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南非当警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南非当警察- 第106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道垄断的后果。
  “如果阿丹公司提高原油价格,那么我们就自己采油——”德克萨斯公司总经理奥卡姆也有想法,成立联合公司是好事,问题是股权分配无法达成一致,三家石油公司已经吵了好几个月,现在还没有炒出结果。
  “阿丹公司不需要提高原油价格,按照现在的原油产量,阿丹公司拥有的油田,可以供全世界使用一百年,那么我们怎么办,眼睁睁看着阿丹公司拿走这一百年间石油的绝大部分利润?那样的话,我们都是为阿丹公司工作,一个有追求的企业,不会接受这样的结果。”小约翰不认输。
  “那你想怎么办,派人去吧阿丹公司的油井炸掉?”小梅隆的提议不靠谱,如果这样做的话,美国石油公司貌似输的更彻底。
  别忘了阿丹公司和保护伞的关系,玩暴力,美国石油公司加起来都不如保护伞。
  “如果把我们逼到绝境,那么这也会是选项之一。”小约翰冷酷,这种事标准石油也不是没干过。
  美国的这些大企业,个个背后都有一部黑历史,谁的屁股上都不干净,尤其是标准石油。
  “先生们,我们还是回到最初的问题上,要将阿丹公司逐出美国市场并不容易,我们刚刚和南部非洲签订了一系列合作协议,这会导致一系列严重的后遗症。”奥卡姆不提倡暴力,大家一起开开心心的赚钱多好。


第1562章 里应外合
  标准石油降价之前,阿丹公司利润虽然在所有石油公司中最高,其他石油公司也不是活不下去。
  标准石油降价打开了石油行业恶性竞争的潘多拉魔盒,阿丹公司受到的影响不大,其他石油公司都在苦苦支撑,再想回到以前的那种状态已经不可能。
  罗克不管石油行业的恶性竞争,反正阿丹公司的利益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新年过后,南部非洲正式开启大规模基础建设,先从奥兰治河开始。
  “我们要在奥兰治河流域修建四座大型水库,工程持续时间大概五年左右,所有项目全部完成后,德兰士瓦的电力危机将最大程度得到解决,同时奥兰治河全流域,在旱季也将获得充分的水资源供应,受益人群或将达到数百万,每年产生的利润将达到十亿兰特以上。”欧文向罗克和温斯顿汇报,温斯顿每天多半时间都在正义宫,简直把正义宫当成了自己的办公室。
  罗克表示烦得很,现在才体会到黑格的好处。
  黑格当总督的时候,一个月都不见得来正义宫一次,罗克乐得和黑格相安无事。
  温斯顿的野心,明显比黑格更大,仗着和罗克关系好,天天呆在正义宫,对南部非洲的了解逐渐加深。
  “四座大型水库,这得投资多少钱?”温斯顿当首相的时候,英国可没有这么大手笔。
  “一分钱都没花!”罗克很得意,要在资本主义国家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
  英国的情况,和南部非洲有所不同,水库这种大型基础设施,多半要依靠社会资本的力量才能实现。
  这也是没办法,自由贸易嘛,政府不能对经济进行太多干预,斯坦利·鲍德温上台后,对英国电力供应锐意改革,依靠的也是私人资本,政府并没有直接投资,实际上也是换汤不换药。
  资本投资是需要利润的,所以会最大程度榨取最后一个铜板。
  南部非洲不一样,奥兰治河的四座水库,虽然也有私人资本的参与,但是资金主体是南部非洲联邦政府以水库未来利润为抵押,从银行获得的。
  这就保证了联邦政府对水库的绝对控制权,等奥兰治河和赞比西河的水库全部建成后,南部非洲电力领域,联邦政府就将拥有最大程度话语权,到时候电卖多少钱就是联邦政府说了算,而不是私人电力公司说了算。
  虽然现在南部非洲最大的私人电力公司,就是罗克名下的尼亚萨兰电力公司。
  “为什么?”温斯顿无法理解,大概在他看来,即便罗克不想赚钱,把电力公司控制在自己手里,能为南部非洲更好的提供服务。
  “平衡!”罗克的答案简洁明了。
  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这句话放在哪儿都适用,看看现在的美国就知道,自由贸易带来的后果同样是极为严重的,整个国家最终都会被资本绑架。
  国家垄断也不行,这一点罗克同样深有体会,只有有序的竞争才能促进社会进步。
  罗克理想的模式就是平衡,政府确立规则,企业相互竞争,把目标从盈利,转移到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上,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经济学原理,但是只要坚定不移的执行下去,南部非洲必定能在国际竞争中获得巨大优势。
  具体到水库上,电力基础设施的重要性不需要强调了,德州爆发能源危机,电价暴涨60倍,这就是私人垄断电力的后果。
  罗克的理想方式是,联邦政府以一个合适的价格从电力公司收购电力,然后再统一对外供应,电力公司想赚钱,那就努力提升技术水准,降低电价成本,这样才能形成稳定的电力供应体系。
  “这样的话,电力公司为了节约成本就会压榨员工,到时候怎么办?”温斯顿努力找茬。
  “你当劳动仲裁部门是吃白饭的?”罗克早有预防。
  “那万一劳动仲裁部门和电力公司相互勾结呢?”
