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剑滩头距离康城并不远,德国第21坦克师还是很职业的,侦查哨放到五公里之外,第8步兵师还没有靠近康城,德军哨兵就主动示警,偷袭战打成了阵地进攻战。
雨势现在不仅没停,反而越来越大。
就在刚刚,汉德森还跟科尔幻想着,第8步兵师可以趁德军第21坦克师不备,打一场偷袭战。
现在希望落空,不过阵地战汉德森和科尔也不怵,“豹”式还是有信心战胜德国的四号坦克的。
和形同虚设的滩头阵地不同,康城作为法国北部的航运中心,德国人苦心经营,围绕着康城修建了坚固的防御工事,不仅有复杂的地下交通壕,而且还有高低搭配无死角的明暗堡,龙牙铁丝网地雷阵反坦克战壕什么的更是应有尽有,关键德军阵地上还有坦克协助防守,这也是一场硬仗。
谢建业没有急着进攻,还是先呼叫支援,德国人的阵地就算再坚固,谢建业也有信心用铁榔头将德国人的阵地一点点敲碎。
轰炸机来的很及时,不过轰炸效果并不好,天气太糟糕了,明明是中午,感觉却跟傍晚差不多,装甲指挥车里要开灯才能看得清地图。
“要不要请空降兵在机场空降?”布洛姆菲尔德希望内外开花,德国人现在躲在坚固的堡垒内,第8步兵师的官兵却在淋雨,这仗打得太憋屈,如果可以的话,布洛姆菲尔德宁愿等天晴之后再进攻。
“不,那样空降兵损失太大,除非能召唤英国或者美国的空降兵——”谢建业死道友不死贫道,这也就说说而已,几乎不可能。
南部非洲并没有派出空降兵参与第一波空降,这本来就让英军和美军很不满。
现在德国人严阵以待,康城虽然有法国北部最大的机场,但谁都知道在康城空降就是自寻死路,空降兵们就算再勇敢,也不会执行这样明知必死的任务。
“那还是我们自己来吧——”布洛姆菲尔德也知道不可能,那就一板一眼正规来。
这时候炮兵已经开始对德军防线进行轰击,效果同样不佳。
德国人修建的工事还是很坚固的,碉堡顶部的覆土厚度都在两米以上,雷区的宽度达到200米,反坦克战壕又宽又深,而且还是连续四道,德国人也并非没有还手能力,南部非洲炮兵刚开火不久,德国炮兵的火力反制就接踵而来。
还好,德国人的火力反制并不强,而且也不够准确,对南部非洲炮兵没有造成任何伤害。
雨势度南部非洲这边有影响,对德国那边同样有影响。
德国炮兵不清楚南部非洲炮兵阵地的方位和距离,南部非洲炮兵却可以轻松计算出德军炮兵阵地的大概方位。
不管德国人如何谨慎,炮兵阵地也肯定在康城之内,如果有需要的话,南部非洲炮兵可以用炮弹将康城一寸一寸洗一遍。
俄罗斯战场上,德国人和俄罗斯人就是这么干的。
所以战争真没有温情脉脉,有的只是满目疮痍和残垣断壁,参战双方打红了眼也不会在乎什么平民区军事区,不管使用什么方法,把敌人消灭就对了。
如果按照英军传统,战役级别的火力准备,通常要持续一个星期,甚至是更长时间。
南部非洲这边没时间,速战速决,所以在炮兵开始狂轰滥炸的时候,工兵再次出动,清理德国人的防御工事。
德国人还是很狡猾的,“龙牙”并不像看上去那样只有大约一米左右,地下还有一米多,而且还用混凝土浇铸成一个整体,要清理起来非常困难。
这也难不住工兵,对付“龙牙”除了推土机之外,定向爆破也很有效,简单一堆炸药包贴上去,轻轻松松一炸一大片。
这样炸还有好处,毕竟“龙牙”阵后面就是德国人的雷区,通常情况下,“龙牙”后面的雷区,地雷的密度会小一些。
毕竟德国人也没有太多地雷可用,更多钢铁还得造四号五号呢。
南部非洲有的是钢铁,能用钢铁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豹”式坦克的防御力也很强,一辆“豹”式坦克刚刚越过德国人的雷区,就遭到反坦克炮的攻击。
还好,反坦克炮并没能击穿“豹”式坦克的装甲。
不过这一次进攻也就到此为止了,第一次只是试探性进攻,寻找德军阵地的弱点,接下来才是重头戏。
第2390章 难度大就对了
第八步兵师进攻的同时,美军和英军也按照计划,向各自的目标发起进攻,美第1集团军的任务是夺取瑟堡,担负主攻;英第2集团军猛攻卡昂,造成直取巴黎的假象作为佯攻,分担美军的压力。
隆美尔的装甲部队虽然没能运动到位,还是积极调动步兵师填补防线,虽然步兵的调动同样困难。
