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厨爸》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硬核厨爸- 第48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裴彩芸笑了笑说:“当然了,因为他们有一个聪明的奶奶。”
  苏澜馨愣了一下,随后继续笑着说:“那一定不能输给冯若若。”
  裴彩芸听到这话奇怪问:“为什么不能输给冯若若?”
  苏澜馨一脸认真说:“冯若若的奶奶很聪明,所以我的孙女以后不能输给冯若若,不然我岂不是要输给卢翠玲了?”
  听完这样一番话,看到苏澜馨一脸认真的神情,裴彩芸忍不住大笑起来。
  笑声回荡在小学校里,让在教室里吃饭的孩子都很惊奇,不知道是什么事情,让校长奶奶笑得这么开心?
  离开了小镇,开车回去的路上,苏连成对梅茹说:“既然妈都已经说了,那你下周去国外一趟,办理一下交接的事情吧,公司的运营交给专业经理人,不过要把富景楼剥离出来。”
  梅茹点头说:“我知道,那你去了苏记的话,之后富景楼怎么办?”
  苏连成微笑回应:“不是还有你吗?交接了公司的运营,你回来之后便接着做富景楼嘛。”
  梅茹想了想又问:“苏记和富景楼同时存在,会不会相互之间重叠了?”
  苏连成摇头:“这个不会的,你没有去看苏记新的装修吗?很明显苏记打算要做精品私厨的,属于那种品菜的地方,富景楼还是依然坚持大众水准嘛,所以两边面向的客人会不一样的。”
  梅茹又有些奇怪问:“可是在淮城做那种精品私厨,真的可以吗?”
  苏连成认真说:“为什么不可以呢?淮城地处河运、公路、铁路的南北交接处,无论是从苏城还是从沪海过来,实际上都非常的便利,等古街修缮完成,苏记完全会成为一个独立的特色小馆,到时候会吸引到各地食客来的。”
  听苏连成的话,梅茹仔细一想,觉得好像确实是这么个道理。
  其实之前梅茹被苏澜馨派到国内提前考察时,她也发现了国内如今发展的一个大趋势。
  因为国内如今四通八达的交通网,几乎是将全国各地都串联起来,尤其是这些年动车和高铁的大量铺架运用,导致很多城市来往更加便捷,可以非常方便节省很多时间。
  所以那时候梅茹考察完毕,回去后给出的意见中,也有一个发展周边的意见。
  那就是把集团的连锁餐厅,可以开设在一些大型城市周边城市,以周边城市地方特色为特点,从而可以吸引到大城市的一些人,周末的时候驾车,或是乘坐高铁到周边进行游玩和品尝美食。
  如今这个策略,倒是刚好可以用在苏记上。
  古街修缮完毕,必然会成为淮城一处古风古韵的游览景点。
  如此一来,再加上苏记的存在,或许会成为一个,淮城周边城市周末游的好去处。
  领略古街人文,品尝中华美食。
  梅茹心里甚至已经想到了这么一条宣传词了。
  不过想到这里,梅茹突然又问开车的苏连成:“对了,你就那么肯定,苏记以后在冯一帆的手上,会做出不一般的菜品吗?还有,如果苏记和富景楼的菜一样,哪怕是口味不同,也未必有多少优势吧?”
  苏连成闻言笑起来:“你就那么肯定,苏记的菜会和富景楼一样?你也太小瞧我们的冯大厨吧?”
  梅茹沉默片刻,忍不住嘀咕道:“冯一帆在国外确实是很厉害,五年里经营了三家餐厅都获得三星,他自己也得到了五颗星,可是国外餐厅的一些东西,未必能够直接照搬到国内用吧?”
  苏连成认同梅茹所说的这点:“确实,国内评判标准和国外还是有区别,但你也看到了如今富景楼的转变,尤其是富景楼那几道红楼菜,俨然已经成为了富景楼的经典菜,这难道还不足以显示我们冯大厨的实力?”
  想到富景楼,梅茹还是不得不承认冯一帆的实力。
  如今富景楼不仅仅在淮城出名,在整个苏省乃至周边省市都已经很出名。
  甚至名声已经传到了沪海去,吸引来不少沪海的食客专程过来吃。
  而最吸引食客们的菜品,自然是冯一帆传授的那几道红楼菜。那几道红楼菜算是成为了如今富景楼的当家菜品,几乎是外地来富景楼的食客,每一次都必定要点的菜,也是收获了一致好评。
  甚至一位沪海来富景楼的美食评论家,更是品尝了之后专门撰文进行夸奖。
  称:在富景楼又一次领略到那种中华美食的精髓,那种人文文化与风景与美食相结合的模式,富景楼虽不算是国内独创,但却是国内众多餐厅中极具特色的一家。
  获得了这样的评价,很自然富景楼吸引到了更多的客人。
  如今,每一位来淮城的游客,几乎都已经把富景楼当做是打卡地,一处必须要到的地方。
  为此,富景楼也获得了市里的褒奖,更是获得市里餐饮协会的大力支持。
  这也成为了,苏连成和梅茹在公司那边,可以去和股东们斡旋的关键。
  想起了这些,梅茹也是在心里十分佩服冯一帆。
  仅仅是几道菜品,让富景楼获得了如此高的声望,重新成为了淮城餐饮的标杆。确实是展示了冯一帆超凡的烹饪实力。
  苏连成一边开车一边又说:“冯一帆是个天才,没有人能猜得到,他会在苏记拿出什么样的菜品来,而这也正是他能够将苏记重振名声的关键,所以让我们静静地拭目以待。”
  梅茹听完这话,也点了点头:“好吧,我们拭目以待。”
  远在乡下,正在和岳父品尝新菜的冯一帆,突然无故连续打了两个喷嚏。
  冯一帆揉了揉鼻子,忍不住嘀咕:“真是奇怪,怎么感觉有人在背后念叨我呢?”
