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速从楼上下去,在一楼洗漱完毕。进入后厨把昨天写好贴在货柜上单子拿上,直接便从后门出去。
锁好后厨的门,推上水房里那辆岳父的老自行车。经过林家早点铺时,像是对暗号一样,轻轻敲击了几下早点铺的门。
敲击声刚落,早点铺后门被打开,林瑞峰从门内也推着一辆自行车出来。
这是师徒俩说好的,冯一帆今早要带徒弟去菜市场见识一下,顺便也帮林家早点铺采购一些货。
林瑞峰准备要关门时,门内传来一个叮嘱声:“路上小心点,别多说话,多看,多听,别给你师父添麻烦,知道吗?”
叮嘱林瑞峰的人自然是他的父亲。
林瑞峰应了一声:“知道了爸。”
冯一帆也对里面回了一句:“林叔放心,我们会小心。”
师徒俩伴着夜色,推着自行车从后巷里出去。在外面路口骑上自行车,便一起赶往农贸市场。
骑车赶往农贸市场路上,林瑞峰自然是忍不住问师父一些问题。
“师父,为什么你每次去采购都要去这么早啊?”
冯一帆骑着车回应:“因为只有去得早,才能买到最新鲜的尖货,采购这事,拼得也就是那么一点点时间和眼力,你比别人早到,自然你能拿到更新鲜更好的。”
林瑞峰点了点头,接着又问:“师父,我听说伯父伯母就是杨湖乡蔬菜的大老板,那你为什么不让伯父伯母直接给苏记送货呢?”
冯一帆笑了笑回答:“很简单,杨湖乡只有蔬菜,没有家禽、家畜、鱼鲜那些东西。”
林瑞峰闻言大概明白:“所以师父你要去市场里采购,可以一次买齐所需食材吗?”
冯一帆点头接着说:“对,城北的农贸市场,是我们淮城最大的农产品集散中心,在那几乎是能买到所有需要的食材。
我去那边一次采购所需食材,还能让他们给我送货上门,不是更方便?”
林瑞峰点了点头,觉得师父说得有道理:“嗯,那确实这样去市场采购更方便。”
冯一帆继续补充一点:“而且,我们苏记毕竟只是个小餐馆,我们每天消耗的量有限,不可能像是很多大酒楼那样进行集中的一次性采购。
所以让杨湖乡那边给我们送,实际上是很麻烦他们的,不如去市场采购,也只是稍稍加价一点。”
师徒俩聊着天,不知不觉骑车来到了农贸市场。
这还是林瑞峰第一次这么早来城北农贸市场。
而市场内外人声鼎沸的阵势,当真是把林瑞峰给惊到,他完全没想到这么早会有这么多人?
冯一帆轻轻拍拍愣住的徒弟:“行了,别愣着,跟我去先把自行车存上,然后我们进去准备战斗吧。”
林瑞峰一边跟着师父走,一边有些奇怪:“准备战斗?”
冯一帆微微一笑没有回话,只是领着徒弟向市场的存车处走去,先把自行车给存放一下。
当林瑞峰跟着师父进入了市场,看到市场内更多的人头传动,听到一声声呐喊。其中包含各种要货,各种发货,甚至是报价,讨价还价的声音。
林瑞峰突然明白,为什么师父会说“准备战斗”了?
这哪里是农贸市场?
真的像极了一片战场。
冯一帆依旧还是先去老张的菜摊前,把需要采购的果蔬直接递给菜贩老张:“张叔,单子上这些,今天差不多就这些。”
老张虽然是比较忙碌,但也还是接过冯一帆的单子,认真地记下来,并且在自己一张列表勾上,递给负责配货的伙计。
在伙计离开前,老张还专门叮嘱:“记住要新鲜的,你别给我整那些蔫了吧唧的糊弄。”
伙计自然是立刻应承:“知道啦。”
听完伙计应承,老张又把单子递回冯一帆:“行了一帆,你先去买其他东西,等你买好了让张强给你送去。”
冯一帆笑着接过单子,跟老张挥挥手,领着徒弟便赶往其他区域。
林瑞峰跟在师父身后,走出几步还是忍不住回头张望了一眼老张的菜摊子。
“师父,您就这么信得过他啊?”
