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卡洛斯的收入水平,现在卡洛斯完全可以去裁缝店手工定制,卡洛斯也确实是这么做的,毕竟在农业部工作,还是要顾忌整体形象。
不过卡洛斯在下班回家之后就会脱掉定制的牛皮短靴,还是更喜欢穿千层底,和千层底相比,牛皮短靴确实是好看,但是牛皮短靴太坚硬,不透气,闷脚,而且还价格昂贵,一旦变形之后也难看的很,也就只有好看这一个好处。
“卡洛斯,给我弄一双你的千层底,我也要尝试一下。”路易·博塔要亲自尝试下千层底有多好,有些东西确实是要亲自尝试下才知道是怎么回事。
第571章 标准不同
午后的凤凰镇安静异常,这里没有比勒陀利亚的喧嚣,也没有布隆方丹的冷清,偶尔有人骑着摩托车从街头飞速驶过,总会招来街道两旁妇人的高声叫骂。
“这里好像没什么人,这里的房子都有人居住吗?”路易·博塔有点意外,凤凰镇的情况,和奥兰治境内的小镇完全不一样。
在路易·博塔的印象中,一个人丁兴旺的小镇,必定充满家长里短的烟火气息,地面上也必然是污水四溢,镇子里应该有孩子们打闹追逐,野狗个个膘肥体壮,酒馆24小时人声鼎沸。
凤凰镇根本就没有酒馆,街道上干净的似乎连灰尘都没有,路两旁的民居也看不到晾晒的衣服,连个野狗野猫都没有,街头偶尔有人走过也是步履匆匆,似乎根本没有注意到温暖的阳光和凉爽的微风。
“没有人很正常,尼亚萨兰有南部非洲最好的公立教育,适龄儿童的入学率达到百分之九十八,孩子们现在都应该在学校里,只有周末才会有校车把他们送回来,至于成年人,他们应该都在农场里劳动,只有周末才能休息。”卡洛斯知道情况,尼亚萨兰大学并不是象牙塔,各个专业毕业的时候都有实习期。
“只有机器人才能做到。”斯维夫特明显是不相信。
路易·博塔的眼神也有怀疑,不仅仅是对入学率,按照路易·博塔对尼亚萨兰的了解,尼亚萨兰的农场基本上都是罗克私人所有,那么凤凰镇的华人就都是尼亚萨兰农业公司的工人,工人一般并没有这样的劳动积极性。
“他们不是机器人,如果你知道他们在清国的生活,就会知道他们为什么这么努力,他们不想再回到过去那种生活,只要给他们一丝希望,他们就会尽全力给你最大的回馈。”卡洛斯是有切身体会的,斯维夫特恐怕不会理解。
在布尔人建立的国家灭亡之前,布尔人在南部非洲也是殖民者,也有无数的非洲人供布尔人奴役,所以布尔人的词典中根本就没有“努力”这个词汇,布尔国家存在的时候,即便是最偏远地区的农场主,也不需要努力工作就能过上悠闲的生活。
相对来说,清国的华人在来到南部非洲之后,真的是无时无刻不在拼命工作,尼亚萨兰曾经创下一个人四匹马一天开垦二十英亩土地的记录,这对于布尔人来说简直就是神话,就算是给布尔人一辆拖拉机,他们也做不到这一点。
尼亚萨兰境内的国家农场,其实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国家农场。
具体来说,尼亚萨兰境内的农场都是尼亚萨兰农业公司承包给尼亚萨兰的华人经营,农业公司会在农夫承包土地的第一年免费提供农具、种子、肥料、以及技术指导,并且规定农场种植的作物种类,然后以固定的价格收购,出售农作物获得的钱就全部归农场主所有。
在尼亚萨兰,平均每一个农夫都可以从尼亚萨兰农业公司租赁至少一百英亩土地,租赁土地的费用非常低廉,一百英亩每年只需要大约十个兰特左右,这个钱罗克也不要,而是作为尼亚萨兰州政府的收入,仅此一项,尼亚萨兰州政府每年就可以获得五十万兰特左右的收入,这大大缓解了尼亚萨兰州政府的财政压力。
要知道尼亚萨兰州政府的主要收入是企业税收,农业税收只占一小部分,所以尼亚萨兰州政府才有能力成立覆盖全州的义务教育。
以及在全世界都可能是首创的免费医疗。
“先找个地方解决午饭。”路易·博塔这时候才感觉有点饿,火车上不提供午餐。
凤凰镇只有一座包括餐厅在内的旅馆,旅馆的招牌是汉字,路易·博塔不认识。
走进餐厅,菜单上还同样是汉字,这就让路易·博塔不能忍。
“这里还是南部非洲吧,为什么到处都是这种方块字?”斯维夫特也非常不满。
“汉语是尼亚萨兰的官方用语。”卡洛斯在这个问题上多自豪的,也就没有注意到斯维夫特对汉语的不敬:“不仅仅是尼亚萨兰,在德兰士瓦和罗德西亚、贝专纳,汉语同样是官方用语。”
联邦政府刚刚成立的时候,只有英语和布尔语被列为南部非洲的官方用语。
具体到各州,当时只有德兰士瓦和尼亚萨兰把汉语作为官方用语,这并不和南部非洲宪法冲突,是德兰士瓦州政府和尼亚萨兰州政府的决定,联邦政府也无权干涉。
