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俱乐部,这确实是谁都管不着,而且这还不是罗克首创,布尔人那边更过分。
《和平协议》刚刚签订之后,奥兰治就成立了一个“基督教国民教育会”,经费来自开普和荷兰的捐款。
《和平协议》签订不久,奥兰治和开普又成立了“非洲语言协会”,这个协会不研究英语,也不研究荷兰语,而是研究一种新的语言,叫做“阿非利卡语”。
这两个协会神通广大,在警察局和市政府都没有察觉到的情况下,就在约翰内斯堡成立了分会,成员不仅仅是布尔人,也包括在约翰内斯堡的英国人、德国人、法国人,他们甚至还想吸收华人入会,只可惜华人对于“基督教”和“非洲语言”都没有什么兴趣,所以罗克才没有注意到。
“咱们现在已经有了不少俱乐部,养牛的,养羊的,甚至还有养狗的,边界线附近的农场主以狩猎为名义,每天下午和早上都会自发在边界线巡逻,德兰士瓦通往奥兰治路上,都有咱们警察局设置的检查站,克隆斯塔德警察分局上个礼拜已经挂牌成立了,马丁督察是局长——”里德的情绪有点低落,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马丁外派的缘故。
虽然马丁和李德都是华人,但是在这个问题上还是亲疏有别,在很多华裔警察看来,李德现在的职务是警察局长助理,似乎更有资格外派,没想到首先被外派的却是马丁。
从华人成立的俱乐部上可以看出来,华人对于经济利益还是比较看重的,不管是牛还是羊,甚至是狗,都可以产生直接的经济利益,对宗教和语言就没有什么兴趣。
这也很正常,毕竟现在要解决的还是温饱问题,连温饱都无法解决,精神文明就无从谈起,布尔人这么搞,多半以后是会出问题的。
罗克没有开解李德,有些事情要自己解决,这牵涉到一个格局问题,如果李德悟不透,那李德这辈子也就这样了。
回过头来,罗克没忘去找菲利普·马蒂尔达汇报。
市长大人根本不关心这件事,没准市长大人连遇害的农场主叫什么都不知道。
见到罗克之后,菲利普·马蒂尔达关心的还是菲丽丝:“紫葳女校最近怎么样?”
天知道怎么样,罗克这段时间忙得根本顾不上紫葳女校,已经有足足半个月没回过紫葳镇了。
“还行吧——”罗克想蒙混过关。
“还行——那行吧——”菲利普·马蒂尔达轻描淡写。
罗克听出了菲利普·马蒂尔达的意思,从市长官邸出来就直奔紫葳镇。
罗克还以为菲丽丝出了什么事,结果到了紫葳女校才发现,菲丽丝在女校开心的很。
拿到财政拨款之后,紫葳公学并没有忙着建设新校区,而是全部用来提升软硬件实力。
男校那边,新建了两个室内体育场,扩建了图书馆,托尼也终有有钱去买马,开始一直念念不忘的马术课。
女校这边就更侧重于软件实力,菲丽丝拿到钱之后不建体育场,而是从英国本土请来了十几位具有丰富经验的女校教师,提升女校的师资力量。
这些教师的薪水都不便宜,每个人的年薪都在200镑以上,在教师这个行业来说很有竞争力,所以这些女校教师才愿意到约翰内斯堡来。
“这些教师都来自布莱顿罗丁和沃丁翰,这两所女校也是本土最好的女校,很多教师以前教过我,所以我知道谁合格谁不合格,我甚至把索菲亚校长都挖来了,估计佩内洛普女士会恨我。”菲丽丝得意洋洋,脸上写满了快夸我,快夸我——
菲丽丝就毕业于布莱顿罗丁,佩内洛普女士是布莱顿罗丁的三姐妹创始人之一,三姐妹的哥哥是著名的温布尔顿公爵,在圣保罗女中成立之前,布莱顿罗丁是英国最好的女子中学。
“那么,现在的校长是索菲亚?”洛克都不知道索菲亚是谁。
“对!”菲丽丝心情好得很,把手中的球用力扔出去,让大块头去追。
“那你的职位是什么?”罗克问得很随意,菲丽丝当不当校长不重要,开心才重要。
话说菲丽丝现在应该是才刚满18岁,这个年龄当校长,也确实是小了点。
