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核心利益都在欧洲的英、美、法不同,南部非洲的核心利益在印度洋。
这一点从军队部署上就能充分证明,美国最强大的舰队在大西洋,英国最强大的舰队是本土舰队,法国的核心利益则是在地中海,这仨在远东虽然都有分舰队,可是舰型陈旧不说,数量也严重不足,《华盛顿海军条约》规定的战列舰一艘都没有,这就导致日本在远东一家独大,实力对比已经严重失衡。
不客气的说,日本联合舰队的实力,在东亚可以吊打英、美、法、南四国分舰队,这一点已经严重威胁到各国利益。
问题是即便在这种情况下,英、美、法、南还在勾心斗角,美国坚持推行“门户开放”政策,分享远东市场;法国希望维持现状,最好千秋万代;英国希望南部非洲能在远东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不惜把樟宜海军基地转让给南部非洲。
罗克希望各国能联手对日本进行限制,可惜这一点根本做不到。
“印度洋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波斯湾为我们提供石油,澳大利亚为我们提供铁矿石,马六甲海峡则是我们引入新移民的咽喉要道,英、法、美都可以放弃远东,但是我们南部非洲不行——”罗克不得不强调印度洋对南部非洲的重要性。
罗克坚持这一点,肯定也是夹带着个人感情,罗克也不是圣人,不可能眼睁睁看着华人的利益受损。
算算时间,也差不多就是这两年,日本就要开始对外扩张了。
“我们的核心利益一直是在印度洋啊,所以我们才在印度洋周边部署这么多部队——”杨·史沫资也知道印度洋对南部非洲的重要性。
不算伊丽莎白港,南部非洲在印度洋地区的海外军事基地已经超过十个,舰队三个,总兵力超过十万人。
如果不算圣洛克的话,南部非洲在大西洋范围内的海外军事基地只有俩个半,一个是哈利法克斯,一个是佛得角的圣玛利亚岛,巴哈马因为美国的反对,到现在还处于停工状态,只能算是半个。
“可是这远远不够,远东对我们来说不仅仅意味着更多的新移民,同时还是超过五亿人的市场,我们不能把这个市场拱手让给日本。”罗克坚持,这就不仅仅是私人感情了。
“远东确实是个五亿人的大市场,不过远东的消费能力严重不足,并不能形成有效市场,我们每年和远东的贸易额,尚且不到对欧洲的三分之一,而且还受到种种限制——”亨利也有意见,难得和罗克唱反调。
刚刚过去的裁军会议,也不能说毫无成果。
世界大战结束后到现在已经整整十年,远东最大的国家一直处于军阀混战中,各国在远东的利益都受到很大影响。
裁军会议期间,拉姆齐·麦克唐纳为了尽快终止远东的混乱局面,要求各国停止向远东销售武器,以降低远东的冲突烈度。
这个提议得到所有与会国家的同意,成为裁军会议为数不多的成果之一。
在远东,最发达的国家毫无疑问是日本,可是处于某种原因,南部非洲和日本的贸易受到极大限制,这一点对法瓦尔特钢铁集团造成的影响最大,亨利之前不说,并不代表没有怨言。
想想看,如果南部非洲放开对日本的贸易限制,那么日本也不需要苦哈哈的从美国进口废旧钢铁。
和这一点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南部非洲对德国从来不加以限制,德国在得到英、美的贷款之后,也加大了对外采购的力度,尤其是钢铁和石油,这方面德国只要掏钱,要多少南部非洲就有多少。
“我们现在和远东最大的贸易方式是粮食换人口——”小斯也幽幽吐槽。
罗克难得反思,自己是不是表现的太明显了点。
既然大多数内阁成员都有意见,罗克也不坚持,其实有些事罗克不需要内阁通过也能做。
会议结束,阿德没走。
罗克请阿德去办公室,亲自给阿德泡茶。
“我能理解你的心情,别着急,节奏慢一点,日本现在还是我们的盟友呢——”阿德别看退下来已经这么长时间,一直在关注局势。
其实这两年有个很不好的现象,似乎越来越多的国家把“公平”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裁军会议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召开的。
“公平”的主要对象是德国,不仅仅是拉姆齐·麦克唐纳,美国人也同样开始认为《凡尔赛合约》对德国不够公平,为了抚平德国人的怨气,应该适当放松对德国的限制。
反映到裁军会议上,这就是麦克唐纳要求法国裁军到20万,并且希望法国同意德国扩军到20万的原因。
不过这个理由站不住脚,就像温斯顿评价裁军会议时说的那样:如果为了平衡德国和法国的陆军实力,给予德国平等的地位,那么一旦德国要求拥有和英国同样的海军实力,英国能不能答应?
