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只是早餐,但临榆食堂开放的餐口,并不算少,董明沿着由西向东的顺序,一个个地观察着餐口,最靠近入口的位置,多是些常见早餐,比如馒头、包子和大饼之类,间或有些煎蛋、火腿及咸蛋之类配餐。随着他越向东走,就发现早餐种类越多,比如豆腐脑、豆浆、馄饨、拉面等。
其实董明早有意动,无论哪种早餐,都是他此时迫切需要的,但他仍然耐着性子,想要看一看这里到底还会有啥新鲜的东西。然而,当董明走到了一处炸油条的窗口后,整个人却像定住了一般,走不动了。
油条是董明经常吃的东西,当然也不是说临榆的油条与齐山的差别很大,或许在口味上存在细微的不同,但却不是让董明驻足的理由。
让董明吃惊的不是食物,而是正在炸着油条的人,那是一个很年轻的师傅,炸着油条的同时,一双眼睛,也在留意着食堂内的食客。但是,当他的目光与董明对上之时,两个人却都像变成了雕塑,没错,两个人都呆在了那里,四目对视,直到师傅发现锅里发出了轻微的糊味,才慌忙将几根有些过火的油条捞出,然后对里面大喊了一声,“胡姐,帮我盯一会儿。”
在听到后厨里的答应声之后,年轻的师傅这才将手中长长的筷子向餐盘里一丢,然后面色有些一善地看了看董明,这才从旁边的过道里走了出来,问出了一句话,“你来临榆干啥?”
里面的这个年轻师傅是谁?这个人董明不仅认识,而且熟得不能再熟,正是失踪半年之久,他大伯的二儿子,他的二哥董林!
“我是来参加比赛的,对了,二哥你怎么跑到了临榆!”董明也觉得有些出乎意料,上一次董林出现在齐山县城,就是被他发现,然后才有了董林被大伯接回村的事情,而这一次,他跑到临榆参加比赛,却没想到,他的这位二哥,又一次被他撞见。
“坐下说吧,放心,我这一次不走了,你想要通知家里,就随便你吧。”董林拉着董明,就近找了一处餐桌坐下,然后,面色复杂地道。
董明缓缓坐下之后,目光一直紧紧地盯在董林的脸上,突然间,轻笑了一声道,“你想一直躲下去,要躲一辈子吗?”
“我的事儿,不用你管!”董林刚刚说完,似乎觉得说得太硬气有些不当,脸色稍显缓和后又道,“我爸妈,都挺好的吧,爷爷奶奶还好吗?”
“你知道的,我在县城念书,对大伯和大娘的事情知道得不算多,但是,爷爷现在身体不太好……,或多或少与大伯有点关系吧。”听到了董林还能想到父母,还有爷爷奶奶,董明心中对他的怨气,倒也消散了一些,但他却仍然点出了因大伯的原因,让爷爷身体出现问题的事实。
“我爸我妈的脾气我最清楚……,你的话我信,记得小的时候,爷爷对我是最疼爱的,哎,如果你有机会,帮我在爷爷面前多说两句宽心的话,可惜了,现在我啥都做不了。”
“你怎么会啥都做不了呢?临榆离齐山又没有多远,你完全可以抽空儿回一趟家,把你的情况跟家人好好讲讲,省了家人的担忧,也省了爷爷对你的挂念,到时候,相信,家人也会理解你的。”董明话一说完,见到董林脸上露出了愤懑,哪里不知道他心中所想,随即再次轻笑出声,“还担心齐河路网吧的事儿?那案子早就结了,是个错案,那个皮哥也出来了,不过啊,我觉得吧,像皮哥那种人,你还是离着远点为好……”
“啥?没事儿了!当初搞出来那么大的阵仗,说没事儿,就没事儿了?”没等董明说完,董林就一脸激动地打断了他的话,急切地问道。
“具体情况我也不太清楚,当初大伯天天盯着派出所,案子刚刚被撤,家里就得到了消息,可惜,到最后却找不到你了。”
“啪!”地一声,董林摘下了头上的帽子,重重地拍在了桌子上面,还好,桌子是固定的,没闹出来多大动静,只见董林脸上已经泛出了兴奋的红潮,一双眼睛灼灼地盯住了董明,“这么说,我这大半年的罪都白受了啊,大半年啊,大半年,你知道我是咋撑过来的吗?”说到此处,却见董明的面色急转之下,从极度地兴奋,再次转到了怨愤。
“当时慌不择路啊,坐上了汽车直接跑去了康宁,后来,发现那里不是我应该去的地方,又去了相对熟悉的金岸,在物流园里面,过年期间整整熬了一个月,辛辛苦苦,赚到的钱却刚够吃饭,不得已,我才来到了临榆,结果,却一头撞进了一个贼窝。我刚到那里没一个月,被警方捣毁,考虑到我只是个打杂的,没有受到为难,但是又一个月白干了!还好,在那里有一位胡姐,正好跟临榆体校的膳食科有熟人,看我可怜,就带我一起来了体校食堂,一直到了现在。”
听着董林的倾诉,董明也不禁有些感怀,作为一个初中刚刚毕业,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董林真是没有多少选择的机会,他从黑心技校里跑出来,能遇到什么样的人,吃了多少苦,可想而知。还好,最终遇上了一位胡姐帮助了董林,没有让他这条刚下海的小舢板,被社会中暗藏的漩涡吞噬。
