啧啧,不经意间,罗克现在也能算得上是协约国高级官员了,在军事领域,没有人能和罗克相提并论,包括贝当在内。
“希斯特殿下,如果你们是想谈和的话,那么我们可以在一个更正式的场合里进行。”亚历山大·里博不想在英国远征军司令部里和两位王子谈判,如果谈判成功,这是可以名垂青史的重大事件,亚历山大·里博希望法国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哦哦哦,那当然,请问你是——”希斯特刚才那几句话不知道背了多久,现在一开口马上就露怯。
“我是法国总理亚历山大·里博。”亚历山大·里博没好气儿,出发前难道不应该做点功课的吗。
“我是英国战争部长霍雷肖·赫伯特·基钦纳。”基钦纳不等希斯特问就主动报家门。
罗克不说话,两位王子既然找到英国远征军司令部,那么应该知道罗克的身份。
果然,希斯特还是首先向罗克问好:“尼亚萨兰勋爵,晚上好,很高兴见到你——”
“你好殿下——”罗克惜字如金,起身出门去找安琪,让安琪给温斯顿发电报。
温斯顿的电报很快就回过来,要求罗克无论如何拖住两位王子,不能让法国政府主导和奥匈帝国的接触。
这个要求不困难,基钦纳也不傻,看罗克的表情就知道应该怎么做,直接安排两位王子先在罗克的司令部休息,谈判的事明天再说,反正也不是一天两天能够结束的。
罗克一觉醒来,温斯顿已经抵达敦刻尔克。
估计温斯顿接到罗克的电报之后就没睡觉,虽然表情非常憔悴,但是精神异常振奋。
“别抱太大希望温斯顿,德国人并没有参与其中,这应该是卡尔一世的私人行为。”罗克不看好谈判前景,虽然罗克不知道世界大战期间的这些具体细节,但是罗克知道世界大战是怎么结束的。
反正不是和平谈判。
“无论怎样,这是个很好地开始,里博总理呢?”温斯顿迫不及待,如果能在谈判桌上解决问题,那就最好不过。
“里博总理昨天连夜返回巴黎,估计也是要和扑恩加莱总统商量,你要不要先见一见两位王子?”罗克不想掺和这些破事,德军的进攻还在继续,加拿大军团已经有两个师被打残,罗克发电报给亚瑟·克里,询问是否需要更多援兵。
亚瑟·克里拒绝了罗克的好意,两个师被打残,亚瑟·克里又派上四个师,加拿大兵团还有余力。
世界大战爆发的时候,加拿大大约有800万人口,就是这800万人口,爆发出无与伦比的能量,另一个时空加拿大动员了62万人参战,66655人战死,172950人受伤。
这个时空的加拿大依然很给力,现在的西线,加拿大军团的兵力已经超过25万人,而且还在持续增加中。
“不,我马上就去巴黎,你到明天再把两位王子送过来,记住,要绝对保证两位王子的安全——”温斯顿要先去巴黎和扑恩加莱确定底线,别管谈判能不能成功,都要正确对待。
有温斯顿主持大局,罗克继续把精力放在和德军的作战上,在比利时,南部非洲远征军已经做好了向列日要塞进攻的准备。
四年前德军进攻列日要塞的时候,几乎摧毁了烈日要塞的所有堡垒。
现在这些堡垒已经重建,依然是均匀分布在墨兹河两岸,和之前有所不同的是,现在的列日要塞规模更大,堡垒也更加坚固,守卫列日要塞的德军更多,可以从德国境内得到源源不断的增援,所以南部非洲远征军面临着比四年前的德军更多的困难。
当然南部非洲远征军也有自己的优势,和四年前的德军相比,南部非洲远征军的战斗力更强,武器更先进,不同兵种之间的配合更熟练,关键是南部非洲远征军有近乎无限制的后勤供应,这是德军无法比拟的。
“列日要塞一共有12座堡垒,呈环形均匀分布在墨兹河两岸,德军在列日要塞驻军近30万人,以中央要塞为中心,每一个堡垒有大约五千守军,不管我们从任何一个方向进攻,都会遭到至少三座堡垒的密集攻击。”骑兵第二师师长唐璜一筹莫展,列日要塞是南部非洲远征军抵达欧洲后最难啃的骨头。
“当初德国人是怎么攻破列日要塞的?”11师师长魏征好奇得很,四年前的德军没有飞机,没有坦克,虽然有大口径火炮,但是火炮的数量也不多,优势并不明显。
“比利时人修工事的水平和德国人相比差远了,而且比利时的兵力远逊于德军,如果当时德军面对的是现在这样的烈日要塞,那么恐怕德军也要绕着列日要塞走。”103师师长豪斯曼抱着个巨大的搪瓷缸子,里面满满的都是咖啡,而且还是不加糖的那种。
“那怎么办,我们能不能也绕着走?”魏征的手指顺着沙盘上的墨兹河往下游划拉,刚划拉没多远,哎,已经到了荷兰境内。
魏征的手指停滞不动,唐璜摸着下巴若有所思,其他将军们眼睛里都闪烁着危险的光芒。
“先生们,冷静点,荷兰并没有参战,他们是中立国。”豪斯曼头大如豆,南部非洲远征军的将军们——
怎么说呢,就没有他们不敢干的事。
“荷兰女王和德国皇帝好像是表兄妹吧——”唐璜好像是喃喃自语,不过声音可不小,至少将军们都听得很清楚。
“好像是,荷兰女王是威廉二世舅舅的侄女——”有人对这些皇室关系比较了解。
“那也不是多亲!”
