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希斯罗机场接朱沪回来的路上,朱沪无话不谈,他说这伦敦的空气质量很差,和法兰克福比起来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他还说在法兰克福没有这么多的出租车……总之,朱沪和之前表现的一样,他并不喜欢伦敦。
朱沪用指节敲了敲朴京副驾驶上的碳纤维饰板,说道:“这右舵车开起来怎么样?你现在可厉害了,这车在英国还没正式上市呢,你小子就开上了,还整天看看画展和艺术展,我可就累成推磨的牛了,每天都要去我的餐厅,现在餐厅还开了分店,我的天啊,我这辈子恐怕真的要和餐厅共度余生了。”
这辆车前些天刚从奥迪工厂运过来的车,就是之前简。皮耶希准备送给朴京的那辆车,那辆重新运回奥迪工厂左舵改右舵的RS6。
“我现在还没有完全适应呢,虽然之前让老手执导过一下,不过我开的那是劳斯莱斯那种笨重的行政轿车,开这种右舵的运动型的旅行车上路,那还是第一次,要知道,我前天才拿到英国的驾照,不得不说,这申请审批的可真慢,不知道是不是大不列颠认为从欧洲大陆穿越英吉利海峡的东西都得好好审批一下,就像当年从德国飞过来的飞机一样。”
“哟呵,现在带着英式幽默了?这才来了伦敦一个月就开始跟我说英国相声了?可以啊你。”朱沪说着转身看着朴京,身子在翻毛皮座椅上发出了窸窸窣窣的声音。
“现在的伦敦英语,有些词我还听不太懂呢,我怎么可能会说英国相声呢。”
“没错,这伦敦人,特别是所谓的绅士,那可能装了,说话的时候总是一种喉咙里有东西的声调,我的妈呀,你知道这伦敦人让我想到咱们中国哪个地方的人?”朱沪故作神秘的说。
“我知道了,北京人。”朴京说着,笑了起来。
朱沪掰着手指头兴致勃勃的说起来:“没错,你看,这有多像,伦敦,英国皇帝所在地,讲伦敦腔,北京,曾今的皇帝都城,多像,伦敦腔,北京腔,伦敦腔,喉咙里有东西,北京腔,舌头上有东西。”
“你还真别说,这还真是有相似之处,要说这伦敦本地的东西,很像北京本地的东西,有喜欢油炸,好吃的北京烤鸭,老北京涮羊肉,那都不是北京原本就有的,北京烤鸭,那是朱棣从南京带过来的,人家南京烤鸭才叫正宗的呢,这老北京涮羊肉就更是了,人家从内蒙古过来的。伦敦也一样,这里印度菜比炸鱼薯条和羊油土豆好吃多,也受欢迎多了……”
这时候朴京和朱沪的聊天,更像出租车司机和刚到当地的游客之间的聊天,两人不知不觉的,来到了预定好的酒店。那是一家现代化的酒店,很昂贵,不过很现代化,不是那种多如牛毛的充满霉味的旅馆,这家现代化的酒店有定时的抽湿机。
在伦敦这种空气湿度很大的地方,如果没有现代化的抽湿设备,用不了多久,就会有霉味,更别说那些年代久远的旅馆了,有的旅馆甚至是伦敦大轰炸时期幸存下来的建筑,那霉味,更是成年的霉味。
“一起吃个饭吧?咱们去吃印度菜,很不错的,咖喱味不错的,不喜欢吃咖喱还有别的,咱们去吃法国菜。”
“要不,咱们去吃火锅吧?四川火锅或者重庆火锅。”朱沪建议。
“你现在自己就做火锅了,还没吃够?”朴京有些诧异朱沪竟然想吃辣乎乎的火锅。
“你看伦敦这地方,就适合吃火锅了,空气湿度大,得吃些辣椒祛湿,再说了,我得看看人家开在伦敦这种国际化大都市的火锅店是怎么生存的,借鉴借鉴,到时候帮我观察观察。”
“哎哟,这事儿好办,那你可得帮我件事情,我之前和你提过。”
“咱们这么多年的朋友,你现在跟我玩等价交换了?真是不够朋友啊。”朱沪故作抱怨的样子。
“德国那边的股市动态,你帮我找个人盯着,要实时的报送给我,佣金方面是优厚的,关键要带分析,分析必须综合、全面准确,有指导性,拜托了。”
“漂哥,你现在真是,真不知道怎么说你,你现在对股票痴迷到这种程度了?这伦敦股市看了不够,还看德国股市,昨天我说要来,你就叮嘱我一次,现在还和我说,从你第一次和我说这个事儿到现在,你电子邮件里像是催命一样说了多少次了?”
