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南非当警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南非当警察- 第10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入股海湾石油公司,目的是为了打破美国政府对阿丹公司的限制,别忘了安德鲁·梅隆还是美国的财政部长呢。
  也就在天使投资公司入股海湾石油公司之后,美国政府对阿丹公司的禁令彻底被打破,海湾石油公司从阿丹公司购买原油,在墨西哥的炼油厂内进行加工,然后打上海湾石油公司的标签,送回美国本土销售。
  和经济危机爆发前相比,阿丹公司的利润没有受到任何影响,海湾石油公司的利润却变多了,毕竟从阿丹公司直接购买原油,价格比海湾石油公司自己开采更便宜,而且油质更好,也就标准石油那种心心念念时刻惦记着垄断的企业,才会拒绝阿丹公司的石油。
  所以在天使投资公司的邀请名单上,安德鲁·梅隆就赫然在列。
  同时天使投资公司还邀请了约翰·洛克菲勒,摩根家族的现任掌门人小约翰·皮尔庞特·摩根,福特汽车的总裁亨利·福特,以及美国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的侄子小安德鲁。
  说起安德鲁·卡内基,他才是不折不扣的美国传奇,1901年安德鲁·卡内基将卡内基钢铁公司以4。8亿美元的价格卖给摩根时,安德鲁·卡内基是全世界最富有的人之一。
  安德鲁·卡内基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女儿,按照美国的习俗,女孩嫁人后要冠以夫姓,所以安德鲁·卡内基只给女儿留下一些信托基金,将剩余财产全部捐赠出去,在全美修建了200座图书馆,以及卡内基技术学院(即卡内基梅隆大学),并且创办了纽约卡内基协会。
  小安德鲁是安德鲁弟弟托马斯的儿子,他在去世的时候,将自己的财产分配给妻子和九个孩子,每人大约获得了一千万美元。
  现在卡内基家族的成员大多居住在乔治亚海岸的坎伯兰岛,这个岛是卡内基家族的私人财产。
  晚上八点,罗德西亚酒店灯火辉煌,警察早早封闭了整个街道,只有持有邀请函的车辆才能入内。
  三楼大厅人声鼎沸,菲丽丝基金会的米歇尔衣着华贵,正和她丈夫马塞勒斯一起陪客人聊天。
  尼亚萨兰银行收购高盛之后,马塞勒斯担任高盛集团总裁,尼亚萨兰银行渐渐退居幕后。
  米歇尔穿着一件淡绿色的晚礼服,窗外虽然飘着雪花,室内暖气足的很,即便露着大半个手臂也不冷。
  米歇尔戴着一套耀眼夺目的红宝石首饰,包括头饰、项链、胸针,整套首饰除了红宝石之外还使用了大量钻石装饰,据说是尊贵的尼亚萨兰夫人菲丽丝在罗克的就职典礼上佩戴过的。
  这套首饰,待会儿也会出现在拍卖场上,拍卖所得将全部用于在美国的慈善事业。
  一群有头有脸的大人物,讨论的话题却都是风花雪月。
  事实上,就在数个街区之外,无数人间悲剧正在上演,不过那肯定不会影响到大人物们的心情。
  “说到旅游胜地,尼亚萨兰是毫无争议的人间天堂,明年我肯定会去南部非洲观看奥运会,到时候我要去尼亚撒湖泛舟钓鱼,还要去星城看看那些电影明星是怎么拍电影的,我一直很怀疑,电影上那些中弹死去的人,是不是真的死了——”小安德鲁对尼亚萨兰充满好奇,随着南部非洲电影的热映,尼亚萨兰、罗德西亚、德兰士瓦这些名字在美国也变得星光熠熠。
  别以为大人物们都是英明神武的,有些人只要擅长投胎就行了,大人物的后代也不是龙生龙,凤生凤,败家子其实也多得很。
  这方面卡内基家族又是典型。
  就在不久前,卡内基唯一的女儿为了修缮祖屋,不得不将安德鲁·卡内基留下的信托基金卖掉,成为经济危机期间最大的黑色幽默。
  托马斯的孩子们也没有好到哪儿去,坎伯兰岛上那些富丽堂皇的豪宅同样需要海量资金维护,那些豪宅里面摆满了古典家具和精致瓷器,这些东西同样也需要精心维护,才能保留所谓的历史价值。
