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南非当警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南非当警察- 第3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呼武贲为长官。
  武贲也知道情况紧急,德国的援军随时可能抵达坦葛尼喀,埃里希·冯·法金汉又很擅长瞒天过海,上一次埃里希·冯·法金汉搞突然袭击,因为尼亚萨兰突击团的插手功败垂成,这一次埃里希·冯·法金汉肯定会准备充分之后毕其功于一役,德国经不起再一次失败了。
  其实德国国内现在的舆情就已经很汹涌了,军备竞赛开始后,德国集中国内物资全力供应海军,结果造成德国国内物资短缺,物价飞涨,怨声载道。
  毕竟德国没有英国这样数百年的积累,德国统一也才几十年时间,又没有殖民地输血,说实话也就威廉二世那个疯子敢挑起和英国的军备竞赛,换成是其他人,恐怕想都不敢想。
  德国国内的情况,罗克当然是乐见其成,军备竞赛已经深入影响到德国平民的生活,普通人的生活非常艰难,就算是中产阶级的生活也开始逐渐窘迫,结果这段时间,主动愿意移民尼亚萨兰的德国人就有点多,每个月都有近千人。
  实在是尼亚萨兰本来就有很多德国移民,和坦葛尼喀爆发冲突后,尼亚萨兰境内的徳裔原本很担心罗克会报复尼亚萨兰境内的徳裔,结果罗克宽宏大量的很,不仅不对尼亚萨兰境内的徳裔进行限制,反而对徳裔进行安抚,哪怕是那些因为担心遭到报复而主动离开尼亚萨兰的徳裔,罗克也不阻拦,而是礼送出境,这确实是让罗克和尼亚萨兰狠狠刷了一波好感。
  尼亚萨兰境内的徳裔,和德国本土的亲友一直都是有联系的。
  很多尼亚萨兰的徳裔在往来信件中肯定会描述在尼亚萨兰的生活,以前德国本土的德国人或许还能抵抗诱惑,现在德国本土的生活陷入困顿,很多人就主动移民尼亚萨兰。
  哪怕在德国政府的宣传中,尼亚萨兰人都是青面獠牙的食人怪兽。
  这真不是夸张,德国的报纸,就是这么形容尼亚萨兰人的。
  当然了,这样的宣传,也就对那些没有受过多少教育的普通人有作用,真正的学者,并不会受到德国政府宣传的影响。
  比如爱德华·比希纳,二月底,他就来到尼亚萨兰大学,参观阿布新建的实验室。
  爱德华·比希纳是德国化学家,被誉为“农民出身的天才化学家”。
  大概十年前,爱德华·比希纳将酵素从酵母中提取出来制成干粉,用来把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酒精,这对制糖工业和酿酒工业都有着重大意义,爱德华·比希纳也因此在去年刚刚被授予诺贝尔化学奖。
  其实去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很受争议,在评选的时候,阿布因为青霉素获得了更高的呼声,但是诺奖评委会最终还是把奖项授予了爱德华·比希纳。
  爱德华·比希纳和阿布的关系一直都很不错,所以爱德华·比希纳认为是自己抢了阿布的诺贝尔化学奖,心中颇为不安。
  阿布现在虽然没有诺奖光环,但是名利双收,自然也不在乎诺贝尔的那点奖金,尼亚萨兰大学成立后,罗克邀请阿布担任尼亚萨兰大学化学院院长,阿布欣然同意,并且将生物实验室从紫葳镇搬迁到璇玑城。
  这一次阿布就是邀请爱德华·比希纳来参加生物实验室的落成典礼。
  罗克当然不会错过这样的机会,早早就来到璇玑城,看看有没有挖墙脚的机会。
  实在是从日俄战争之后,阿布的成果太让人瞩目,青霉素和白药,奠定了阿布在生物学领域第一人的地位,罗克当然也对阿布的收入大肆宣传,所以很多欧洲科学家,都对尼亚萨兰抱有一定好感。
  毕竟谁都想看到自己的研究成果受人重视,这不仅仅代表着巨大的荣誉,同时还有丰厚的回报。
  罗克试图表现的,就是尼亚萨兰对科研的重视。
  “科研人员的付出和他们得到的回报是不匹配的,很多人默默无闻,不是因为他们没有能力,而是因为他们没有表现的机会,前段时间巴黎大学起诉尼亚萨兰大学侵权,就充分表现出欧洲教育体系的僵化和腐朽,艾伦·米尔顿在巴黎大学只是默默无闻的讲师,辛勤工作二十多年,连个教授的待遇都无法解决,在尼亚萨兰大学,艾伦·米尔顿是机械系的教授兼副主任,凭借多项发明,艾伦·米尔顿每个月的收入都在一千英镑以上,这才能充分体现出人才的价值,凭什么外交部长能领五千镑的年薪,而大学讲师就只有一百镑?这不公平!”罗克简直是说到了这些科学家的心坎上。
  虽然跟科学家谈钱很俗,但是这个世界上的很多事就是用钱衡量的,只谈理想不谈钱就是耍流氓,顶级的科学家估计不会受到金钱的诱惑,但是一般的科研人员,用钱砸还是很有效的。
