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南非当警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南非当警察- 第11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说。
  “如果南部非洲还留在英联邦内,那么这件事或许有可能,现在嘛——”唐力冷笑,看看樟宜海军基地就知道。
  南部非洲刚买下樟宜海军基地的时候,当时南部非洲还留在英联邦内。
  因为英国政府规划的樟宜海军基地面积太小,印度洋舰队接手后的樟宜海军基地面积扩大了十倍以上,不管是狮城还是柔佛,可谓予取予求。
  现在南部非洲脱离英联邦,柔佛人居然试图向印度洋舰队索取德光岛,这纯属想的有点多,印度洋舰队前前后后已经向德光岛投资数百万兰特,唯一的海军陆战旅就驻扎在德光岛,所以还是不可能还的,毕竟当初印度洋舰队是真金白银直接将德光岛买断。
  看清楚,是买断,不是租借,也不是强占,有协议的,想撕毁的话,得看印度洋舰队的舰炮同意不同意。
  所以换成是以前,南部非洲跟英属马来亚谈一谈,没准能把东马来纳入自己的防御体系内,现在肯定不行了,就算马来人同意,英国人也不可能同意。
  就在唐力和拉姆斯登观察古晋的时候,古晋东郊军营,尼亚萨兰军工的业务经理史莫莱特正在拜访英军驻东马来指挥官布里奇斯少校。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面积近20万平方公里的东马来,英军只驻扎了不到600人的一个营,而且这个营还是绝大部分士兵都是由印度人组成的殖民地仆从军。
  印度部队的战斗力就是渣,世界大战期间,印度也号称向欧洲派出了总兵力高达百万人的远征军,可惜战绩寥寥无几,连参战记录都没多少,大部分时间印度部队负责的都是后勤。
  不是爱惜印度人的生命,实在是印度人不堪重任,派印度部队进攻,印度人就装死,任打任骂任罚反正就是不跳出战壕。
  派印度部队防守更是悲剧,很多印度士兵一直到世界大战结束,居然连最基本的保养枪支都不会,这样的部队恐怕就只能当驴子用。
  驻扎在古晋的这支印度部队也一样,不得不说英国虽然江河日下,部队基础营养还是有保证的,所以驻扎在古晋的这支部队,包着大头巾的印度人看上去都挺不错,身体健康膀大腰圆,持枪警戒的姿势威势十足,可惜所有人都知道,这就是个样子货。
  史莫莱特来找布里奇斯是推销武器。
  说起来很让人无奈,英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至少生产了近二千万支李·恩菲尔德,现在英国的仓库里估计还有近千万支全新未开封的李·恩菲尔德,可是英属马来亚殖民部队,装备的却还是第二次布尔战争前列装的马蒂尼·亨利。
  这就让人很无奈了,马蒂尼·亨利是诞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步枪,到现在时间已经超过半个世纪,就算英属马来亚部队是二线部队,也不能这么凑合吧。


第1702章 突然开火
  史莫莱特给布里奇斯带来的样品除了李·恩菲尔德之外,还有南部非洲生产的通用机枪和40毫米榴弹发射器。
  对于尼亚萨兰军工的产品,史莫莱特还是很有信心的,同样都是李·恩菲尔德,南部非洲生产的李·恩菲尔德,就是比英国本土生产的李·恩菲尔德精度更高,威力更大,而且还更耐用。
  这主要是因为材料和生产工艺不同,可以用来当狙击枪使用的李·恩菲尔德,结构上和普通李·恩菲尔德并没有什么不同,但就因为零件误差更小,精度更高,价格会差出三倍以上。
  至于枪管寿命,主要还是耐磨耐腐蚀问题。
  南部非洲境内以及周边可是有好几个号称“世界原料仓库”的地方,各种让日本人垂涎欲滴的稀有金属,在南部非洲就跟大白菜一样,南部非洲企业造钢盔都不惜使用高锰钢,枪管寿命普遍比英国生产的李·恩菲尔德高出百分之三十以上。
  至于通用机枪和40毫米榴弹发射器,英国国内的军工企业当然也能生产,可是质量上和南部非洲相比同样有差距,而且价格还更高,这种事找谁说理去——
  “东马来在接下来的一年内要组建两个步兵师,需要数以万计的步枪,以及数以百计的轻重机枪和迫击炮——”布里奇斯少校今年35岁,原本年富力强的年纪,却因为放纵过早掏空了身体,整个人就像是肿起来一样。
  尤其是眼袋。
  “古德公司有足够的实力,可以满足东马来的所有要求。”史莫莱特满脸卑微讨好的笑容,古德公司是为了争取英国订单成立的新公司,位于澳大利亚,这样才有资格参与英联邦内的竞争。