答案肯定是不能。
英国人嘛,人人都知道,老双标了。
日本也一样,南部非洲虽然嘴上不说,已经对日本执行了十几年的贸易限制和技术限制,别说宝贵的战略资源,连退役拆毁的废旧船只都不卖给日本人,在南部非洲已经被淘汰了的技术也一样,机器、武器什么的想都不用想,南部非洲对日本唯一不加限制的是奢侈品。
连食品都不敞开了供应。
这也难怪很多人抱怨,也就是罗克才能压制得住,换个人,恐怕南部非洲的资本家们早就闹翻天了。
“日本对我们的威胁太大了,一旦日本对外扩张,我们就会失去最重要的移民来源,这将会使我们再和其他国家的竞争中处于落后地位。”罗克肯定是要坚持的,千万不要相信日本人。
“不用担心,日本威胁不到南部非洲,甚至威胁不到樟宜海军基地——”阿德对日本的认识也是严重不足。
这样不能怪阿德,1929年的当下,人们对德国的认识都严重不足,就更不用说日本了。
如果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有多残酷,英国肯定会调整他们所谓的“大陆均衡政策”。
同样如果对德国人有充分认识,欧洲宪兵肯定不会和德国进行全方位的合作。
同样还有美国——
美国不会,在德国挑起二战的过程中,美国的推波助澜是德国的信心来源之一。
可以说现在全世界,只有南部非洲和法国还对德国保持着足够的警惕。
只不过出于某些原因,南部非洲选择隔岸观火。
“日本人现在已经穷兵黩武,为了所谓的脱亚入欧,日本倾国之力打造联合舰队,现在已经到了无以为继的地步,只有对外扩张才能继续维持,我们都知道军舰是不能上岸的,所以日本维持强大的联合舰队,目的难道是为了捕捞沙丁鱼?”罗克也是无奈,连阿德都认为日本人不是威胁,就说在这个大环境下,想保持清醒有多难吧。
“美国不是在增强太平洋舰队的实力吗?”阿德果然不愧是英国人,在太平洋也希望看到类似“大陆均衡政策”的局面。
说白了就是利用美国制衡日本。
“我们也要增强樟宜分舰队的实力,我准备把两艘再建的航空母舰,全部配属到樟宜海军基地——”罗克要最大程度给日本人制造压力。
如果日本一定要穷兵黩武,罗克希望日本在这条道路上能走的更快一点。
总之就是要活活把日本人逼疯。
“你要考虑清楚——”阿德满脸担忧。
南部非洲再建的两艘航空母舰,最开始说是一艘给大西洋舰队,一艘给印度洋舰队,这样大西洋舰队和印度洋舰队都能拥有三艘航母,保持均衡。
前段时间传出的消息是两艘航母都给印度洋舰队,印度洋舰队固然欢欣鼓舞,大西洋舰队就很不满。
现在罗克又要都给樟宜分舰队,估计会有更多人不满,尤其是小斯。
别忘了前不久,小斯想给地中海分舰队私人捐赠航空母舰,罗克都没有同意。
当时罗克的理由就是一碗水端平。
现在罗克把两艘航母给樟宜分舰队,明显是偏心嘛。
罗克真不是偏心,而且把两艘航母配属到樟宜海军基地只是开始,11月19号,日本造船业的泰山北斗平贺让突发咽下性肺炎住院治疗,日本举国震惊。
平贺让是日本海军技术研究所所长,大和战列舰的主要设计者之一,主持设计了“长门”级和“加贺”级战列舰、“天城”级战列巡洋舰、以及“古鹰”级、“夕张”级、“青叶”级、“高雄”级等各型巡洋舰的设计。
第1646章 外强中干
平贺让和担任舰政本部第四部主任的藤本喜久雄,被誉为日本造船业的“帝国双璧”。
平贺让出生于1878年,东京帝大工科大学造船学科首席毕业,后留学英国格林威治海军学院,被认为是坚定地正统“英国流”设计师。
1916年,平贺让参与“长门”级战列舰的设计,并提出利用长门型第二烟囱后方空间加装1座联装炮塔的改造设计案,这一方案应用于后来的加贺级战列舰。
《华盛顿海军条约》签订后,八八舰队计划搁浅,平贺让参与设计的战列舰、巡洋舰,除长门、陆奥外,不是改装成航母,就是在船坞中解体,再不然则作为鱼雷、炮弹试射标靶自沉。
日本海军为弥补主力舰战斗力不足,被迫开始研发以巡洋舰为主的辅助舰艇,1923年由于在“妙高”级巡洋舰的设计方案上,平贺让和藤本喜久雄产生严重分歧,平贺让遂愤而离开第四部,前往海军技术研究所。
