亚蒂,比亚蒂就必须换地方了。
  想要建厂,那就必须考虑到未来的发展。
  说到未来的话,那就离不开眼光。
  在王亚迪认识的人中,陈江海无疑就是眼光最好的人了。
  关于比亚蒂工厂的选址,请教一下陈江海,绝对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王亚迪直接把自己的问题提出来,希望陈江海能够给他一个建议。
  “其实一个工厂选址最重要的因素,你知道是什么吗?”
  陈江海想了想问道。
  王亚迪如实回答道:“我之前就是看中的,是岭南的地理位置和交通。”
  陈江海则不以为然道:“其实过几年的话,每个地方的交通条件,都相差不了多少的。”
  随着国家下一步大力的发展基建,内陆诸多省份的交通状况,其实相差的不会太远。
  前世那么多的大企业,建厂或者建仓的重要因素,反而是成本问题。
  工厂这些地方,需要大量的土地,成本才是他们最需要考虑的因素。
  听到陈江海这样说,王亚迪皱眉道:“陈总,你是说岭南不是最好的建厂地?
  “对,我认为不是最好的选择。”
  陈江海微微点了点头,然后才又继续说道:“眼下最需要的,其实是控制地皮的成本。
  听到这里,王亚迪也就明白过来了。
  “陈总,那你觉得西江怎么样?”王亚迪说。
  陈江海微微一笑,语气十分笃定的说道:“西江的话,自然是没有问题的。”
  听到陈江海这样说,王亚迪十分的高兴。
  从陈江海之前做的那些事来看,他对于西江的感情,还是非常不错的。
  现在陈江海都发话了,成本才是他最需要考虑的,那西江自然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况且,这样做的话,还能获得陈江海的好感。
  这样的事,王亚迪自然愿意去做。
  当然,王亚迪这样做,也是看中了西江的发展潜力。
  不说其他,光是有秋海在,王亚迪觉得以后的西江,肯定会发展的很好。
  就算是在某些方面超过岭南这些地方,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陈江海对于西江,那可是有感情的。
  有陈江海这样的人来,西江未来的发展机会实在是太好了。
  比亚蒂有实力,还跟秋海有关系,西江这边肯定是举双手欢迎的。
  西江信任秋海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另外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现在企业下岗职工,太多太多了。
  九七年开始,国内大部分的国企开始进行深入的改革,一下就多了很多下岗职工。
  这些下岗职工的安排,变成了当地政府最为头痛的问题。
  比亚蒂如果能够在当地建厂的话,起码能够解决几千人的再就业问题。
  当地政府知道这种情况下,肯定会无比欢迎比亚蒂的进驻,给予各种优惠政策以及大力支持。
  此时的国内企业,可以说是正处于一个动荡变革的时期。
  从一九九六年一直到千禧年之间,全国有上百万家国有企业走到了末路。
  这么多国企的倒闭破产,导致将近有四千万职工下岗。
  与此同时,各地的乡镇集体企业,也有两千万工人失业。
  现在国内的大部分国企,过的都是相当的凄惨。
  尤其是煤炭,钢铁等资源,价格都在一路暴跌,很多企业甚至连工资都发不出来了。
  在这种情况之下,大量的企业倒闭,其中还有不少曾经牛气哄哄不可一世的外企。
  归根究底,要从一九九二年说起。
  由于华夏的经济发展太快了,国内基建规模巨大。
  各种基础资源,都在疯狂的涨价。
  外国企业看到有利可图,疯狂投资华夏的钢铁和煤炭行业。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国内见有人投资,也开始各种大型项目建设。
  这么多年下来,这些项目中,很小一部分成功了。
  但更多的,却是失败了。
  只能说产量太多了,供大于求,这必然会导致市场的反噬。


第1651章 这是一个好事情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一个省投资了几十亿的大型煤矿。
  在九六年的时候,基本上就已经完工了。
  然后到了现在,这个煤矿还没有开工运营。
