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全军覆没,得马上组织第二次进攻。
杨·史沫资掉头就走,连个招呼都没打。
英军开始进攻的时候,南部非洲这边也已经做好攻击准备。
打头阵的还是第8步兵师,配合他们作战的是来自刚果王国第77师。
作为南部非洲联盟国家,刚果王国派出大约13个师加入远征军,这些部队分别部署在北非、欧洲、以及巴尔干,表现活跃。
第77师是轻步兵师,全师官兵1。8万人,除军官和炮兵等技术兵种之外,全部由刚果人组成。
第77师师长是来自海滨城市卡宾的路易斯,比利时裔刚果人,尼亚萨兰陆军学院毕业,对德国人的仇恨毫不掩饰。
“我有一个好主意,我们可以在夜间发动进攻,夜幕会给我们的士兵提供最佳保护。”路易斯善于利用士兵们的肤色,这却是是个巨大优势。
“不用,我们是山地部队,最擅长和敌人在废墟上作战。”谢建业没有让第77师打头阵的意思,南部非洲军队不能总是跟在后面捡便宜,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好吧,如果有俘虏,就交给我们处理。”路易斯的态度也没有多坚决,如果谢建业要求他的部队进攻,路易斯会听从命令,打配合当然也行。
总之就是做好辅助角色,路易斯知道第77师的战斗力,跟8师差距有点大,别的不说,第77师除了没有装甲部队之外,重炮的数量也比8师少一半。
精确射手和熟练机枪手这种技术兵种的数量更少,这两种都需要大量训练才能培养出来,刚果王国没这个实力。
几乎是在英军开始进攻的同时,8师也向德军阵地发起进攻。
和乱哄哄的印度士兵不同,8师这边就是标准的步坦协同,每辆坦克配备一个步兵班,而且还是踩着炮弹的落点前进,不给德军轻松反击的机会。
连续多日的轰炸,卡昂德军也损失惨重,盟军准备二次进攻的这段时间,空军每天都会对卡昂进行例行轰炸。
现在空军也学聪明了,炸弹改为瞬发引信,减少对道路和建筑物的破坏。
德军也改变战术,采取纵深梯次防御,大量使用88毫米高平两用炮,并且利用有利地形不断组织反击。
这种方式在面对印度部队的时候很有效。
用来对付真正的南部非洲部队,效果马上大打折扣。
关键还是88毫米炮在打“豹”式坦克的时候威力不足。
“豹”式坦克的正面装甲厚达100毫米,再加上外挂反应甲,除非88炮抵近射击,否则无法击穿“豹”式坦克的装甲。
“豹”式的坦克手也不傻,出发后不急着前进,一路走走停停,对任何可能的反坦克炮阵地进行攻击,这时候也不需要考虑平民伤亡了,整个卡昂都已经被空军夷为平地,平民要么逃离,要么都被埋在废墟里。
轰——
一辆“豹”式使用高爆弹,将一栋已经半倒塌的房屋彻底摧毁,这种房屋最可能被德军利用,只需要一个粘性炸弹,就能让一辆坦克失去战斗力。
粘弹也无法击穿车体,但可以将履带炸断,如果坦克手试图修复,那么就会给德军留出攻击的机会。
所以还是小心点好,一发高爆弹而已,成本不过十五兰特,跟一辆坦克相比很划算。
“右前方的烟囱,干掉它!”跟在“豹”式后面的步兵少尉,使用电话跟车长联系。
烟囱其实也只剩下半个,88高射炮不可能布置在那里,不过烟囱这种地方跟钟楼一样,都是德军狙击手的最爱,小心无大错。
“豹”式调整炮塔瞄准,用了两发炮弹才将烟囱干掉。
“兄弟,你的射击技术还需要精进!”上尉精益求精,电话里车长也没好气。
“发了个克,现在车里面最少50度,要不你进来试试?”
前段时间诺曼底天气糟糕,气候还比较凉爽,有时候夜里睡觉不注意的话还会着凉。
这几天天气彻底放晴,终于有了点夏天的意思,陆军都已经换上夏装,坦克手们没得选择,他们的工作环境糟糕到可怕,狭窄的车内同时塞进去好几个人,再加上随时散发热量的发动机,发射炮弹溢出的硝烟,人就算不热死也呛死了。
“你把盖子打开嘛,可以透透气——”上尉开玩笑,这事儿想都不要想,万一一枚手雷丢进来,那就一锅端。
“呵,前面道路被阻断,我只能送你们到这里了,祝你们好运!”车长不生气,坦克的任务是掩护步兵接近城区,接下来全靠步兵硬啃。
“谢谢,你的任务很出色,非常感谢!”上尉摘下肩上的自动步枪,检查一下弹匣,向旁边的大兵们挥挥手,猫着腰越过坦克,窜入到未知的城市里。
鉴于整个城市都已经变成废墟,接下来每一步都可能藏有巨大危险。
“汤姆,上高点提供掩护——路易,背着你的罐子离我远一点——孙,准备好手榴弹——”上尉口中不停的下达命令。
路易背的是火焰喷射器,这玩意儿在城市战中很好用,就是太危险,万一储存燃料的容器爆炸,整个班都会团灭。
手榴弹是最好用的武器,所有经过的房子、窗口、地窖、甚至废墟都最好顺手来一枚。
这些都好理解,精确射手就有点傻眼。
放眼看过去都是废墟,根本没有高点这一说。
就算有也不敢上,上尉都知道重点照顾烟囱和钟楼,德国人难道不知道?