  罗克希望得到的,就是那些一般科研人员。


第412章 院长
  其实就算是顶级科学家,也未必就没有机会,爱德华·比希纳二十年前就发表了第一篇论文,十年前就有诺奖级别的科研成果出现,去年终于得到诺贝尔化学奖,但是现在依然还在蒂宾根大学担任教师。
  如果爱德华·比希纳一直留在德国,他要到明年才能前往布雷斯劳大学担任生理化学教授,1911年到维尔茨堡大学任教,之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爱德华·比希纳赴罗马尼亚的前线战地医院担任医师,1917年8月3日受伤返回德国,10天后逝世于慕尼黑。
  罗克无论如何都无法想象,一个诺奖级别的科学家,居然会在世界大战期间跑到一线战地医院担任医师。
  只能说德国的人才储备实在是太强大,要知道在1938年之前,百分之六十的诺贝尔奖都是德国人获得的。
  或者说德国政府真的不怎么重视这些科学家,否则爱德华·比希纳这样的人,德国政府根本就不会让他有和南部非洲接触的机会,更不会让爱德华·比希纳来到尼亚萨兰。
  阿布也是交游广阔,凭借阿布在生物化学领域的江湖地位,来参加阿布新实验室落成仪式的各国科学家将近三百人,其中德籍科学家就超过一半。
  现在阿布也是豪富,这些科学家来参加阿布实验室的落成仪式,在尼亚萨兰期间产生的所有费用,名义上全部由阿布负责。
  罗克当然也不会真让阿布掏钱,罗克是希望利用这个契机,能吸引更多科研人员移民尼亚萨兰,二战之后美国凭借回形针行动,从德国一共带走700多名科学家,从而奠定了美国的超级大国地位,之后世界各国才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罗克现在就行动,尼亚萨兰展现出来的实力,也确实是让这些生活并不富裕的科研人员们羡慕不已。
  特别是徳籍科研人员。
  爱德华·比希纳不是一个人来到尼亚萨兰,还带着他的妻子和两个孩子。
  爱德华·比希纳的两个孩子非常喜欢晚宴提供的冰激凌,两人加起来一共吃了十几个还不满足,爱德华·比希纳的妻子就一脸尴尬。
  好在也不算太尴尬,因为其他孩子们的表现比爱德华·比希纳的两个孩子好不了多少。
  成年人面对诱惑多少还有一些抵抗能力,小孩子的爱恨就格外分明,偏偏尼亚萨兰在这方面做得又出类拔萃,现在的尼亚萨兰确实是吃货的天堂。
  “科学是没有国界的,我们尼亚萨兰大学一直以来都对科学保持极大的开放态度,类似艾伦这样有能力的人,在欧洲得不到施展的机会,生活拮据,无法给家人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到了尼亚萨兰之后,艾伦现在的变化有目共睹,欧洲所有的大学,在尼亚萨兰大学面前都应该羞愧,他们不知道埋没了多少天才!”阿布真不是添油加醋,而是有感而发。
  艾伦·米尔顿也参加了宴会,现在的艾伦·米尔顿确实是变化很大,他穿着一身高档的手工西装,头发修剪的非常整齐,鞋面亮的几乎能照出人影,这时候艾伦·米尔顿当然要站出来现身说法。
  “我非常感谢尼亚萨兰大学,在巴黎,我在偏僻街道的阁楼里住了十一年,每个月只能领取7000法郎,听上去挺不少,实际上我们都知道汇率,这个收入想在巴黎买房子恐怕需要一百年——”艾伦·米尔顿的自嘲引起一片会意的笑声,现场来自法国的专业人士也不少。
  英镑对法郎的汇率,常年保持在一比二十五左右,七千法郎听上去挺多,其实换算下来也就280镑左右。
  这个钱其实也不少,放在法国差不多是中产阶级水平,但是问题在于艾伦·米尔顿生活在巴黎,这点钱就实在是不够。
  至少不够在巴黎安家置业。
  买房,对于什么时代的人来说都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来到尼亚萨兰大学之后,我凭借在巴黎大学期间的专利获得大笔收入,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过最让我感动的是,在尼亚萨兰大学,我可以随心所欲的做任何我想做的事,我不需要再去语言班兼职,也不需要去餐馆里端盘子,我现在带了二十多名学生,他们个个都聪明绝顶,我敢保证,他们之中未来一定能有人能在机械领域超过我的成就,我对此非常期待。”艾伦·米尔顿不说自己赚了多少钱,生活有多么富足,强调的是专业领域的发挥空间,对于这些欧洲的科研人员来说,这才是最缺乏的。
  和尼亚萨兰大学相比,欧洲高校的体制实在是太僵化了,就像阿布说的那样,欧洲的大学不知道埋没了多少天才,向阿布和爱德华·比希纳这样在学生阶段就崭露头角的人,在欧洲想出头也很难。
  所以接下来的宴会中,阿布就悄悄向爱德华·比希纳抛出橄榄枝。
