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陈舒瑶想不到的是,经过陈江海的这一番操作,不仅让封缸酒保住了名声,还让它的口碑上升了一个台阶。
这种情况带来的好处也是非常直接的。
第二天,封缸酒的销量就猛的上升了一截。
从这一天的销量来看,完全可以跟国内其他高端白酒品牌相媲美了。
如果这个数据能够一直保持下去的话,封缸酒真的就能杀入白酒的高端品牌行列,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一线白酒品牌了。
大会结束后,关于国企改革的计划,也正式提上了日程。
这对于很多国企来说,就好像末日来临了一般。
很多地方都提出了反对意见,认为这样做太危险了。
然而,上面的态度非常明确,这件事情绝对会进行到底,不会因为某些人的反对而改变的。
看着眼前愁眉苦脸的冯宗贤,陈江海脸上带着轻松的微笑。
冯宗贤在担心什么,陈江海稍微能够猜到一点。
不仅仅是冯宗贤,恐怕国内大部分的人,都在为这件事而担心。
要知道,国企这个模式,在华夏已经实行了几十年的时间了。
现在突然提出要改革,这对于很多人来说是很困难的,实在难以接受。
很多人在国企一待就是一辈子,这种模式他们早就已经习惯了。
现在国企改革,就意味着这种模式也会得到改变,旱涝保收的铁饭碗自然就被打破了。
未来会是什么样子的,现在谁都无法知道。
面对无法预知的未来,要说没有担忧是不可能的。
底下的人在为此担忧,上面的人也在为此担忧。
国企是要改革,而且已经到了不改不行的时候。
可要怎么改才能改好?
怎么改,才能维持当地的经济,不让底下的人出现混乱?
这些,都是当政者需要考虑的。
如果不考虑好这些问题,就开始大刀阔斧的改革。
这种野蛮的行为对当地的百姓来说,是不负责任的一种行为。
冯宗贤现在很头疼,他不知道到底要怎么做最合适。
要知道,他现在手里还有一个一轴双城的工作,这里面问题就很多。
在这样的关头又遇上国企改革,可以说是难上加难。
冯宗贤想要做好陵海的工作,现在看来,那是相当的困难。
唯一值得庆幸的,那就是陵海的国企。
数量不是很多,效益也不是很差。
归根结底,主要还是因为陵海出了一个陈江海。
陈江海手里的秋海,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很多国企也是因此受益,每年的效益都在稳步上涨。
而且也因为毗邻秋海集团,所以这些国企也陆陆续续做出了一些改变。
虽然这些改变并不深入,可是很多细节上的东西学习秋海,反倒是起到了极大促进的作用。
这种情况之下,这些企业虽然身为国企,但无论是管理者还是下面的工人,思想都是比较进步的,并不像其他国企那样僵化。
毫不夸张的说,秋海对于陵海的作用,那是相当的明显。
在全国来说,能有陵海这样条件的省份,确实不多。
可就算是这样,冯宗贤都觉得困难重重。
实在是国企这个东西,在华夏经济发展的十几年中,份量太重了。
而且很多东西都是根深蒂固,烙印到骨子里的。
贸然的去改革,肯定会带来很多的坏影响,也会遭受极大的抵触。
国企改革提出了两三天,冯宗贤连头绪都没有找到。
这种情况下,冯宗贤立马就想到了陈江海。
两个人之前聊天的时候,就说过相关的问题。
那个时候,国企改革还只是小道消息。
没想只不过是短短一个月不到的时间,这件事情就成真了。
当时陈江海就说过,到时候可以帮忙出出主意。
冯宗贤这次特意从陵海赶过来,就是想看看陈江海,能不能给他一些建议。
只能说,对于这件事情冯宗贤的心理预期,那是真的很低,不敢有更多的奢望。
但凡陈江海能够给点建议,他就很满足了。
实在是这件事牵扯到方方面面,不知道要如何下手。
陈江海能够提供一个思路,冯宗贤就觉得很好了。
在冯宗贤的心目中,陈江海绝对是一个全能的人。
就算是国企改革的话,冯宗贤相信陈江海也能为他提出好的建议。
在知道冯宗贤的来意后,陈江海微微一笑,淡淡开口道:“冯市,其实你不要把事情想得太复杂了。”
听到陈江海这样说,冯宗贤连忙道:“江海,你这是有想法了吗?”