  托马斯比安德鲁更早去世,他给孩子们留下的遗产,到现在也几乎消耗殆尽,前不久传出卡内基家族将出售坎伯兰岛的消息,原因就是卡内基家族无力承担应有坎伯兰岛的成本。
  美国的私人财产不容侵犯,是建立在合法拥有的前提下。
  也幸好托马斯死的比较早,否则恐怕托马斯的孩子们,连遗产税都缴不起。
  坎伯兰岛也一样,按照美国法律规定,卡内基家族拥有坎伯兰岛,每年要缴纳一定的财产税,也正是因为财产税,卡内基家族的后人们已经不堪重负。
  “怎么可能,如果那些人真的中弹死去,那么南部非洲有多少人都不够死——”马塞勒斯哈哈大笑,内心在疯狂吐槽。
  天知道得幼稚到什么程度,才会认为电影里发生的都是真的。
  “那么那些让人惊心动魄的场面都是怎么拍摄出来的?”小安德鲁还挺有求知欲。
  这也不能怪小安德鲁没见识,21世纪还有人相信超人能拯救世界呢,1927年就不用说了。
  “拍摄效果,那些场面之所以惊心动魄,在于使用了很多的电影道具,然后通过一些特效手段,看上去视觉效果就很酷——”马塞勒斯详细解释,他了解的其实也不多。
  “确实是很酷!”小安德鲁跃跃欲试,看这样子明天就想买船票去南部非洲。
  大厅的另一侧,梅隆和摩根、洛克菲勒聊的是经济危机。
  “华盛顿的反应太迟钝了,经济危机已经爆发了八个月,华盛顿却什么都没做,难道我们就不能像南部非洲一样,建立一个高效廉洁的联邦政府吗?”洛克菲勒对美国政府很不满,阿丹公司绕过美国政府的限制,通过海湾石油公司重新进入美国市场,美国政府应该负很大一部分责任。
  安德鲁·梅隆作为美国财政部长,同样应该为此负责。
  就不该让天使投资公司入股海湾石油公司。
  “华盛顿正在为摆脱经济危机努力,我们毕竟是民主国家,和南部非洲联邦政府不太一样。”安德鲁·梅隆胸怀就像大西洋一样宽广,仿佛没有听出洛克菲勒话里的嘲讽。
  “南部非洲最大的优势是拥有英联邦市场,南部非洲有资源,有实力,有工业能力,英联邦能为南部非洲商品提供足够广阔的市场,这都是我们所不具备的优势条件。”摩根稳如泰山,阿丹公司会通过特殊方式绕过美国政府的限制,摩根财团也如法炮制,你有你的阳关道,我有我的独木桥。
  资本的实力确实是强大,南部非洲对美国资本进行限制之后,摩根财团在南部非洲的投资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经济危机爆发后,摩根财团甚至收购了一部分罗德西亚银行的股份,摇身一变成为南部非洲资本的一部分。
  别问小斯为什么这么不懂事,拿钱砸就是了,天使投资公司入股海湾石油公司同样是溢价收购,要不然梅隆家族也不会冒着得罪洛克菲勒的风险,同意天使投资公司入局。
  总之就是各种勾心斗角,各取所需。
  “所以我们才需要门户开放和利益均沾——少数几个幸运的国家凭借坚船利炮,夺取了所有的殖民地和人烟稀少的海外领土,使其他国家没有维持其人民生存所必需的自然资源,这是明显的不公正,要获得真正的公平,必要时可使用武力,来拓展国家发展所需要的生存空间!”洛克菲勒的话有点危险,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生存空间”这个词,其实是小胡子创造出来的术语。
  摩根和梅隆对视一眼,两人眼中都有忧虑。
  这时候掌声突然响起,米歇尔挽着马塞勒斯的手臂走上主席台,拍卖会即将开始。
  说起这个拍卖会,同样让摩根和梅隆感到忧虑。
  拍卖会筹集的善款,主要用于美国的慈善事业,菲丽丝基金会的慈善不是直接发钱,而是购买救济物资分发给需要帮助的人们。
  这样一来问题就来了,菲丽丝基金会在美国筹集到的善款,是在美国本地就地采购,还是从国外采购?
  从美国就地采购的话还好说,对美国经济肯定是有好处的。
  如果是从国外采购——
  那么毫无疑问,最可能的货源就来自南部非洲。
  这特么也是资敌!