  “爱德华,我的朋友,我现在诚心诚意的邀请你到尼亚萨兰大学工作,如果你同意,那么尼亚萨兰大学化学学院的院长职位就是你的,我保证没有任何人强迫你做你不想做的工作,看看艾伦,他的夫人在尼亚萨兰大学教务处工作,孩子在尼亚萨兰,或者是南部非洲最好的学校就读,学校就在璇玑城,距离艾伦的家不到一公里,每天都会有校车接送,这样的生活难道不是我们梦寐以求的吗?你可以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你喜欢的科研中,尼亚萨兰大学会照顾好你的生活,照顾好你的家庭,照顾你的一切。”阿布这话没有公开说,这是一个私下的邀请,就算是爱德华·比希纳拒绝,也不会让大家面子上不好看。
  “阿尔布,我得考虑一下——”爱德华·比希纳正在犹豫中,他现在其实已经从蒂宾根大学辞职,正在考虑布雷斯劳大学的邀请。
  布雷斯劳大学邀请爱德华·比希纳担任生理化学教授,换句话说如果爱德华·比希纳接受布雷斯劳大学的邀请,那么爱德华·比希纳就会成为布雷斯劳大学生理化学方面的权威,因为德国的学制,同样是在某一个专业领域,只有一个人能够获得“教授”职称。
  在爱德华·比希纳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之前,成为“教授”,就是爱德华·比希纳的梦想。
  “我明白爱德华,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决定,你需要和你的夫人商量一下,也要听取孩子们的意见,不过我想,他们一定会爱上在尼亚萨兰的生活。”阿布在这方面还是很有信心的,女人和男人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爱德华·比希纳的夫人感受过尼亚萨兰的生活,再回到以前的生活环境中,恐怕爱德华·比希纳的夫人会很难适应。
  至于孩子们,阿布更不担心,罗克一手打造的教育体系不是开玩笑的,明天阿布就会安排爱德华·比希纳和他的家人参观璇玑公学,到时候相信爱德华·比希纳就会做出正确决定。
  其实都不用等到第二天,当天晚上,爱德华·比希纳和他的家人就住在尼亚萨兰大学为教授准备的独栋别墅里。
  “这些房子都是尼亚萨兰大学为教授准备的,所有的设施一应俱全,新来的教授和他的家人只需要携带自己的随身衣服就能入住,其实连衣服都不用带,左边过去不到一公里就是卡佩超级市场,在那里你可以买到你需要的一切东西。”阿布亲自为爱德华·比希纳介绍。
  虽然尼亚萨兰大学的教授数量,和欧洲大学相比有点多,但是尼亚萨兰大学给教授的待遇确实是没得说。
  阿布为爱德华·比希纳安排的别墅就在璇玑湖旁边,距离璇玑湖的直线距离不到一百米,这一百米是一个围绕璇玑湖修建的环湖公园,环境自然是不用说,和经济刚刚有点起色,就被军备竞赛拖累的德国国内简直是天壤之别。
  房间内的设施也和阿布说的一样,确实是一应俱全,爱德华·比希纳和他的夫人还能克制自己,两个孩子就对房间内的电灯好奇不已,很难想象,德国国内现在只有达官贵人才能用得起电灯,阿布还要向爱德华·比希纳演示,爱德华·比希纳才知道电话上的拨号键盘是怎么用。
  “尼亚萨兰确实是很不错,很难想象这里居然是非洲——”爱德华·比希纳连连感叹,别的不说,在生活便利性方面,尼亚萨兰确实是大大超出欧洲平均水平。
  “来之前其实我还担心孩子们会不会适应非洲的环境,现在我才发现,那些担心都是毫无必要的——”爱德华·比希纳的夫人温妮·比希纳很开心,来到尼亚萨兰才短短几天,温妮已经爱上了尼亚萨兰的一切。
  女人确实是更感性。
  或者说,家庭对于女人来说确实是更重要,所以温妮很在乎尼亚萨兰能不能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生活,更好的教育,更好的前途。
  阿布就开心极了,搞定了温妮和孩子们,爱德华·比希纳就只能乖乖的留在尼亚萨兰。


第413章 奖学金
  虽然表面上看,尼亚萨兰大学和美国的大学更相似,但是本质上说,尼亚萨兰大学和欧洲的大学才是一脉相承。
  欧洲的大学很多都有政治背景,比如牛津大学,就是因为当初英格兰国王和法兰西国王之间发生了一点不愉快,然后英格兰国王将巴黎大学中的英籍学者召回,不准他们再去巴黎大学工作,所以才有了牛津大学。
  尼亚萨兰大学是罗克私人出资成立的,在运营上肯定要为罗克的需要服务,这和美国那些商业公司一样的大学有着根本性的不同,商业公司不管做什么都是出于利益出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