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级漂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顶级漂哥- 第2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现在最先进的公司架构,就在大西洋对岸,不过那对于我和李冰来说,都是禁地。”朴京故作神秘的说。
  “那不就是美国嘛,我们用得着找那些唯利是图、阴险狡诈的美国人吗?我们自己来构建这个架构就好,这有什么难的,无非就是自己多操心一些就好,我他妈就不信了,公司架构这种管理上的事情还要去求助美国,我们法兰克福本地学一学难道不好吗?”朱沪不服气的说道。
  “老兄,不要太激动,有的东西不是我们想当然就能搞的,拓疆这家公司现在建立连半年都还不到,根本没有相应的企业文化积淀,而且我们是一家科技公司,如果我们照搬德国本地的企业模式,那必然是水土不服的,架构、经营模式这些基础,我们一开始就得大好,否则未来规模搞大了,那就尾大不掉了。”
  朱沪愤愤的说:“你说的这些东西可真玄乎,难道我们真的要去美国找一个人来帮着管理公司?说实话,我很讨厌那些所谓的美国精英,傲慢到你恨不得给他一拳,按我说,这帮人的面目是这样的,美好的都是粉饰出来的,丑陋的那都是真实的。”
  “可现在我们搞公司架构,不得不向先进的学,美国专门有搞公司架构的专业机构,虽然他们附属于那些大集团,不过他们算是一家独立运营的商业机构……”
  “找日本人可以吗?日本人管理企业也很有一套呀,你看人家的丰田、本田、索尼公司在美国做得这么好,听说索尼公司现在收购了不少美国的电影公司呢,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
  “找小日本?那行得通吗?法兰克福本地的日本人那可是很少见。”朱沪说着,摇了摇头,脸上充满了不信任。
  朴京拍了拍大腿后说:“对啊!我怎么没想到去找日本企业家来搞公司架构呢?现在日本企业也很不错啊,我们算是亚洲系的公司文化,为什么不找同在亚洲的日本人来搞这个事情呢?或许日本人来搞这个更好!”
  “要跑一趟日本吧?那我去,你只要搞出相应的指标,我就不行找不到这样的日本公司,说不定我去了就能带一个日本人回来。”
  朴京笑了笑,说道:“本来我想着我自己去呢,据说去日本旅游很棒,不过我和李冰现在研究都很忙,只能请你代劳了。”
  朱沪高兴的说:“干脆这旅游也让我代劳得了了,你们想要什么日本货,告诉我,说不定我还会顺道去一趟韩国玩玩呢,日本和韩国世界本刚结束三年,那边正是旅游的好时候。”
  “别介,老兄,旅游这事情干脆由我们自己来了,你这次去日本正好,帮我们买一些专业的相机,公司很多地方用得着,单反相机还是日本的靠谱,虽然德国本地的徕卡相机也能顶尖,不过那可是给富人玩的奢侈品,不适合我们公司工作用。”
  “嚯,这八字都还没一撇呢,现在就给我安排任务了。”
  朱沪的调侃让大家都笑了起来,到了这个时候,朴京才真正笑逐颜开。


第485章 回忆那些年,不过是重新开始
  朱沪的日本之行在两周之后终于启程了,之所以会拖这么长时间才动身,原因在于朴京对于公司架构的诸多想法让方案一改再改,当时朱沪直言现在连日本到底是否有类似的帮忙构建公司架构的专业公司都还不知道,就想着这么复杂和详细的方案出来,朴京的回答是:“要做好十足的准备,日本是在美国体系下的国家,美国有的东西,日本也一定有,或许还做的更好。”
  本来朱沪想着一个星期前就出发,可他们经常讨论方案到深夜,方案和要求也是一改再改,指导上个星期周末才答应出来,汉语版本足足有十万字,英语、日语版本则有十五万字,朱沪称朴京可以出书了,而朴京则说这算不了什么,这方案里的很多内容都是很简单的内容,不需要像小说创作或者写论文那样去搞创作,可以从别的地方拿来就用。
  朱沪去日本的行李很简单,甚至就只有一些简单的衣物而已,倒是那本厚厚的方案是最重的,作为一个亚洲人,去到日本之后可以就地就买衣服,吃的也不用带,日本当地有数不尽的比德国菜好吃的东西。不过回来的时候也许就没有那么轻松了,因为他肩负着大量的采购任务而去,在讨论的时候,公司不止要添置高性能的日本单反相机,还要直接从日本订购企业用的打印机、复印机,日本企业做这些东西可谓是独步全球。
