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他恶作剧同学打了一架,事后他爸就认定是他在学校里先惹事,训了他一顿。”
听母亲提起这事,冯一帆无奈地说:“我爸那人啊,永远都觉得只要自己不去惹事,别人也就不会欺负到头上,如果别人找上门,那一定是你先挑事,这种事情可不是第一次发生。”
卢翠玲也是苦笑着说:“确实不是第一次,一帆因为这个好像被训了好几次。”
苏若曦轻声说:“我知道一次,是你们刚从城里回去,他又转学回到镇上中学,第一天去上学,在校车上那次。”
卢翠玲点头:“对,那次也是,你们爸爸那人,就是那么个人,总会把人给想得很好吧,认为不主动惹事就不会有麻烦。”
冯一帆摇了摇头:“没办法,一辈子的老好人了,改不了。”
苏锦荣突然开口:“不能,这样说,那是,你,父亲,要,尊重。”
听了岳父的话,冯一帆赶紧说:“爸,我知道,是我不对,我不该那样去说我爸,我心里其实是很尊重我父亲的。
而且我也很佩服他,经历了那么多的事情,他总能乐观积极面对。”
苏若曦听到丈夫的话,也是附和道:“对对,爸就是比较乐观的,我也觉得爸的那份乐观积极很具有感染力。”
卢翠玲笑着说:“他那个哪里是乐观积极,分明就是喜欢自我安慰罢了。”
冯一帆一脸认真对母亲说:“妈,您真的别这么说,要说乐观积极态度,我爸真的比您强,您想想当初你们一起离开工厂的时候?”
听到儿子提醒,卢翠玲也是马上想起,当初他们刚离开工厂那时候。
确实,那个时候对卢翠玲而言,真的有种天塌了的感觉。
因为离开了工厂,也就没有了收入,以后要养家,关键还有儿子要养活,真的是一度让卢翠玲非常难受,几乎是就要自闭了。
好在,那时候冯建东依旧乐观积极,很快做出了一起回乡的决定。
并且当时冯建东因为是主动签字离厂,还获得了一份可观的补助金,成功维系了家里一段时间的开支。
现在听儿子一说,卢翠玲回想起了那么一段,还真是要承认。
那时候真是多亏了丈夫乐观积极,才能够支撑起整个家庭。
包括后来,在一起做蔬菜种植过程中,很多次也是冯建东乐观积极,让大家一起度过一次次的难关,最终成功将“杨湖乡”蔬菜的品牌做出来。
苏若曦又有些好奇问:“妈,您和爸为什么会想到种植蔬菜啊?”
卢翠玲听到这话,脸上顿时浮现出了笑容,整个人也从之前的状态走出来,焕发出一种别样光彩。
“其实以前,我和你们爸在乡下做过各种特色种植,虽然也都赚了些钱,但有些东西只能做一年,可能第二年就不好做了,后来一帆不是跑出来,跑到你们家来当学徒了吗?”
说到这里,卢翠玲停顿一下,脸上笑容却逐渐绽放开。
“当时,我和你们爸爸就商量一下,觉得儿子当厨子,以后肯定会需要蔬菜的,然后我们既然在乡下种地,不如就干脆种菜好了,然后种出各种蔬菜,以后专门供应给你们苏记。”
听到这,冯一帆和苏若曦包括岳父苏锦荣都是一愣。
大家都没有想到,原来卢翠玲和冯建东老两口决定种蔬菜,竟然一开始就是为了能够供应儿子的餐馆。
冯一帆笑了起来:“老妈,您和我爸还真的是厉害啊,竟然真的办到了。”
卢翠玲摆摆手说:“光靠我们老两口哪能办到,还是乡里支持,尤其是岳青松,这些年帮了我们不少,还有乡里不少的年轻人,有了他们都来参与,大家一起才能把有机蔬菜种植变成现在规模化。”
冯一帆听了母亲的话,笑着说:“没想到青松那小子还挺厉害。”
卢翠玲立刻说:“那可不,青松可比你厉害多了,而且也懂得孝顺父母。”
听母亲这样说,冯一帆笑着说:“妈,你这话说的,好像我不孝顺你们一样,我这不是一直都挺孝顺您和我爸吗?”
卢翠玲接着又说:“我们老两口身子骨硬朗,不依赖你,你啊,要多照顾你岳父,还有把若曦和若若都照顾好了就行。”
冯一帆笑着回应:“那没问题,我保证照顾妥当。”
苏锦荣听到这话,看向卢翠玲说:“是我,麻烦大家,让你们,不能跟儿子,儿媳,一起。”
卢翠玲立刻说:“荣老弟,你这说的什么话啊?如果不是你,一帆能有如今的成就吗?他可是你一手悉心栽培出来的,可以说你在他身上花费的心血,比我和他爸加起来都多,他孝敬照顾你是应该的。”
冯一帆也站起身对岳父说:“爸,您别多想,我肯定孝顺您,也会孝顺我爸妈,等瑞峰摆摊那边上了轨道,我们就一起回乡下去,我想到时候,您在乡下那种环境里,身体恢复的肯定更快。”
苏锦荣点头说:“好,我们一起,去。”
卢翠玲笑着说:“这就对了,你们一起去,到时候在我们那多住一段时间,好好享受一下我们那里的田园生活,对了,到时候一帆你也可以在家里好好研究菜谱,你不是还要恢复苏记的一份菜谱吗?”