随着南部非洲华人的数量越来越多,罗德西亚和贝专纳也先后将汉语作为官方用语,至此南部非洲的十个州,已经有四个州将汉语作为官方用语,把汉语作为联邦政府官方用语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好吧,汉语是尼亚萨兰的官方用语这一点我不反对,但是菜单上最起码也要使用英语和布尔语吧?”斯维夫特不敢质疑汉语在尼亚萨兰的地位,这说不定会引火烧身。
“你们要不要点菜?”五大三粗的老板不耐烦,连个英语都不会,要不是卡洛斯在场,估计这顿饭会很艰难。
“请稍等——”卡洛斯有礼貌。
“喂——这上面为什么没有布尔语?”斯维夫特直接问店老板。
“布尔语是啥?”虽然有卡洛斯翻译,店老板还是一头雾水。
“布尔语——是联邦政府通用语言——”卡洛斯解释的很艰难,废了半天劲,才让店老板明白什么叫通用语言。
“那和我们尼亚萨兰啥关系?”店老板问题多,而且真不是找茬,他是真不懂。
“既然你的餐厅开在南部非洲,那么就应该遵守南部非洲的规定。”路易·博塔耐心解释,他还不至于因为这点事就翻脸。
“你们现在在尼亚萨兰,应该遵守我们尼亚萨兰的规定!”店老板冥顽不灵。
“混蛋!”斯维夫特拍案而起。
“你才是混蛋家三级——滚出去,我不做你们的生意,离开我的店!”多神奇,脏话店老板马上就能听懂。
而且不止是口头上撵人,店老板回到柜台后面居然拿出一把近距离威力无比的散弹枪。
“住手!”
“快把枪放下!”
“你疯了吗?”包括路易·博塔在内的所有人都大惊失色,这么近的距离,如果店老板开枪,那么根本就避无可避。
“老婆,吹警哨!”店老板大吼,持枪的姿势很标准,第一时间推弹上膛,还很小心的躲在柜台后面。
嘀——
后厨马上就有尖锐的警哨声想起。
原本还安静祥和的凤凰镇顿时沸腾起来,好像四面八方都有无数个脚步在匆忙跑过来,人人手里都拎着散弹枪,还有人居然牵着猎狗。
“怎么回事?”
看到佩戴警徽,一声便装的治安官,卡洛斯总算见到了援兵。
“先生,我们是农业部工作人员,这是农业部部长路易·博塔先生。”卡洛斯一上来就表明身份,知道这一次来到尼亚萨兰不会太平,但是没想到居然这么快就被迫暴露。
“部长——和我们爵爷谁官大?”满脸横肉的治安官看上去也不像是良民。
“都一样——”卡洛斯哭笑不得,详细说起来,好像是路易·博塔官更大点,罗克只是副部长。
“老梁,那个混蛋骂我,还不让我在菜单上写咱们的字。”店老板这时候就充满小市民智慧。
“不不不,只是提醒,菜单上当然可以写汉字,但是也应该写英语和布尔语。”卡洛斯纠正,在尼亚萨兰不让用汉字,恐怕部长也不顶事。
“误会,都散了,都把枪放下,没事的,只是一点小误会——”老梁息事宁人,这事儿要是闹大了,好像大家脸上都不好看。
至少路易·博塔脸色现在就难看的很。
“抱歉,部长先生,老孙刚到尼亚萨兰没多久,还不了解咱们这儿的规矩——”老梁给身边的一个年轻人使了个颜色,年轻人马上姗姗离去。
路易·博塔没说话,这时候就算拦也拦不住上报。
“随便弄点吃的来,你们这儿的镇长呢?”路易·博塔也没心情跟店老板计较,这事儿就算闹到罗克出面,估计罗克也不会惩罚店老板。
罗克护短在南部非洲是出了名的。
“部长先生,镇长去小石城接人,大概明天才能回来。”老梁满脸堆笑,不过仅此而已,腰都没有怎么弯,对部长明显也没有多尊敬:“老孙,快去弄点吃的,那啥,这位先生,咱们部长忌不忌口?老孙是川蜀人,做的菜辣的很,吃一口能把胃点着——”
“少放辣椒——”卡洛斯哭笑不得,对这位自来熟的治安官也实在是无语。
不过卡洛斯还是低估了“少放辣椒”在川菜中的含义,等菜上了桌,看着红彤彤的一盘辣椒里面藏着的几块肉,卡洛斯和路易·博塔、斯维夫特都傻眼。
“没放多少,不辣,一点都不辣!”老孙还信誓旦旦,完全无视卡洛斯他们绿油油的脸色。
对于川菜来说真不辣。
第572章 活该
真不是店老板和治安官沆瀣一气坑人,卡洛斯这个标准的华人也不知道川菜中“辣”或者“不辣”分别都是什么标准,吃完这顿饭,路易·博塔终于明白为什么罗克和小斯不管去哪儿都要带着厨师。
走出餐厅,治安官阴魂不散的跟在路易·博塔身边,口口声声是要保护部长安全,实际目的不说大家都知道。
路易·博塔也不撵人,这会儿路易·博塔也终于明白,要在尼亚萨兰微服私访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分分钟会被当成犯罪嫌疑人看待。
那就干脆回旅馆睡觉,先把精神补足再说。
第二天一早,等路易·博塔来到餐厅,看到罗克一点也不意外。
“博塔部长,好久不见。”罗克不冷不淡例行公事。
“洛克勋爵,早上好——”路易·博塔的称呼也是不伦不类。
罗克不在意,招呼诚惶诚恐的店老板给路易·博塔上早餐。
这时候店老板就殷勤得很,和昨天的恶形恶状对比鲜明,早餐也终于正常起来,煎蛋、熏肉、油条、豆浆中西结合丰盛得很。
“早饭吃的清淡点,小心血压胆固醇,年纪大了肠胃不好还是要节制——”罗克看到路易·博塔大快朵颐的样子忍不住提醒。
真不是嘲讽!
