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级漂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顶级漂哥- 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左梅和朴京即将陷入吵架的境地的时候,朴建勇说:“还是我去吧,让你妈在家休息,这些日子以来,为了做生意腰开始痛了,你休息这事问我做主了,铁一样的工人阶级也是需要休息的,我陪儿子去,我会看好他。”
  左梅说:“反正就是报工业大学。”
  第二天一大早,左梅还是为父子俩准备了煎饼,自从做生意以来,左梅遭上就睡不着了,总是在5点的时候起来准备,虽然今天按照朴建勇的安排,家里生意停一天。左梅看见朴建勇的时候,一直盯着朴建勇,似乎有话要说,但是看见朴京过来的时候,又转而去做其他事。左梅一直心事重重的样子,让朴京有些心酸,他开始犹豫了,再家里的重大事务的决断上,左梅一直享有主导权,她总是对的,从房屋的楼层的选择和家里装修家具的配置,再到接受一次性安置费和开展煎饼生意,她一直都是对的。或许母亲说的是对的,自己太过冲动和冒进,上工业大学已经足够,没有必要冒着落榜的风险去报工业大学。
  新买的捷安特自行车没能引起朴京的兴趣,这两自行车总能吸引人周围的注意,朴建勇在朴京的左边,从家里出来,父子俩在过半的路程中都保持沉默。
  朴建勇骑着之前家里给朴京买的二手永久自行车,开始气喘吁吁,他拨了一下铃,说道:“儿子,知道我为啥给你取个名字叫朴京吗?”
  朴京这才放慢了速度,说:“我早猜到了,你喜欢北京。”
  “真是个老套的话题。我曾经去过北京,不过是厂里组织骨干培训去的,北京和咱们市离得虽然不太远,但是对于我来说完全是两个世界,首都就是首都。我们去了军事博物馆,故宫、天安门广场,我们还路过了中南海,对于我来说,那就是一个梦幻的世界。”
  “这也太敷衍我了吧,你喜欢北京,就给我取个朴京。”
  “也不全是,京字还有高大的意思,我希望你长得高大些。”
  “别说,我现在还真长得挺高,有一米八五了。爸,我妈说你能上大学,到底能上个什么大学呢?”
  一提到朴建勇上大学这个话题得时候,他总是若有所思,但是显然他已经做好了准备来回答这个无法回避儿子的话题,他嘴角上扬,说道:“儿子,我当时能上道口大学。”
  “什么?”
  朴京说着,从车上跳了下来,他的震惊让他几乎站住。
  朴建勇也跟着下了车:“当时不单要高考,还要学校和省里推荐,我当时确实能上道口大学,这个事连你妈都不知道。”
  “爸,那为什么你不去呢?”
  “当时厂里特别缺技术人员,你爷爷让我留下来,为厂里工作,如果我当时去了道口大学,那几乎可以确定,我一定会留在北京,你爷爷并不想我留在北京,他想我接替他的衣钵。”
  “那个时代真的是太残酷了!爷爷怎么可以这样扼杀你的人生,爸爸原谅我说这样的话。”
  “我的确是失去了梦想,但是人嘛,总是充满戏剧性,你知道吗?当时顶替我进入道口大学的那个学生,最后留在了道口大学任教,最后出车祸去世了。”
  “我早就想过,这或许就是我的不幸,也是我的幸运。我还不如一头扎入你爷爷给我准备的人生,至少这样我还能活着,你是知道的我这样倔强的人,是不可能低头的,我和那个顶替我去上道口大学的学生只有一样的命运。”
  “爸,你后悔吗?”