  在出发前,朴京还提出要让朱沪去考察一趟日本的芯片产业和感光元件产品,因为在他们构想的物流包装生产线上,感光元件对于识别条码和地址的识别非常有用,虽然德国也有类似的产品,不过这些产品价格高昂,而且性能上还不一定有日本的好。
  最为主要的是,这些元器件并没有受到欧盟和德国当局的封锁,属于常用的民用元器件,不像芯片那样地方保护主义盛行。
  因为任务的繁重,朱沪是带着抱怨起飞的,虽然他的咖啡馆、餐馆和训犬基地暂时交给他父亲打理,现在虽然是旅游淡季,游客很少,可他依旧挂在心上,因为那两样生意现在算是步入正轨,他担心他父亲打理不过来。
  朱沪不知道去过日本多少次,每次去日本的时候都会带不少东西回来,家里有不少的日本工艺品摆件,浮世绘,日本动漫玩偶和模型,神奇的是当年朴京和日本动漫公司合作开发的动漫模型,朱沪刚好购买了,而且完整的自己喷漆做了一个出来,正好摆在家里显眼的位置。
  不过朴京是第二次去朱沪家里才发现那个多年以前自己设计的动漫模型,这个动漫模型现在已经有了实物,就是美国空军的最新型的隐形战斗机,当年的飞机模型已经在铺天盖地的模型中被淹没,可那架隐形战斗机,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
  朱沪乘坐的是日本航空公司的头等舱,日本航空公司给朱沪的感受完全不同,无论从餐饮、服务还是飞机的干净程度都要比欧美航空公司优秀不少,很多时候欧美国家航空公司的随意和粗糙体现的淋漓尽致,平平无奇的餐食,有些傲慢的空姐,都让朱沪觉得那是一次冰冷无味的履行,不过每次朱沪乘坐日本航空公司的航班,都会有截然不同的感受,那是有温度而舒适的,这大概就是朱沪喜欢去日本,而不喜欢去欧美国家旅行的原因。
  今天的头等舱晚餐显然是精心准备的,除了精致的寿司之外,还有甜点,可谓是中西结合,朱沪靠在舒适的座椅上,看着丰富的晚餐,回想起了当时和父亲一起乘坐经济舱来德国时候的场景。
  第一次和最后一次往往让人印象深刻。
  当时国内并没有直飞法兰克福的航班,朱沪和他父亲朱卫国是去到东京机场转机的,当时的东京机场看起来,要比当时的国内机场要好,而现在国内的机场,无论从规模还是基础建设上,已经赶超东京机场。
  当时朱沪从北京飞到东京途中还很兴奋,可自从坐上了从东京飞往法兰克福的航班之后,一路的不愉快便开始了,父子俩定的这家德国法兰克福的航空公司是属于小众航空公司,飞机的设施设备老旧不说,还带着一股奇怪的味道,似乎是汗水和美味交织的味道,但是飞机上的餐食简直可以说就像是牢饭一样,在这样的航班里,坐十多个小时从东京飞到法兰克福,起初的郁闷变成了愤怒,愤怒又变成了无奈。
  朱沪清楚的记得多年以前的这趟廉价航班但并没有空姐,只有三个个发放食物的维持秩序的东欧大个子乘务员,这些大个子乘务员对于乘客提出的所有要求都置之不理,喝着奇怪的矿泉水,吃着硬面包和劣质黄油,朱沪明白,这就是喜欢占小便宜的代价。当时的朱伟国已经身无分文,净身出户了,他仅仅留了一些,够维持基本生活的生活费出来,他们除了这样的廉价航班,别无选择。
  每次朱沪都要克服心理障碍,甚至强忍大小便也不愿去那个恶臭脏乱的,让人怀疑自己是不是在坐牢的厕所。
  朱沪后来明白那是成长所必须经历的。
  从小朱沪就出生在家庭环境优越的家庭里,他从小便出入高档场所,见惯了高级,对于这样的脏、乱、差的落差,几乎让他奔溃。
  神奇的是见过大场面,吃过好的用过好的父亲,朱卫国在那个时候却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乐观和从容。朱伟国告诉朱沪他们小的时候能坐飞机,那都是各种大院里面出生的孩子,那个时候他们只有羡慕的份,直到后来有钱了经常坐飞机到处跑之后他才慢慢的开始有了一些自信。
  那时候朱卫国的一句话,深深的震撼了朱沪。
  朱卫国说:“有什么大不的,不过是重新开始嘛。”
  一想到这句话,朱沪就发现自己在做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当年从东京飞往法兰克福,现在是从法兰克福飞到东京,就好像要重新开始一样。


第486章 初到东京
  在朱沪看来,当时来法兰克福的时候是乘坐一辆空中囚车过来的,拥挤,坐着也不是,躺着也不是,那种坐姿就像是某种惩罚性的姿势一样,脚很难伸展开,但朱沪行程飞到一半之后,脚和小腿已经肿了起来,极尽的疲劳之外还要忍受各种奇异、难闻的气味,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大概如此。
