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南非当警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南非当警察- 第14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关键是分担了俄罗斯人的压力,并不意味着就一定能获得俄罗斯人的感激。
  华人传统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白人传统是你帮了我我就感谢上帝,跟你本人没啥关系。
  甚至我还得提防着,你帮我是不是有其他目的。
  要不然你为啥那么慷慨呢?
  只有上帝才慷慨。
  所以感谢上帝没毛病。
  “所以我们还得无所事事的作壁上观——”麦克·托兰不甘心,只要是个军人,都想登上世界大战的中心舞台。
  “怎么能是无所事事呢,我们是在积蓄力量,为解放全人类做好准备——”亚瑟微笑的样子跟罗克一模一样,一比一真人模型用刀子刻出来的,麦克·托兰看向亚瑟的眼神都变了。
  “你的工作完成了吗?意大利人向北非军团的援助有没有切断?法国人还没有做出正确的选择,你们给法国人的压力还不够——十二群岛周边又有德国潜艇活动的迹象了,我们昨天有一艘商船在爱琴海失踪,原因查明了吗?”亚瑟工作繁重,无所事事的作壁上观?
  想得美!
  希腊沦陷后,德国潜艇在爱琴海地区的活动再次猖獗,最近一个月已经有四艘南部非洲商船在爱琴海失踪。
  都是吨位不大的小船,跟英国相比损失并不严重。
  英国在过去的1941年,平均每个月损失的商船都在50万吨左右,按照这个损失的速度持续下去,最多一年半,英国的商船就将损失殆尽。
  好在有南部非洲补充。
  1941年前十个月,南部非洲为英国提供的商船总吨位在600万吨以上,所以英国的运力不降反增。
  从这个角度上说,德国人永远都赢不了南部非洲和英国这对组合。
  “我们正准备派出军舰,对希腊沿海的港口城市进行一次清理行动。”麦克·托兰早有准备,以前希腊是盟友不好下手,现在终于有了理由。
  这里的“我们”,肯定又是地中海舰队和塞浦路斯分舰队的联合行动。
  对希腊沿海港口城市进行打击,肯定会遭到希腊人的痛恨。
  这个骂名不能独自承担,得拉着英国人一起。
  “那就去做,最好让他们片帆不得入海。”亚瑟果断,换成罗克都不一定能做到这么心狠手辣,他比阿尔文更适合当罗克的接班人。
  11月13日,德陆军总参谋长哈德尔在中央集团军群总部召开了各军团参谋长会议,下达了“1941年秋季攻势命令”。
  德国中央集团军群集中51个师,担任正面攻击任务的是克鲁格的第4集团军;其左面是霍特的第3装甲集团军和霍普纳的第4装甲集团军,其任务是分别从北方和西方包围莫斯科;右面的古德里安第2装甲军团则从南方向莫斯科包围。
  11月已经是冬天了。
  尤其是俄罗斯的11月,无论如何也不是秋季。
  这时候的德军士兵,裹着所有能找到的衣服在寒风和大雪中瑟瑟发抖。
  莫斯科士兵撤退的时候坚决实行坚壁清野,连一栋完整的建筑物都没有留给德国人。
  德国人瑟瑟发抖的时候,俄罗斯人躲在下水道和防空洞里。
  下水道虽然潮湿,但是没有寒风和暴雪,而且可以神出鬼没出现在德国人的后方。
  防空洞里温暖干燥,还不用担心炸弹和炮弹的袭击,最起码这里还可以睡一个安稳觉,而且还有来自南部非洲的各种食品。
  进入十一月,南部非洲援助俄罗斯的物资经过调整,食品的占据的份额越来越多。
  这时候也没有什么好挑剔的,包装好不好不重要,味道好不好也不重要,只要能填饱肚子就行。
  南部非洲援助俄罗斯的食品种类很丰富,主要是各种包装完整,可以存放很长时间的罐头。
  巧克力和白兰地、雪茄等好东西肯定也有,虽然普通士兵没有多少机会享用,伏特加和香烟倒是管够,尤其使用纸盒包装的午餐肉,更是普通士兵的最爱。
  铁盒别想了,成本太高已经被南非公司淘汰,香烟的包装也吝啬到连个标签都懒得印的程度,反正俄罗斯士兵们也不在乎,他们有尼亚萨兰公司提供的铁烟盒,一个可以用很久。
  “尼亚萨兰公司的烟盒,南非公司生产的香烟,全世界实力最强大的两个公司一起伺候我,还有什么可奢求的呢?”伊万诺夫调整下姿势,避免压到伤口。
  伊万诺夫的伤已经快好了,在回到后方阵地后,伊万诺夫接受了一位来自南部非洲的军医的治疗,那位军医据说还没有毕业呢,不过治疗的手法已经非常熟练,使用的药品也很好,来自南部非洲的约翰内斯堡医药集团。
