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南非当警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南非当警察- 第16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为治疗俄罗斯伤员建野战医院,把南部非洲国防部的经费当什么了,你是为南部非洲国防部工作,还是为俄罗斯工作?
  “不去不知道,咱们的野战医院里,居然百分之八十的伤员都是俄罗斯人。”汤姆森之前不知道情况,现在意见就比较多。
  南部非洲的医疗水平比较发达嘛,前线部队也有战地医生和医疗兵的,一般小状况随手就料理了,犯不上送医院。
  如果伤情比较严重,那也不会在野战医院停留太长时间,简单手术之后就会送塞浦路斯休养,或者是接受进一步治疗。
  俄罗斯那边的情况有点差,现在是冬天,布达佩斯这边距离俄罗斯又有点远,俄罗斯国内医院的条件,还不一定有野战医院这边好呢,再加上佩斯的战况比较激烈,所以伤员就比较多。
  “不到两个月,俄罗斯那边欠我们的医疗费,已经接近一千万兰特。”孙修表情还有点遮遮掩掩,这个价格估计水分也比较大。
  南部非洲军人在野战医院治疗都是免费的,国防部埋单。
  俄罗斯那边没钱,就算有钱也多半会耍赖,所以医院那边在给俄罗斯伤员治疗的时候,费用方面控制的就比较严格。
  比如麻醉剂,能不用就不用了,反正俄罗斯人的神经比较粗,能忍。
  不能省的当然也不会省,比如这条腿看上去没多大用干脆切了吧这种事,就肯定不会发生在俄罗斯伤员身上。
  这样一来对比就很明显了。
  有些比较严重的情况,在俄罗斯那边多半是直接切了,在南部非洲这边就能保住。
  不是俄罗斯不舍得花钱,而是情况确实不允许,一部分情况是技术水平不行,另一部分情况是俄罗斯那边的医疗资源不足,医生数量不够,没有太多资源平均分摊到每一名俄罗斯官兵身上。
  所以就算手术的时候不打麻药,那些因为南部非洲医生的精湛医术水平保住四肢的俄罗斯官兵,对于野战医院多感激的。
  “这账找谁报?”汤姆森好奇,以前从来没有听说过这种事。
  那肯定。
  南部非洲国防部发战报,也是捡好听的说,这种事要是公之于众,那整天为钱发愁的预算委员会可就有话说了。
  世界大战这几年,南部非洲国防部,每年都要追加几次预算的,费用累积下来怎么也有几十上百亿。
  南部非洲就算再有钱,也架不住这样追加。
  你要是全用在远征军官兵身上也就算了,都是子弟兵,花再多也值得。
  用在俄罗斯人身上算什么事?
  照顾俄罗斯人那是大胡子的责任。
  “报不了,多半是烂了——”孙修两手一摊,这事他也没办法,不归他管,他只能控制尽量少花点。
  真正管事的也顾不上这些事。
  活着的舒赫维奇对英国有价值。
  死掉的舒赫维奇对南部非洲有价值。
  都说人死债消,放在舒赫维奇身上却没那么容易。
  几十万无辜平民的生命,你说消就消,脸怎么那么大呢。
  南部非洲宣传部门不是吃素的,早就注意到了乌克兰起义军的暴行,舒赫维奇刚被俘,宣传部门就准备开启新一轮政宣,可惜舒赫维奇死太快,这边计划还来得及完善呢,舒赫维奇就死了。
  人虽然死了,宣传部门的工作没停止。
  人要是活着,那宣传部门为了实事求是,说不得还得争取一笔经费,进行事实调查。
  现在人已经死了,宣传部门的笔杆子们就可以自由发挥,也不需要添油加醋什么的,就把乌克兰起义军干得那些事说一遍,就足够人神共愤了。
  就这还得挑着说,有些个太残忍的手段得跳过去,不能引发公众心理不适。
  12月24号,圣诞节前一天,《比勒陀利亚日报》在二版刊登了一则有关乌克兰起义军的新闻。
  不能上头版,圣诞节呢,不能给读者们添堵,头版得留给罗克的圣诞贺词,这也是惯例。
  说起来在南部非洲,圣诞节平安夜这些西方传统节日,受到的重视程度远不如春节重阳节这些华人传统节日。
  比勒陀利亚几乎不下雪,对于习惯了冰天雪地的欧洲人来说就缺少了一些节日气氛。
  不过比勒陀利亚人有个神奇的优点,不管什么日子都能开开心心的乐呵一下,所以节日气氛还是不错的。
  清晨,在贸易公司工作的尼尼斯早早起床,乘坐班车开始一天的工作。
  尼尼斯是来自巴尔干的斯拉夫人,去年和家人一起来到南部非洲,已经向移民局递交了申请,还在考察期。
