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南非当警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南非当警察- 第6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完全没道理嘛。
  远征军的轰炸机部队也确实是给力,周历的电报发出去不到半个小时,远征军轰炸机就在战斗机的保护下蜂拥而至。
  实在是第二次马恩河战役之后,西线德军的战斗力真的是不值一提,虽然不说一触即溃,也完全无法抗衡远征军的疯狂进攻。
  自从反击开始后,轰炸机部队就变得无所事事,他们本来都被要求停在跑道上,随时准备向有需要的部队提供支援,结果从反击开始到现在,轰炸机部队居然没有找到出击机会,现在终于有部队求助,可想而知轰炸机部队的指挥官和飞行员有多么欣喜若狂。
  第一波赶来支援的轰炸机就有六十多架,听说后面还有四个飞行大队正在排队,如果第一波轰炸机完不成任务,那么眼巴巴等着的后续部队马上就能出发。
  还是和以往的轰炸一样,远征军的轰炸机是高爆弹和燃烧弹、毒气弹轮番使用,这样做效果最好,能给予敌人最大程度的杀伤。
  现在的杜埃也就方圆两三平方公里大小,六十多架轰炸机轮番肆虐,杜埃马上就被火海笼罩。
  至于第一掷弹兵团装备的那几辆A7V,他们被近地支援机重点照顾,平均三架近地支援机对付一辆A7V,几乎所有的A7V一炮未发就被彻底摧毁。
  不对称战争,结果就是这么残酷。
  以前的战争,即便无法战胜敌人,最起码表现出足够的勇气之后,还能争取到一个体面投降的机会。
  现在的战争,打不过的话连个投降的机会都没有,战后统计,整个杜埃活下来的德军士兵不超过100人,德军投入了大代价辛辛苦苦组建的第一掷弹兵团就这样轻而易举的灰飞烟灭,在战火全面爆发的西线,没有引起任何波澜。
  当晚,伊丽莎白第二步兵团就在杜埃城外临时驻扎,连城都没进。
  没法进,杜埃炸了又烧已经成为一片废墟,整个城市现在的都弥漫着让人恶心的烤肉味,空气中还有尚未完全散尽的毒气,这时候谁敢进城就是找死。
  这一天的德军,在西线损失超过五十万人,消息传到柏林,威廉二世哀叹这一天是德军的“灾难日”。
  然而灾难还没有结束,就在英法联军发起反击的第二天,德国基尔港水兵暴乱,士兵对灾难性的后勤供应表示强烈不满,要求改善后勤供应,提高伙食标准,增加官兵补贴,惩治相关责任人等等十几条要求。
  这里要说明的是,在德国,海军的薪水一直都高于陆军。
  世界大战爆发前,德皇为了和英国竞争主动挑起军备竞赛,德国将近半国力都投入到军舰的建造中,以至于陆军因为缺少经费,在世界大战爆发前的关键几年内,连最基本的武器更新都无法保证,这肯定影响到世界大战爆发前德军部队在战场上的表现。
  结果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国海军根本没有和英国皇家海军作战的勇气,躲在军港里连门都不敢出,坐看英国大舰队从容对德国海岸线进行封锁。
  这时候德国海军享受的后勤标准,依然远高于陆军,世界大战爆发的第二年,德军前线部队都已经开始吃糠咽菜了,海军每天依然是大鱼大肉,躲在港口里逍遥度日。
  连德皇威廉二世都看不过去德国海军的表现,这时候德国海军才被迫离开军港,和英国皇家海军进行了日德兰海战。
  严格说起来,日德兰海战中德国海军并没有失败,甚至英国皇家海军的损失比德国海军更大。
  但是德国海军在日德兰海战之后彻底失去了和英国皇家海军作战的勇气,从此缩在军港里成为全世界纸面力量最强的存在舰队。
  这时候德国海军依然享受着最高标准的后勤供应。
  但是就是这支一直享受最高标准后勤供应,被德国上下寄予厚望的海军部队,却在德国最艰难的时候爆发叛乱,而这时候一直因为经费不足捉襟见肘的德国陆军还在西线坚持作战。
  这实在是让人无法接受。
  基尔港的水兵暴乱只是开始,接下来的几天内,德国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滑向深渊,工人罢工,他们在工厂里辛勤工作,却连自己的肚子都填不饱,这样的生活已经持续了好几年,能忍到现在才爆发,德国的工人已经足够坚韧。
  商人开始罢市,实际上商店里也没有什么东西好卖了,自从英国海军封锁了德国的海岸线,德国就开始对物资实施分配,商人在世界大战爆发的第一年还绞尽脑汁组织商品摆满货架,后来货架上的货物就越来越少,因为无论商人怎么努力,他们把货物摆上货架的速度,都赶不上马克贬值的速度。