冯一帆点头:“没错,到时候在乡下,会有更新鲜食材,刚好方便我研究。”
苏若曦看到家里这样状态,脸上也是浮现出笑容,心里也是很欣喜。
这样的家庭气氛,是苏若曦一直都很期待。
丈夫的回来,终于让家庭气氛变得更加和睦,苏若曦心里自然是非常开心。
卢翠玲突然看了一眼餐馆挂钟,对儿子说:“好了好了,别聊了,你赶紧去给我们的若若小宝贝做点心,你可是答应了若若,要带点心去接她的,你要是做的不好吃,到时候我们可不答应。”
被母亲催促,冯一帆也是笑着说:“好好,马上就去做。”
说着冯一帆站起身,然后向妻子伸出手去。
苏若曦笑了笑,也是站起身来,和丈夫手牵手,一起向后厨走去。
卢翠玲和苏锦荣一起扭头看向这小两口。
苏锦荣说:“这样很好。”
卢翠玲也附和:“对,这样很好,他们小两口和睦,我们这个大家庭也就和睦了,我们家的若若就会天天都开心。”
进了后厨,苏若曦问丈夫:“你今天要给女儿做什么点心呢?”
冯一帆直接去冰箱里,拿出他早上和徒弟去农贸市场,顺便就买回来的西瓜。
“我们给女儿和她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做一个西瓜派吧。”
说起做“派”,苏若曦自然是不陌生,她跟丈夫一起做过挺多次的各种派,今天倒是对丈夫这个西瓜派很好奇。
冯一帆马上就给妻子分派任务:“你来做派的底子好不好?”
苏若曦骄傲扬起下巴说:“没问题,这些我都会,不就是黄油加面粉、糖粉、还要加上蛋黄,给搅拌均匀,来做嘛。”
冯一帆点点头说:“嗯,没错,老婆真是越来越聪明了。”
苏若曦很得意,然后也就开始去准备了。
这边冯一帆也是把西瓜给破开,然后取出其中的一半,把西瓜汁给打出来,同时又在其中加入一些牛奶和淡奶油以及鸡蛋给搅拌均匀。
那边妻子派皮的部分,虽然是已经全部搅拌成絮状,但是还没有揉成团。
这个时候,苏若曦对丈夫说:“过来,把面团揉了。”
冯一帆只好乖乖过去,先是在其中加入了一点点抹茶粉,然后再揉成面团。如此一来面团变成了绿色,用保鲜膜给包上,放进冰箱里冷藏一下。
接下来的时间里,冯一帆又继续去把派的内陷给搅拌好。
同时冯一帆还专门准备一些点缀,好让西瓜派看上去更加像是一个西瓜,比如把瓜皮部分也切出来,先用开水煮一下,然后用蜂蜜给蜜制一下。
虽然时间上不是很充足,不能够让煮制后的瓜皮条晾晒。
但是冯一帆用烤箱稍稍烤制一下,去除掉一部分的水分。然后再进行蜜制。
这样出来的瓜皮味道上也还是不错,让苏若曦也是连吃了好几个。
冯一帆见状笑着说:“你都给吃掉了,女儿她们吃什么啊?”