“校长助理啊——要不然我为什么把索菲亚校长挖过来。”菲丽丝一脸的理所当然,并不认为有个当市长的父亲,就必须当校长。
罗克还能说什么呢,罗克自问,自己都做不到这么洒脱,看着神采飞扬的菲丽丝,罗克真的是满心欢喜。
那就带菲丽丝一起出去玩,说起来菲丽丝来到紫葳镇这么久,罗克都没有带菲丽丝出去玩过,难怪市长大人要生气,换成是罗克,说不定要打人。
女人要出门,确实是比较麻烦,换衣服、换发型、补妆,全套下来最少半个小时,罗克也不着急,和唐恩有一搭没一搭的聊天。
李德的工作越来越多,唐恩现在就成了罗克身边的助理,罗克一般出门,身边都会带上十个八个突击队员。
罗克身边另一个常随是扎克,扎克现在的身份还是罗克的仆人,罗克给扎克在警察局弄了个警长编制,不过扎克平日里不穿警服,待在一群警察里面反而更显眼。
“——补贴已经发下来了,咱们局里的兄弟,最少都拿到了50镑,差不多一年的薪水了,下手晚的兄弟后悔的很,只可惜没有后悔药,现在也能买到农场,不过地方都偏得很,机灵点的兄弟就去比勒陀利亚买,反正距离也不远,有火车方便的很——”唐恩一脸憨厚,是罗克身边资格最老的那一批兄弟。
那批兄弟现在其实也是两极分化,跟罗克关系比较好的,比如安东、李德、马丁、高德兄弟,现在基本上都混成了督察,混的差点的比如唐恩,现在大小也是个警长,跟着罗克买葡萄园,买农场,现在身家也是丰厚的很。
那些没有跟上罗克步伐的老兄弟就有点惨,他们现在熬资历,基本上也熬成了警长,吃喝虽然不愁,社会地位也不错,但是经济实力就不行。
在开普敦时,罗克就一直劝说华裔警察购买葡萄园。
大部分华裔警察都听话,罗克让干啥就干啥,但是总会有些人自作聪明,对罗克的话不以为然。
结果现在那些人就悲剧了,跟着罗克来到约翰内斯堡的华裔警察,很多人都将开普敦的葡萄园出售,出售的价格差不多比购买时都翻了三、四倍,然后拿着钱在约翰内斯堡购买面积更大的农场,比如唐恩,他名下的农场现在就有2000英亩,换算成公亩足足上万亩,这在约翰内斯堡警察局还不是最多的,除了罗克之外,名下拥有农场最多的华裔警察是不声不响的高德兄弟,这哥俩名下的农场加起来将近8000英亩,在整个约翰内斯堡都数得着。
那些在开普敦时就掉了队的华裔警察,到了约翰内斯堡之后才恍然大悟,也开始购买约翰内斯堡的农场,只可惜他们手中的资金不足,买到的农场数量就有限,拿到的补贴也就更少。
这就是所谓的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
“你买了没?”罗克还是很欣慰的,现在这帮老兄弟,就算不当警察,辞职回家当农场主也是富家翁,这样才能体现出跟着罗克混的价值。
“买啊,只要能买就买,钱以后多得是,农场肯定越来越少,我现在家人都在约翰内斯堡,我哥、我弟弟、我堂哥堂弟、表哥表弟、姐夫妹夫,甚至表哥表弟的姐夫妹夫都在约翰内斯堡,全家算下来百十口,地总是越多越好。”唐恩的家庭很有代表性,约翰内斯堡警察局里的每一个华裔警察,背后其实都是一个大家庭。
这也是约翰内斯堡华裔数量快速增加的原因,虽然罗克现在把人都送到尼亚萨兰,但是约翰内斯堡的华人还是在快速增加,罗克没有统计来约翰内斯堡投靠亲友的华人有多少,估计总人数会很惊人。
关于华人的人口数量,其实官方的统计数据一直都是不准确的,这和沉重的徭役以及人头税有关,官方统计人口时,多一个人,就要多一份徭役,就要多一份人头税,所以瞒报人口的情况在华人中是很常见的。
约翰内斯堡不收人头税,也没有徭役这一说,所以人口快速增加是必然的,就华人的生育能力,就约翰内斯堡这种情况,给华人十年时间,约翰内斯堡的华人总数增加到百万以上毫无压力。
到时候谁还敢欺负华人?
