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华夏的真实情况是什么样的,很多外国人其实都不知道。
反倒是在他们的概念之中,华夏就是贫穷落后的所在。
甚至还有不少的负面信息,让他们对于华夏充满了反感和抵触的情绪。
这种情况下,想要吸引这些研发人员来的话,是不太现实的。
陈江海想了一下,然后对岳宏盛吩咐道:“你去找几个合适的外资企业,跟他们谈一下双向考察的事。”
听到陈江海的这个要求,岳宏盛表示不理解,皱着眉头看着他。
陈江海就知道岳宏盛会是这样的反应,也没有废话,直接道:“很简单,让那些科研人员看看我们的研发环境,说不定他们就心动了。”
“况且,人都到我们这里了,难道你没有其他办法把他们留下来吗?”
听到陈江海这样说,再看他脸上意味深长的笑容,岳宏盛眼睛微微一亮,立即就明白过来了。
这些套路他熟啊!
“陈总,这个办法好啊!”
岳宏盛狠狠一拍大腿,兴奋的说道。
陈江海笑着说道:“好就赶紧去办,我要尽快看到效果。”
接下来,两人又交流了一下出国考察学习的事儿。
第一批出国考察的人员,大部分在公司表现的都很好,而且不少人已经干出了喜人的成绩,陆续得到了提拔和重用。
其他那些想要获得出国考察名额的人,都在积极表现,希望能够成为下一批幸运儿。
从这一点来看的话,这个考察计划是达到了预期效果的。
既然证明了其中的好处,那就没什么好说的,继续坚持下来,甚至可以加大一点力度,增加人员的数量和考察学习时间。
就算因此多花点钱,陈江海也一点都不心疼。
秋海要保持快速发展的脚步,必须不断造血。
出国考察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而且,很多人都想要出国看看,对于考察人员的名额充满了渴望,这也算是激励员工的一种手段。
岳宏盛回答道:“陈总,第二排的考察名单,我们已经在商量中了,到时候出来后给您过目。”
陈江海点点头:“行,那就这样!”
谈完这些,陈江海抬起手腕看了一眼手表,发现已经快十二点了。
陈江海站起来对岳宏盛笑着说道:“走,去吃饭。”
岳宏盛赶紧点了点头,然后跟他一起直奔食堂。
秋海一整年的工作,今天就定下了基调。
从陈江海的话中,众人知道这接下来的一年,可能不会太好过了。
国内和国际大环境,都会发生不小的动荡。
其实想要在这种比较恶劣的环境中继续维持秋海快速的发展,作为老总的陈江海必须下大力气整合手上的资源。
因为经济的萎靡,电器行业在今年,国内的销量必定会大大的下降。
陈江海要做的,就是大力发展其他行业,用以反哺秋海电器。
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就是这么一个道理。
所有的行业,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总会遇到瓶颈期的。
怎么突破这个瓶颈期,往往只有两条路可走。
一个是靠自己,二就是靠外力。
靠自己,无非就是自力更生,研发出了新的技术,或者带动了行业的新发展。
外力的话,就是给出足够的资金,强行推动公司往前走。
一般人的话,肯定会选择第一种。
毕竟第二种办法的话,风险太多了,操作起来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麻烦。
而且想要强行推动一个行业发展,光有钱是没有用的。
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你得知道行业未来的发展在哪里。
这个问题,就算是现在的行业大佬,也不敢说自己知道。
可是陈江海十分清楚的知道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知道了这一点,再加上足够资金的支持,绝对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行业的未来,就在陈江海的手上,就在秋海的身上!
