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大陆均衡政策彻底玩不下去了,俄罗斯一家独大,南部非洲和美国作为两个域外国家强势介入,英国已经力不从心,捉襟见肘。
“以狮城的管理权,交换南部非洲对于苏伊士运河和直布罗陀海峡的支持,你觉得如何?”罗克开条件,言外之意就是如果英国不同意,那么接下来南部非洲谋求的,就不止是狮城了。
换成爱德礼,罗克或许会矜持一些,等着爱德礼主动开条件。
对温斯顿没什么好矜持的,几十年的老朋友,温斯顿都能对罗克开门见山,罗克也不需要遮遮掩掩。
“你就不担心我们和华盛顿合作?”温斯顿也有底牌,大不了一拍两散。
“那么你就不担心,我们和美国人,在苏伊士运河和直布罗陀海峡的问题上合作?”罗克笑眯眯,这才是真正的杀手锏。
温斯顿纠结万分,他不想放弃海峡殖民地,更不想失去苏伊士运河和直布罗陀海峡的控制权。
地中海是英国执行大陆均衡政策的核心利益之一,失去对地中海的控制权,英国的影响力就将直接萎缩到英伦三岛,这是英国的死穴。
南部非洲的潜在合作对象,不仅是美国,在地中海的问题上,法国、意大利,以及俄罗斯,都是南部非洲的潜在合作对象。
所以罗克手里的牌多得很。
慢慢打不着急。
“曾经我认为你是我最好的朋友,南部非洲和大英帝国也是最佳盟友,永远不会背叛,你真正让我失望了,你和南部非洲,将失去我和大英帝国的友谊。”温斯顿被逼到墙角,形势远比他认为的更危险。
“为了大英帝国的利益,南部非洲被无端扯入两次世界大战,我们派出远征军赴欧作战,为英国提供物资支援和低息贷款,到现在还有数十万南部非洲远征军官兵在保护大英帝国的安全,南部非洲不是印度,不该,也没有义务为大英帝国无偿付出,如果这都不能作为友谊的见证,那么大英帝国的友谊,未免太廉价。”罗克说得温斯顿哑口无言。
是事实吗?
确实是。
可南部非洲真的像罗克形容的那样无私吗?
那倒也真没有,印度才是真无私。
至于感情。
从私人感情上说,温斯顿确实是罗克在这个世界上最好的朋友之一。
可私人感情无法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温斯顿在当上首相之后,也没有停止从南部非洲索要黄金,罗克给温斯顿让渡的利益太多了,以至于让温斯顿错以为,罗克会在狮城的问题上继续让步。
换成其他地区,没准罗克就让了。
狮城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居民都是华人,这让罗克怎么让?
继续让狮城华人遭受英国人和马来人的双重挤压?
都说不看僧面看佛面,温斯顿在当首相的时候,也没有看在罗克的面子上,提高事成华人的地位。
所以罗克现在挖大英帝国的墙角,自然就不遗余力。
既然你们英国人无法保证狮城华人的利益,那就让南部非洲来试试,狮城的未来,只会越来越好。
和狮城的未来不同,这个世界的未来充满着不确定性。
温斯顿毕竟是政治强人,不会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罗克和南部非洲上,在罗克这里碰了钉子之后,温斯顿回头就接受了《纽约时报》的专题采访。
在这次采访中,温斯顿重点强调了“铁幕”这个概念。
“从波罗的海边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已经拉下了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这张铁幕后面坐落着所有中欧、东欧古老国家的首都——华沙、柏林、布拉格、维也纳、布达佩斯、贝尔格莱德、布加勒斯特和索菲亚。这些著名的都市和周围的人口全都位于俄罗斯的势力范围之内,全都以这种或那种方式,不仅落入俄罗斯影响之下,而且越来越强烈地为莫斯科所控制——”温斯顿不愧为头号反俄斗士,他极富煽动力和感染力的演讲,会严重误导不明真相的民众。
温斯顿所说的也不全是夸张,很大一部分都是事实,但是在采访里,温斯顿严重误导了读者的注意力,将读者的注意力引导到俄罗斯的扩张上,从而达到多重目的。
第一重是爱德礼领导的工党内阁,和俄罗斯千丝万缕的暧昧关系。
俄罗斯的成功让世人惊讶无比,能在几乎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反败为胜,让人不得不重新审视俄罗斯这个国家,从而对共产国际充满兴趣。
英国工党的成功,跟俄罗斯的胜利关系密切。
“铁幕”这个概念,并不是温斯顿首创,但是在这个关键的时间节点,“铁幕”引发的关注,或将超出人们想象。
第二个要离间的,是南部非洲和俄罗斯刚刚达成,脆弱无比的默契。
南部非洲和俄罗斯达成默契,美国实在不行缩回美洲,受到的影响并不严重,最受伤的是英国。
温斯顿在采访中号召所有民主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对抗俄罗斯的权力扩张,南部非洲作为民主国家的一员,要不要跟?
