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南非当警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南非当警察- 第149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毕竟气势汹汹的美国第二军,刚刚在德军手上吃了大亏。
  梅赛则是对意大利军队在德意联军中的地位非常不满。
  在隆美尔手下,意大利军队一直是从属地位,相当于德军部队的仆从军。
  这让梅赛实在无法接受。
  在俄罗斯,德军就曾多次压榨意大利军队,不仅抢走意大利军队为数不多的坦克,而且还抢汽油等补给物资,导致意大利军队配备的汽车都没有油,要不然梅赛能带领更多意大利人从俄罗斯人的包围圈里冲出来。
  好不容易离开俄罗斯来到北非,情况却没有任何改善。
  在刚刚结束的阿拉曼战役里,意大利军队再次担任后军,掩护德军撤退,第10军因此全军覆没。
  包括隆美尔麾下的意大利军队在内,意大利在北非的军队超过25万人。
  阿尼姆的军衔是上将,梅赛的军衔是元帅,不过在小胡子的最新任命中,阿尼姆才是北非德意军团主帅,梅赛是副司令。
  这让梅赛情何以堪。
  在被阿尼姆拒绝之后,隆美尔主动给小胡子发电报,希望能得到小胡子的支持。
  小胡子不仅没有支持隆美尔的计划,反而命令隆美尔马上返回德国养病。
  12月24号,圣诞节的前一天,隆美尔乘坐飞机返回德国,黯然离开北非。
  小巴顿知道这个消息之后失望极了。
  一直以来,小巴顿都希望能和隆美尔交手。
  现在隆美尔被调走,小巴顿失去了和隆美尔交手的机会。
  “别担心,我们迟早要在欧洲登陆,你和隆美尔还有交手的机会。”上将巴顿安慰小巴顿,德国现在还有实力,仗还有得打。
  伏尔加格勒战役的失败,对于德国来说并不是末日,小胡子手里可以调动的军队依然超过500万,轴心国部队还占领着俄罗斯的大片国土,法国海军自沉后,德国已经彻底占领维希法国,版图再次扩大,意大利人三心二意,还没有真正下定决心。
  “我希望能击败全盛状态的隆美尔,而不是走投无路的隆美尔。”小巴顿伤心失望,和埃森豪威尔以及麦克阿瑟不一样,他是个纯粹的军人。
  美国二战时期的将军们各具特色,麦克阿瑟好大喜功,埃森豪威尔更像个政客,和他们相比,小巴顿没有多大野心,只想和最强的人交手,哪怕失败也开心。
  “乔治,你错了,军人的职责是赢得胜利,不惜一切代价赢得胜利。”上将巴顿语重心长,全盛状态的隆美尔?
  想得美!
  战争方式发展到现在,指挥官的作用已经被无限缩小,每个人都各司其职,曾经战无不胜的蒙古骑兵,也打不过装备了机枪大炮的英印部队。
  英印部队也不是一无是处,如果只是阵地作战,英印部队的表现可出色了,距离相隔一公里打一年也不在话下。
  日本人就是因为发现了这一点,所以才主动穿插,和英印部队贴身肉搏。
  这是英印部队的软肋,印度人看到日本人的刺刀腿就开始发软,根本没有和日本人拼刺刀的勇气,一触即溃。
  隆美尔的能力毋庸置疑,换成其他人,多半在北非战场不可能坚持这么久。
  别看阿尼姆和梅赛不服气,等他们跟盟军打起来就知道了,俄罗斯人够强悍,不愧为战斗民族,跟武装到牙齿的南部非洲军队,完全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作战风格。
  上将巴顿有些话不好当面说。
  如果兵力差不多,装备水平也差不多,后勤都充足的情况下。
  小巴顿多半是干不过隆美尔的。
  毕竟一个空有理论,一个经验丰富。
  这话现在说了也没用,隆美尔已经被调走,打阿尼姆和梅赛,肯定比打隆美尔更轻松。
  1月1号,新年第一天,自由法国盟军向意属北非发动全面进攻。
  巴顿一共出动了19个师,第一波攻击部队是由包括3个装甲师在内的5个师组成,第17装甲师首先向梅赛元帅率领的意大利军队发起进攻。
  在此之前,小胡子下令将隆美尔下辖的德意联军改编为意大利第一集团军,由梅赛任总司令。
  梅赛刚刚接手指挥权,了解到部队的情况之后心凉了一大半。
  第一集团军刚刚在阿拉曼惨败,士气低落,损失惨重,在后撤过程中丢失了大量重装备。
  虽然第一集团军还有130辆坦克,但是油料和弹药都严重不足,而且经过长途跋涉之后,迫切需要保养,很多零部件需要更换,可以作战的坦克还不到100辆。