刚进入市区不久,一名士兵不慎踢倒一块石板,引爆了石板后面的炸弹,士兵腿部严重受伤,无法坚持战斗。
上尉安排两名士兵把伤兵送回去,现在德国人也学聪明了,布置诡雷不是以杀死为目的,这种程度的伤害会严重影响整个小队的战斗力。
直接炸死的话,多半会激发其他士兵同仇敌忾的心理,作战愈发勇敢。
这样效果最好,鲜血淋漓的伤口就算有勋章补偿,也让人望而生畏,谁都不希望留下终生残疾。
“该死的德国佬!”上尉咬牙切齿,躲在一堵矮墙后面观察。
呯——
对面肯定有德军的狙击手,子弹就打在上尉旁边的矮墙上。
上尉掏出一枚烟雾弹,决定直接冲过去。
这个决定有点冒险,谁都不知道前面的废墟里有多少德军。
搞不好还会有德军的坦克。
第2415章 当然是投奔光明啦
确实有坦克,但不是最先进的“虎王”,甚至连四号和五号都不是,而是德国在战争爆发前就已经装备的三号坦克。
三号是一个不成功的系列,产量最高的三号J型也只生产了1500辆,从1940年开始逐渐被四号取代。
在四号和五号成为德军主力坦克之后,德军试图对三号坦克进行改进,曾经将一部分三号坦克改装成喷火坦克用于俄罗斯战场。
这个转型也并不成功,随后三号被大量装备给驻扎在占领国的二线部队驻屯军,法国境内的大部分装甲部队,装备的都是三号,以及更早生产的二号。
三号坦克的战斗全重只有25吨,正面主装甲厚度只有45毫米,其武备系统是一门50毫米坦克炮,以及一挺同轴机枪,连高射机枪都没有配备。
二号的性能更弱,不过即便如此,轻装步兵在面对这两种坦克的时候,如果没有趁手武器,那就会被轻松屠杀。
街道烟雾弥漫之后,上尉从矮墙后跃出,冲向对面的街道。
这是南部非洲军队的习惯,英军和法军军官,在冲锋的时候会说:给我冲!
南部非洲军官则是“跟我冲”,所以南部非洲的士兵,永远都比英军和法军更勇敢。
十几名士兵跟着上尉冲到街对面,然后他们就听到坦克发动机的声音。
上尉不着急,还是先观察,在发现是三号坦克,而且只有一辆之后,上尉抬手把背着火箭筒的火力手叫过来。
南部非洲军队的装备也不太一样,山地步兵配备的装甲部队较少,火箭筒和火焰喷射器这种特殊武器就多一些,装甲部队里这两种只配备到排一级,山地步兵直接到班。
这时候距离已经近到火力手都不需要瞄准的程度,一发火箭弹过去,三号坦克车体正面被击穿,车长侥幸未死,打开顶盖想逃生,被步枪手们乱枪击毙。
半自动步枪这种环境下真的好用,毛瑟还得打一发拉一下枪栓,半自动步枪连续扣扳机就行了,两支半自动就能打出类似轻机枪的效果。
“上,上上上——”上尉不停留,带领士兵们继续前进。
呯!
德军狙击手再次开枪,这一次依然没有击中,估计技术也不太行。
也正常,德军的优秀狙击手都在俄罗斯跟瓦西里们对线呢,驻屯军怎么可能有优秀狙击手嘛,就算有,也是上一次世界大战退役的老兵,还能不能拿得动枪都不好说。
“霸王”行动开始后,盟军俘获的德军战俘,年龄最大的达到69岁,年龄最小的只有11岁。
11岁!