6号晚上,隆美尔曾经向小胡子建议,希望将所有部队撤到塞纳河对岸,收缩防线,沿塞纳河布置防守。
这个要求同样遭到小胡子的拒绝,小胡子现在无法接受任何和撤退有关的建议,即便撤退建议是正确的——
也不一定是正确的。
隆美尔是个感情世界很复杂的人。
和很多普通德国人一样,隆美尔将小胡子视为德国的救星,期待小胡子能带领德国重新崛起,这也同样是隆美尔的理想。
巴巴罗萨计划开始前,一切顺利,27天征服波兰,1天征服丹麦,23天征服挪威,5天征服荷兰,18天征服比利时,连法国都只用时39天。
如果让隆美尔指挥德军,那么德国在波兰之后,或许会选择和英法联手向俄罗斯发动进攻,那样整个二战的历史就将改写。
小胡子没选择联手英法,而是选择向法国发动进攻,虽然德军势如破竹击败法国,然后这却成为一系列失败的开始。
或许也正是因为隆美尔不赞成进攻俄罗斯,所以才被小胡子派往北非。
和两年前相比,德意志第三帝国此时已经穷途暮路,隆美尔就算能力再强也无法拯救德国,所以隆美尔希望能以一种类似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方式结束战争,避免德国受到更大伤害。
这种方式小胡子肯定是不能接受的。
和第八步兵师一样,英军和美军的进攻同样困难重重,恶劣的天气是最大的敌人,美军装甲部队深陷泥泞,每天推进的速度平均只有1。5公里,照这个速度下去的话,美军要抵达瑟堡需要将近两个月。
英军更惨,部队根本没有出发,前往卡昂的道路被盟军轰炸机彻底摧毁,修复道路至少需要一个星期。
当然这里面可能也有其他原因,毕竟英军对于拯救法国一直缺乏热情,看蒙哥马利的意思,如果南部非洲工兵不帮忙的话,那么英军要修复道路至少要等到明年。
第8步兵师的进攻也不顺利,第21坦克师是全部由德国人组成的部队,战斗意志很顽强,第8步兵师在7号当天一共发动了四次进攻,距离德军前沿阵地最近的时候只有不到五十米。
这五十米最终也没能成功突破,德军的抵抗非常顽强,死战不退,第8步兵师的伤亡越来越大,入夜后战斗逐渐停止。
“德国人太狡猾了,完全没有偷袭的机会——”谢建业和布洛姆菲尔德在入夜后亲自前往前线视察,情况不容乐观。
德国人早有防备,夜幕降临后就不停的发射照明弹,一刻也不停歇,完全没有机会偷袭。
偷袭的胜算也不大,德军阵地上有坦克协助防守,贸然派出轻装步兵,很大概率遭到坦克的屠杀,派出坦克作战也同样危险,德国人的反坦克炮,在近距离还是可以击穿“豹”式的。
“那就耗嘛,看德国人有多少照明弹可以用。”布洛姆菲尔德不着急,跟英美军队相比,南部非洲军队已经占得先机。
虽然没有赌注,盟军内部还是有竞争,大的方面讲,看谁先占领柏林,最近的目标是巴黎。
“不要给德国人休息的机会,熬也把德国人熬死——”谢建业发狠,想打成歼灭战,打出南部非洲的军威。
这也不容易,情况在8号发生了变化。
8号早晨,南部非洲轰炸机例行对德军阵地进行轰炸,意外发现德军已经将康城机场彻底破坏。
费希丁格或许能力不足,魄力还是有的。
盟军已经彻底控制诺曼底领空,康城机场就算一切正常,第21装甲师也无法得到空中增援,所以费希丁格干脆下令将机场彻底破坏,这样就算盟军夺取康城,也同样无法利用机场进行补给。
这算是破釜沉舟,然后就轮到盟军难受了。
盟军进攻康城的目标就是夺取康城机场,现在机场已经被彻底摧毁,就算将康城拿下也失去作用,考虑到德军第21装甲师的战斗意志,盖文命令8师停止进攻,将康城团团包围。
“为什么要停止进攻?即便康城机场失去作用,将德军第21装甲师彻底消灭依然是一次重大胜利。”埃森豪威尔对盖文的命令不太满意,他这两天很生气。
“霸王”行动开始后,除了登陆部队凭借战术突然性建立滩头阵地之外,几乎没一件顺心事。
南部非洲军队算不是错了,至少8师成功将德军第21装甲师围在康城。
英军和美军那边一塌糊涂,美第101空降师实施空降已经超过72小时了,还没有完成集结呢。
英军情况稍好点,战斗意志却又出问题,埃森豪威尔现在怀疑到卡昂的道路并不是被轰炸机炸断的,而是英军自己炸断的。
“强攻康城并不是个好主意,德国人拥有坚固的防御阵地,作战意志顽强,强攻的话攻击部队会遭到巨大损失,最好的办法是围而不攻,等德国人的物资耗尽,德国人会主动离开阵地。”杨·史沫资主动承担责任,老元帅说话有底气,根本不怵埃森豪威尔。