被丈夫一说,苏若曦也是赶紧停下来。
之后,冯一帆把冷藏后的派皮拿出来,擀制成很薄的面皮,放进准备好的烤制模具当中去,把多余的边角料给去除,并且在底层扎上透气小孔。
在其中加入准备好的西瓜内心,之后就送入烤箱里去进行烤制。
考出来的样子是,绿色的边缘,加上内心的红色,还真的是很像西瓜看的样子。
随后等放凉一些,冯一帆再取出来,在下面用瓜皮点缀一下,并且用提前做好的巧克力,点缀在派上当做是西瓜籽。
如此一份几乎是和西瓜一模一样的西瓜派做好。
苏若曦看到了也是两眼放光,忍不住想要赶紧尝一尝。
但是这次没有给苏若曦尝到嘴,外面传来了婆婆呼喊声:“你们两个做好了没有啊?马上就要到若若幼儿园放学时间啦。”
苏若曦看了一眼时间,赶紧向外面应声:“做好了做好了,妈,我们包装一下就可以出门了。”
看到妻子依依不舍,又慌张包装的样子,冯一帆上前帮手,并且揽住妻子说:“没关系,这个给若若和她幼儿园小朋友们吃,等回来了,晚上我再给你专门做一个吃。”
听了丈夫的话,苏若曦扭头认真说:“说好啦,你不许忘记。”
第469章 只是做菜厉害
等丈夫答应了晚上回来,要单独再给做一个西瓜派,苏若曦终于满意地把做好的西瓜派包装好,然后提着西瓜派迅速出门。
冯一帆看到妻子火急火燎样子说:“你等我一下啊?我这里还没收拾呢。”
苏若曦回头说:“哎呀,今天我们又不做生意的,你接了女儿回来再慢慢收拾嘛。”
被妻子这样说,冯一帆也是缓过神来,想起了今天晚上不用做生意。
放下了手上收拾的东西,他也是快步追上妻子一起出去。
依旧还是把门锁好,然后冯一帆推上岳父,和母亲、妻子一起沿着老街向前走,大家打算要一起去接冯若若小朋友。
在走到了古街的西边时,看到这边已经开始有小型的工程车过来,明显是已经要开始准备改建流程。
古街的改建基本上分成四个方面,首先是古街的路面,要重新进行整修。
其次是古街上的商铺,要对门脸进行统一修缮。
第三方面则是对古街各种坑管路进行重新排查,不光是下水道,还有一些水管,煤气管道等等都要进行一番排查,并且可能要统一进行一些改造,把原本一些暴露在外面的管道给隐藏起来,增加古街美观。
最后的一部分,则是对古街一些细节方面的修缮,其中包括那些乱七八糟的电线、网线,以及一些脏乱的部分要清理一番。
现在过来的工程车,是要对古街两边街口先进行一些改建。
至于古街上的部分,则是刚好反过来进行,先要对管路和各种线路进行排查、检修和改道。
之后再对古街商铺门脸进行修缮,最后才是对整个路面整修。
当然,因为要重修管道,也需要用工程车把街上管路挖开。
好在改建部门,是进行了合理规划,流出专门让古街上人进出的道路,是一边一边的进行改建。
这样虽然进度上稍慢一些,但至少不会影响到古街以及周边居民。
冯一帆推着岳父走出古街,转过弯看到前边幼儿园已经有不少人了。
一家人也是快步走过去,来到幼儿园的门前,不少认识冯一帆的家长也是主动跟他接触,跟他问候和聊上几句。
冯一帆也是面带微笑,会和每个家长都相互问候一句,也会跟大家聊上几句。
当然,一些家长最关心的问题,还是苏记什么时候会恢复营业?
“冯大厨,我们可都是等着苏记恢复营业,想要继续吃到您做的那些菜呢。”
“是啊,昨天没去吃那最后一顿,没想到今天古街就开始改建了。”
“哎呦,古街已经开始改建了吗?”
“是的啊,那边街口都已经被封上啦。”
“陪伴我们这么多年的古街,终于要开始翻新了,这也算是一件大好事啊。”
“谁说不是呢,古街上无论是路面,还是两边铺子门脸都老化了,确实应该修一修的,还有那些管道、下水道,也都需要修整。”
“听说这一次很重视的,要把古街变成一条文化老街的。”
“这样好啊,古街本来就是我们本地的文化老街嘛。”
“就是,街上的那么多老铺子,都是好多年啦,确实应该扶持一下的。”
……
转眼之间,家长们之间的话题,从苏记就聊到了老街上去,这也算是家长们之间的一种常态,毕竟大家的思路有所不同。
冯一帆他们也就没有过多去参与,站在幼儿园门口等待幼儿园放学。
很快,杨小溪的爸爸和陈瑶霏的爷爷奶奶也陆续赶来。
杨志毅看到冯一帆他们一家人都在,也是不禁有些惊讶:“哎呦,冯大厨,你们一家还都来了啊?你们这苏记休息了,你们一家子天天光来接送若若,还真的是很有时间呢。”
听了杨志毅的话,冯一帆笑着说:“不是也就这两天,周末我们不就去对面摆摊了,之后每天若若幼儿园放学,可能就要去对面了。”
杨志毅突然又说:“那是不是,以后我们每天都到对面去接孩子了?”
陈寿林听到这话,笑着说:“溪溪爸爸可真的会省事,现在苏记都不营业了,竟然还要让冯大厨帮你带孩子啊?”
杨志毅被这么一说,也是有点不好意思:“我开个玩笑,开玩笑嘛。”
苏若曦在一边笑着说:“我觉得,我们家以后可以办个托儿所,让杨小溪和陈瑶霏干脆住在我们家里算了。”
霏霏奶奶听了看向杨志毅笑起来:“那溪溪爸爸肯定很乐意啊,周末来接女儿回家一次,然后每天就放在你们家里。”
杨志毅赶紧说:“这不行,这样真不行,如果这样做了,那溪溪妈妈还不跟我拼命啊?”
杨志毅的这话,让大家都忍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