“荷兰虽然还没有参战,但是皇家海军在德国沿海查获过荷兰往德国走私的战略物资,所以荷兰人是有立场的。”
“咱们要是和荷兰商量下,通过荷兰进入德国不知道行不行——”
“想都别想,荷兰女王又不是虞公——”
将军们议论纷纷,提起“虞公”那位明显是个有文化的,好像是假道伐什么的故事,那个字太复杂,作者君不会写,也懒得查字典。
“先生们,先生们,冷静点,放弃那些不该有的想法,我们不能随意把一个无辜国家拖入战争。”豪斯曼不敢让将军们继续扯,再继续扯下去,那荷兰肯定要倒霉了。
对于这些将军们来说,想把某个国家拖入战争真不是多困难,制造个摩擦都是很简单的事,南部非洲远征军和德军在比利时境内战火连天,荷兰几乎把所有军队都布置在荷兰和比利时的边境上,然而这并没有什么卵用,荷兰全国的军队加起来也不到20万,打荷兰,可比打列日要塞轻松多了。
稍晚些时候,罗克同时接到好几份电报,将军们的分歧很严重,唐璜和魏征很想绕道荷兰攻入德国境内,豪斯曼则是不想把战火烧到荷兰。
罗克这时才想起来,豪斯曼好像是布尔人。
那就不行了,绝大部分布尔人都是荷兰裔,南部非洲远征军中有很多布尔人,罗克要照顾这些布尔裔官兵的感情,荷兰很幸运的逃过一劫。
既然德军在列日要塞重兵布防,那罗克干脆命令南部非洲远征军就地防守,反正法军部队现在已经逐渐稳定下来,英国远征军也要休息一段时间恢复实力。
五月初,春季攻势逐渐停止,法军部队的伤亡达到35万人,其中阵亡15万人以上。
英国远征军伤亡近50万,其中20万人阵亡。
德军损失超过80万,其中大约百分之八十是英国远征军造成的。
罗克不知道温斯顿和亚历山大·里博是怎么和两位王子谈的,卡尔一世确实是没有通知德国人,为了停止战争,卡尔一世甚至承诺会将阿尔萨斯和洛林还给法国。
估计德国人要是知道卡尔一世的承诺,会恨不得杀了卡尔一世,阿尔萨斯和洛林现在是德国领土,普法战争后法国割让给德国,现在卡尔一世居然做了德国人的主,要把阿尔萨斯和洛林还给法国,也不知道卡尔一世哪来那么大的脸。
第857章 洛克防线
墨菲定律的含义是:如果事情有变坏的可能,那么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是会发生。
俄罗斯帝国现在就是这样。
或许再使用“俄罗斯帝国”这个名词已经不合适了,不过无所谓,反正现在的临时政府也存在不了多久,鲁登道夫决定将某人送回俄罗斯的时候,临时政府的命运就已经注定。
罗克预想中最坏的一种情况正在发生,温斯顿之所以同意尼维勒发动春季攻势,是想给俄罗斯帝国继续作战的信心。
结果尼维勒的春季攻势以法军的哗变而告终,英国远征军付出惨痛代价才勉强维持了西线的均衡,这个结果不仅没有给俄罗斯帝国足够的信心,反而加速了临时政府的垮台。
就在英国远征军浴血奋战的时候,俄罗斯帝国的情况在不断恶化,圣彼得堡越来越紧张,克伦斯基本来承诺会在四月份发动进攻,配合尼维勒的春季攻势,但是新年之后,俄罗斯帝国每个月有大约3。5万士兵逃亡,在克伦斯基宣布废除逃兵的死刑之后,逃跑的士兵增加到近百万人。
即便在这种情况下,克伦斯基依然竭尽所能调动军队,向德国发动了一次近似于“自杀行动”的进攻。
英国远征军在比利时的胜利还是鼓舞了克伦斯基,虽然法国陷入崩溃中,但是英国远征军表现不错,给了克伦斯基一定信心。
促使克伦斯基发动进攻的另一个原因是英国政府给予俄罗斯帝国每个月2000万英镑的贷款,联合政府成立后,劳合·乔治声称,如果临时政府退出战争,那么英国就将取消给临时政府的贷款,并且要求俄罗斯一次性归还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给予俄罗斯的所有贷款。
克伦斯基是个从来没有想过赖账的好同志,也没有人敢赖大英帝国的帐,除非是这个国家准备成为世界公敌,所以临时政府不得不继续留在协约国坚持作战。