  “那劳动仲裁部门和电力公司就随时准备接受布拉德办公室的调查——”
  温斯顿终于闭嘴。
  罗克的方式肯定不是最好的,可是哪儿有完美的方式啊,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就是了,怕的不是出问题,而是出了问题视而不见。
  这方面大英帝国又是个中翘楚,年初——不是年初了,时间已经来到1927年,真·日月如梭——去年英国爆发的煤炭工人大罢工,英国政府就视而不见,对煤矿工人不管不问,直到煤矿工人弹尽粮绝,不得不接受矿场主的苛刻条件。
  就这工党还有脸代表英国工人的利益,煤矿工人罢工的时候,工党没有积极协调解决问题,而是忙着用小恩小惠收买人心,这种行为压根不是蠢,就是红果果的坏。
  罗克和温斯顿激烈讨论的时候,巴苏陀兰山区,克里斯蒂安建筑公司的筑路工人正在修路。
  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放在南部非洲同样适用。
  巴苏陀兰是南部非洲最落后的州之一,基础设施严重不足是巴苏陀兰的最大制约。
  和矿产资源丰富的德兰士瓦不同,巴苏陀兰境内没有可开发的矿产资源,人口稀少,经济落后,巴苏陀兰州政府每年还需要联邦政府的拨款,才能勉强维持收支平衡。
  奥兰治河的大部分水源都来自巴苏陀兰,四个水库,巴苏陀兰境内有三个,修建水库需要大量建筑物资,要把这些物资送进山里,首先要修路。
  为了修建水库,克里斯蒂安建筑公司调集了近两万工人,其中绝大部分都来自南部非洲联盟成员国,也有部分来自印度。
  山区条件非常艰苦,环境恶劣,要在崇山峻岭里修建公路,难度可想而知。
  好在还有河道可以利用,巴苏陀兰境内河流众多,这为克里斯蒂安建筑公司提供了一些便利条件。
  “糟透了,一艘水泥船在法尔河倾覆,4人死亡,12人失踪,河道也被堵塞,我们必须尽快疏通河道,把船捞出来——”运输船队的负责人是来自罗德西亚的乔纳森。
  “那就快点去捞,我不管你怎么做,一定要保证物资供应。”整个项目的负责人是来自尼亚萨兰的谢缙。
  谢缙毕业于尼亚萨兰大学建筑学院,这所学院是现在尼亚萨兰建筑大学的前身。
  谢缙毕业后直接来到克里斯蒂安公司工作,先后参与过圣洛克、罗安达港,以及法瓦尔特钢铁集团搬迁工作。
  谢缙是个果断强硬的人,对待工作的态度一丝不苟,从不接受手下的任何借口。
  “我知道,我知道,工程队已经在捞了,如果捞不出来,就把船炸掉,绝对不会影响工作进度——”乔纳森知道谢缙的风格,压根就没想找借口。
  “这已经是咱们开工之后的第几起意外事件了?第十起?还是第十一起?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我们已经损失了116个人——哦,不对,是117个——”负责后勤的是同样来自尼亚萨兰的陶勇。
  陶勇和谢缙是同学,两个人是好朋友,还是儿女亲家,谢缙的女儿已经和陶勇的儿子订婚,只等成年之后就会完婚。
  建筑公司嘛,就算安全设施再完善,意外也无法避免。
  尤其是克里斯蒂安公司,要是那一年死亡人数没有到一百,陶勇和谢缙感觉都不习惯。
  即便如此,巴苏陀兰的环境也实在是太恶劣了,在已经发生的悲剧中,居然有工人是在河边喝水的时候,直接被鳄鱼拖进河里活活吞掉,虽然后来鳄鱼被打死,工人也已经死亡多时。
  除了这种被鳄鱼吞掉的,还有从山上失足摔死的,被山上滚落的石头砸死的,更有打炮眼炸山的时候被炸药炸死的,等等等等——
  反正就是各种各样的意外都有。
  “这也是没办法,我们的任务是保证工作进度,除此之外,我们能做到的不多——”谢缙心坚如铁,死几个人算什么,南部非洲前段时间跟美国打嘴炮,报纸上公然宣称,美国太平洋铁路,每一根枕木下都埋着一个华工的尸体。
  南部非洲也没有好到哪儿去,南部非洲报纸都这样公开报道了,美国的报纸当然也会公开还击。
  在南部非洲,每一根铁路枕木下,同样埋着一个布尔人的尸体。
  这就是污蔑加夸张,布尔人一共才几个人,全埋进去都不够。
  估计美国的报纸是想写非洲人,结果手滑就成了布尔人,这绝对不是污蔑南部非洲对布尔人进行有计划的种族屠杀。
