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个连老婆都没有的人,哪来的孩子?”
“想要老婆还不容易,伊丽莎白港女奴多得是——”
两位军官漫不经心的闲聊,李晚和凌志听得都很专心。
“李先生、凌先生,请跟我来——”金发美女过来叫人,眼睛瞪着刚说到女奴的这位,嗖嗖嗖都是飞刀。
“我多洁身自好的,从来不三心二意。”刚说到女奴的这位求生欲还是很高的。
李晚和凌志不听舔狗跪舔,跟着金发美女去见安迪。
安迪坐在办公桌后,身后的墙上悬挂着米字旗和南部非洲国旗,这还是李晚和凌志第一次见到南部非洲国旗。
“请坐——”安迪没有起身,只是抬手示意。
“谢谢。”李晚和凌志在办公桌对面的椅子上落座,都是只坐了半个屁股的那种。
“你们都是聪明人,我就不说废话了,对于棉兰的情况你们了解吗?”安迪开门见山,大家都挺忙的,没时间绕圈子。
李晚和凌志都点头,李晚来的晚一点也来了很多年,凌志压根就是土生土长的棉兰人,祖上就来到棉兰,对于棉兰的情况都很了解。
“很好,我首先说明,阿丹公司和荷兰人不一样,荷兰人是人手不足,国力弱小,所以才要依靠土王统治东印度,我们阿丹公司不用,你们应该知道,我们南部非洲一直在从清国移民,东印度这边也有很多华人,所以我们不需要依靠土王,这些土王必须全部清除,还有那些三心二意的华裔农场主,可能你们不习惯我们阿丹公司的工作方式,这没关系,你们可以慢慢习惯。”安迪杀伐果断,华人最大的优势就是人口,人多地少的时候人口是负担,人少地多的时候人口就是优势。
李晚和凌志都有点震撼,传统华人讲究的是潜移默化,以王道威服四方,东印度华人长期生活在荷兰人的殖民统治下,绝大部分时候要忍气吞声,谨小慎微,从来就没有这么高调张扬过。
不过在局势还不明朗的时候就敢站出来投靠阿丹公司,李晚和凌志也都不是一般人,尤其是李晚,和年龄较大的凌志相比,李晚的态度明显更激进。
“太好了,我早就受够了,做个生意天天被荷兰人盘剥,没完没了的各种税,一趟生意跑下来,赚的钱还没有交的税多,那些土王也是王八蛋,专挑我们这些华人下手,是个人都能欺负咱们华人——”李晚提起荷兰人就破口大骂,估计这些年没少吃亏。
“在咱们这儿也是要缴税的——”安迪泼冷水,税是命根子,不管是荷兰人还是阿丹公司都很重视。
当然了,阿丹公司收的税肯定没有荷兰人那么多,至少“屁股税”这种东西,丢不起那个人。
“那我也认了,至少交给咱们自己人,总比便宜那帮王八蛋强。”李晚肥水不流外人田。
“安迪先生,咱们东印度的华人被荷兰人欺负的时间太长了,以前东印度咱们华人占一半,现在连三成都不到,凌某不才,家中略有浮财,宁愿倾家荡产,也要还咱们东印度华人一个朗朗乾坤。”凌志人老成精,知道安迪想要的是什么。
“不用担心,咱们爵爷从来不亏待自己人,可能你们还不知道,爵爷带到南部非洲的华人,现在个个都是地主,日子过得好的很,在咱们东印度也是一样,阿丹公司需要钱,但是绝对不会坑自己人,那些土王个个也都有钱的很,想办法让他们拿出来——”安迪生财有道,劫富济贫这种事谁都想。
东印度的这些土王,其实就是以前的部落酋长,或者是史书上写的那些个国王,这些部落或者是国家都不大,彼此之间矛盾很深,到现在还经常性爆发冲突。
荷兰人之所以能占据东印度,主要就是因为东印度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各个部落没有联合起来,无法形成合力。
荷兰人占据东印度之后,并没有改变这种局面,为了便于荷兰人的统治,荷兰人甚至没有在东印度强行推行荷兰语,就是怕东印度各个部落联合起来,影响荷兰人的统治。
阿丹公司没有这个顾虑,这个时代东印度的华人很多,就像刚才凌志说的,华人一度占据东印度总人口的一半,所以荷兰人才会这么忌惮华人。
和荷兰殖民政府不一样,华人就是阿丹公司的天然同盟,别小看凌志这样的农场主,东印度的种植园里有大量的华人,把这些华人组织起来就是一股庞大的力量,要赶走荷兰人其实很容易。
“恐怕他们不会拿——”凌志还不知道阿丹公司能做到什么程度。
“想办法,找个理由还不简单?”安迪哑然失笑,凌志大概是不习惯当恶人。