第1713章 最奇异的地方
陈江海何止是有想法,连办法都知道很多。
前世这个时候的国企,可以说在改革方面想尽了各种各样的办法。
其中有昏招,当然也有高招。
“首先第一点,那就是要有轻重缓急之分。”陈江海淡淡道。
冯宗贤没有说话,他满怀期待的看着陈江海,在等着他的下文。
陈江海继续说道:“在我看来,有效益的国企,改革的计划完全可以放在后面,节奏放缓一点,没必要太过着急。”
“而对于那些效益不好,甚至濒临倒闭的国企,这才是最需要改革的,因为已经不改不行了。”
陈江海的一番话,有点一语惊醒梦中人的意思,彻底让冯宗贤打开了思路。
陵海效益不好的国企,毕竟只是少部分。
改革的对象确定了,这工作量一下就少了很多,而且也可以做得更加细致,避免出现太大的纰漏。
“对对对,江海,我真是糊涂了,这么简单的事情都想不明白。”冯宗贤略带自嘲道。
对于这一点,陈江海认为跟冯宗贤没有多大的关系。
这次的改革,是有一个前提的,那就是国退民进。
很多人被这个前提难住了,这改革自然是不好进行的。
经营得好的那些国企,自然不能轻易的被改革。
或者说,这些国企不急着被改革。
这些国企已经干出了成绩,继续干下去的话,成绩肯定不会差到哪里去。
就算以后效益不行了,再改也是完全不着急的。
说到底,这次改革的主体,就是那些效益不好,严重拖了后退的国企。
效益好的那些,根本就不需要改革,暂时维持现状即可。
对于这点,冯宗贤点头表示同意:“江海,你说的没错,有了开头,接下来的事就好办了。”
此时的冯宗贤,对于如何改革,总算是有点头绪了。
“江海,我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了。”
说完,他就直接站了起来。
在冯宗贤看来,陈江海能够给他提供一个思路,让他找准方向就已经很厉害了。
接下来的事,还得自己慢慢去摸索,一步步去实践。
他可不指望能够直接在陈江海这里找到具体的改革方案,因为他觉得那根本就是不太现实。
陈江海看到冯宗贤着急的样子,赶紧把他叫住了:“等等,冯市,我话还没说完呢!”
听到陈江海的话,冯宗贤微微皱了皱眉头道:“难道你还有其他的想法吗?”
接下来的几年,国进民退一直没有形成一个全国性的改革方案。
这可以说,是这次改革最奇异的地方。
各地按照摸着石头过河的思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创造性的寻找到了各种各样的改革方法,出现了数十种产权量化出让的方式。
陈江海接下来要说的,就是其中几种有代表性的方法。
他希望能够帮助到冯宗贤,同时也通过冯宗贤为国企改革彻底的打开思路,让这一世的国企改革少走弯路。
第一种是管理层MBO。
企业家被允许购买自己管理的企业股份,有的是全数出资购买,有的赠送部分比例的干股。
这第一种方式十分的好理解,而且在一些企业之中,有人已经在酝酿这种模式,陈江海也就没有过多的解释。
第二种,就是曲线MBO。
由管理层出资组建新的公司,然后与原有企业发生种种经营或资本重组关系,最终曲线获得股权。
这第二种办法的话,其中最出名的案例要属于粤美集团的改制。
这是一家创办于六八年的乡村集体所有制企业,九二年改组为股份公司。
在上一世,粤美的私有化,起步于一九九九年。
最开始的做法,是在量化净资产的基础上,拿出一定比例折成股份分给经营者。
两千年十二月份,粤美控股与一家美托投资的公司签订协议。
前者将所持七千多万股法人股,以每股三块钱的价格转让给后者,收购金额为二点一亿元。
转让后,美托投资成为粤美的第一大股东。
而这个公司,正是由粤美集团的高层管理人员控股。
其中,董事长一人就拥有百分之二十五的股份,持股比例极高。
第三种办法是员工持股。
组建员工持股会,以全员持股的方式,将企业的资产量化到位。
在这其中管理层,将会获得最大比例的股份。
这个办法在岭南的深城,是用得最多的。
当时深城专门下发文件,要求市内国有企业全面推行员工持股制度。
这三种模式,是华夏国企改革中用的最多的。
至于其他的引资量化,增值量化等,都被这个时代的人给研究出来了。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个时代对于企业改革的方法,真的是多如牛毛,不胜枚举。
听完陈江海这些企业改革的办法后,冯宗贤直接呆立在原地,眼睛瞪得大大的。
他真的没有想到,陈江海竟然能够提供这么多的办法。
一开始,冯宗贤认为陈江海能够给他一个方向或者思路,就算是不虚此行了。
可是现在倒好,陈江海一下就拿出了五六种办法,让冯宗贤随意挑选。
要知道,国家对于国企改革,才刚刚下达命令,很多人都在讨论和摸索当中。
可是陈江海倒好,一口气就给出了这几个让人眼前一亮的办法。
这些办法冯宗贤觉得十分的成熟,有很强的实践性。
不是磕磕绊绊研究出来的,而是一拿出来就能用的那种。
“江海,你怎么想出了这么多的办法?”