……
一九九八年二月二十号,是个阳光灿烂的日子。
一个意外来客到了秋海。
陈江海听到对方的名字,十分的诧异。
他万万没有想到这位老爷子会在这个时候跑过来找自己。
而且陈江海也猜不出来,他来找自己究竟是为了什么。
潘敏,科龙空调的现任董事长兼总裁。
不过今年年底,潘敏就要被退休了。
这位完全可以算得上是一代风云人物。
一九九二年,潘敏已经六十了。
六十,该退休了。
那个时候的潘敏,根本就没想着自己会退休,还想在这个岗位上继续发光发热,实现自己的梦想。
理由当然也很简单,那个时候的科龙空调发展势头的实在是太好了,形势一片大好。
最开始的时候,潘敏还是珠江冰箱厂的厂长。
在厂里一干就是十几年。
在他的带领之下,珠江的规模,已经可以跟国企一较高下了。
而且因为有潘敏的代理,这家企业充满活力,成长的速度极快。
这种情况下,潘敏觉得当前的珠江,已经不能让他全力发挥了。
第1700章 最为清醒的那一个
珠江冰箱厂尽管由潘敏创办,但在产权上则属于镇政府。
别看这家企业发展的极好,创造了不少的利润,可是身为领导者的潘敏当时的处境十分的尴尬。
珠江厂日渐壮大,而经营团队则无任何股权,只拿着比较微薄的薪酬,缺乏激励机制。
对此,潘明多次或明或暗地提出,希望镇政府能够在这方面给予考虑,更大限度的激发出团队的积极性,让企业的经营能够更上一层楼。
最后得到的答复,都含糊其词,模棱两可。
另一个让他头痛的,就是容声冰箱畅销国内后,出现了一个问题。
这个品牌的所有权归镇政府所有,一些镇属企业便乘机用这个牌子,生产其他的小家电。
如此一来,严重地干扰和影响了珠江冰箱厂的声誉,对此潘敏无可奈何。
因为地方保护主义的原因,再加上这些企业与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地政府默认了这种行为。
总而言之,这些企业利用容声冰箱的牌子赚到钱之后,为镇政府创造了税收,自然得到了支持。
九四年,潘敏决定另辟蹊径,他将企业变身为科龙集团。
新集团成立后,他宣布新创科龙品牌,进军空调行业。
在潘敏的谋划中,科龙品牌归企业所有,由此可以逐渐摆脱政府的强控。
他的这种“独立倾向”,自然是引起镇政府的注意,并且高度重视起来。
也就是从这时起,潘敏和企业的命运变得十分微妙起来。
九六年,科龙电器在香江联交所上市。
融资十二亿元,成为全国第一家在香江上市的乡镇企业。
潘敏雄心万丈地四处攻城略地,他先后在川省和辽省建立了两个生产基地。
这样一来的话,就可以大大地降低物流运输的成本。
当时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决策,投资十亿元华夏币,在岛国神户建立科龙的技术中心。
当时的现状是,华夏的冰箱企业靠价格战迅速地击败了外资企业,媒体大肆宣扬,形势仿佛一片大好。
可是潘敏无疑是这些人之中最为清醒的那一个。
他清楚的知道一点,要稳固本土企业的市场战果,则必须在技术上拥有核心的开发能力。
当时所有的国产家电企业,其实都还是一些装配工厂。
最核心的部件,仍然需要从国外引进。
全球冰箱的核心技术都被岛国东芝、三洋及松下等公司所掌控。
潘敏把技术开发的前沿,延伸到岛国本土去,是一项成本很高,但却有奇效的战略。
潘敏说过这么一段话——如果不能在有生之年装出一台百分之百的华夏冰箱,我们这代冰箱人愧对后人。
然而,潘敏怎么也没想到的是,就在今年年底,在没有任何预兆的情况下,科龙集团突然发表公告,潘敏辞去公司总裁职务。
次年四月,潘敏再次卸任董事长。
一般人要是遇到这种情况,可能会怨天尤人。
潘敏当然不是一般人,他没有这样做。
在明白事不可为后,潘敏退的是相当的快。
潘敏几乎没有对外界做任何辞职的解释,他迅速做出了移民国外的决定。
为表示自己的彻底隐退,他与科龙约法三章,不保留办公室,不拿科龙一分钱退休金,不要科龙一股股份。
就此,把科龙带向繁荣的潘敏,心灰意冷的走人,离开了属于他的历史舞台。
他对外宣传了六个退休计划后,就消失在华夏的商界了。
对于潘敏,陈江海一直觉挺可惜的。
如果他能够再干几年,说不定在他的带领之下,华夏的冰箱和空调,真的能迎来属于自己的春天。
“陈总,您见他吗?”