  “不后悔,说真的,我去北京那地方,肯定找不到你妈这样的女人,我听说那地方全是高干子弟、军区大院出身,那些小姐怎么会看得上我这样的工人阶级。”
  两人说着说着,已经走到了学校门口,门口早已挤满了学生和学生家长,有的失落和紧张,有的高兴和轻松,朴京并没有从父亲的话中得到任何结论,但却从父亲的话中明白了活着的意义。


第15章 
  教室里坐的人并不多,这意味着有许多同学是自动放弃填报志愿的。市一中作为全市最好的高中,是市里出大学生最多的地方,教室里坐着的同学,大都是平日成绩较好的,也有一些本来成绩不错,但是没来填志愿的,大概是放弃了。
  黑板上写着班主任语文老师标准的楷书:填报志愿指导会。久久没有看见黑板,久久没有看见这样的楷书,朴京有些不适应,从进入这个教室第一天起,朴京看到的就是语文老师令人赏心悦目的楷书:新生欢迎会。看见这样的板书的时候,朴京感觉就像回到了三年前,新的教室,新的同学,新的老师。
  朴京看见自己的前桌空空如也,心里也空空的,他在高考前动员大学并没有见到朱沪,大概是没来参加高考了。朴京觉得心里一酸,事实上,朴京虽然和班里的同学关系不错,但真正能称之为朋友的,也只有朱沪,他就像一阵风一样,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在高中三年的短暂时间里,无论分班前还是分班后,朱沪都和朴京一个班,没见到成绩稳定在班里前十的朱沪出现,让朴京不免有些失落。
  三年前,也就是1989年,苏联军队宣布从阿富汗撤军,宣告着苏修在阿富汗战争上的全面失败,父亲那年刚好被提拔为车间主任,朴京由于厂里的关系,颤颤巍巍的进了市一中,那时候班里在开学后一个星期里进行了测验,朴京名列54名学生中的第48名,父亲一直宣称要给朴京一顿辣椒炒肉吃,却至今也未吃到。1989年中考前是冷战宣告结束的一年,同时也是新中国成立40周年的一年,那时候的朴京根本不知道中国和世界发生了这么多的事情,他只知道从上学第一天起,父亲就一直说“靠厂里的关系让你进了全市最好的高中,必须得争气,别让人看不起。”这句话,直到朴京高考前夕。
  看着窗外的父亲和其他家长焦急的站在一起的时候,他感受到了希望和爱正在包围在这个教室的周围,他拿出书包里的纸和笔,写下了工业大学和道口大学两行字,然后在工业大学上打下了勾。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他在在尝试迅速从自己自私的梦想中脱离出来,他不能就这样让父母提心吊胆。
  这时候,刘兴才进来,作为班上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他理应出现在这里,可是他却是最后一个来的,他气喘吁吁的随便找了个座位坐下,紧接着,班主任就进来了。
  “同学们,我先告诉大家志愿如何填写,然后才能让家长进来,志愿卡每人只有一份,不能涂改,志愿卡没有多余的,如果填错了,得到教育局作出书面申请,极其麻烦,希望大家认真仔细得填写……”
  班主任说完,让前面的同学把厚厚的《填报指南》发了下来,这才让家长进来。家长们在外面讨论得意犹未尽,在进教室得时候还在讨论,这时候的教室,瞬间变成了声音嘈杂的菜市场。
  朴建勇坐下来便说:“有主意了吗?”
  朴京说:“我听家里的,我报工业大学吧。”
  朴建勇有些吃惊的说:“坚持了这么多天,就这么认输了?”
  “爸,你看《填报指南》里把工业大学归类为重点大学,我想应该还不错。”
  朴建勇有些失望,他看了看四周,家长们都自以为是的在指导着自己的孩子,大有一副是自己考大学的架势,朴建勇发出不屑的叹气声,把《填报指南》翻到目录后的第一页,放在了朴京面前,说道:“知道为什么道口大学会在第一页吗?”
  “爸,我知道你想说什么,可是我想通了,我在工业大学一样能够有所作为。”
  “多年以来,我只要看见关于道口大学相关的消息,我就像是浑身触电一般,即便那是一个不真实的梦,即便我去上了道口大学之后自杀,我也不会觉得后悔,我不想你再重走我的路,儿子,报道口大学吧,我支持你,那才是你该去的地方。”
  “我反复估分的结果都差道口大学5分,真的要冒这个险吗?”
  “我们这辈人就是被安逸和将就给害惨了,我们太害怕冒险,或者说我们中国人曾经就是被安逸和将就给害惨了,曾经的我们为了安逸和将就丢失了国土,甚至连命都不要了,我受够了这样的压抑,我希望你不要再被我们束缚,你不要顾及你妈,她那边我会说服他,你报道口大学吧。”
  一到朴京困惑的时候,父亲总能化身这样的哲理大师,很多时候,他并不像一个工厂的车间主任,更像是一个鲁迅式的历史学家,他说的安逸和将就,的确是绝大多数国人所追求的,但是父亲用他的切身体会告诉朴京,安逸和将就只会自己把自己扼杀,将就上个工业大学?毕业后就能安逸的被分配到国企或者央企当个技术人员?朴京突然醒悟到他的梦想不当是要上道口大学,他还要出国留学,想到这里,他就看着《填报指南》上的道口大学发起呆来。