第638章 女儿给的启发
  打了喷嚏之后,冯一帆去洗了洗手和鼻子,然后再回到灶台边继续研究菜。
  同时他还不忘提醒练刀工的宁诚:“你记住了,如果在厨房里察觉到自己要打喷嚏,最好是及时离开之后再打,如果来不及的话,一定要背对着所有食材,用手肘捂住口鼻去打,之后要去洗一洗才能继续工作。”
  宁诚听了也是非常认真地点了点头表示记住。
  冯一帆最近研究的一些菜,基本还是基于苏造汤去进行开发。
  利用苏造汤独特的香味,冯一帆不单单是用苏造汤去卤制了肉类,还用苏造汤卤制了一些豆制品和蔬菜。
  经过苏造汤的卤制后,冯一帆再利用一些西式的手法,将豆制品、蔬菜、肉类重新进行搭配组合,开创出一些独具风格的苏造菜式。
  比如现在的这一道,冯一帆用苏造汤卤制的薄豆干,卷起卤制好的牛肉,再以卤制的西兰花进行点缀,展现出了一道别具风格的菜品来。
  做出来的摆盘非常的漂亮,仿佛一朵朵盛放的花摆在盘子里。
  冯一帆仅仅只是做了几个,把宁诚也一起叫过来,然后他和岳父带上宁诚一起品尝。
  一吃之下,西兰花经过卤制后,本身草青的味道被去除,整体吃起来的口感很像是肉,然后搭配上下面的薄豆干的韧性,以及被包裹住的肉,吃起来的整体口感豆干韧性之内是绵软的口感。
  吃起来当真是浑然一体,宁诚觉得这种菜吃起来真是超乎想象。
  尤其是西兰花很好中和掉油腻,单纯只是品味到肉香,却又不会觉得油腻,所以吃下一口之后,会还想要再吃第二口。
  对于这样一道菜,宁诚觉得真的是非常美味了。
  但是冯一帆和苏锦荣吃了之后,几乎是同时摇了摇头。
  很明显这个味道并不符合翁婿俩的要求。
  苏锦荣直言不讳地说:“吃起来的口味太单一了,没有了层次感,而且西兰花经过了卤制后,没有了原本的香味,吃起来根本和肉是一个味道,整体吃起来的口感,甚至还不如包裹在外面的那片豆干有味道。”
  岳父给出的评价很中肯,冯一帆也明白无论是西兰花还是肉类,都没有达到预期。
  西兰花卤制后,香料的味道确实卤制进去,但是却让其丧失本身的味道。
  最关键的是,西兰花被煮的有些绵软后,吃起来和煮烂的肉没有区别,让整道菜丧失掉了应有的层次感,确实吃起来还不如那一片豆干惊艳。
  冯一帆无奈叹了口气:“看起来,这样的尝试并不好,可能还需要进行改进。”
  宁诚站在一边不敢说话,他觉得这样一道菜,无论是造型还是味道,都已经超出了他的想象,只是没有想到最终冯一帆和苏锦荣竟然都不满意。
  这一刻,宁诚真是第一次感受到,原来厨师想要创出新菜是那么艰难。
  但是冯一帆没有气馁,他马上又重新开始新一轮的准备和尝试。
  这些天下来,宁诚每天到这边来练刀工,同样他每天都看到冯一帆的努力,日复一日研发新的菜品。可以说每一道新菜的最终出品,都是要经过许多次尝试,不断的失败最终积累经验寻找成功的方向。
  宁诚每天在厨房里看着,冯一帆每次研发出一个新菜,都是那种非常惊艳菜品,无论是味道还是造型上都非常漂亮。
  至今宁诚对每一道菜可以说都是印象深刻。
  其中有一道类似胭脂鹅脯的菜,看上去做法和胭脂鹅脯类似,但是成品出来更加的漂亮,同时味道上也是吸收了胭脂鹅脯的味道基础上,又加入了一些独特的香料味,真的是吃后会令人齿间留香。
  而且这道菜最让宁诚印象深刻在于,吃过了之后,嘴唇上会残留一些胭脂红色。
  仿佛有一种被一位涂抹胭脂的闺中小姐亲吻了一样。
  这种菜品,这些天冯一帆创造出不少,每一道都极具独特的风格,看似是一道道有迹可循的改良古菜,但冯一帆又赋予了许多创新的元素在其中,尤其是他融汇了中西方烹饪精髓,做出来的菜品当真是不拘一格。
  仿佛还有一道同样是脱胎于红楼菜的糟卤鸭舌。
  冯一帆并没有像是市面上那种卤制鸭舌一样,单纯是卤制好了之后,便将整个的鸭舌摆出来。
  他是将脆骨全部剔除,只留下核心的鸭舌部分,然后还要进行一番细致调味。