冯一帆笑着说:“放心吧,张叔不会糊弄我的,我们赶紧走,要给你家买牛肉、猪肉和虾仁,我也需要买各种河鲜和一些肉类的。”
跟着师父,林瑞峰当真是寸步不敢落后,在市场内拥挤人群中努力穿行。
牛肉和猪肉的购买,冯一帆也是经过一番细致挑选,顺便还买了一些大骨小排等等。
当然,冯一帆接下来也是选购了一批家禽,也都是经过一番精挑细选。甚至还盯着老板宰杀清理,防止清理的时候被掉包。
最后一站是水产市场了,冯一帆还是直接来到一直买货的那家。
今天让他有些意外的是,又在这家河鲜铺子里,碰上了第一次来的那对师徒。
再次见面,师徒俩脸上还是有着几分尴尬,如今已经没有了当初那份傲慢。尤其是作为师父的张峰林,见到冯一帆是有那么几分羞愧。
在气氛尴尬沉默中,还是徒弟刘全先一步开口:“冯大厨您好,上次是我冒犯您了,对不起。”
冯一帆面对刘全低姿态主动道歉,也是有些意外。赶紧摆摆手说:“没有什么冒犯不冒犯的,其实上次是我冒犯了你们才对,毕竟我抢了本该是你们的鱼。”
张峰林也终于开口:“冯大厨不必这么说,是我们有眼无珠,没能认出来。”
冯一帆笑着说:“张厨师长不必妄自菲薄,野生鮰鱼如今本就少见,走眼一次、两次其实很正常。”
张峰林听到称呼,叹了口气说:“冯大厨可别再称呼我什么‘张厨师长’,我如今已经不是什么厨师长了,现在不过是在一家小餐馆掌勺。”
富景楼的事情冯一帆自然是知道,明白张峰林和徒弟应该是被收购富景楼的姑姑开除。
但表面上,冯一帆还是佯装惊讶问:“哦?张厨师长不在富景楼了吗?”
提起这事,徒弟刘全立刻忿忿不平:“富景楼的老板,把富景楼卖给别人,结果人家一来就把我们这些后厨都给换了,现在富景楼后厨是一个小丫头做主。”
听到刘全说“小丫头负责后厨”,冯一帆很自然想到了谭雪莉。
原本冯一帆觉得,谭雪莉应该会负责富景楼后厨,但没想到会直接成为主厨。
在徒弟说完后,张峰林止住徒弟说:“不要在这乱说,背后编排别人算什么本事?是我们技不如人,人家虽然年轻,但手艺摆在那。”
听了张峰林的话,冯一帆能明显感觉到,这位昔日厨师长明显是低调许多。
可见富景楼后厨更换过程中,这位张厨师长应该是在谭雪莉手上吃了亏。
冯一帆想了想,还是客气安慰了一下:“其实不在大酒楼里,人也能自在些的,像我在小餐馆里掌勺,反倒是觉得舒服,让我去富景楼那种大酒楼,我可能还干不了。”
张峰林听到这话,苦笑着说:“冯大厨您真是客气,您掌勺的可不是一般小餐馆啊。”
冯一帆愣了一下,明白对方的意思后说:“嗨,我不过是运气好,接了岳父的班,如今的苏记,也已经不再是爷爷那个年代了。”
张峰林迟疑了一下,突然就想冯一帆微微鞠了一躬。
这一幕让冯一帆有些惊讶。
接着他赶紧上前扶起张峰林。
“您,您这是干什么啊?我可当不起的。”
张峰林直起身子,与冯一帆对视着说:“不,冯大厨你当得起,我这鞠躬是感谢你和苏记对我父亲的照顾,让我父亲能吃到我这个儿子无法满足他的美食。”
听这话,冯一帆更是有些奇怪:“我和苏记满足您父亲的美食需求?”
张峰林认真点头说:“对,我父亲是张茂生。”
这一刻,不要说是冯一帆,跟在师父身边的林瑞峰也是一脸惊讶。师徒俩完全没有想到,眼前这位昔日富景楼厨师长,他竟然是常在苏记吃饭张茂生的儿子。
接下来自然是一阵疑惑萦绕在冯一帆心头。
既然张叔有这样的一个儿子,为什么都没有听他提起过?而且他为什么没有跟儿子住在一起?反倒是大多数时间去苏记吃饭呢?