  所以说要抢占英联邦市场,真不是直接把南部非洲逐出英联邦这么简单,归根到底还是要自身的商品质量过硬才行。
  就在史莫莱特和布里奇斯聊天的时候,几名包着大头巾的士兵正在从一辆火车上往下卸货。
  史莫莱特肯定不会像英国政府那样没底线,给布里奇斯带来的全部都是崭新的武器。
  这些武器现在都装在长条木箱里,木箱看上去挺大,实际上并没有多沉,里面填充了很多质量轻盈的填充物,两个成年人抬起来很轻松。
  可就是这样并不算重的木箱,两名印度士兵抬起来的时候,其中一个大概是手没有抓稳,木箱直接摔在地上四分五裂,崭新未开封的李·恩菲尔德散落一地。
  “都特么给我小心一点啊混蛋,你们都特么是干什么吃的——”布里奇斯瞬间狂暴,冲过去劈头盖脸就是一顿乱抽。
  史莫莱特这时候才注意到,布里奇斯手里一直拎着一根马鞭。
  原本史莫莱特还以为是布里奇斯喜欢骑马,现在才知道,这鞭子是用来抽人的。
  两名印度士兵抱着头蹲在地上不说话,也不反抗,随便打,没抓稳的那个家伙脸上还有笑容,多半是幸灾乐祸。
  不犯错又怎么样,不还是一样要挨打——
  史莫莱特就眼睛一阵乱跳,印度部队总给人一种很奇葩的感觉,闹着玩一样,太不职业了。
  一阵鸡飞狗跳之后,箱子全部卸下来,打开,史莫莱特开始为布里奇斯介绍。
  “你们的榴弹发射器是怎么回事?这是直接从车上或者是船上拆下来的吗?”布里奇斯挑三拣四,他其实没有决定权,但是一线部队官兵的反馈,会给殖民地事务部带来重要的参考价值。
  “并不是,这是我们古德公司的特殊设计,可以安装到装甲车,以及军舰上,当然也可以安转到特殊的底座上。”史莫莱特微笑,40毫米榴弹发射器经过多次修改设计,结构大幅精简,现在重量只有55千克,两个人就能轻松抬走。
  “装甲车吗?那可不行,我们估计不会装备太多装甲车。”布里奇斯悻悻然,东马来不是南部非洲,别说装甲车,汽车都没几辆。
  有也没用,东马来基础设施落后,古晋作为东马来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城市,连一条像样的公路都没有,其他地区就更不用说了。
  有时候不得不感叹,和日新月异的南部非洲相比,全世界很多地方时间好像没有带来任何变化,包括英国本土的很多小城镇也一样,一百年以前是这样,一百年以后是这样。
  当然他们肯定不会认为这是逐渐落后于时代,反而认为是在维护传统。
  很奇怪的逻辑。
  真要维护传统,难道不应该刀耕火种吗。
  “那也没关系,我们已经考虑到这一点,所以我们的40毫米榴弹发射器,去掉弹箱之后总重只有55千克,三个人就能轻松移动。”史莫莱特保持微笑,挑剔不怕,只要不是故意找茬就行,要知道为了这一次见面,史莫莱特可是做了不少前期工作。
  说到结构简化,这方面南部非洲做得真不错。
  40毫米榴弹发射器其实就是第二次布尔战争时期马克沁37毫米“呯呯炮”的改进版。
  世界大战期间,英国也生产了很多马克沁37毫米速射炮,用来弥补近距离火力的不足。
  不过和改进版榴弹发射器不同,英国的“呯呯炮”结构复杂,而且配备了钢制车轮和弹药车,总重量在500公斤以上,如果要移动的话,需要机动车辆或者是马匹牵引才行。
  南部非洲的榴弹发射器,大小就跟安装了三角架的通用机枪差不多,更隐蔽,生存性更好,而且射速更快,威力更大,还便于移动,便于操作,史莫莱特实在是找不出“呯呯炮”能战胜榴弹发射器的理由。
  当然了,对于这种级别采购来说,场外因素才是决定性的关键因素,性能并不重要。
  “为什么我没有看到迫击炮?你们不能生产迫击炮吗?”布里奇斯要求多,古晋受地形限制,没必要装备重型火炮。
  话说重型火炮就算威力再大,也不能跟射程动辄几十公里的舰炮相比。
  所以中近程武器是东马来部队的主要攻击方式,而且对于机动能力还有很高要求。
  “当然可以,不过我们现在主要生产的是80和100毫米迫击炮,60毫米迫击炮并不在我们的排产清单内。”史莫莱特温柔一刀,要什么60毫米啊,80毫米或者100毫米才是王道。
  南部非洲陆军的重型火炮有两种,一种口径为120毫米,一种口径为150毫米,两种火炮全部都是加榴炮,罗德西亚北部师和装甲第一师各配备了一个炮兵旅。
  至于中近火力,南部非洲使用迫击炮和榴弹发射器搭配,效果还算不错。