谁都不敢,那时候布尔人和英国人的人口总数加起来都没有华人多,华人不欺负他们就谢天谢地了。
第101章 没天理
人口比例这个问题是很奇妙的,量变引起质变这句话放在人口上一样有效,德兰士瓦共和国当初为什么要针对英国人,就是因为兰德金矿被发现以后,德兰士瓦共和国境内的英裔人口在快速增加,而布尔人因为没有人口来源,人口增长的速度赶不上英国人,所以德兰士瓦共和国才会从政策上对英国人加以限制,最终引发第二次布尔战争。
现在的德兰士瓦也有这个趋势,华裔的人口同样在快速增加,比阿德预想中增加的速度快很多,罗克不知道阿德有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想来如果阿德注意到,应该不会让罗克这么疯狂的向约翰内斯堡输送人口。
罗克现在能做的,是尽量让华人看上去人畜无害,这样就算其他人注意到约翰内斯堡华人增长的趋势,也不会太过强烈的反对这种增长。
所以就算把人弄到德兰士瓦,也不把人放在比勒陀利亚,而是送到约翰内斯堡郊外的农场,或者是远离约翰内斯堡的鳄湾水库,尽可能推迟其他人注意到这一切的时间。
说实话,能拖多久罗克也不知道,罗克当然是希望越晚越好。
“我娘在家里建了个祠堂,把祖宗的牌位都请到约翰内斯堡来,跟我爹每天都到祠堂请罪,其实祖坟香火也没断,我家原本也有几亩地,来约翰内斯堡的时候,就都送给了同族的乡老,拜托他们逢年过节别忘祭拜祖先,其实就算不给他们,祖坟香火也不会断,毕竟也是他们的祖先——”唐恩的话让罗克很欣慰,还好,约翰内斯堡没有“生祠”这一说。
生祠起源于西汉,到明朝时被魏忠贤活生生的玩坏了。
罗克帮助华人的目的肯定不是为了生祠,往大了说是为华人开拓生存空间,往小了说也是为了自个,毕竟约翰内斯堡需要一定的华人基数,才能保证罗克的利益。
至于华人的数量增加会不会引起质变,那是未来的事,罗克现在不考虑这个问题。
“真正让我爹我娘头疼的还是天气,咱们老家,一到冬天就大雪漫天,约翰内斯堡一年到头都下不了几场雪,我爹说这是老天爷逼着咱们干活,一年到头都不得闲,其实这样也好,干得多收得多——”唐恩的话差点让罗克笑出声,约翰内斯堡是热带草原气候,别说一年到头下不了几场雪,十年八年都难得下场雪,华人关于天气的经验在约翰内斯堡全都派不上用场,一个南半球,一个北半球,严格说起来是截然相反。
2012年,罗克看到过约翰内斯堡下雪的报道,之所以这么轰动,是因为约翰内斯堡上一次下雪是在2007年,上上次则是1981年。
结果这居然成了全球天气变暖的证据,因为约翰内斯堡下雪的频率,已经从26年缩短到5年。
“那也得有个度,你家两千多英亩农场,一年到头干活能把人活活累死,差不多就得了,该雇人雇人,该歇着歇着,干不完的活。”罗克说这话的时候,其实真的很心疼华人,按照罗克对华人的了解,如果不强制要求,真的会有华人一年忙到头,一天都不歇。
华人对土地的喜爱,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人太多,地太少,整整四亿五千万华人,守着18亿亩耕地,平均算下来每个人才多少?
不对,这时候肯定是没有十八亿亩的,至少北大荒还没有开发,西北那边的土地也无法计算,再加上严重的土地兼并,绝大部分华人终其一生都无法得到一亩属于自己的土地,所以清国的华人真的很可怜,就算是清国的地主,日子过得也不如约翰内斯堡的农场主。
最起码,约翰内斯堡的农场主没有多如牛毛的苛捐杂税,《和平协议》第九条规定:任何为支付战争费用征收的捐税都不强加在新征服的两个地区。
这一条款也适用于约翰内斯堡。
“歇不住,我爹恨不得住在马棚里,天一亮就去耕地,累得两手满是血泡也不舍得歇着,我娘把所有人都撵出去干活,和两个嫂子做一百多人的饭,我奶奶现在六十岁,体力活干不动,就搬着板凳去菜地里拔草,一拔就是一天,我嫂子刚出月子,就背着娃娃下地干活——用我奶奶的话说,以前在老家,全家人就只有两亩菜地,想干活都没得干——”唐恩不自觉红了眼圈,对于很多华人来说,让他们歇着,比杀了他们都让他们难受。
确实是很辛苦,但是正因为这份勤劳,华人才能在约翰内斯堡站住脚,才能在布尔人吃拿等靠的时候,自力更生把自己的农场建设的红红火火,市政府每次开会时,内政部长布莱克·纳尔逊都会感叹华人的勤奋,阿德或许不知道德兰士瓦有多少华人,约翰内斯堡的官员肯定知道。
那么为什么约翰内斯堡的官员不向阿德汇报?
华人这样的群体,对于官员来说,不管是哪国的官员都不会讨厌,真正讨厌华人的,是和华人社会地位相似的群体,因为华人的存在,会和他们形成最直接的竞争,如果竞争不过,那么就有了讨厌的理由。
放在约翰内斯堡,最讨厌华人的就是布尔人,因为他们会在勤奋的华人面前自惭形秽。
很简单的现实,如果约翰内斯堡没有华人,那么约翰内斯堡就要依靠布尔人开发约翰内斯堡周围的农场,这样布尔人就可以提出更多要求,得到更多好处。
因为华人的存在,原本属于布尔人的农场没了,原本属于布尔人的机会也没了,华人越是勤奋,就越是反衬出布尔人懒惰,华人的农场越是红火,就越是反衬出布尔农场的萧条,所以布尔人能喜欢华人才是见了鬼。
“多买几匹马吧——”罗克还能说什么呢,只能为身处这个群体而自豪。
“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