路易·博塔不搭理罗克,熏肉就算了,昨天吃肉吃出了阴影,烤鸭蛋还不错,咸淡适中红的流油,路易·博塔尝试了一口油条就放弃,豆浆倒是连着喝了三碗。
“老张是吧,看看你们把咱们部长虐待成什么样——”罗克忍不住调侃。
“孙,孙猴子的孙——”店老板乐得能看到后槽牙,平日里客人都很少的小店居然来了俩部长,这也是有生之年系列,能吹一辈子那种。
“爵爷,不能怪老孙,咱们也不知道部长他老人家不能吃辣椒啊——”老梁壮着胆子插话。
罗克忍俊不禁,路易·博塔其实现在还不到五十,考虑到这年头的人均寿命,五十岁确实算是老人家,但是在政治领域还是年轻人。
还好罗克和老梁使用的都是汉语,路易·博塔听不懂,不过路易·博塔马上就看卡洛斯。
卡洛斯只能放下手中的油条开始翻译。
“吃饭,吃饭,怎么感觉你们都跟逃难一样。”罗克还在说风凉话。
“闭嘴吧,你们尼亚萨兰对待陌生人可真不友好——”路易·博塔终于忍不住反击。
“我们尼亚萨兰一向是朋友来了有美酒,敌人来了有猎枪。”罗克得意,不过遗憾的是路易·博塔不明白这个梗,所以很有对牛弹琴的感觉。
“你给我准备的是美酒还是猎枪?”路易·博塔气得筷子都扔了,估计多半是不会用。
“那要看你的选择。”罗克态度随意的很,其实路易·博塔这个人也是很不错的,只可惜路易·博塔和罗克一样也有必须背负的责任,罗克是为华人拓展生存空间,路易·博塔是为布尔人拓展生存空间。
路易·博塔在这个问题上肯定就没有罗克这么洒脱,归根结底还是所有人都低估了华人在移民方面的优势,布尔战争结束的时候,布尔人的总人口有40万,是南部非洲第一大种族,当时华人的总人口连十万都不到,但是在1908年的人口统计中,布尔人总人口是71万,华人的总人口却已经达到83万。
83万这个数字准不准确先不说,现在南部非洲的华人肯定远远超过83万,尼亚萨兰境内的华人都不止83万,再加上德兰士瓦、罗德西亚和贝专纳境内的华人,估计两百万都不止。
现在尼亚萨兰还在想尽一切办法疯狂移民,为此甚至不惜发动战争,南部非洲的华人总数还在迅速增加,现在白人在南部非洲已经成了少数族裔,但是这个时候谁都不敢让尼亚萨兰停止移民。
民主的奥义就是少数服从多数。
路易·博塔突然感觉手里的烤鸭蛋不香了。
还是把注意力集中到尼亚萨兰的国家农场上吧。
到了国家农场,路易·博塔的心情更沉重。
去小石城接人的镇长回来了,书面上看仅仅是两户人,但是每个家庭都有十几口,未成年孩子四五个,再加上两三个半大小子,满脸风霜的中年夫妇还有着初到贵地的拘谨,但是眼睛里却散发着对未来的渴望。
现在每一个在尼亚萨兰落户的家庭,只能从国家农场租借十英亩土地。
这个数字在路易·博塔看来很不合理,十英亩确实是少了点,对于布尔人来说完全不够用。
“少?再多的话我怕这些人会被活活累死,就算是人累不死,牲口也能累死。”罗克不解释,华人对于土地的使用方式和布尔人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