这不要紧,从顺民变成统治者,也总有一个适应过程,东印度的华人沉默太久了,让他们一时半会转变过来还需要时间。
“那些土王有打手——”李晚比较上路,不过也有实际困难。
“我给你们每人一百人,你们回头也要组建部队——”安迪大方,这一百人不仅仅是部队骨干,同时也是为了保护李晚和凌志。
东印度目前这种情况,有人愿意投靠阿丹公司,肯定也有人长期处于荷兰人的统治下习惯于当顺民,李晚和凌志就是千金买马骨,这时候肯定要保护好,不然出了岔子,阿丹公司就颜面无存。
“我们没有武器——”凌志也明白枪杆子里出政权这个道理。
“这个问题不用担心——”安迪微笑,其他不敢说,武器管够,要多少有多少。
第521章 稀巴烂
大部分人看来,阿丹公司做事是有些草率和鲁莽的,不过也正是因为这种草率和鲁莽,阿丹公司才能快速在东印度打开局面。
李晚和凌志之所以这么迫不及待的跳出来,国仇家恨之外,更多肯定也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这两者并不冲突,阿丹公司也不是要独占东印度,赶走荷兰人之后,利益肯定是要重新分配的,在东印度扶植华裔代理人,总比扶植那些土王强的多。
所以从五月十号开始,原本是保护伞公司和荷兰殖民政府之间因为方舟号被扣押引发的冲突,终于演变成为苏门答腊岛土著居民对荷兰殖民政府的武装反抗。
类似的武装反抗在东印度并不罕见,从上个世纪英国和荷兰签订《苏门答腊协定》,明确荷兰对东印度的殖民后,近百年间,东印度各族发起过多次武装反抗荷兰殖民的民族起义,同时东印度内部各族之间的冲突不断,荷兰殖民政府也正是利用东印度各族之间的冲突,从而维持对东印度的殖民统治。
这样做虽然起到了一定效果,但是也由此导致一个严重后果,那就是东印度各族民风彪悍,对立严重,一旦有阿丹公司这样的外部势力介入,荷兰勉强维持的殖民统治秩序就会一朝崩溃。
李晚和凌志还是很有实力的,有保护伞公司和阿丹公司的配合,李晚和凌志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组建起两支部队,从棉兰出发一支向北一支向南,向苏门答腊岛其他地区发动进攻。
“这两个家伙都是老滑头,他们的部下有华人也有爪哇人,现在华人都在棉兰接受训练,爪哇人则是四处出征以战养战,那些爪哇人暴力的很,砍人就跟剁萝卜一样,还好有咱们的人约束,要不然这边的华裔也免不了要遭殃。”戴维这段时间很轻松,荷兰人现在还寄希望于英国调解,并没有对棉兰采取行动,这段时间棉兰港已经囤积了大量物资,飞行员们每天都会驾驶飞机熟悉地形,制定作战方案,巴达维亚军港也在监视中,只要远东舰队敢出港,棉兰这边分分钟就能收到消息。
“遭殃也是活该,我也不是没有提醒过他们,人家不听,咱们有什么办法。”安迪冷漠,有些人总是以为待价而沽就能卖个好价钱,殊不知阿丹公司根本不在乎这一点,棉兰港三千雇佣兵都等着购买种植园呢,不制造出更多的“无主荒地”,怎么满足这些雇佣兵的需求?
这段时间安迪已经充分了解东印度这边的情况,应该说华人在东印度的地位还是挺高的,仅次于定居东印度的白人,和那些土王地位差不多。
在东印度地位最低的是爪哇族、巽他族、马都拉族、以及马来族,这些土著都属于贫民阶层,绝大部分人没有财产,依靠在种植园务工为生。
这部分人是东印度最大的不安定因素,每当荷兰人感觉华人的势力过大,可能不受控制时,荷兰人就会挑拨这些土著制造一些骇人听闻的血案。
以前在东印度,华人可以说是两头受气,上面要受荷兰人的压制,下面要受本地土著的敌视,生存环境确实是非常恶劣。
不过恐怕荷兰人没想到的是,这些土著既然可以受荷兰人的挑拨,那么也就可以被华人拉拢,只不过是以前的华人家大业大顾虑太多,不敢破釜沉舟,所以才屡次惨遭劫难。
现在这个顾虑就不存在了,有保护伞公司和阿丹公司的全力支持,李晚和凌志的部队发展很快,五月十号李晚和凌志分别以贷款形式从阿丹公司购买了总价值十五万英镑的武器弹药,十五号李晚和凌志就送来三十万英镑。
十五万是偿还贷款,另外十五万是第二批武器的订金,安迪不问这些钱是怎么来的,李·恩菲尔德步枪在南部非洲出厂价三十五镑,卖给李晚和凌志是一支一百镑附送五十发子弹,三十万镑也才三千支步枪,对于尼亚萨兰军工集团来说只是小单子。