“现在不是在学着关注市场动态嘛,从头开始,让你劳心了。”
“谁让我是你朋友呢?你自己打开电子邮件看看,我没记错了话,你应该收到了三条分析报告了,拜托,这过富人日子,也应该看看自己的邮箱有没有新邮件。”朱沪嘲讽的说。
朴京拿出手机一看,里面并没有朱沪所说的邮件,他正想说没有,可他赫然想到他的这个付费邮箱有垃圾邮件自动清理功能,他打开被归入垃圾箱的邮件打开一看,果然有三条德国股市动态分析报告邮件。
什么垃圾邮件自动清理!这个付费邮箱才是垃圾!朴京在心中默默的骂道。
第646章 伦敦吃麻辣火锅
朱沪和朴京本以为这四川火锅店里应该全是华人,可和他们想象不同的是,这里还有很多欧洲人、还有明显能辨别出来的印度裔人,这家四川火锅很贴心,也很专业的推出了清真的或者符合印度教饮食习惯的火锅,所以才能让这里坐满了各个国家的的人。
“我又学到了一招了,你看人家这思维和服务态度,兼顾世界各族人民啊,你看这些火锅菜里,内脏什么的就很少,不过想要的话,人家也能拿得出手,这就叫专业啊,佩服佩服。”在火锅锅底端上来的时候,朱沪赞叹道。
“我也没想到,人家这火锅店国际化已经做到这种程度,简直绝了。”朴京看了看四周,也赞叹道。
李冰直到火锅的涮菜上齐之后,才匆匆赶到火锅店。她现在正在参加艺术公开课,是学习绘画理论基础的,这是她一直想要参加的课程,现在的她,并不想工作,她说她想休息一段时间,从曾经的科研和商业工作中抽离出来,好好的提升一下自己的精神世界,她说她在看了那些画展和艺术展览之后,她说她的精神世界干涸的没有一滴水,就像沙漠一样。
“真是抱歉,和老师讨论了一些问题,有些超时,还好没坐出租车,坐的地铁,否则我肯定迟到了。对了,咱妈呢?”
“咱妈啊,他们老年社团组织聚餐,没来,她参加的这个老年社团很不错,定时组织聚餐,回头人家社团里的小巴车还负责接送,就跟幼儿园一样,不得不说,这人上了岁数,开始变得跟小孩一样了。”
听到这里,朱沪来劲的说:“我爸也是,现在不时的跟我耍小脾气呢,还真是跟小孩子一样,他说他要一个随身听在餐厅守着的时候听听歌,好嘛,我买了一个音质很好的索尼CD随声听,他说那用CD的随身听太大,要最贵最小的,我没办法,买了一个苹果才发布的第五代Ipod,这东西现在都还没在欧洲正式开售,我不得不从美国托人带了一个过来,现在听得美滋滋的有时候叫他都叫不应,真是像个小孩一样。”
的确,曾今的父母,变成了需要照顾的小孩。他们吃着火锅的时候聊的就是这些家长里短的事情,也许是是火锅的缘故,大家都敞开心扉了,当然家长里短的事情有的是快乐的,有的是让人烦恼的事情,这时候朴京才明白,不止两个女人之间会产生矛盾,就连两个男人之间也会产生矛盾,而且还是亲人、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矛盾。
“我们今天应该喝酒的,这酸梅汤和可乐还真是喝不出酒的感觉。”朱沪说着,把可乐喝出了酒的样子,眯着眼,端可乐瓶像是端酒杯一样。
“算了吧,吃麻辣火锅的时候喝酒特别伤胃,你不想痔疮发的话,还是小心点,你之前不是告诉我你吃芝士吃到痔疮发作嘛。”朴京像是喝醉了一样说。
“哎哟,你俩可真是越说话越没谱了。我看这喝饮料都喝醉了。”李冰在一盘嘲讽的说。
“现在吧,大家相隔一条海峡,这条窄窄的海峡不能让我们交情断了呀,得常联系,你看你这一个月就和我打了两三次电话,你这家伙可真行啊,忘了朋友啦,朴京,漂哥。”
“老兄,我这不是忙着嘛,我准备成立基金公司,参加画展和奢侈品展览那是认识有钱人的好机会,我得让他们投钱到我这个基金公司才行呐,你别以为我是闲着,我真不是纸醉金迷呢,大哥,我这忙着成立基金公司,事情多着呢,审批、跑政府、拉拢人,都是事儿啊。”
“你以为我闲着?我每天起的打鸣的鸡还早,每天就为了餐厅的事情奔波,现在员工多了,还有一部分是新移民,他们虽然干劲十足,不过对本地的风俗习惯不太了解,而且语言不通要是没照顾到一点,他们就有可能搞出事情来,所以只能盯着手把手的教着,我还得培训留学生……”朱沪也跟着抱怨起来,刚才聊完家长里短,现在开始聊工作和事业上那些个琐碎的事情。
或许是因为川味火锅让嘴唇有灼烧感的缘故,朴京和朱沪嘴里都藏不住话,两人都把意气风发和光鲜亮丽背后的苦衷给说了出来。
朴京甚至在心里自嘲的想,要是想审问谁,那就让他吃麻辣火锅外加高度白酒,那没准因为嘴里的灼烧而招供了。