跟的话,南部非洲和俄罗斯的关系将彻底破裂。
不跟的话,南部非洲将自绝于民主国家集团。
“没那么严重,南部非洲的对外关系,不会受到任何国家的胁迫。”温斯顿接受《纽约时报》采访的第二天,虽然内容还没有见报,罗克已经得知采访的全部内容。
这或许是温斯顿故意为之。
英国和俄罗斯现在还是盟友,作为前任英国首相,温斯顿就算再反俄,很多话也不能公开宣传,《纽约时报》的编辑在写稿子的时候,也会有所删减。
“我们现在要努力避免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那将导致我们所有人都无法承受的后果。”杨·史沫资很生气,温斯顿当首相的时候还算收敛,现在彻底放开。
温斯顿当首相的时候,对俄罗斯的态度说不上好,也能过得去,北极航线的开辟,离不开英国的贡献。
北极航线是美国援助抵达俄罗斯的主要通道,如果这条航线不够安全,那么美国的援助就只能绕道印度洋,从波斯进入俄罗斯。
英国给俄罗斯的直接援助很少,这不是什么问题,因为英国自身的需求都难以保证,对俄罗斯的援助主要是由南部非洲和美国负责。
放在以前,杨·史沫资还不会如此担心。
超级武器已经应用于战场,现在如果爆发三战,那没准真是世界末日。
“我们和俄罗斯人刚刚达成合作协议,英国人这是嫉妒!”小斯也生气,他还等着米尔矿的钻石补充库存呢。
金伯利的钻石产量虽然高,总有用完的时候,米尔矿的出现恰逢其时,可以让德比尔斯统一矿业公司继续在钻石行业保持垄断地位。
小斯这段时间收获颇丰,他和俄罗斯的合作范围不仅仅是钻石,在木材、铁矿石、石油,以及农产品等领域,南非公司和俄罗斯有着广泛的合作前景。
俄罗斯什么都缺,唯独不缺的是资源。
小斯作为资源大亨,对于俄罗斯的资源早就垂涎三尺,现在前期工作已经做完,眼看就开始合作赚钱了,温斯顿却横插一杠子,小斯的心情可想而知。
“对抗归对抗,合作归合作,这两者又不冲突。”罗克不担心合作前景,小斯在这方面经验尤其丰富。
想想南非公司是怎么绕过英国的封锁,把商品打入英联邦市场的。
现在也可以故技重施,用美国人的话说,这叫人情归人情,生意归生意。
退一万步说,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前期,利用中立身份分别和参战双方做生意,赚了个盆满钵满,美国人能做的事,南部非洲自然也能做。
所以温斯顿所谓的铁幕真不是密不透风,只是温斯顿的一厢情愿而已。
“美国人怎么说?”杨·史沫资还担心美国人的反应。
罗克就笑而不语。
《纽约时报》的采访,罗克就不信背后没有杜鲁门的推波助澜。
这段时间,杜鲁门在波兹坦尤为低调,这不符合美国人的性格。
不过这也不奇怪,美国人很聪明的,从来不会和俄罗斯以及南部非洲这种体量的国家正面冲突,强硬只在面对墨西哥、巴西这样的国家时才会充分体现。
说白了就是欺软怕硬,美国人从不做没有利益的事,更不做赔本生意,就算针对俄罗斯,也不会自己出面。
温斯顿也是心甘情愿被当枪使,他还想卷土重来,跟爱德礼继续就首相位置竞争呢,波兹坦会议是刷声望的好机会。
要不然温斯顿一个卸任的前首相,为什么在波兹坦这么活跃,根本说不过去嘛。
和杜鲁门同样低调的还有大胡子。
大胡子低调不是因为被针对,而是因为日本。
虽然南部非洲和美国在东亚占尽优势,大胡子并没有放弃,还想在日本分一杯羹。
第2618章 黄金时代
波兹坦会议刚开始的时候,大胡子要求要按照对德国的处理方式,将日本分割成数个部分,由盟国进行单独管理。
这明显是不可能的,日本的情况跟德国不同,俄罗斯不仅在击败日本过程中没有发挥正面作用,反而因为《日俄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让日本横下一条心发动太平洋战争,给相关国家造车巨大损失。
现在日本战败在即,大胡子的方案纯属痴心妄想,罗克和杜鲁门,不会给大胡子任何机会。
罗克的底线,是恢复俄罗斯和日本在1919年以前的边境线。
14国干涉俄罗斯,日本的积极性仅次于法国。
法国积极是因为俄罗斯没收了法国的高利贷,日本则是为了扩张,趁机将势力范围扩大到西伯利亚,扩大日本在远东的利益。
作为第一个击败欧洲列强的亚洲国家,日本的崛起,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踩着俄罗斯的尸体站起来的。
日俄战争背后的利益纠葛很复杂,没有英国的配合,日本想赢得日俄战争,会付出更惨痛的代价。