  英军部队的装备已经远远落后于南部非洲,李·恩菲尔德和半自动步枪的差距先不说,对于火炮的使用方式也不一样,世界大战期间大规模战役前那种动辄半个月的火力打击,现在已经基本被淘汰,步坦协同和步炮协同效率更高,南部非洲的步兵现在可以做到踩着炮弹的落点前进,根本不给防御部队进入阵地的时间,配合坦克和装甲车的使用,如果还使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战术和南部非洲部队作战会吃大亏的。
  布里奇斯不太满意史莫莱特的回答,不过也无所谓,武器到底好不好用抬到射击场上试试就行了。
  于是就去射击场。
  在试射之前,射击场上还要进行一番布置。
  布里奇斯对通用机枪很感兴趣,史莫莱特带来的通用机枪还是英军习惯的7。7毫米口径,这是英国陆军的要求。
  “我记得世界大战期间,我服役的部队使用过这种通用机枪,这种机枪确实比马克沁机枪和刘易斯机枪更好用。”布里奇斯表情复杂,明显是在回忆那段峥嵘岁月。
  35岁的布里奇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候也就20出头,只要布里奇斯曾经在法国作战,那就意味着布里奇斯曾经在罗克手下服役。
  世界大战期间南部非洲是协约国的“后勤基地”嘛,英军从南部非洲订购的武器足够武装数百万人的部队,所以布里奇斯用过通用机枪也很正常。
  和世界大战时期的通用机枪相比,现在的通用机枪重量更轻,射速更快,弹道平稳,威力巨大,反正几乎没有弱点,布里奇斯非常满意。
  然后是40毫米榴弹发射器。
  原本史莫莱特是准备让随行人员操作40毫米榴弹发射器。
  不过布里奇斯大概是向考察一下麾下士兵有没有操作榴弹发射器的能力,强力要求让手下的士兵进行操作。
  史莫莱特没有坚持,在史莫莱特看来,印度士兵也是士兵,既然接受过相应的军事训练,那么应该不会犯错。
  不过为了稳妥起见,史莫莱特还是让随行人员对操作榴弹发射器的印度士兵进行一些培训。
  这时候远处靶场上,几十名印度士兵正在摆放身靶,以测试榴弹发射器的威力。
  可能是接受培训的印度士兵太兴奋,摆放身靶的印度士兵还没有撤出靶场,刚学会怎么使用榴弹发射器的印度士兵突然开火。
  这——这尼玛——


第1703章 刺激
  史莫莱特很久以前就知道印度士兵不靠谱,但是万万没想到不靠谱到这种程度。
  真的你要是一点都不会都没关系,可以慢慢学。
  要是真的懂那当然更好,连学习这一步都可以略过。
  就怕这种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不懂装懂——
  这里应该是有点误会的,印度人可不是点头yes摇头no,印度人是那种让人不知所谓的摇头晃脑,印度人自己确实是能看懂,然后就认为全世界应该都能看得懂,这是何等的迷之自信啊。
  训练场上嘛,总是会有很多意外发生。
  虽然这种程度的意外比较离谱,但史莫莱特的随行人员也是反应很快,在印度士兵开火的第一时间就大喊:“停,停下来——”
  印度士兵不理会,大概是头脑一片空白,瞪大了双眼眼睁睁看着一长串40毫米榴弹向着靶场飞去。
  40毫米全自动榴弹发射器,全长1062毫米,枪口初速240米每秒,有效射程1500米,最大射程2200米,理论射速每分钟300发,实际射速每分钟60发左右,其发射的40毫米高爆榴弹,近距离爆炸时能刺穿5毫米装甲,有效人员杀伤半径15米,半径5米内人员杀伤率为百分之百。
  眼看操作榴弹发射器的印度士兵已经失控,史莫莱特的随行人员一脚踹过去,将操作榴弹发射器的印度士兵一脚踹倒。
  这时候印度士兵倒是牢记“武器就是生命”这句话,哪怕被踹倒,居然都没有放开扳机。
  于是榴弹发射器枪口剧烈上扬,最后几枚榴弹就向着天空直直飞去。
  射击场顿时鸡飞狗跳。
  这时候肯定没心思关心摆放身靶的士兵了,尼玛自己的小命要紧,天知道榴弹掉下来会不会砸倒自己头上,所以用抱头鼠窜来形容真的一点都不过分啊。
  让史莫莱特都没想到的是,身材奇胖的布里奇斯少校居然跑得很快,比史莫莱特都快,这尼玛不科学啊——
  不过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布里奇斯少校对于印度士兵的各种奇葩操作果然已经是习以为常。
  一个好消息是,用来演示的榴弹发射器没有配备48发弹箱,而是配备的32发弹箱,而且弹箱里只有12发榴弹,其实也就四五秒就全部打空。
  史莫莱特一边跑一边数,12声爆炸之后,史莫莱特停下脚步双手扶着膝盖低头大喘气,他这辈子从来没有跑这么快过,感觉肺都快着火了。
  效果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