  美中不足在于,医院的护士是腰比水桶粗的俄罗斯大妈。
  要不然伊万诺夫肯定要在医院里住上一段时间。
  “南部非洲真的有电影里那么发达吗?”谢尔盖充满憧憬,他和伊万诺夫刚刚看了一场南部非洲电影——《我们的时代》。
  南部非洲军队在前线无所事事,本土电影公司可没闲着。
  战争为编剧们提供了无数可以搬上大银幕的英雄事迹,主角是不是南部非洲人不重要,稍微加工一下就会成为南部非洲形象输出的最佳载体。
  《我们的时代》取材于法德战役,讲述了一个居住在圣洛克的南部非洲人,在战争背景下帮助法国平民的故事。
  战争背景下的电影,都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电影里的德国人肯定是各种凶神恶煞,正面人物则是爱好和平,仁慈慷慨,恨不得塑造成上帝的化身。
  故事情节并不复杂,法国沦陷后,大量法国人纷纷逃离欧洲,南部非洲在欧洲唯一的飞地圣洛克,成了逃离欧洲的最佳途径。
  居住的圣洛克的陈翔,为法国人提供无私帮助,前后一共帮助128名法国人从圣洛克离开,整个过程曲折复杂,秉承南部非洲电影的传统,有催泪情节,又有爆笑瞬间和壮观恢弘的大场面,故事在一团和气中以完美结局结束,标准爆米花商业片。
  南部非洲电影一向都有着特殊任务,电影里通过陈翔的回忆,对陈翔的家乡有一段长达五分钟的情节植入。
  陈翔的家乡是洛城。
  电影里的洛城是繁华的现代化大都市,高楼林立鳞次栉比,夜晚降临后霓虹灯和路灯让人印象深刻。
  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电影里所有南部非洲人都长着一张没被人欺负过的脸,他们诚实勇敢,待人和善,就连养的狗都是没有攻击性的犬种,南非獒那种长着一张恶霸脸的狗,根本得不到出镜机会。
  和电影里的盛世繁华对比,正在经历战争的莫斯科简直让人绝望。
  “谁知道呢,不过我相信任何一座城市都有光鲜亮丽的一面,也有不为人知的一面,南部非洲人也不像电影里那么善良和蔼——”伊万诺夫隐约感觉到不对劲,但是说不出来。
  说不出来就对了。
  另一个时空人们什么时候才意识到美国人的文化输出?
  那都是二十一世纪以后的事了,二十一世纪之前,美国就是毫无疑问的文明灯塔,就算有聪明人意识到也没办法,整体差距在哪儿摆着呢。
  南部非洲也一样。
  你说南部非洲文化输出,可是南部非洲电影里拍得都是真实场景,只不过是挑好的拍,呈现到观众面前的,自然就是一场精心挑选的饕餮盛宴。
  “可我们现在吃的和用的都是南部非洲提供的,这总是事实。”谢尔盖现在的立场已经有点模糊了。
  这也很正常,连伊万诺夫看了电影里的南部非洲,都忍不住有点想法,更不用说涉世未深的谢尔盖。
  说到吃的和用的。
  俄罗斯其实不缺资源,二十一世纪俄罗斯已经沦为一个依靠出售资源维持的国家,资源之丰富可见一斑。
  关键在于俄罗斯缺乏加工能力。
  伊万诺夫和谢尔盖脚上穿的军靴就是南部非洲制造的。
  皮大衣和腰带也是。
  这就让人很无奈。
  俄罗斯地处北极圈,对于棉衣的需求很强烈。
  南部非洲地处南半球,正常情况下根本不需要棉衣。
  但是南部非洲却有着全世界实力最强大的纺织加工厂,俄罗斯人只能拿珍贵的熊皮去换南部非洲生产的皮靴。
  皮靴是牛皮的,跟熊皮的价格天壤之别。
  “谢尔盖,这个问题留到以后再思考,我们现在的任务是击败德国人,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伊万诺夫无法回答谢尔盖的问题,这个问题别说伊万诺夫这个大头兵,就算俄罗斯的经济专家也没办法解释。
  一阵沉闷的爆炸声传来,都空气都隐隐灼热起来。
  远处传来军官的哨子声,伊万诺夫和谢尔盖开始检查武器。
  是啊,先活到胜利的那一天再说吧。


第2186章 叛徒人人得而诛之
  哈德尔的秋季攻势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现在的德军已经不是半年前那支巅峰状态的德军了,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反而俄罗斯人越打越强。
  莫斯科战役开始后,俄罗斯平均每个月可以得到近10万援军,德军却无法得到及时补充,战争潜力的巨大差距,从这时候开始表现的越来越明显。
  在莫斯科战役发起的同时,德军主动发起罗斯托夫战役,试图打开通往高加索地区的通道。