日本人不这么认为。
已经被胜利冲昏头脑的日本人认为,日本之所以能战胜俄罗斯,赢得日俄战争的胜利,关键因素在于日本的破釜沉舟背水一战,英国的帮助只是外因,完全不是决定性因素。
有日俄战争的胜利在前,俄罗斯爆发革命后,日本在1918年8月就派出部队攻占海参崴,此后陆续增兵,最高峰达7。3万人。
高峰时期,贝尔加湖以东的所有城镇都有日军驻扎,日本还积极支持高尔察克,扶植谢米诺夫傀儡政权,计划打造一个包括西伯利亚在内的东亚殖民圈。
日本的扩张引起了英法美的担心,美国在一战之后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日本的行为和美国的利益背道而驰,在英法美的强烈干涉下,日本不得不做出让步,放弃对整个西伯利亚的诉求,希望保留在滨海州、阿穆尔州、以及外贝加尔州三州的特殊权益。
这个方案英美法或许可以接受,因为当时的西伯利亚并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地广人稀,价值不大。
俄罗斯肯定不同意这个方案,于是在贝加尔湖以东成立了远东共和国,为了不给日本借题发挥的理由,远东共和国声称自己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跟莫斯科互不统属,完全独立自主。
这之间又发生了一些冲突,日本想远东共和国发动进攻,解除了7000名俄军的武装。
俄军冲庙街撤离的时候,烧死了384名日军俘虏,制造了庙街事件。
华盛顿海军会议中,在美国的斡旋下,俄罗斯和日本进行了多轮磋商,没有达成任何协议,谈判一度陷入僵局。
一直到1922年,俄罗斯击败了法国干涉军,建立了180万人规模的国防军,日军才在当年10月从海参崴撤军。
随后的11月,远东共和国并入俄罗斯,日本和俄罗斯真正进入谈判状态。
1925年,俄罗斯和日本签订《日俄基本条约》,双方共同决定建交,互不敌对,日本承诺会在1925年5月15日之前从北库页岛撤军;俄罗斯则同意给予日本40至50年的北库页岛油田50%的开发权,并且给日本在特定地区的煤炭开发权。
《日俄基本条约》对于俄罗斯来说肯定是屈辱的,但是却很必要,俄罗斯因此得到了休养生息的机会,至少在远东获得了一个相对和平的发展环境,这对当时的俄罗斯是非常有利的。
和《日俄互不侵犯条约》一样,《日俄基本条约》在俄罗斯实力强大的时候就是一张废纸,随时可以废除。
纵然如此,这两个条约就像两根刺,深植于大胡子心中。
现在机会终于来了,大胡子肯定要报复。
和罗克一样,在日本的问题上,杜鲁门也没有退让的余地,会议重启的第一天,杜鲁门和大胡子爆发了激烈的争吵。
大胡子旧事重提,要求将日本分割为四部分,分别由盟国进行管理。
倒是挺好分的,日本本土是由四个较大的岛屿组成,正好一家一个。
杜鲁门无法接受这个方案。
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美国是最大的受害者,英国虽然狼狈不堪,但是和巴丹死亡行军相比就相形见绌。
巴丹死亡行军堪称美国近代史最大的耻辱之一,跟偷袭珍珠港还不太一样。
日军偷袭珍珠港是“不宣而战”,美军措手不及,损失惨重还可以接受。
巴丹死亡行军发生在菲律宾战役之后,美军指挥官麦克阿瑟临阵脱逃,八万美菲联军直接向日军投降,遭到日军惨无人道的虐杀,杜鲁门如果在日本的问题上向大胡子让步,那么杜鲁门就别想着两年之后竞选美国总统了,他将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失败的总统之一。
“从1939年9月3日到一个星期之前,俄罗斯没有在东亚发起任何军事行动,反而因为私自和日本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导致盟国在东亚战场遭受重大损失,我赞成对日本进行最残酷的惩罚,但是俄罗斯没资格参与其中。”杜鲁门脸色铁青,他这段时间的压力也很大。
美国计算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间,是从英法对德宣战开始的,时间就是1939年9月3号。
南部非洲则是从日本东亚扩张开始计算的,从1931年开始。
欧战结束,最失意的不是英国人,而是美国的军火商。
和平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