  他迅速的按照《填报指南》上的代码编号在第一志愿的栏目上填写了道口大学,然后在第二志愿上填写了工业大学,第一个把志愿交了上去,朴建勇没有说一句话,脸上却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班主任看见朴京的志愿卡的时候,并没有任何表情,没说一句话。但是家长和学生们却七嘴八舌的议论起来,在朴京回去拿纸和笔的路上,被同学们截住问了起来。朴京只是礼貌的笑了笑,然后和父亲离开了。
  朴京离开的时候,看见刘兴面无表情,呆滞的坐在那里,他就像刚刚经历一场大病一样,脸色煞白,刚才由于剧烈运动而流出的汗水依然头发间流出,在别的同学都在和家长讨论志愿填报的时候,老刘却没有出现,老刘应该是最想在这里出现的人,刘兴是厂里学习最好的一个孩子,也是他和别人谈话时最大的谈资。朴京本想回去和刘兴打个招呼,因为刘兴给朴京的数学笔记对他的数学成绩提高起了很大作用,但朴建勇制止了他,朴建勇告诉朴京,老刘因为上访的时候和市政府工作人员发生冲突,闹出了人命,被拘留了。


第16章 
  “儿子,这么快就回来了?报的哪?”正在厨房准备做饭的左梅听见门响的声音,拿着黄瓜从厨房咚咚的冲了出来。
  “我让他第一志愿报道口大学,第二志愿报工业大学。”
  没等朴京开口,朴建勇便说。
  左梅愤怒的把黄瓜摔在了地上,坐在了沙发上,她指着朴京的卧室门低沉的对朴京说:“你回屋里去。”
  朴京知道这意味着什么,这是母亲第三次对自己这么说,第一次为的是朴京去市一中的事,朴建勇不想要因为这事去找厂长,因为爷爷一辈子也没求过任何人,不好开口。第二次是父亲不可肯接受厂里的下岗安置协议,加上这次,其中有两次为的是朴京,前两次,在母亲的决策都是正确的,朴京进了市里最好的高中,而家里也顺势下海经商,生意开始有起色,家里的生活条件比之前大为改善,朴京瞬间感觉一盆冰水浇在了父亲编织给他的梦想上,冷得瑟瑟发抖。
  “你回屋里去。”这句话拥有强大的威慑力,听见这句话,如同听见命令一样,朴京只能机械的服从。
  “你怎么就这么没用,叫你看着孩子,你居然让他就这么报了!你说考不上怎么办,还道口大学,你一定是和他说你本来也能上,对吧!”
  “是我让他报的!我觉得我不能再让儿子延续我的悲剧,我觉得我这一生很失败,不能这样毁了儿子。”
  “娶了我很失败吗?我今天算是听到你的真话了。”
  “我不是这个意思,我的意思是我们不能强行的把自己的意志灌注给孩子,他是人,不是什么都听你的哈巴狗!”
  “你今天必须给我说清楚,什么叫做失败?你去北京娶了高干子女和富家千金就是成功了?是我破坏你的大好前程了?我给你生个儿子,给你们当丫鬟使唤,你想过吗?白眼狼!”
  父母吵架的声音越来越大,这套老旧的宿舍的隔音怎么能够抵挡住这样的吵架声,不用推开窗,朴京就能遇见楼下已经有人坐着甚至是端着饭碗在听朴家吵架。
  父母吵架的矛盾核心已经从自己的报志愿问题,转向了这个家庭的组建问题,父母吵到这个份上,朴京竟然觉得有些好笑,这或许是父亲为数不多硬气的时候,在从前大多数时候,在两个回合以内,父亲绝对缴械投降,今天显然是缠斗,这是哽在他们婚姻里的一根鱼刺,父亲曾经放弃去道口大学竟然成了母亲的痛处,这样的逻辑转换实在让数学成绩很好的朴京摸不着头脑,他甚至联想到母亲为何如此嫉恨中国第一大学道口大学,朴京觉得她害怕至亲至爱远离自己而去,他有些理解母亲的坚决了,她并不是不敢冒险,她冒着风险接受了下岗安置,她敢于人先去做会被别人笑话的煎饼生意,她并不害怕风险,她害怕的是亲人的思念。这时候,朴京觉得心里一酸,原来父母吵架的唯一原因就是自己,外边的世界太危险,他们希望自己最后能回家陪在他们身边。
  “我说不动了,不知道你哪来这么多力气,你是厂里合唱团的领唱,我说不过你。”
  客厅里的朴建勇依然不是左梅对手,气喘吁吁的说道。
  左梅对丈夫的溃败依然不依不饶,但语气缓和了一些,不再像叶利钦质问戈尔巴乔夫时那样尖锐,她气喘吁吁的说:“你必须说清楚,你当时是不是打着去北京找相好的主意!我知道你高中毕业的时候,你有个相好,她去了北京!”
  “我发誓,我没有,只是我们都喜欢写诗,志同道合相互交流而已。”
  “我看是情投意合吧,我听说你们经常在一个房间里,是不是交流交流就在床上了,靠你那点小诗,骗得姑娘神魂颠倒的,你当时写给我的诗我现在还留着呢,那些肉麻的话想起来就恶心,我恐怕也是你的欺骗对象吧,你可真会玷污姑娘的清白!”
  “我真是岳飞,你可真是秦桧,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我这莫须有的罪名真是几辈子也洗不清。”
  “还莫须有呢,你还岳飞,我还秦桧,可笑,你这酸秀才,我真觉得你可笑。”
  “你敢说你曾经没事跑我家里打扫卫生做饭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