冯宗贤过了好一阵才回过神来,惊叹之余,表示很不理解。
陈江海微微一笑,语气淡然的解释道:“我可是做企业的,这方面的东西了解的自然比你多。”
对于陈江海的这个回答,冯宗贤点头表示认可。
国企改革,说到底就是企业的改革。
陈江海做企业这么厉害,能够想出这么这些办法,倒是不奇怪。
在陈江海这里,能够得到这么多的改革思路,冯宗贤可以说是心满意足。
“江海,真是太谢谢你了,我先回去忙了,等有空一定要请你吃饭。”
冯宗贤在此站了起来,迫不及待地说道。
来之前,对于这次国企改革,从中闲很是头疼了一阵。
现在经过跟陈江海的一番交流之后,方向有了,办法有了,必须尽快动手,所以他一刻也不想待下去。
陈江海扬手笑道:“冯市,我还有一些东西没讲呢,你确定要走吗?”
第1714章 八大模式
听到陈江海这样说,冯宗贤先是愣了下,随即一脸喜色。
他没有想到,陈江海会给他带来这么多的惊喜。
他实在有些庆幸,自己能够认识陈江海这样的人物,而且还成为了朋友和合作者。
同时也庆幸,自己在遇到改革这个难题的时候,没有浪费太多的时间,直接就跑过来找陈江海请教了。
“江海,你还有什么招,赶紧说说!”
冯宗贤重新坐回了沙发,双眼直直的看向陈江海,满怀期待的问道。
陈江海毫不吝啬的把他准备说的东西一口气都告诉了冯宗贤。
其实他刚才说的,都是一些方向而已。
具体的操作办法,以及一些细节上要注意的东西,陈江海并没有说。
虽然刚才冯宗贤听到的那些,回去进行整理之后,也能使用。
但是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之中,走弯路出纰漏也是必然的。
对于企业改革这件事,陈江海没有一点想要藏着掖着的意思。
他打算把自己所知道的最行之有效的东西全都一股脑儿的告诉冯宗贤,希望能够用这样的方式为国企的改革出一份力。
现在陈江海要说的,是前世海信改革时所用的八大模式。
这八大模式分别是,投资控股,债权转股权,国有资产异地划拨,集团内企业相互持股,内部存量资产整合,非主业优良资产出售变现,海外融资和股份制改造。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海信的这些模式,为大家揭示了一个新国企的成长奥秘。
这八大模式,将国企的一些优势最大限度的发挥了出来。
同时,国企自身拥有的一些弊端,也得到了相应的改正。
在进行这一番改革之后,这家企业的潜能被彻底激发出来,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此时的冯宗贤,可以说是又惊又喜。
陈江海给出的这些办法,实在是有点吓到他了。
在此之前,国企其实已经进行过一次改革,但效果只是差强人意。
可是现在要求这种改革更加深入,而且多了一个前提,那就是国退民进。
这意味之前的改革办法,是没有借鉴意义的。
想要把这件事给干好,光靠埋头苦干,是远远不行的。
没有找好方向,没有好的办法,做再多都是无益的。
不仅是无益,甚至还可能做多错多,对于当地的经济造成一定的影响和破坏,适得其反。
像这种没有经验的改革,只有找准了方向,冯宗贤才敢出手。
否则的话,就是对陵海的不负责。
这是冯宗贤绝对要杜绝的情况。
关于国企改革,陈江海给出了几个相对应的模式。
除了模式,连具体的做法,陈江海都说出来了。
这不禁让冯宗贤有点怀疑,难道陈江海很早就在考虑这个了吗?
实在是他说的这些,太过于详细和具体了。
根本就不像是一朝一夕能够想出来的东西。
他甚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