4月25号,就在英国远征军向列日要塞进行试探性进攻的同一天,克伦斯基调集20万部队,1300门火炮,想东线德军发动了1916年的第一次进攻。
进攻以俄罗斯军队的彻底失败而告终,虽然俄罗斯军队的损失很少,只有1。7万人,和之前动辄数十万人的伤亡相比不值一提,但是这次进攻的失败严重打击了俄罗斯士兵的士气。
前线战败的消息传回圣彼得堡,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圣彼得堡再次陷入混乱,刚刚成立了不到两个月的临时政府垮台,掌握权力的新政府在上台的第二天就向德国提出了一个不涉及领土吞并和赔款的和平条件。
这个条件马上得到了德国的确认。
不涉及领土吞并,那就意味着德国不需要从世界大战爆发后占领的土地上撤走,这些土地大约相当于两个法国那么大。
德国本来就没奢望从俄罗斯帝国得到赔偿,世界大战爆发后,尼古拉二世成为德国的运输大队长,德军在东线缴获的军事物资,有力的支持了德军在西线的作战,联想到德国和俄罗斯的长期以来的关系,让人不得不很怀疑,俄罗斯帝国在世界大战中的真实立场。
七年战争末期,俄罗斯帝国的彼得三世登基后,马上下令停止了和普鲁士的战争,并且在不久之后和普鲁士结盟,彼得三世把当时的普鲁士皇帝腓特烈大王称为是“我的国王、我的主人”。
彼得三世的妻子,也就是叶卡捷琳娜,未来的凯瑟琳大帝发动政变干掉彼得三世之后,俄罗斯帝国继续在跪舔的道路上一路狂奔,整个俄罗斯帝国的“普鲁士化”,一直到亚历山大三世登基后才逐渐停止。
现在俄罗斯临时政府又提出了一个最有利于德国的停战协议,这让德国简直喜出望外。
在俄罗斯新政府提出和平谈判的第二天,德国和俄罗斯新政府就达成协议,俄罗斯新政府宣布退出战争。
这下轮到英国政府和法国政府着急了,劳合·乔治试图以贷款威胁俄罗斯新政府。
让劳合·乔治万万没想到的是,俄罗斯新政府声称,不承认俄罗斯帝国时期欠下的所有外债。
这些外债中,仅仅是英国的部分就有7。5亿镑之多。
包括劳合·乔治和温斯顿,以及乔治五世在内的所有英国人都被气疯了,历来只有大英帝国赖别人的帐,谁敢赖大英帝国的帐?
等等,债务的事先放在一边。
俄罗斯帝国退出战争,那也就意味着德国和奥匈帝国、以及保加利亚在东线的数百万部队将被释放出来,西线英法联军压力瞬间报表。
敌军还有30秒抵达战场!
重压之下,罗克和贝当终于有了见面的机会。
罗克惊讶于贝当的老迈,英军部队中很少有年龄超过60岁的军人,南部非洲军中甚至连40岁以上的军人都很少。
贝当惊讶于罗克的年轻,贝当努力回忆,都没能想起来自己在30岁的时候正在干什么。
反正不是法国元帅,贝当现在都还不是。
也不是法军总司令,贝当在60岁时才当上法军总司令。
也不是法国战争部长和国防部长,贝当可能这辈子都没有机会同时担任战争部长和国防部长。
至于“伯爵”,法国大革命之后,“伯爵”已经成为历史名词。
“洛克,洛克,你真是太年轻了,我看到你的照片的时候,还以为你是故意找了一张年轻时的照片送给我,现在我才确定,你本人比照片上更年轻——”贝当满口赞叹,握住罗克的手不放。
罗克还能说什么呢:“贝当将军,很高兴见到你,我本人不大上相——”
贝当哈哈大笑,他的身体已经完全康复,根本看不出是个六十岁的老人,身姿矫健,步伐坚定有力,随时随地都充满信心。
这很正常,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贝当还担任了维希法国政府元首,那时候的贝当已经86岁了。
贝当的指挥部是由帐篷组成的,这是为了随时移动,自从法军部队哗变之后,贝当几乎走遍了前线所有部队,这些帐篷就跟着贝当东奔西走。
和尼维勒那个豪华城堡相比,罗克还是更喜欢贝当的务实精神,不亲临前线就不知道前线都发生了什么,尼维勒在他那个豪华的不像话的城堡里,如果能准确把握前线的情况,那么尼维勒才是穿越者。
帐篷里的陈设很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