  煤矿没有开采,就意味着没有收益,相当于前的投入全部打了水漂。
  那些在华夏投入了大量资金的外国企业,基本上都有不同程度的亏损。
  唯一的区别,就是谁亏的多一点,谁亏的少一点。
  企业的亏损,当地的政府自然是会遇到难题的。
  这么多企业全部倒闭,职工再就业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现在的比亚蒂,实力可比之前强太多了。
  一开始,陈江海只给了王亚迪一笔启动资金。
  后面又追加了一批,可是加起来也不过超过千万。
  就凭这几百万,让此时的比亚蒂,已经有潜力成为电池行业的老大了。
  此时,全球百分之四十的电池市场份额,都在比亚蒂的手上。
  与此同时,比亚蒂还在西方国家设立了不少分公司。
  接手大霸的订单后,成为了摩托罗拉的锂电池供应商。
  更为重要的是,此时手机界的巨头诺基亚也在准备采用比亚蒂的电池。
  从这些事情中都可以看得出来,比亚蒂现在发展到底有多好了。
  比亚蒂要是在西江建厂的话,肯定能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这对西江政府来说,绝对是一笔很合算的买卖。
  况且,此时的王亚迪,在全国都是小有名气。
  王亚迪俨然就是一个穷小子逆袭,从一无所有到掌握比亚蒂这样的大公司。
  可是王亚迪自己十分的清楚,他之所以能够走到今天这步,全部是陈江海对他的支持。
  如果陈江海不信任他,如果陈江海不给他启动资金,他今天绝对还在老老实实上着自己的班。
  王亚迪能够这么快就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抱负,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都是因为陈江海。
  其实现在的比亚蒂,比前世的发展要好上不少。
  这一世因为有陈江海的帮忙,比亚蒂的发展速度,快了许多。
  不说其他,光是订单这一方面,就比前世强太多了。
  此时比亚蒂手上,不仅有大霸的大量订单。
  同时,它还拿着大量东方通讯的订单。
  不然的话,单靠大霸那些订单,还不足以让比亚蒂成长到如今这个地步。
  此时东方通讯的先行者V1,在市场上那是相当的火爆。
  东方通讯的电池订单,可以说是比亚蒂手上的第二笔大订单,也是这几年最重要的一个订单。
  现在先行者V1的累计销量,已经达了二百多万台。
  每台V1都用的是比亚蒂的电池。
  这里面产生的利润,可以说让比亚蒂赚的是盆满钵满。
  更为重要的是,现在这个时间点,对于比亚蒂来说,是一个飞速发展的重要时期。
  说到底,这件事还跟陈江海有点关系。
  当初索特斯在东南亚卷起的了席卷亚洲的金融风暴,导致全球电池的价格暴跌了百分之三十以上。
  在这种情况下,岛国的厂商基本上都是亏损状态的。
  相反的,比亚蒂却是占尽优势。
  原因很简单,自然是因为比亚蒂的成本极低。
  这样的情况下,比亚蒂可以说是轻轻松松的脱颖而出,完成了对同行的超越。
  因为在国内建厂,人工成本极低,加之技术的不断革新,比亚蒂的电池成本,可是比岛国这边低太多了。
  比亚蒂低成本的优势,可以说在这个时候,完美的发挥了出来。
  现在摩托罗拉,诺基亚,松下,索尼等国外大型企业,纷纷表示要跟比亚蒂进行合作。
  也正是因为这样,短短几年的时间,比亚蒂就坐到了电池亚洲前几的位置。
  更为重要的是,此时比亚蒂已经有能力冲击岛国在锂电池的霸主地位了。
  陈江海相信,用不了多长时间,比亚蒂就能彻底干翻岛国的电池行业。
  到那个时候,比亚蒂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亚洲第一的电池企业了。
  “你们跟诺基亚的合作,谈的怎么样了?”陈江海换了个话题。
  听到这个话题,王亚迪的脸色也变得严肃了起来。
  他微微蹙了蹙眉头说道:“陈总,诺基亚那边的价格有点低,我们还在谈判当中。”
  说到这个,王亚迪心里也有点恼火。
  此时的诺基亚,可以说是手机界老大一般的存在。
  唯一能跟诺基亚竞争的,也就是东方通讯了。
  奈何基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