  美国要是真敢这么说,那南部非洲也有话说,咱们不如聊一聊美国的印第安人。
  陶勇还没来得及说话,谢缙的秘书霍华德急匆匆跑进来。
  “先生,普里斯卡发生意外,大约150名印度裔工人逃走,安保人员正在追捕,据说有印度人里应外合——”霍华德汇报的信息让谢缙措手不及。
  南部非洲是有印度裔的,第二次布尔战争之前就有,联邦政府成立后,很多印度裔离开南部非洲,依然有部分印度人选择留下来。


第1563章 华盛顿进场
  早在上世纪末,为了充实开普殖民地的人口,开普殖民政府曾经大量引入印度人,第二次布尔战争爆发前,开普和巴苏陀兰、斯威士兰均有大量印度人生活。
  第二次布尔战争期间,连开普殖民地的祖鲁人都参与到战争中,印度裔却置身事外,很少有印度裔参军。
  这也导致第二次布尔战争结束后,大量印度裔和布尔人一起遭到殖民政府的排斥,纷纷离开南部非洲。
  现在南部非洲境内,印度裔总人口不超过2万,彻底被边缘化。
  克里斯蒂安公司虽然打着“建筑”的名义,实质上是一家人力资源公司,拥有强大的武装能力,仅次于保护伞公司,区区一百多个印度工人,没有正当身份在组织结构严密的南部非洲,就算有外援也寸步难行。
  除非他们躲在深山老林里不出来当野人。
  谢缙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克里斯蒂安建筑公司高级安保主管哈里森已经赶到普利斯卡,亲自指挥对逃工的抓捕。
  哈里森是来自尼亚萨兰的徳裔,毕业于尼亚萨兰陆军学院,世界大战期间因伤退役,之后来到克里斯蒂安建筑公司,长期在上加丹加联合矿业有限公司所在的加丹加州工作。
  “普利斯卡周边人烟稀少,交通不便,我们已经封锁了周边的道路和河道,就算那些印度人有外援,他们也逃不出我们的封锁网。”哈里森的助手是来自刚果王国的阿里,阿里之前长期在捕奴队工作,有一个著名的绰号叫“血性阿里”,他的工作方式从这个绰号上就可见一斑。
  阿里是来自加丹加的白人。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哈里森追究责任,克里斯蒂安建筑公司成员复杂,这种事绝对不允许发生。
  “先生,我手下只有不到20个人,却要管理超过2000名工人,为了保证进度,工人三班倒日夜赶工,那些该死的印度人是夜班,他们凌晨时分集体暴动,值班保安开枪击毙了几个人,当时的情况很混乱——”阿里满脸惭愧,发生这种事,他难辞其咎。
  其实也不能怪阿里,克里斯蒂安建筑公司为了节约成本,也要尽可能压缩开支,安保人员是不参与劳动的,人数自然也是越少越好。
  哈里森也知道这个情况,要让20个人管理2000人确实是有点难,尤其是这种荒郊野岭,建筑工人长期从事体力劳动,身体素质都不错,一旦发生意外,的确是很难控制局面。
  当然理解归理解,出了事就要有人承担责任。
  “当班的班组长呢?”哈里森一个也不放过。
  还是为了节约管理成本,克里斯蒂安建筑公司从工人里选拔班组长,协助安保人员对工人进行管理,这里要说明的是,管理印度工人的班组长都是非洲人,管理非洲工人的班组长则是印度人。
  效果还是挺不错的。
  对那些不听话的工人,班组长下手比安保人员狠多了。
  “四个班长当场死了三个,另外一个重伤,现在还昏迷不醒——”阿里心有戚戚,当时那种情况,就算是训练有素的雇佣兵,也无法保证自己的安全。
  哈里森不再纠结这个问题,转身向随行的两位队长下命令。
  “全体出动,以最快的速度找到他们,如果有人敢反抗,那就就地击毙,然后把尸体拖回来——”哈里森下手狠辣,这也是杀鸡儆猴。
  “是的,先生——”两位队长都是资深佣兵,对这种命令不陌生。
  回过头来,哈里森还要打报告,希望增加安保人员的数量,尽量避免类似事件发生。
  杜绝是不可能杜绝的,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至于工期,那也是必须要保证的,联邦政府不问过程,只要结果,不能按时完成任务,所有人都要倒霉。
  罗克不管这些事,他也不知道这件事,克里斯蒂安建筑公司也根本没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