  市民也开始走上街头游行,柏林的平民每周获得的食物,比英国集中营里的囚犯每周获得的食物都要少,德国男人在前线战死,女人要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家庭,她们在辛苦工作一整天之后,还要抽出几个小时排队领取每天发放的食物,尽管这时候她们已经身心皆疲,有些人排着队就睡着了。
  和正在崩溃的德国不同,远征军的反攻声势浩大。
  法国在世界大战爆发时,全国只有不到400门重型火炮。
  现在法国重型火炮的数量激增到6000门,除此之外还有数量众多的轻型火炮,也就是以前被法国人寄予厚望的“七五小姐”。
  反攻开始后,法国炮兵在第一天就发射了40万发炮弹,即便是如此强度的炮击,和英国远征军相比依然相形见拙,6月1号、2号这两天,仅仅是加拿大军团就打掉了94万发炮弹,平均每天1。2万吨。
  在更靠近英吉利海峡的比利时,潘兴调动了100万美军,3000门火炮,700架飞机,对烈日要塞发起总攻。
  为了顶住美军部队的进攻,德军已经在列日要塞损失了近30万人。
  现在德军终于顶不住了,在铺天盖地的炮火配合下,蜂拥而至的美军部队淹没了德军在烈日要塞的最后两座堡垒,这时候美军部队再往前一步,就能踏上德国领土。
  即便是这种情况下,鲁登道夫还是不甘心认输,他在德军指挥官的一封信中要求:所有的部队必须坚守防线,任何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准撤退。
  为了阻拦协约国部队前进的脚步,鲁登道夫竭尽所能组建部队开往前线支援,这些新组建的部队中,很多人是从后方的兵工厂和矿山中抽调的,这些部队并没有经过严格训练,很多人被临时征召时只有一支步枪,有些士兵甚至连步枪都没有。
  鲁登道夫的行为彻底葬送了德军的战斗意志,新组建的部队拒绝执行命令,前线依然在坚持作战的部队骂这些新兵是“叛徒”,因为这些给新兵并不是心甘情愿上战场,他们在后方的行为,严重影响到前线部队的士气和后勤供应。
  到六月五号,英国远征军的前锋部队已经推进到洛林,这里自从普鲁士战争之后,就成为德国领土。
  也不是所有的进攻都一帆风顺,法军部队在推进的时候就遭遇到比英国远征军更大的困难。
  德军部队在面对英国远征军是没有太多办法,但是在面对法军部队的时候,德军部队的表现就好得多,虽然法军部队也有飞机和坦克助战,但是且战且退的德军并没有彻底崩溃,在有些地段,德军甚至还有余力组织反攻,战后统计,法军的损失并不比德军少。


第903章 和平的曙光
  六月七号,保加利亚王国宣布退出战争,这严重打击了同盟国的士气,失败的气氛笼罩着整个西线,地中海远征军在保加利亚长驱直入,对奥匈帝国形成致命威胁。
  早在去年中,奥匈帝国的皇帝卡尔一世就在努力寻求以一个体面的方式退出战争,但是因为当时西线激战正酣,卡尔一世没有如愿。
  今年初,德军的马恩河遭遇失败的时候,卡尔一世再次希望退出战争,但是因为协约国的条件太苛刻,奥匈帝国被迫留在同盟国阵营。
  六月八号,就在保加利亚王国宣布退出战争的第二天,匈牙利突然宣布退出奥匈帝国,宣布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奥匈帝国毫无征兆的分裂了。
  也不能说是毫无征兆,奥匈帝国是全世界仅有的两元制国家,一个国家有两个首都,两个议会,两套政府机构,一帆风顺是这样的国家还能保持一定的向心力,一旦遭遇挫折,两元制国家就会彻底崩溃。
  卡尔一世终于意识到局势已经无法挽回,他还在为保持帝国统一努力,宣布把帝国转化为联邦,所有民族都可以有自己的国家委员会,不管民族的人数有多少。
  在一个已经事实分裂的国家里,国王的权威已经彻底颠覆,没有人理睬卡尔一世最后的努力,有一点变成了现实,奥匈帝国确实是分裂为很多个国家,参与的部队迅速崩溃,士兵扔下枪返回家园,军官们忙着争权夺利,希望在各自国家的新政府里担任要职,政治家们陷入狂欢,世界大战还没有结束,对奥匈帝国的清算还没有开始,政治家们却已经迫不及待的开始工作。
  总之,庞大不可一世的奥匈帝国在短短几天内瓦解,新成立的政府超过十个,近一半新政府希望加入协约国,逃避战后即将开始的清算。