第1591章 了不起的盖茨比
  经济危机对美国造成的影响是全方位的,由于没有可替代的工种,第一产业中的农业、采矿业、伐木等行业受到的影响最为沉重。
  和经济危机爆发前相比,1927年十月份,美国农产品价格下降约60%,大约101。93万农民破产,沦为佃农、分成制农民和雇农,甚至沦为居无定所的流浪者。
  这种情况下,任何一笔可以用于农业采购的资金都是极为宝贵的。
  天使投资公司神通广大,拿出的拍卖品不仅有来自欧洲的绘画作品,而且还有雕塑,工艺品,珠宝首饰,以及一套据说是英国王室使用过的瓷器,这套瓷器最终被摩根以15万美元的价格购买。
  这个价格很有意思,还记得摩根投资尼古拉·特斯拉的沃登克里弗塔,一共也就15万美元。
  结果尼古拉·特斯拉在和马可尼的竞争中失败,摩根没有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为尼古拉·特斯拉讨回公道,而是愤然撤资,直接导致尼古拉·特斯拉破产。
  同样是15万,放在晚宴上,也就一套瓷器的价格。
  只能说美国人对英国的追捧是真香,别管未来怎么样,至少在当下,就算天使投资公司把英国王室用过的夜壶弄到美国来,估计也能卖个好价钱。
  整场晚宴筹集的善款一共650万美元,其中门票收入就达到空前的150万。
  想不到吧,这种晚宴都是售票的,想获得和美国财长当面交流的机会,至少得拿出1500美元来才行。
  650万美元说多不多,说少不少,用于购买农产品,可以为很多农场缓解经济危机。
  梅隆和摩根不好意思当面问马塞勒斯,会后新闻发布会上的记者没什么不好意思的,《时代周刊》的记者就直接提出这个问题,了解菲丽丝基金会对于善款的使用计划。
  “菲丽丝基金会是尊贵的尼亚萨兰夫人亲手创办的,20年来筹集无数善款,帮助过无数家庭,每年都将上百万兰特用于慈善事业,所有的支出都会在稍后全部公开,任何一笔善款都可以查询使用途径,我们可以保证,不会浪费任何一位捐赠人的善意。”米歇尔应对得体,她现在穿着简洁得体的职业装,完全没有晚宴时的珠光宝气。
  “夫人,我想问的是,菲丽丝基金会在美国筹集到的善款,是在美国本土采购物资,还是在海外采购物资?”富兰克林刨根问底,不给米歇尔蒙混过关的机会。
  前文已经说过很多次了,美国媒体也不像他们宣称的那么公平公正,甚至连最基本的言论自由都没有。
  媒体是为资本服务的,有时候为了吸引眼球,当然也会问一些哗众取宠的问题。
  问问题,答案是否会出现在报纸上,还要看各方利益的协调。
  “呵呵,富兰克林,你想问什么?我也有个问题想问你,如果你现在失业沦落街头,恰好教堂正在发放来自海外捐赠的食品,你到底是领还是不领?”米歇尔对富兰克林不陌生,记者招待会嘛,来来去去其实都是一些个熟面孔,太过分的话在这个圈里不好混,比如《华盛顿邮报》的记者,就没有资格参加天使投资公司的新闻发布会。
  为什么?
  不为什么,天使投资公司不想让《华盛顿邮报》的记者参加。
  随着米歇尔的提问,发布会现场响起零星的笑声,都这个时候了还要道德绑架,看来还是饿的不够狠。
  “夫人,你还没有回答我的问题。”富兰克林强自镇定。
  “下一个问题,第三排第二位的女士——”主持人不给富兰克林继续提问的机会。
  “米歇尔女士你好,我是来自《泰晤士报》的记者泰勒,我想问的是,南部非洲也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基金会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来到美国?谢谢——”
  看看人家这觉悟,提的问题多有水平,充分给予米歇尔发挥的余地。
  “当然是为了慈善,慈善无国界,尊贵的尼亚萨兰夫人通过报纸,了解到经济危机期间普通美国人的遭遇,尊贵的尼亚萨兰夫人感同身受,她知道此时的美国人,正在忍受着第二次布尔战争结束后南部非洲人曾经经历过的那种痛苦,那太让人刻骨铭心了——所以尊贵的尼亚萨兰夫人决定竭尽全力帮助美国人。”米歇尔的话赢得记者们热情的掌声。
  热情的掌声里,富兰克林默默揉碎了自己的记录本。
  这时候就别再装理中客了,就算不说菲丽丝基金会的好话,也不能在报纸上诋毁菲利丝基金会,否则《时代周刊》就会有麻烦。
  新闻发布会结束后,每一位记者都领到了菲丽丝基金会准备的小礼品,一直伊特诺生产的镀金金笔。
  说是金笔,其实就是笔尖镀金,价格也没有多昂贵。
  价格无所谓,关键是这份心意,让所有的记者都感觉很受用。
  包括富兰克林在内。
  谁会拒绝唾手可得的意外之财呢。
  尤其是在经济危机的当下。
  回到《时代周刊》总部,富兰克林奋笔疾书连夜赶稿,主编还等着关于菲丽丝慈善基金会的报道呢,如果合适的话,明天的《时代周刊》就要刊登。
  作为资深记者,富兰克林写稿速度很快,半个小时后,富兰克林就拿着初稿去找主编审阅。
  主编一目十行,看完之后眉头紧皱。
  “汤姆,拿回去修改一下,要加大对菲丽丝慈善基金会的赞美力度,经济危机期间,慈善能给人力量,我们需要更多的菲丽丝基金会。”主编爱德华对富兰克林的初稿不太满意。
  “得了吧大卫,刚才的新闻发布会上,菲丽丝基金会的米歇尔女士并没有直接回答我的问题,我有一种不好的预感,菲丽丝基金会,或许会拿着在美国筹集到的资金,从南部非洲高价购买物资,然后在万里迢迢运到美国来,我们的钱就是被这么浪费的。”富兰克林忿忿不平,那美国人的钱去南部非洲买东西,最终收获荣誉的还是南部非洲人,这感觉让富兰克林很不舒服。
  “你想说什么?”爱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