  考虑到第一集团军正面的英国第八集团军实力强大,梅赛向阿尼姆提出,将一部分意大利军队划拨到第一集团军,曾江第一集团军的实力。
  阿尼姆同意了梅赛的要求,将三个意大利师划拨到第一集团军,其中就包括第17装甲师正面的意大利第54步兵师,和第57半摩托化步兵师。
  摩托化步兵师是指搭乘车辆实施机动,徒步进行作战的兵种。
  半摩托的意思是部队装备的车辆数量不足,不足以搭载所有士兵,所以就叫半摩托,意思是摩托化完成了一半。
  第17师则是标准的装甲师,配备一个三团制的装甲旅,其中包括一个装备“虎”式坦克的重型坦克团,和两个装备“豹”式坦克的中型坦克团。
  除装甲部队之外,第17师还配备了一个装备“短吻鳄”装甲车的装甲步兵团,一个配备自行榴弹炮的装甲炮兵团,以及一个配备轻型坦克和装甲车、侦察车的装甲侦察营。
  在刚刚过去的伏尔加格勒战役中,俄罗斯人更多使用的还是步坦协同,坦克部队并没有集中使用,攻击力也不够强。
  第17师装备的坦克370辆,装甲车大约150辆,由于伴随步兵已经全部装甲化,部队的攻击速度很快,第54步兵师根本来不及反应,就被第17装甲师攻破防线。
  “你说什么?南部非洲人已经攻破了我们的前沿防线?”第54步兵师师长加里纳利惊讶莫名,他十分钟前刚刚收到南部非洲军队发起进攻的报告,还没有来得及组织火力打击呢,前沿阵地这就被突破了。
  这太不可思议了。
  正常情况下,部队再发起进攻前,是要进行火力打击的,火力打击的时间长短,视战役规模而定,大规模战役的火力打击有时候会持续半个月之久。
  小规模战斗的火力打击,最起码也是半个小时起步。
  考虑到南部非洲拥有数量众多的火炮,这个时间应该更长才对。
  加里纳利和梅赛一样,刚从俄罗斯来到北非,他对战争的理解还停留在去年的俄罗斯,对南部非洲军队的作战方式缺乏了解。
  “是的将军,南部非洲人已经突破了我们的前线阵地,请您马上从指挥部撤离,否则就来不及了——”加里纳利的副官心急如焚,大人,快跑吧——
  “不,不可能,我们要顶住南部非洲军队的进攻,并且组织反击,我还有预备队——”加里纳利不认输,他的牌还没打光。
  不过加里纳利连出牌的机会都没有了,他出动预备队的命令还没有发出去,南部非洲的“豹”式坦克就打到门口,把加里纳利堵在指挥部里。


第2281章 细节决定成败
  北非这种环境,实在是太有利于装甲部队集团作战了。
  到处都是沙漠戈壁,一眼看过去视线一览无余,没山没沟没树,连小河沟都没有,坦克手油门踩住随便飚,碾碎一切。
  意大利部队装备的反坦克炮威力严重不足,“豹”式坦克的正面装甲,能扛得住75毫米反坦克炮在1200米距离上的正面攻击,加装反应甲之后防御力进一步得到有效提升,意大利人的37毫米反坦克炮,对于“豹”式来说就是挠痒痒。
  反过来“豹”式坦克的88毫米炮,在2000米距离上能击穿110毫米厚的装甲。
  之所以强调“110毫米”这个单位,是因为全世界目前只有“虎”式的正面装甲厚度达到110毫米,“豹”式都要差一点。
  换句话说就是最锋利的矛,加上最坚固的盾,意大利人输得不怨。
  把加里纳利堵在司令部里的,是韩凯指挥的2281号车。
  美第2军的失败,为第17装甲师的官兵敲响警钟,德意联军并非没有作战能力,就算武器装备更先进,也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避免重蹈美第2军的覆辙。
  战后总结是个好习惯,南部非洲军队每一次作战后都会多次复盘,没有参与的战斗,也会在沙盘上多次推演,坦克手们就是在一次次复盘和推演中,逐渐成为经验丰富的精锐装甲兵。
  美第2军的失利,暴露出很多问题,其中很大一部分归咎于美国大兵的骄傲自大,第2军从将军到士兵,对于这场战争都没有深刻的认识,他们怀着“救世主”心态来到欧洲作战,完全不顾及美军不管是从装备上,还是从作战理念上都已经远远落后的事实。
  武器装备这方面,前面已经分析了很多次,美国就算最新式的“谢尔曼”,能力上跟德国最新式的五号相比还是有差距。
  作战理念上更落后。
  很多美国将军对于战争的理解还停留在二十年前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战术理解最深刻的小巴顿,也仅仅是从人海战术,进步到步坦协同的程度,根本没有找到装甲部队的正确使用方式。