  保加利亚王国和奥匈帝国退出战争,给德意志带来的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德国失去了罗马尼亚的石油供应,这对于德国是致命威胁,伊恩·汉密尔顿率领的地中海远征军一直希望做到这一点。
  地中海远征军没有在战场上堂堂正正击败德国人,但是却因为奥匈帝国和保加利亚王国的退出达成了这一战略目的,这似乎再次证明德国选错了盟友,但是回到当初的德国,德国却没有选择的余地。
  保加利亚王国和奥匈帝国的退出,很快就给西线战场再来巨大影响。
  在保加利亚王国和奥匈帝国退出战争之前,西线德军还能在某些地段展开反击,和协约国军队打得有来有往。
  保加利亚王国和奥匈帝国退出战争后,西线的德军就像是被打断了脊梁骨,所有人都知道德国的失败已经不可避免,很多德军在绝望中离开战壕,向协约国部队发起决死冲锋。
  他们一般都倒在冲锋的路上,协约国部队几乎没有伤亡,战后打扫战场,很多德军士兵的步枪里没有子弹,那些德军士兵好像根本没有注意到这一点。
  就算是注意到了又能怎么样呢,他们没有能力改变整个西线的局面,有能力的人自顾不暇。
  米夏埃尔计划失败后,德国海军上将保罗·冯·新策代替被迫辞职的库尔曼成为德国外交大臣,鲁登道夫第一时间和新策见面,向新策承认德军在前线已经失败,但是鲁登道夫并不认输,他希望能把德军撤回德国境内休整,利用德军在世界大战前修筑的坚固工事继续防守,争取一个体面退出战争的机会。
  或者说,等待协约国主动犯错,以夺回几乎不可能的西线战场主动权。
  之前鲁登道夫对兴登堡也是这么说的。
  新策对鲁登道夫的计划没有兴趣,战争进行到现在,德军已经无力回天,今年开始的时候,鲁登道夫麾下还有127个完整的德国步兵师可供调动,现在还能继续作战的德国步兵师只剩下47个。
  看上去德军似乎仍有余力,但是这些还能作战的德国步兵师也基本处于弹尽粮绝的境地,步枪没有子弹,火炮没有炮弹,德军连军粮供应都无法保证,这样的不对别说用于进攻,用于防守都无法保证战斗力。
  让鲁登道夫看到希望的还有一个原因,入夏以来,协约国方面美国大流感造成的影响越来越严重,鲁登道夫得到的消息,至少有50万协约国部队受到美国大流感的影响,很多部队非战斗减员越来越多,也有部队情况比较好,比如医疗物资充裕的南部非洲远征军,只有一千多人因为美国大流感住院治疗。
  这个情况新策同样不认可,协约国部队固然受到美国大流感的严重影响,德国也是一样,德国境内因为美国大流感已经死去数十万人,这些情况鲁登道夫也知道,但是鲁登道夫不愿意承认。
  新策和鲁登道夫似乎无法沟通,两人的交流最终以鲁登道夫昏倒而结束。
  新策随即派人将鲁登道夫送往医院治疗,并且宣布鲁登道夫因为身体原因无法继续担任德军总参谋长一职。
  当这个消息通过广播向全德国通报之后,德国人欢呼雀跃。
  鲁登道夫认为全德国都和他为敌,出院后没有告诉任何人,悄无声息的伪装逃离德国,后来,鲁登道夫去了瑞典,也有人说鲁登道夫去了南部非洲。
  鲁登道夫终于退出了历史舞台,可是世界大战还没有结束,就在鲁登道夫住院的第二天,有帝国杰出保皇自由派之称的巴登亲王马克思接替赫特林成为德国首相,巴登亲王上任后,立即通过荷兰女王向协约国释放和平谈判结束战争的信号。
  温斯顿和法国总统扑恩加莱都会巴登亲王马克思的建议表示欢迎,世界大战在进行了将近四年后,终于看到了和平的曙光。
  这期间还发生了一个意外,4月20号,一名年轻的德国潜艇指挥官指挥他的潜艇向定期往返于英格兰和爱尔兰之间的“伦斯特号”客船发动袭击,两枚鱼雷全部击中“伦斯特号”,“伦斯特号”迅速沉没,470人遇难,其中包括135名妇女和儿童。
  这几乎影响到了刚刚出现的那一点点和平的曙光,4月20号过去的那几天,几乎所有人都心惊胆战,唯恐因为“伦斯特号”沉没,导致战争重新持续下去。
  这时候温斯顿保持了巨大的克制,虽然向“伦斯特号”发动袭击的潜艇军官没有受到任何指责,温斯顿还是坚决指示爱德华·格雷,和巴登亲王马克思推进和平谈判的开始。
  在西线,温斯顿同样电报罗克,希望英国远征军暂时不要向德军发起进攻,但是要保持给德军一定程度的压力。
  不进攻,怎么给德军保持压力?
  温斯顿这个电报让罗克的参谋们一头雾水,他们不了解温斯顿这封电报的真正目的,如果不了解温斯顿和罗克之间的关系,参谋们甚至认为这是温斯顿在故意给罗克出难题。
  参谋们不知道温斯顿想干什么,罗克肯定知道。
  上一次温斯顿和罗克见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