  按照相关法律规定,新移民还处于考察期期间,是不能在南部非洲工作的。
  世界大战期间南部非洲很多人加入军队,本土劳动力就有点短缺,再加上这几年贸易形式好,需要的人手越来越多,所以移民局也就睁只眼闭只眼。
  要不然以尼尼斯的收入水平,大概率无力在比勒陀利亚安家。
  尼尼斯很幸运,他在贸易公司每个月可以领取150兰特薪水,这以正常的南部非洲标准来说不算多,但和妻子的收入加一起,生活还能过得去。
  这当然还得感谢德兰士瓦州政府为低收入群体提供的廉租公寓。
  “你们公司圣诞节也不放假吗?”公车上有熟人向尼尼斯打招呼。
  只是面熟,连名字都不知道,毕竟每天乘坐公车的都这些人,一来二去就面熟,真正的南部非洲人大多自己有车,开车上下班。
  “为什么要放假,三倍薪水呢——”尼尼斯不想休息,其实圣诞节上班也不会太忙,欧洲那边的同行,圣诞节也要休息的。
  “你好,我叫扬尼斯——”扬尼斯主动伸手,这就算正式认识了。
  “你好,我叫尼尼斯——”尼尼斯热情回应,新工作,新朋友,新生活,真好。
  介绍了名字,总得介绍下家乡,于是就有点尴尬,扬尼斯是德国人,尼尼斯是斯拉夫人,两个新朋友,在欧洲是死敌。
  “我只是祖籍德国,从来没有去过,在比利时出生长大——”扬尼斯的话有效缓解尴尬。
  也对,德国掉头向南,第一个打的国家就是比利时,很多比利时人通过圣洛克逃到南部非洲。
  “你做什么工作?”尼尼斯不想聊欧洲,太多痛苦回忆。
  “翻译,我好像只能做这个——”扬尼斯不隐瞒自己,朋友最重要的是坦诚。
  两人一路聊天,公车经过正义广场,教堂为了增加节日气氛,组织唱诗班公开演出,很多商贩把摊位摆在广场周围,这在平时是违法的,现在巡警就在旁边笑吟吟看着也不管,大过节的,还是少点鸡飞狗跳。
  广场上人有点多,居然还有人放风筝,某个旅行社的旅行团正在组织拍照,同样颜色的帽子很显眼。
  有情侣正在喂鸽子,推着婴儿车散步的母亲,几个轮滑小子带着耳机呼啸而过,惊起一大片鸽子,喂鸽子的情侣也不生气,男友还抓住机会帮忙拍照片呢。
  一派祥和的节日气氛中,尼尼斯还是注意到,对面座位中年大叔正在看的报纸。
  报社编辑大概是故意的,配发的照片是黑白的,内容是一名士兵弯腰提枪,正在通过一个沦为废墟的街道。
  能上报纸的照片,肯定是精心挑选的,看时间似乎应该是清晨,逆光,所以士兵的表情看不太清楚,周围环境也有点复杂,那种身处战地的危险和残酷还是扑面而来。
  扬尼斯说了两句话都没得到回应,顺着尼尼斯的目光看过去,也被照片吸引。
  对比公车外一派祥和的节日气氛。
  感觉世界大战突然好像是几个世纪以前那么遥远。
  “感谢上帝,希望南部非洲永远不会爆发战争。”扬尼斯突然感慨。
  只有经历过战争,才懂得和平的宝贵。
  尼尼斯到公司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找报纸,公司有订阅的,不用自己花钱买。
  东线暂停的情况下,只有西线还在战斗。
  也不对,东亚也在战斗,最新战报表明,东亚盟军已经开启“奥林匹克行动”了,尼尼斯第一次看到这个标题的时候,还以为是东亚某个国家要举办奥运会。
  欧洲人对奥运会还是比较熟悉的。
  南部非洲人更喜欢友好运动会。
  尼尼斯是巴尔干人,自然更关心西线盟军。
  23号,就在昨天,俄罗斯军队再次向佩斯发起猛攻。
  现在战斗还在进行中,双方损失都没有统计,不过战线表明,俄罗斯军队似乎没什么进展。
  尼尼斯心情沉重,他虽然人在比勒陀利亚,还有亲戚在巴尔干。
  尼尼斯很为留在巴尔干的亲戚担心,也不知道战争会在什么时候才结束。
  “舒赫维奇真是个混蛋,我讨厌他!”尼尼斯的同事史蒂夫突然爆粗。


第2475章 把日本人的飞机逼出来
  报社编辑不敢把欧洲的真实情况写出来,有所保留,尼尼斯却很清楚。
  从世界大战爆发的第三年开始,巴尔干半岛国家就爆发了严重的饥荒,战争、瘟疫、死亡接踵而至,尼尼斯就是在那时候逃离家乡。
  俄罗斯的情况其实更严重,别看大胡子表现的一直很强硬,从1941年开始,俄罗斯的粮食就开始短缺,去年底,在俄罗斯的偏远农村,甚至发生过人吃人的惨剧。
  这并不奇怪。