1925年,平贺让担任海军技术研究所所长,这是个纯技术研究职务,不参与军舰设计,不过平贺让一直对日本海军的造舰计划很关心。
根据《华盛顿海军条约》规定,日本在1931年可以建造35000吨级主力舰,以取代舰龄满20年的旧舰。
于是就在今年七月份,藤本喜久雄提交了一份造舰方案,这就是金刚级战列巡洋舰。
受经济危机影响,藤本喜久雄提出的方案,船体重量不到9000吨,实在太轻。
平贺让通过自己的旧属了解到藤本喜久雄的方案,认为藤本喜久雄的方案有重大缺陷。
于是平贺让也设计了一个计划案,在海军舰政本部长小林跻造主持的海军技术会议中,藤本喜久雄发表金刚代舰计划案后,平贺让当场对藤本喜久雄的方案进行批判,并提出自己的计划案。
日本海军造船业,平贺让和藤本喜久雄都是久负盛名,两人意见严重分歧,会议陷入混乱,没有形成决议。
会后,海军舰政本部高层认为负责技术研究的平贺在正式会议上提出个人私案,形同越职侵权,对平贺让颇有微词。
与此同时,亲历此事的舰政本部相关人士中开始有“平贺对专职为技术研究所所长一事不满”、“想借此机会返回造船部”、“想借机晋职”之类的流言开始蔓延。
计划案流产这个结果让平贺让倍感失望。
日本国内的流言更让平贺让气急攻心,多重因素叠加,平贺让因病住院,并不是布拉德办公室特工人员造成的。
东京帝大医学部附属医院,平贺让所在的楼层冷冷清清,只有几位海军技术研究所的属下守在平贺让所在的病房外。
“那些流言肯定是加贺派的人向外传播的,他们的目的就是对老师进行攻击,以掩盖他们在能力上的严重不足,我们应该向海军舰政本部高层申诉,取消对老师的不公正待遇。”平贺让的学生西田真司义愤填膺,平贺让和藤本喜久雄的矛盾,背后隐藏的是日本海军两个流派的派系之争。
和萨摩藩出身的将领把持了旧日本海军的军政及军令大权一样,加贺藩出身的海军设计人员,从日本造船界元老佐双左仲时代开始,一直把持着日本海军创设以来的军舰设计垄断地位。
藤本喜久雄领导的舰政本部第四部,就是以加贺派设计人员为主。
非加贺藩出身的平贺让,自然就是藤本喜久雄的眼中钉和肉中刺。
平贺让担任海军技术研究所所长的同时,还是东京帝大工部教授,西田真司是平贺让的学生,同时也在海军技术研究所工作。
“现在海军舰政本部同样被加贺派把持,否则所长先生也不会被闲置——”同样在海军技术研究所工作的大石明哀叹,日本海军,真没表面上看上去那么强大。
平贺让性格孤高,不喜谈笑,坚持原则,工作态度强硬,工作中如果遇到分歧,不仅面对军方高层要求时据理力争,与造兵(火炮、鱼雷)、造机(轮机)、电气等其它部门沟通也不轻易妥协,因此树敌颇众,有“平贺不让”之称。
1923年,向来支持平贺让的加藤宽治调离军令部次长,平贺被解除计划主任职务,外派欧美考察各国的海军舰艇、造船厂、大学,历时8个月,于1924年8月归国,之后约10个月间一直没有安排职务,那段时间的日本海军舰艇计划设计,完全由藤本喜久雄主导。
藤本喜久雄被称为日本海军舰船设计“鬼才”。
藤本喜久雄在设计思想上于平贺让截然不同,标新立异,热衷于采用新技术,经常提出一些从未出现过的新创意。
这俩人要是能亲密共处,性格上可能会相互弥补,可惜因为日本海军的派系之争,这俩基本上形同陌路。
“那我们就向更高部门上报,不能让老师蒙受不白之冤。”西田真司不善罢甘休,日本不仅仅是陆军,海军也有“下克上”传统。
“还是要谨慎——”
“等老师醒过来之后再说——”
“藤本大佐的方案根本不现实,方案根本不合理——”
“这也不能怪藤本大佐,海军部的要求本来就不合理。”
研究员们议论纷纷,他们有理想,有技术,可惜没有实施的空间。
受《华盛顿海军条约》的限制,以及经济危机的影响,日本海军为了弥补舰艇数量不足,盲目追求单舰战斗力,提出了很多不合理要求。
海军的设计部门为了满足海军部的要求,拿出的方案也越来越不合理。
就在前不久,舰政本部第四部设计的千鸟级水雷艇,成为日本这一时期军舰设计的典型失败代表。
《伦敦海军条约》中第八条a条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