  第一次出国,就有这样的回忆,朱沪至今还记得在飞机上的所有细节,当时他们中途停在土耳其,又停在东欧,整个航班长达二十多个小时,对于发达国家德国的所有美好遐想,都因为这次糟糕的第一次出国航班而洗刷干净了,他想到的没有别的,只有资本主义的真实面目,冰冷而残酷。
  有钱能够在空中乘坐皇宫,没钱只能上天感受地狱。
  如果当时坐的是空中囚车,那现在朱沪乘坐的这班日本航空公司的航班可谓是舒适的空中标间了,想躺就躺,想坐就坐,精美的甜点和饮料,还有葡萄酒,西餐、日料每一餐都不同。
  不过美好往往是短暂的,当机舱里传来悠扬的日本风格乐曲和机长奇怪的英语播报的时候,朱沪明白美好的航程即将要结束,这是美美的一觉,朱沪现在感觉神清气爽,充满活力。
  他准备在飞机落地之后直接前往东京的核心区域美美的吃一顿,东京的餐食一般不会让人失望,因为那里无论哪个行业,竞争都异常激烈,所以所有商家都会不断的改进商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在这个寸土寸金,人口密度极高的地方,如果不慎,就会立刻被淘汰。
  东京显然没有法兰克福那样寒冷,这里的清晨是温暖的,朱沪并没有选择搭乘东京昂贵的出租车,他早就对东京的地铁驾轻就熟,而且今天是周末,大量的上班族已经分流,这才让朱沪搭乘的地铁车厢里人看起来不多,有趣的是在朱沪所在的这节地铁车厢里,亚洲人面孔还相对较少,确切来说是日本人太少,这趟从东京机场到市区的地铁里大多数是欧美国家人士,从他们大包小包的行囊来看,他们应该是来旅行的。
  朱沪每次来东京,都会去二手商品集散地去看一看,倒不是因为他喜欢占什么便宜,而是他对于那些有意思的二手商品有一种特殊的癖好,在首发或者新的货品里,有些限量和稀有的东西通常只有到这些二手市场里才能碰到,而且不用忍受黄牛和炒作者的漫天要价,通常东京的这些个二手商品集散地都有严格的品相等级区分,而且敬业的日本人对于二手商品的保养都很好,一般来说在这里买二手商品都不会上当,所以对于朱沪很喜欢的表,他一般不太喜欢去所谓的瑞士表行,他就喜欢来遥远的东京来买。
  朱沪从下飞机一开始,就感觉有一种奇妙的亲切感,大概是从法兰克福到东京意味着从欧洲到东亚的缘故,这儿的人不再用刀叉,而是用亚洲人常用的筷子,朱沪在去跳蚤市场的途中看见不少汉字,也是一个原因。
  现在的东京,是仅次于纽约一样的存在,商业发达,人口聚集,不像是法兰克福那样人口少的地方,在寒冬更加显得冷。
  朱沪通常都是单独行动,没有一个伙伴,这么多年来他都不想去体验感情生活,他觉得一个人挺好,一个人可以无拘无束的履行,而不用照顾他人的感受,就算吃饭,他也觉得一个人也不错,虽然没有対食的热闹,可能够让他心无旁骛的体验美食。
  他去过不少的高级餐厅,来日本他去过著名的二郎寿司,去过著名的天妇罗这些米其林三星餐厅吃过饭,他一开始在光环之下确实觉得很经验,不过后来回味起来,便觉得索然无味了,似乎这些东西,并没有那些不太出名的东西好吃。
  所以朱沪来东京这儿吃饭,可谓是哪儿偏僻哪里去,哪儿人少去哪里。
  这里应该人少,朱沪在看见一家饺子店之后,默念道。
  在日本吃中国饺子,真是一件奇怪的事情,或许是因为在法兰克福,朱沪已经很久没有吃饺子了,他决定来日本吃点和中国饺子接近的日本饺子,三年前朱沪来日本的时候他吃过日本版的锅贴饺子,味道很不错。
  来到这家用日本书法写的“中华饺子”店,朱沪第一感受是小,小到局促的感觉,第二感受是人多造成的拥挤,他没想到从外面看这家不起眼的饺子店居然有这么多人。
  虽然是小店,可依旧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朱沪刚落座便有一个男服务员过来,朱沪接过菜单,熟练的用日语迅速完成了点单,在服务员离开之前特地嘱咐了一句:“不要米饭。”他第一次去日本拉面馆、饺子店吃饭的时候发现一个有趣的地方,总有服务员问要不要米饭,后来朱沪发现日本人吃拉面和饺子都喜欢配米饭,吃拉面的时候还喜欢用茶杯或者纸杯来吃,在朱沪看来匪夷所思。
  吃这些日本版中华料理的时候,朱沪想起了当年一个有意思的事情,当时他来日本出差一个月,身上也没什么钱,所以总是寻找那些平价的东西来吃,有一次他去吃拉面,那拉面之中有一个主推的叫地狱拉面,分为微辣、中辣、特辣,之前一直吃得清淡的朱沪,想着来换换口味,鉴于之前朱沪在吃所谓的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