  俄罗斯的三大粮仓,西部的东欧平原,西南部的顿河流域,以及伏尔加河中上游平原,战争爆发的当年就丢掉了两个,被德军占领,德国人不仅得到了粮食补给,还得到了更宝贵的油料。
  从这个角度上说,大胡子其实也是德军的运输大队长。
  这个情况一直持续到今年,也并没有得到彻底缓解,毕竟被占领地区的农业被彻底破坏,就算恢复生产,那也是明年以后的事了。
  所以现在不仅南部非洲在克制,俄罗斯人其实也在克制,因为这两年,俄罗斯还需要南部非洲的帮助。
  宣传部门紧锣密鼓的同时,布达佩斯战役还在进行中。
  12月底,马利诺夫斯基元帅下达了向佩斯发动总攻的命令。
  俄罗斯军队全线出击,以79个师的总兵力,向包围圈内的21个德军师发动进攻。
  这里要特别注明,俄罗斯参与进攻的部队都是齐装满员的标准师,包围圈内的德军部队却损兵折将,一部分部队的残余兵力不足三分之一。
  这个情况的争议有点大,因为在马利诺夫斯基元帅向大胡子的汇报中,佩斯守军至少有18万人。
  事实上,现在佩斯城内,德军兵力不足十万。
  战斗进行的非常激烈,大胡子要求马利诺夫斯基元帅在三月份之前结束战斗,那么参与进攻佩斯的两个方面军,就可以在夏天之前参与对维也纳的进攻,这样俄罗斯就可以在和其他盟军的竞争中占得先机。
  换句话说,现在大胡子也不再将德国当成最重要的对手。
  “一个星期前,俄罗斯人和匈牙利临时政府在莫斯科缔结停战协定,准备在匈牙利成立受俄罗斯支持的政府,如果我们不及时行动起来,那么匈牙利在战后将不可避免的沦为俄罗斯的势力范围。”杨·史沫资忧心忡忡,他受英国人的影响比较大,对俄罗斯的态度也比较仇视。
  这更多应该是基于对俄罗斯的担忧,毕竟欧洲对于南部非洲来说也很重要,如果放任俄罗斯的扩张,那么战后南部非洲恐怕将会失去大部分欧洲市场。
  “你觉得我们应该如何行动,也在匈牙利成立一个倾向于我们的政府?这样战争结束后,匈牙利会不会立刻陷入内战?”罗克不想打代理人战争,如果可以,罗克甚至想和俄罗斯划江而治。
  不对,是划河。
  多瑙河就不错。
  不过以罗克对大胡子的了解,大胡子恐怕是不会同意这个提议的。
  英国和美国也不会。
  “那就不是我们能控制的了,战争结束后,无论如何我都要退休。”杨·史沫资顾不了那么多,只要这个世界还有野心家,战争就不会停止。
  罗克看着杨·史沫资带来的资料,心情沉重。
  如果大胡子和俄罗斯宣传机构宣传的那样,真的是“慈父”,那么罗克让就让了,无所谓,反正匈牙利离南部非洲远得很。
  问题的关键在于大胡子真不是。
  英国人在正面战场不主动,收集俄罗斯军队黑料的时候可积极得很。
  杨·史沫资给罗克带来的,就是英国人收集的有关俄罗斯军队的黑料。
  在俄罗斯战场,俄罗斯军队表现的还算克制,毕竟是自己的国土上作战,不会太过分。
  随着战争的推进,战线从俄罗斯国内,推进到俄罗斯之外,俄罗斯军队终于原形毕露。
  之前大胡子要求南部非洲将舒赫维奇交给俄罗斯,理由是舒赫维奇在乌克兰犯下无可饶恕的罪孽,需要接受俄罗斯的审判,得到应有的惩罚。
  在杨·史沫资给罗克带来的这份报告里,俄罗斯军队在收复乌克兰过程中的一些表现,跟舒赫维奇领导的乌克兰起义军相比,毫不逊色。
  虽然舒赫维奇在组建乌克兰起义军的过程中使用了强迫手段,但是在和俄罗斯军队作战的过程中,乌克兰起义军可从不手软,他们中的很多人,尤其是西部省份一些人,从内心深处认为俄罗斯也是乌克兰的侵略者,所以俄罗斯军队在作战中的损失就有点大。
  俄罗斯可不是以德报怨的性格,战场上损失惨重,会想尽一切办法在战场外弥补,所以俄罗斯军队在乌克兰西部省份作战的时候,作风就跟敌境作战差不多,抢劫、殴打、弓虽女干甚至蓄意枪杀都很正常。
  英国人在报告中有统计,在乌克兰战役结束后的两个月内,至少11万乌克兰人遭到俄罗斯的清算。
  两个月后的数据没有,因为那是英国方面派往乌克兰的观察员被俄罗斯军队驱逐,理由是英方对俄罗斯战场进行了不公正报道。
  杨·史沫资把这份报告带给罗克的目的很明确。
  一直以来,罗克的俄罗斯的敌意都不够明确,至少达不到英国的要求。
  把这份报告带给罗克,意思是让罗克知道,如果放任俄罗斯的扩张,那么未来欧洲人都将遭到俄罗斯的残忍对待。
  “无论如何,这是他们自己选择的——”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