在南部非洲刚上中学。
69岁也已经是颐养天年的年龄,在欧洲却还要和盟军这些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殊死搏斗,既可恨又可悲。
德军狙击手没有第三次机会了,南部非洲军中的精确射手都是年轻力壮,而且经验丰富的好手,躲藏在废墟中的德军狙击手很快被发现,一击丧命。
狙击手之间的对决,就是第二次卡昂进攻的缩影。
一方准备充分,占尽优势,兵力充足。
另一方困兽犹斗,后勤断绝,孤军奋战,这本来就是一场没有悬念的战斗,却生生让英国人搞成了连续剧。
不止卡昂的德军,巴黎的德军也是困兽犹斗。
早在十天前,巴黎的铁路工人就举行大罢工,导致巴黎和外界的交通彻底中断。
工人罢工也算是法国传统了,法兰西共和国时期,每隔一段时间工人就会举行罢工,频率跟休假差不多。
法国铁路工人罢工的频率尤其频繁,不仅持续时间长,而且态度坚决,只要没有达到目的,就算天王老子来,老子也不上班。
法兰西共和国统治的时候,法国铁路工人就那么勇于反抗,现在换成德国人统治,法国铁路工人罢工的理由更充足。
和以前不一样的是,罢工的铁路工人没有回家睡觉,而是主动加入反抗军,对抗德军统治,这有力的策应了盟军的进攻。
跟德军那些个老弱病残不一样,铁路工人可都是正值壮年的年轻人,体力充沛,精力旺盛,关键有组织有纪律这就更可怕了。
消息传到里昂,巴顿和戴高乐都无语。
巴顿惊讶的点在于:法国人既然这么勇于反抗,那为什么当初只打了39天就投降?
戴高乐的纠结点在于:当他看到法国铁路工人罢工的消息时,第一反应不是兴奋,而是尴尬和担心——
法国铁路工人可不仅仅勇于反抗德国人的统治,对待法国政府的态度也一样。
戴高乐等战争结束后,肯定是要当法国总统的人。
所以现在迪特里希·冯·肖尔蒂茨的焦头烂额,就是未来戴高乐的真实写照。
冯·肖尔铁茨是驻巴黎德军指挥官,出身于普鲁士军人世家,毕业于纪律严明的萨克森军官学校,在29年的军事生涯中,肖尔铁茨一向以无条件服从命令,坚决完成任务著称。
冯·肖尔铁茨是公认的硬汉,一个从来不问命令是多么严格,坚决执行的军官。
在东线血腥的塞瓦斯托波尔战役中,肖尔铁茨奉命率领一个师掩护德军主力部队撤退,在任务途中,肖尔铁茨一丝不苟地执行了焦土政策。
小胡子将肖尔铁茨派到法国,原因就在于肖尔铁茨对于命令的坚决执行。
7月15号,冯·肖尔铁茨抵达巴黎,此时他身负小胡子的一项秘密命令,当盟军攻击巴黎,德军无法取得战斗胜利时,冯·肖尔铁茨要将巴黎彻底摧毁。
冯·肖尔铁茨坚决执行小胡子的命令,这半个月以来,德军在巴黎所有的战略要地,和著名景点布置炸药,其中包括巴黎圣母院、埃菲尔铁塔、卢浮宫等著名历史建筑。
巴顿和戴高乐不知道冯·肖尔铁茨使用了多少炸药。
情报人员估计,那些炸药足够炸毁全世界一半桥梁。
“我已经派人秘密联系肖尔铁茨,希望他能放弃执行任务,避免巴黎遭到重大损失。”巴顿也不希望巴黎毁于战火,卢浮宫里还那么多宝贝呢,德国人不想要,可以给南部非洲啊——
“这个人是出了名的硬汉,与其策反他,不如派人干掉他!”戴高乐是关心则乱,干掉肖尔铁茨并不能解决问题,德国有的人愿意坚决执行小胡子的命令。
即便小胡子现在已经穷途末路。
“硬汉也是有弱点的——”巴顿不信邪,有句话怎么说来着:男人无所谓忠诚,忠诚是因为背叛的筹码太低。
巴顿在罗克身边工作的时候,罗克经常用的一句话是:给他一个他无法拒绝的条件。
肖尔铁茨的弱点是家庭。
铁打的硬汉,内心也有最柔软的部分不可触碰。
肖尔铁茨为了执行命令不怕死,但是不代表他可以拉着家人一起死。
隆美尔服毒自杀之前还要求不株连家人呢,肖尔铁茨同样可以为了家人放弃信仰。
“你派人绑架了他的家人?”戴高乐对巴顿的做事风格又有了新的认识。
一直以来,戴高乐对南部非洲的将军们,看法都挺正面的。
南部非洲将军有贪财的,有眷恋权势的,也有喜好美色的。
但总体来说,南部非洲的将军们——或者说南部非洲所有人都有底线,这个底线就是他们生而为人的道德底线。
如果巴顿为了策反肖尔铁茨,去绑架肖尔铁茨的家人,即便这是出于一个高尚的目的,方式也是卑鄙的。
当然,戴高乐并不抗拒这种卑鄙。
如果绑架肖尔铁茨的家人,就可以拯救巴黎。
那么戴高乐会亲自去德国,把肖尔铁茨的家人全部绑回法国。
道德底线是为有道德的人准备的。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怎么可能,我的意思是,我派人去柏林,说服肖尔铁茨的家人投奔光明!”巴顿一脸伟光正。
“哦——”戴高乐意味深长。
这话说的,让刚刚有了点小心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