  自从奥萨德战役结束后,罗斯托夫成为俄罗斯接受援助的主要通道,来自南部非洲的援助物资大部分都是通过罗斯托夫运往俄罗斯内陆地区,罗斯托夫遂成为决定战争走向的关键点。
  罗斯托夫战役是由德国南方集团军群主导的,不过此时南方集团军群的主力部队正在莫斯科作战,这对罗斯托夫战役造成严重影响。
  战役开始前,德军和俄罗斯军队兵力相等。
  俄罗斯方面的炮兵比德军多两倍,航空兵多出百分之五十。
  德军方面的坦克数量则是俄罗斯的一倍。
  俄罗斯方面坦克的数量虽然较少,却装备了大量南部非洲支援的反坦克炮。
  南部非洲支援的反坦克炮,威力跟德国的Pak38差不多,打“豹”式虽然有点弱,打四号却很轻松。
  四号坦克目前所有型号,正面装甲只有可怜的30毫米,得等到43年以后生产的型号,正面装甲才增加到50毫米。
  拥有反坦克火炮的帮助,进攻的德军部队损失惨重,战役发起的第一天,德军坦克的损失就超过150辆。
  战斗开始后的第五天,俄罗斯空军经过激烈争夺,逐渐得到战场制空权,可以向前线部队提供更多的空中援助。
  到11月17号,俄罗斯军队在铁木辛哥的指挥下,已经开始对德军实施反击。
  伦德施泰特不甘示弱,组织防御的同时,命令装甲部队进行局部反击,并没有放弃向罗斯托夫进攻。
  战况此时进入白热化,德军和俄罗斯人在顿河周围展开激烈争夺。
  经过一个月的激战,德军的进攻被击退,俄罗斯人终于取得俄德战争爆发后的第一次真正胜利。
  敖德萨战役不算啊,虽然因为轴心国的损失大于俄罗斯,俄罗斯宣称获得了敖德萨战役的胜利,但是从战役结果来看,丢掉整个乌克兰的俄罗斯显然是失败的一方。
  罗斯托夫战役才是真正的第一次。
  德军在罗斯托夫战役中损失大约两万人,近400辆坦克被击毁或缴获,损失火炮470门,战役结束后,德军后撤60公里。
  和之前的所有战役相比,罗斯托夫战役的结果并不辉煌。
  不过这次真正的胜利,对于俄罗斯来说无疑是一剂强心针,对于正在列宁格勒和莫斯科苦苦支撑的俄罗斯军队来说,罗斯托夫战役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德军在加里波第半岛的失败跟俄罗斯无关。
  而且蓝色山谷的战斗规模太小,南部非洲和德国在战后都没有大肆宣扬,俄罗斯人甚至都不知道在南部非洲军队和德军在加里波第半岛已经爆发战斗。
  罗斯托夫战役结束后,大胡子受到巨大鼓舞,在11月29号下令对德军实施反击。
  不过这并没有引起德军的重视。
  综合各方面的情况考虑,德军指挥部认为俄罗斯人根本没有能力反击。
  俄罗斯人的决心超出德国人的预料之外。
  12月5号,加里宁方面军的第30集团军首先发起反攻,保持攻击姿态的德军装甲集群猝不及防,侧翼遭到强力打击,被迫向克林方向撤退。
  这个结果让大胡子非常满意,不过还不够完美。
  当时间来到12月7号,发生了另一件让大胡子更高兴的是,这一天日本联合舰队向美国太平洋舰队的母港珍珠港发动突然袭击。
  这其实并不令人意外,日本要偷袭美国人并不是秘密,不说人尽皆知,最起码俄罗斯、南部非洲、甚至美国高层都是知道的。
  但是当战报传来的时候,还是很让人惊讶。
  “啧啧啧,日本人真的去偷袭美国人了,他们咋想的?”小斯百思不得其解,在他看来这完全就是自杀行为。
  “我们多次提醒过美国人,不过好像美国人没有丝毫防备——”马丁表情复杂,看着手里的战报居然有点心疼。
  这时候已经是12月10号,偷袭珍珠港已经过去了三天。
  从战术角度上来说,偷袭珍珠港是一次成功的战术突击。
  美国太平洋舰队损失惨重,八艘战列舰中四艘被击沉,一艘搁浅,剩余三艘造重创。
  同时美军还有六艘巡洋舰和三艘驱逐舰被击伤,188架飞机被击毁,2403名官兵死亡,仅亚利桑那号战列舰爆炸沉没就造成上千人死亡。
  南部非洲的警告还是有用的。
  战斗爆发的时候,美国太平洋舰队四艘航空母舰都不在珍珠港,“幸运”逃过一劫。
  同时太平洋舰队储存在珍珠港的450万吨重油毫发无损,哪怕有一枚航空炸弹落到太平洋舰队的油罐上,那么恐怕整个珍珠港都将被彻底摧毁。
  让马丁心疼的是那四艘被击沉的战列舰——
  真尼玛败家子。
  “罗斯福总统需要一个合适的理由,说服美国人参战。”罗克一点也不意外,美国人在这方面也是传统。
  据说911当天,在世贸大楼内工作的犹太人全部请假,没有上班,这简直太巧了。
  导致美西战争爆发的缅因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