颜飞看到陈江海沉吟不语,等了片刻之后,忍不住小声的提醒道。
陈江海这才回过神来,然后对颜飞吩咐道:“赶快请他进来。”
想了一下,陈江海随即又叫住了正要离开的颜飞,飞快的说了一句:“走,我跟你一起去。”
听到陈江海这样说,颜飞脸上明显闪过一抹诧异之色。
这个潘敏竟然能让陈总亲自去迎接,看来不是普通人。
想到这一点,颜飞赶紧跟上了陈江海,一起去迎接潘敏。
很快,陈江海就看到了潘敏。
此时的潘敏,已经六十多岁了,鬓发花白。
不过整个人看起来十分的精神,充满了不属于他这个年纪的活力。
“陈总,冒昧来访,还请不要见怪。”潘敏笑着打了个招呼。
陈江海赶紧上前两步,与之亲切地握手道:“潘老,欢迎你来秋海参观。”
潘敏来拜访陈江海的理由,就是参观秋海。
对此,陈江海自然是相当的欢迎。
“潘老,你在业内的名声,我可是早就听说过了。”陈江海发自内心的恭维道。
听到陈江海这样说,潘敏明显很高兴。
现如今的华夏民族企业,陈江海绝对是领头人物,极为耀眼。
潘敏年纪是比陈江海大,从商也比陈江海早。
可要说到成就的话,那还真的比不上。
人家手里可是有世界五百强,潘敏手里只有一个自己说话不怎么管用的科龙,处境尴尬的很。
两相对比,高下立判。
甚至可以说,在陈江海面前,作为老前辈的潘敏是根本没有多少底气的。
陈江海能够这么客气,多少还是让潘敏有点意外的。
这次他来到西江,心血来潮就到秋海大厦来了。
他觉得既然都来到这里,如果不来秋海走一走看一看,再跟陈江海聊上几句,就算是白来了。
来之前,潘敏也没提前跟陈江海打招呼。
等到了之后,潘敏这才觉得有点失礼。
不过人都到了,潘敏也不想无功而返,便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找了一下秋海的人表明了自己的身份,表示想要见一见陈江海。
让潘敏没想到的是,陈江海竟然亲自来迎接。
陈江海的举动,让他不免有点受宠若惊。
关于陈江海的报道,潘敏在报纸上看的太多了。
潘敏看到的,是一个意气风发的民族企业家,有着常人没有的远见和敏锐的商业嗅觉,做出了不少如同奇迹一般的事。
每一件都值得称道,也值得他们这些企业家学习。
第1701章 是个很合适的人选
同时,陈江海还特别热心于慈善和公益,为此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资金,获得了广泛的赞誉。
可以说陈江海在每一个方面都做得极好,几乎找不到任何的瑕疵。
很多记者接触过陈江海后,觉得他是一个不好接触的人。
可是在潘敏看来,陈江海有这样的成就,就能如此的骄傲。
难道让陈江海像一个老头子一样,唯唯诺诺,没有一点自己的风格吗?!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陈江海就不会带着秋海发展到如今的样子。
或者说秋海之所以能够发展到这种程度,正是因为陈江海这种傲气。
“潘老,不知道你想从那里开始参观?”
陈江海客气地问道。
对于陈江海的称呼,潘敏觉得有点不舒服。
“陈总,我觉得你把潘老这两个字掉个个儿,直接叫我老潘比较好,这样听起来顺耳也比较亲切一点。”潘敏微微一笑道。
陈江海微微一笑,从善如流的说道:“那老潘你叫我名字就好,不要总来总去了。”
听到陈江海这样说,潘敏哈哈一笑,整个气氛一下子变得更加轻松起来
“好,这样最好。”
称呼一改,两人的关系也立马亲近不少。
对于国内现在的企业家,陈江海多少是佩服的。
能在这种情况下,把企业发展起来,没有能力是做不到的。
可是在这群民族企业家中,真正能重视研发技术的,真的没有几个。
而潘敏,恰好是其中之一。
能够在这种年代,花一大笔钱去岛国建科研中心,可见决心。
华夏的经济能够发展的这么好,离不开潘敏这样的人。
“江海,我想去参观你们的研发中心,不知道可以吗?”潘敏试探性地问道。
潘敏知道这个要求,有点过分。
毕竟一来人家公司,就想去人家最重要的地方参观,一般人肯定不好同意。
可偏偏陈江海不是一般人,技术要是这么容易被偷走的话,那还投这么多钱干嘛?
直接找几个像潘敏这样的人物,去人家研发中心偷回来就行了。
“当然没有问题。”陈江海直接答应了。”
听到陈江海答应的这么痛快,潘敏有点怀疑自己的耳朵。
“江海,你这是同意了?”潘敏忍不住问道。
陈江海哈哈一笑:“为什么不同意?这可是秋海最大的骄傲,我自然希望有很多人能够看到它。”
潘敏听到陈江海这个解释,十分的赞同的点点头。
“你说的没错,一个企业最大的骄傲,就是属于它自己的技术。”
陈江海伸手带着潘敏朝研发中心走去。
颜飞跟在后面,有点没明白。
来到秋海大厦,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