看着张峰林不像是开玩笑,冯一帆觉得这对父子应该有故事啊。
张峰林迟疑了片刻,也还是坦然自嘲道:“我这个做儿子的不称职,没有照顾好自己的父亲,真的是有点不好意思见冯大厨你。”
这个时候,林瑞峰突然开口说:“啊,我知道了,你是那个把张伯给赶出来的儿子。”
徒弟的话让冯一帆又是一惊,因为眼前颇有些儒雅气息的张峰林,怎么看也不像是干出赶走父亲的样子。
只是没等冯一帆扭头让徒弟不要乱说。
张峰林已经先一步承认:“是,当初我这个儿子混蛋,把父亲赶出了家门,所以我也该有如今的报应,被人家从富景楼那样羞辱后,扫地出门。”
冯一帆是真的很震惊,在前世对张茂生记忆中,他一直以为张茂生是个孤寡老人来着。没有料到张茂生家里还有这么一段奇事。
第209章 父子恩怨
张茂生和张峰林这对父子的故事,起因是一碗非常普通的番茄鸡蛋打卤面。
张茂生从年轻的时候,就是个非常喜欢吃,而且很讲究吃的人。那时淮城各色的菜馆小店,唯一能入张茂生法眼的只有苏记。
其实这并不奇怪,毕竟张茂生年轻时,苏记掌勺人还是苏若曦爷爷在。
张茂生喜欢吃,而且口味非常的刁,自然是看不上自己老婆家里的那些家常菜。
所以长时间不回家吃饭,久而久之夫妻间总会闹出一些矛盾和摩擦。
在张峰林大约五六岁时,母亲是再也无法忍受父亲张茂生,两个人在家里大闹一场后,就直接离婚了。
离婚后,张峰林就一直跟着父亲。
可能也是因为当初目睹父母争吵吧,在张峰林幼小心灵中留下那么一点阴影,以至于张峰林中学时期变得非常叛逆。
很自然和当初的冯一帆,和现在的林瑞峰一样,张峰林也没能考上大学。
没有考上大学后,张茂生却做了一个非常霸道的决定,那就是逼迫儿子去苏记当学徒。
冯一帆都没有想到,在他到苏记学厨前,张峰林竟然一度是岳父最看重的徒弟。并且当时岳父还有那么一点点意思,传一些苏记的菜肴给他。
当然苏锦荣没有想过要招张峰林当女婿,因为那时的苏若曦还在上小学。
只不过,张峰林那时候觉得,父亲吵架离婚全都因为苏记,所以他骨子里对小餐馆怀有一份怨恨。
年轻气盛的张峰林一开始打心底不乐意学厨,在苏记后厨每天都在很随意消磨时间,对苏锦荣要求的基本功也都从不会认真学,认真练。
终于,学了差不多一年时间,没有寸进的张峰林让苏锦荣很失望。
当苏锦荣把这事告诉张茂生后,也是把张茂生给气得不轻,张茂生第一次动手打了儿子。
事后,张茂生在愤怒之下,对那时的张峰林说:“再给你一个机会,去做一碗最简单的番茄鸡蛋打卤面,如果不能让我和你师父满意,你就给我滚。”
张茂生可能也没有想到,自己气头上的话深深伤了张峰林。
那时在张峰林心底积压多年的怨气,终于彻底的一股脑全部爆发出来。
张峰林毫不客气,直接指责父亲就是因为好吃,对母亲的菜总是挑三拣四,最后把母亲给逼走了,现在又要用相同办法把他给逼走。
面,张峰林压根就没有做,他在愤怒吼完父亲后,直接从苏记便跑走了。
后来张峰林辗转去了沪海,找了他自己的母亲。
只是母亲已经再婚,在母亲那里他遭受着后爸白眼。当他在后爸介绍下,进了一家工厂里打工,也逐渐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
每当在工厂流水线上,辛苦非常做着重复工作时,张峰林突然体会到父亲让他去苏记学厨的用心。
在他没能考上大学情况下,父亲是希望他能学一门手艺,好歹能够有一口饭吃,不至于把生活过得非常辛苦。
只是虽然那时开始理解父亲苦心,但张峰林依旧无法原谅父亲曾经那样对他和母亲。
他依旧还是痛恨这父亲,所以他决心要在沪海拜师学厨,要学好一身厨艺,去淮城最好的酒楼当厨师长,要让父亲看一看他的成就。
人往往在一些事情的刺激下,总是能够爆发出可怕的潜能,哪怕是怨恨。
所以张峰林确实成功了,他在沪海学成,并且还在沪海获得了厨艺比赛的大奖。
获奖后,张峰林兑现当初给自己定下目标,功成名就回来淮城来,成为了富景楼的主厨。
听到这里,冯一帆不禁觉得,似乎张峰林这段故事还挺励志。
一个原本不成器的孩子,在父亲那种打击之下,竟然能够一举成为顶尖的厨子,还能成为富景楼的厨师长,真的是很厉害。
而仔细想想,这段励志故事里,根本没有真正反派,父子俩其实也没有真正对错存在。
只是父亲教育方式有问题,然后儿子当初也没有能够有理解父亲的设想。
冯一帆有些不解的是,故事到了这里明明应该会有一个比较完美结局。可为什么之前徒弟会说,张峰林把张叔给赶出家门呢?
见到冯一帆脸上疑惑神情,张峰林自然明白他到底在疑惑些什么?
叹了口气,张峰林无奈说:“还是因为那碗面,我那时人是有些膨胀,成为富景楼主厨后,我就上门找了我父亲……”
后面的事情转折是冯一帆完全没想到过的。
张峰林那时确实有点张狂,上门找自己父亲打赌,居然要父亲如果输了,就把家里房子给他,从那间承载张峰林从小温馨到破败家庭记忆房子搬出去。
只是这一次父子俩打赌,是父子俩分别做那碗“番茄鸡蛋打卤面”。
当时张峰林很不客气说过,既然父亲那么会吃,就自己做一碗看看,是不是能像他品鉴饭菜时候那么的专业美味。
故事到这里,后面已经不需要说了,冯一帆也能猜出最后的结果。
如果每一个会吃的食客,都能把菜做得跟大厨一样好,那大概全世界大厨早就通通失业了。
现在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