杨·史沫资晋升为元帅的时候,埃森豪威尔刚从西点军校毕业,以少尉军衔赴德克萨斯圣安东尼奥任职。
埃森豪威尔的履历也很诡异。
1915年埃森豪威尔从西点军校毕业,授少尉军衔,第二年就晋升为少校。
少尉和少校中间差着好几级呢,参考隆美尔的晋升速度,埃森豪威尔想升到少校,至少需要30年。
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埃森豪威尔的军衔为中校,这时候距离埃森豪威尔晋升为少校已经过去整整20年。
然后埃森豪威尔就进入快车道,先是被任命为战争计划处副处长,再被提升为计划厅厅长,到了欧洲之后更是火箭般晋升,短短两年内就完成少将到上将的蜕变。
就算是上将,距离杨·史沫资的元帅还差着级别的。
所以杨·史沫资完全有资格强势回应埃森豪威尔。
“康城是法国北部的航运中心,德国人囤积了大量物资,要等多少年,才能等到德国人物资耗尽?”蒙哥马利阴阳怪气。
“你还是先把到卡昂的路修好吧!”杨·史沫资没好气,盟军现在的这些指挥官,跟杨·史沫资相比都是弟弟——
杨·史沫资成为元帅的时候,蒙哥马利军衔是中尉。
其他人都不说话,南部非洲跟英美神仙打架,其他国家的元帅将军们连参与的资格都没有。
“现在的天气比前段时间更糟糕,我们需要时间补充物资,稳固滩头阵地。”蒙哥马利理直气壮,要怪就怪天公不作美。
这也是事实,本来天气预报部门预测,“D”日行动开始后,至少会有一个星期的晴朗天气,盟军可以利用这段时间运送更多的部队和补给。
现在计划被彻底打乱,晴朗天气持续不到48小时,盟军送往诺曼底的部队和物资,只有计划中的百分之二十。
换句话说,现在就算德军敞开大门,盟军坦克估计也开不到巴黎。
“那么我们就等嘛,只到合适的机会出现。”杨·史沫资不着急。
盟军现在三条进攻线,诺曼底一个,西班牙方向一个,最后一个是意大利。
三条线除了诺曼底这个,另外两个都是以南部非洲军队为主,进展都很顺利,现在着急的应该是埃森豪威尔和蒙哥马利才对。
再这样拖延下去,南部非洲和俄罗斯就要成为欧洲大陆的拯救者了,这恐怕是英国和美国最不愿意看到的事。
美国人不知道,英国人肯定不愿意看到南部非洲的影响力在欧洲扩张。
8号当晚,温斯顿召见蒙哥马利,两人聊了什么外人不得而知,9号当天英军开始主动向卡昂发动进攻,这时候路还没修好呢。
“我现在很能理解上一次世界大战时你父亲的心情,记得那时候,因为你父亲的反应迟钝,我们两个之间还爆发过矛盾。”杨·史沫资彻底认清现实,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盖文苦笑,无话可说。
战场上英军和美军虽然行动迟缓,在报纸上可是乘风破浪突飞猛进,经过这几天的宣传,德国正在全线溃退,盟军在几乎所有战线捷报频传,英军修复了一座桥都被大书特书,虽然那座桥的长度只有不到十米。
这段时间俄罗斯战场的有关新闻彻底从报纸上消失,没有人关注俄罗斯战场还有近180个师,即便最客观的《泰晤士报》,也将大部分注意力放在诺曼底。
报社的编辑也是人才。
诺曼底除了狂风和暴雨几乎没有任何新闻,美军在和泥泞战斗,英军忙着修路,南部非洲第8师将德军第21装甲师围在康城,每天消耗数十吨炮弹,战斗却没有丝毫进展。
“你有没有得到来自你父亲的秘密指示?”杨·史沫资直言不讳,似乎是担心罗克私下里命令盖文故意保存实力。
“不不不,没有,我父亲没有给过我任何不能公开的命令。”盖文果断否认,跟英国人相比,罗克还是有底线的。
罗克跟杨·史沫资一样,都是希望尽快结束战争。
有些人却并不这样想,他们不在乎战争每多拖延一天,会有多少人死去,只在乎自己的利益是否受到损失。
“如果可以,我希望第8师还是尽快恢复进攻——”杨·史沫资还是理智的,这会儿说的话,跟军事会议上的话完全不同。
盖文疑问眼神,不太能理解杨·史沫资的意思。
“如果我们等下去,那么我们也同样能赢得最终的胜利,但是那样的胜利没有任何意义,人们不会记得我们曾经为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