这段时间尼亚萨兰军工集团真的是大发横财,在北非,德国和法国因为摩洛哥又起争议,眼看可能再次爆发冲突。
在的黎波里塔尼亚,意大利人和奥斯曼帝国的冲突越来越严重,眼看就要演变成为两国之间的全面战争。
东印度的订单只是开始,随着李晚和凌志的部队越来越壮大,订单会越来越多,尼亚萨兰军工集团真的是数钱都数到手软。
“用不用稍微控制下李晚和凌志?”戴维也担心李晚和凌志的部队发展太快,会影响到阿丹公司的利益。
“不用,他们的部队是咱们派去的雇佣兵在训练,所有的军官和参谋人员全部都是咱们的人,要是他们的部队都使用大刀长矛,那咱们确实是要小心,现在不用,他们买的武器越多,越不需要担心。”安迪非常感谢东印度的单一殖民经济,只要东印度没有能力生产武器,那阿丹公司就不需要担心。
说白了,要是李晚和凌志敢造反,那么阿丹公司只需要停止对李晚和凌志的交易,那么李晚和凌志现在买的这些武器就会变成烧火棍,到那时不管李晚和凌志的部队规模有多庞大,结局都是一哄而散。
“那要不要再培养几个?分散一下实力也是好的。”戴维有样学样,保护伞公司在半岛就是这么做的,现在半岛十几股大小不等的势力在相互厮杀,阿丹公司就跟在后面扩张势力,大半个内志都已经成为阿丹公司的势力范围。
“这个可以,多培养一些,也方便咱们做生意。”安迪是把造反当成生意做,代理人就跟渠道代理商差不多,肯定是越多越好。
窗外的棉兰港内,一艘货轮正在卸货,集装箱上是尼亚萨兰贸易公司的标志。
单一殖民地经济带来的好处多得很,东印度是咖啡、橡胶、棕榈油、蔗糖的重要产地,以前荷兰人从种植园收购这些农作物销往欧洲,然后从欧洲输入各种工业品,一来一回获得丰厚利润,成为荷兰政府的重要收入。
现在这部分收入就转移到尼亚萨兰,南部非洲本身就具有强大的工业能力,各种现代工业产品在南部非洲都能生产,但是限于南部非洲人口不足,国内市场的规模并不大,这严重制约南部非洲的工业发展。
所以格拉斯顿子爵和阿德才会支持保护伞公司的行动,这也是因为东印度的市场规模,别看东印度领土面积没有南部非洲大,但是东印度的人口众多,差不多三千万左右,比南部非洲的国内市场大得多,以前因为荷兰人的贸易垄断,东印度的市场被荷兰人控制,英国虽然因为《苏门答腊协定》在东印度可以享受最惠国待遇,但是终究还是不如控制在自己手里。
所以荷兰希望英国调解注定是徒劳,现在就算英国全力调解,罗克想答应荷兰殖民政府的要求命令保护伞公司和阿丹公司撤出棉兰港,南部非洲的商人也不会同意。
“巴达维亚附近的军队正在集结,荷兰国内已经发出动员令,要组织军队来东印度平叛,接下来这段时间咱们估计还是有点小麻烦。”安迪一直关注巴达维亚的情况,荷兰人肯定不会把全部希望寄托在伦敦,英国这段时间国王突然去世,新王登基事情多得很,也没心情管东印度的这点破事,所以荷兰人还是要自力更生。
“让他们打,把东印度打个稀巴烂才好,那样才方便咱们收拾烂摊子。”戴维不在意,现在只是开始,战争一旦爆发就不会轻易停止,归根结底是新兴利益阶层对旧有利益阶层的颠覆,不把整个摊子打烂,新兴利益阶层的利益就没办法保证。
“咱们现在和荷兰人有什么两样?”安迪摇头苦笑,对自己的定位还不清晰。
“没什么两样,对于东印度来说,咱们和荷兰人一样都是侵略者,只不过在荷兰人的统治下,东印度的华人就像是韭菜,长一茬割一茬,在咱们的统治下,华人就是统治者,至少咱们不仅仅是掠夺,还会建设。”戴维这方面有丰富经验,伊丽莎白港就是好例子。
在英国的统治下,伊丽莎白港毫无价值,所以埃及总督才会轻易将伊丽莎白港卖给罗克。
在罗克统治下,石油固然是伊丽莎白港地位越来越重要的直接原因,阿丹公司的苦心经营也功不可没,至少现在伊丽莎白港周围那些被废弃的土地正在恢复利用,已经消失多年的森林也有了恢复的可能,那些树木现在还都是幼苗,但是总有一天会长成参天大树。
如果伊丽莎白港还是在英国统治下,那么就算伊丽莎白港发现了石油,英国政府也会只开采石油,不建设伊丽莎白港。
或许为了在伊丽莎白港生活的更舒适一些,英国会适当投资改变伊丽莎白港的环境,但是肯定不会向罗克一样,将伊丽莎白港当做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