  甚至用西式的方法,用炭火进行了一番烘烤,让鸭舌上带有果木香味。
  最终摆盘的时候,也是将鸭舌摆成一朵瑰丽的花朵,看上去就非常的惊艳,吃起来更是风味独特。
  宁诚也曾经在网上买过那种,小包装的卤味鸭舌,也在镇上的市场里买过别人亲手卤制的鸭舌。但是那些的味道和冯一帆做的糟卤鸭舌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可以说完全就不能说是一道菜。
  同时冯一帆的糟卤鸭舌,也成为了冯若若非常喜欢的小菜。
  宁诚有时候会觉得,似乎冯一帆每一道菜,实际上都是为自己女儿所创,因为他的那些菜,最喜欢的肯定是冯若若,基本上都符合冯若若口味。
  而在冯一帆所创菜中,大众所喜欢的辛辣口味是很少的。
  这也是因为冯若若不喜欢吃辣。
  但宁诚在冯一帆这里学了这么久,也才算是明白,单纯靠辛辣去掩盖菜品本身味道不足,是厨师水平不够情况下,一种非常下作的做法。通常正经的厨师都会鄙夷,以辛辣麻痹食客味觉的做法。
  这也算是宁诚在冯一帆这里所学到的一些做人道理。
  要做好一个厨子,首先是要学会做人,不能单纯为了追求利益而丧失美食的根本。
  美食是要带给人幸福和愉悦,并且要让这种幸福和愉悦能够绵延。
  而不是单纯用重油重辣,让人获得短暂的一种刺激。在那种刺激过后,所带来的弊端是逐渐失去味觉上快乐。
  宁诚看来,冯一帆不单单是一位厨师,他更像是一位舌尖上艺术家。
  用他一道道如艺术般菜品,让人获得味觉上幸福体验。
  这在宁诚看起来,也是他在其他地方,从其他厨师身上极少会见到的一种气度。越是去观察,越是会让宁诚被冯一帆吸引。
  让他更加坚定了,要跟着冯一帆好好学习厨艺。
  宁诚一连窜乱想的时候,冯一帆用手拍了拍他说:“嘿,你在这愣着干什么呢?赶紧接着练,看看你这切的,认真一点,别总是犯错,切菜和做菜一样,都是需要认真对待的,明白吗?”
  被训斥一番,宁诚也是马上回过神来,赶紧应声:“知道了一帆叔。”
  大声答应后,宁诚继续低头练着刀工。
  尽管每天都在重复枯燥的切菜,但是宁诚却觉得非常充实。他更是不会有丝毫不适应,不会觉得烦躁。
  因为在这个厨房里练刀工,不仅仅是能够磨砺自己,还能够学到一些其他东西。
  尤其是冯一帆研发菜品的过程,并不会避讳宁诚,这也让他无形中获得了一些有关于做菜的新知识。
  所以每天的练习,都会让宁诚觉得非常的充实。
  宁诚练着刀工,冯一帆继续研究他的菜,苏锦荣在旁边作为那个出谋划策的人。
  而当冯若若起床后,她会溜进厨房来,凑到姥爷的身边,虽然是和姥爷非常的亲密,但实际上小姑娘更多还是在和爸爸聊天。
  冯若若很喜欢和爸爸聊天,因为爸爸会回应自己的,爸爸还会给自己讲故事。
  今天冯若若依旧是凑到姥爷身边,看着爸爸在那边忙碌,小姑娘马上非常好奇开始询问起来。
  “爸爸,爸爸,你今天要做什么呀?”
  冯一帆也是很快回答女儿:“爸爸今天在研究新菜啊,刚才做了一下,但是爸爸和姥爷都不满意。”
  冯若若马上说:“爸爸,那你让若若尝尝呀,若若也许会满意呀。”
  冯一帆听了笑着说:“姥爷都不满意了,爸爸肯定要重做嘛。”
  冯若若说:“没关系呀,若若会知道,到底要不要重做,爸爸你给若若尝尝呀。”
  见女儿一再要求,冯一帆便将剩下的一点,给女儿去尝了尝。
  实际上宁诚知道,冯一帆是故意留下这一点,要给自己的女儿尝尝。因为他知道女儿睡醒午觉吃了点心,跑到厨房里来,一定会嚷嚷着要尝尝爸爸做的新菜。所以冯一帆会给女儿留下一些。
  冯若若吃下爸爸递给自己的菜,认真在嘴里咀嚼着吃下去。
  那个样子,像极了一位美食家的样子。
  吃下去后,冯若若摇头说:“爸爸,这个不好吃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