“这出来吃饭,本来挺开心的事情,现在听你们两个大男人在这儿像个女流之辈一样倒苦水,你们害臊吗?哎哟,听得我耳朵痒,耳屎都快震出来了。”李冰突然打断了两人。
“也对呀,我们俩不愁吃不愁穿的,甚至买那些高级的东西也不带眨眼的,这还一天抱怨着抱怨,那难道想回到之前小时候去游戏厅还找家长骗钱的年代吗?那个时候可和现在不是几倍的差距是几千万倍的差距……”朴京自圆其说道。
朱沪打断朴京说:“那你还真别这么说,我觉得那小时候可比现在快乐多了,这人啊,真是讽刺,小的时候想着快些长大去体验这个花花世界的快乐,想着长大了之后有钱了,能买自己想玩儿的去自己想去的地方,可长大之后发现根本没有时间体验什么花花世界,都是为了生存,这个险恶的世界稍微不小心那就会栽跟头,现在又想着还是小时候没钱,穷开心的好。”
这顿无酒甚有酒的火锅宴席,同样的脸红,只不过是火锅的温度和辣椒的双重作用的红,同样的吐真言,他们算是把人吃出了酒后吐真言的感觉,本来是朴京和朱沪两人的聊天,在聊到了对人生嘲讽和感悟的时候,李冰也加入了他们聊天的行列。
李冰甚至比他们说的还要多,她聊到了来到伦敦之后的一些心境,她觉得自己精神世界的沙漠状态需要绿洲和那些文艺的青年以及艺术家比起来,自己简直就是干涸而没有一滴水。
人生真是讽刺,越老越像小孩,生活约安逸往后的烦恼越多,越是没有的东西就越是比较。
第647章 有十亿英镑,你接手
除了吃火锅那天之外,朴京就再也没和朱沪打照面了,据说他除了英格兰之外,还去了苏格兰,威尔士以及北爱尔兰的大城市,实际上,这时候朴京才知道朱沪来这里的真实目的,朱沪并不是简单的来伦敦逛逛,他准备在英国开自己餐厅的分店。
不得不说,头一晚还说自己事业的业务量大,第二天就准备打造自己的饮食业帝国了,别说这个世界越来越让人看不懂,就连这个世界中构成元素之一的人类,朴京现在也看不懂了,只能说人真的不会满足,人真的是吃饱了撑着没事干,才把地球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这些天,朴京在伦敦最俗套的景点大英博物馆参观的时候,才有了这样的感触,人类一开始只能满足自己的基本温饱问题,当工具产生之后,食物和衣物有了剩余,这时候人类并不满足玉满足自己基本的温饱问题,他开始往更高层级的温饱需求靠拢,而且衍生出了其他层次的需求,如固定的居所、安全感、幸福感等精神层次的需求。
于是他就用剩余的事物和衣物搞起了商业,这时候便有了贸易和商业的产生,贸易和商业的产生又进一步刺激人的欲望,刺激人改进工具,提高生产效率,工具水平和生产效率的提高,又进一步刺激了商业和贸易的进步,总之,人类的进步,似乎就是来源于那句话:吃饱了撑着,没事干。
朱沪现在为自己开设英国乃至欧洲的分店奔走作市场调查的时候,他赫然发现,这个平日什么都无所谓,大大咧咧,甚至有些信口开河的老朋友,实际上野心勃勃,他考虑问题非常周全,他明白自己这种商业模式有一种分散资金摊大饼的弊端,也听说过左梅之前在国内搞的食品集团就是因为野蛮而过度的扩张而最终走向衰亡的故事,所以他才会如此深入的作市场调查,他还购买了一个伦敦本地金融机构专业的市场调查服务,想看看自己这个餐饮模式能不能在整个欧洲第二大的市场铺开。
朴京想起了之前朱沪开玩笑说的一番话,既然印度菜都能在英国如此受欢迎,中国菜没理由不行,或许就是这句话让朱沪把成为餐饮业大亨封为己任。
朱沪说的没错,虽然现在英国有不少的中餐馆,也在一定程度受欢迎,不过要说响亮的牌子,那还真没有。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在朱沪要打造自己饮食业帝国的雄心影响到了自己,朴京也开始觉得自己再也不能处于那种被动的局面了,他得主动的为成立基金公司做些什么,这段时间他并没有再像之前那样出入所谓的高档消费场所,也没有再进行高消费,而是继续他的本地华人程序员套装,冲锋衣、牛仔裤、稍微讲究一些的,就是最近朴京迷上的英伦皮鞋,这种鞋在英语绵绵的伦敦很管用,不会有湿气进入鞋子里。
之前左梅基本上只穿布鞋,可现在她也开始穿这种防潮性能很好的皮鞋了,这算是第一个入乡随俗的习惯改变。
朴京现在经常背个书包去坐地铁,打扮的像个学生,事实上,现在他的确是个学生,他的地铁读书日他没有再读那些古典经济学著作了,他开始读那些技术性的东西,不一定是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