  俄德战争爆发后,南部非洲军方对俄罗斯战场上发生的每一次战役进行分析,尤其是对装甲部队的使用上,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第17装甲师的进攻,完全抛弃了以往的步炮协同、步坦协同,使用的战术是最近这一年,才在南部非洲军方内部刚刚提出的立体化作战。
  南部非洲除了拥有强大的装甲部队,还有近乎无敌的空中优势。
  最新消息,南部非洲国防部和罗伯特·葛达德实验室联合研发的喷气式飞机,上个月已经在罗德西亚成功试飞,项目稳定推进。
  这个消息南部非洲军方并没有大肆宣传。
  不是为了保密,而是有点尴尬。
  南部非洲陆军装备的“猎豹”战斗机,在各项数据上已经基本达到螺旋桨战斗机的极限水平,进步的空间非常小,所以南部非洲军方才把更多的资源放在喷气式飞机上。
  现在的喷气式飞机还处于比较原始的状态,各项数据的表现甚至都不如“猎豹”,这在南部非洲军方内部也引起一些争议。
  与其把海量的资金用在喷气式飞机的研究上,不如生产更多的“猎豹”,以巩固优势。
  还是罗克力排众议,坚持支持研发喷气式战斗机,这个项目才得以正常推进。
  南部非洲军方的立体化作战,在步炮协同、步坦协同的基础上增加了空地协调,近地支援机在战场上的表现非常好,可以对敌方工事、坦克、炮兵阵地、指挥所、弹药库等重点位置进行精确打击,效果远比炮兵的远程打击更出色。
  这就可以解释南部非洲的装甲部队,为什么只配备了一个炮兵团,36门火炮了。
  火炮依然是战争之王,不过地位正在下降。
  第17装甲师的攻击,就是以近地支援机的打击为先导。
  第54师是纯粹的步兵师,没有装备坦克。
  沙漠地形也无法构建坚固的防御阵地,第54师的阵地是用沙包垒成的,交通壕都没挖,因为挖了也随时可能垮塌。
  这种情况下第17装甲师的攻击就很轻松了。
  第54师装备的反坦克炮,在近地支援机的第一波攻击中损失惨重。
  所剩无几的反坦克炮,在装甲部队推进中又被挨个点名。
  南部非洲装甲部队之前的作战中,伴随步兵跟在坦克后面阵地进攻,攻击的速度取决于伴随步兵的进攻速度。
  步兵装备装甲车之后,攻击速度大大提高,“短吻鳄”装甲车的速度比“豹”式坦克更快,得注意控制速度,不要冲到“豹”式前面才行。
  “将军,请放弃无谓抵抗,你和你的手下,将受到和身份相匹配的待遇,属于你们的战争已经结束了——”韩凯主动进入加里纳利的指挥部,当面劝说加里纳利投降。
  加里纳利脸色苍白,浑身颤抖,嘴唇蠕动,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俄罗斯人是熊,南部非洲人是狮子,德国人是虎,意大利人以前认为自己最起码是狼,没想到却是羊,谁都可以欺负。
  这时候所有人的视线都集中在加里纳利身上。
  有几名年轻的意大利军官脸色涨红,手就放在腰间的枪套上,只需要加里纳利一声令下,韩凯就会被打成马蜂窝。
  当然开枪的后果也很严重,到时候恐怕指挥所从上到下都会遭到南部非洲人的报复。
  “将军——”第54师参谋长洛伦佐·切尼担心加里纳利做出错误选择。
  洛伦佐没有去过俄罗斯,一直在北非作战,对于北非盟军很了解。
  南部非洲军队是北非唯一会兑现承诺的盟军部队。
  如果是向英国人投降,那么即便不会遭到英国人的报复,也绝对无法得到和身份相匹配的待遇,因为英国连自己人的待遇都保证不了。
  美国人更过分,看看一战后驻扎在德国的美军就知道,美国大兵的道德水准那是相当的低,就算有能力提供和身份相匹配的待遇,美国人也不会那样做。
  法国人就算了,如果对面是法国人,意大利人根本不会投降。
  “好吧,我会命令我的部队停止抵抗,希望你们能兑现承诺。”加里纳利内心极度忐忑,他还是不够了解南部非洲军队。
  其实下不下令都无所谓,面对第17装甲师的钢铁洪流,意大利人根本无心恋战,很多意大利士兵在南部非洲坦克攻入阵地之后,就干脆利落的投降,根本不抵抗,也不试图逃跑。
  茫茫大漠,逃又能逃到哪儿去?
  就算逃到海边也没船,盟军舰队已经再次将地中海封锁。
  有了加里纳利的命令,战斗迅速结束,只有一支意大利军队拒绝投降,惨遭南部非洲军队的围攻。
  这时候加里纳利才认识到,投降的决定是非常正确的。
  南部非洲军队不喜欢正面强攻,不代表没有攻击能力,相反正面攻坚的能力那是相当强。
  第17装甲师配备的炮兵部队,装备的是120毫米自行榴弹炮。
  自行榴弹炮的效率极高,炮组成员较拖拽火炮的炮组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