看着董林脸上淌下的两行清泪,董明轻轻拍了拍董明的手,安慰道,“这次与上次情况不同,我不会给家里打电话的,放心,你什么时候能想通,就什么时候跟家里联系,或者回家,就像你说的那样,这是你自己的事情,应该怎么决定。要由你自己来选择。”
“对不起,董明,我,我以为这次又像以前那般,没路可走了,之前,我许多的时候做事情缺乏考虑,而这一次,我确实应该好好思量一下,给我几天时间,我知道,你们的比赛,在临榆体校应该有四天,我做出什么样的决定,在你走之前,会给你一个明确的答案。”
这倒没必要,大伯家的事情,董明不想再掺和半分,虽然他心中这么想着,脸上却仍然带着笑容,“确实没想到我们能在临榆体校遇到,好了,我看你还在工作,赶快进去吧,因为,一会儿吃过饭后,我也要去参加比赛。”
“那我回去了,对了,我哥那边,有消息了吗?”董林刚刚站起身,却突然又回头问了董明一句。
“书信到是偶尔能见到,大哥却对他在吴越那边的实际情况只字没提。”董明皱了皱眉,心里却开始吐槽大伯家的这两个孩子,还真是没有一个让人省心。
第349章 比赛开始
受海岸线的影响,滨海大道不是正东正西走向,因而,紧邻滨海大道的临榆体校,校园同样不是规整的方形,为了校园的美观,能看出来当初在学校设计时花了心思。西南位置根据地形,规划出了三角形区域的停车场,停车场的北边,就是临榆体校的体育馆,该体育馆与东面的办公教学楼、医务室兼图书馆及人工湖相互呼应。
从体育馆继续向北,则是临榆体校的大操场,正是董明早上曾去晨跑的地方。
还不到八点,董明与二零三、二零五宿舍一共八人,一同来到了体育馆,只不过,几人到了体育馆北一门后,就各自分开,与自己的老师汇合。
临榆体校体育馆是一座复合型体育馆,整体结构大体呈现扇形,西南侧是大弧,东北侧是小弧,东北侧弧线正对有宽宽的阶梯,通过台阶可以直达东北门。东北门是体育馆最大的看台通道,一列共有四只并排的对开大门,只不过此时这些门都是关闭状态,大门上方,悬挂着“2001年燕北省少年儿童羽毛球赛”字样的巨型条幅。
体育馆北侧有“北一门”和“北二门”,北一门是运动员通道,而北二门则是看台通道,东侧同样也有两个门,虽然也是打开状态,但那边通向的是副馆,很少有人选择从那边进出。
在入馆之前,董明与汤老师也同许多人一样,跑到东北门前的台阶下方,草草地看了一眼体育馆的结构图。整个体育馆呈浅咖啡色,分一主四辅结构,单层结构的主馆,是一座带看台的综合馆,位于北侧,南北走向,占据了整个复合体育馆约一半的空间,南侧的辅馆都是双层建筑,包括一楼的游泳馆、乒羽馆,还有楼上两个小型的综合馆。
董明与汤老师在北一门外,还见到了汤老师的那位同级校友苗谣谣,后者也看到了董明二人,汤老师的这位校友看似有事情在忙,没有顾得上说话,只是点头示意,便匆匆离开。
几百名运动员加教练员,还有一些观摩人员,大家进馆的速度并不算快,董明与汤老师混在人群之中,慢慢地向着馆内前行。
“今天是你第一次参赛,但也不要紧张,平时训练的时候怎么打,比赛的时候怎么打就是了,虽然比赛与训练有很大不同,有经验的选手能做到随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过你没有经验,这次比赛就全当一次学习好了,能取得好成绩固然是我们的期望,成绩不理解也不要有太多心理负担,毕竟你接触羽毛球的时间太短了。”一边走路,汤老师一边对董明轻声说道。
董明轻轻点头,他也不知道应该说些什么,没错,将要参加人生第一次比赛的他,没有任何经验,他虽然接受了长达一年的正规训练,却无法否认他接触羽毛球时间过短的事实,甚至,还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羽毛球技术动作,跳杀和反手球,他都没有时间去学习,他还能说些什么呢?
“刚刚我看到了张继红,她怎么也来参加省级赛?”就在董明与汤老师的前边,两个空着手的女生,叽叽喳喳地说着,说话的是个马尾辫,她们没有带着装备,不用问肯定是观摩人员。
“你没看错吗?就连肖思菡和叶听兰那样的,都报名了应天赛,张继红怎么会不去?”另一个短发女生嘀咕道。
“我猜不出,她已经进了赵州体校,省内赛的冠军也拿到过,再拿更多的省级赛的成绩对她来说真是没多大意义,听我们学校的路萱讲过,一年前她曾经与张继红在比赛中遇到过,被对方打得绝望,以她的水平完全可以冲击一下全国赛,真想不通为啥她还在省级赛里混。”
“路萱虽然也算厉害,毕竟她比张继红低了一个年级,不是人家的对手也很正常,对了,路萱这次来了吗?”
“当然来了,她还想乘这个机会,拿个成绩呢。”
进入了馆内,空间大了起来,董明见到整个体育馆,周围是一圈约有一千多座位的看台,而赛场之内,已经铺好了十二块场地。这里是体育馆的主馆,也是一座综合馆,综合馆的功能强大,可以承担多项赛事,篮球排球自不在话下,现在铺上了塑胶,又成了一座羽毛球赛场。
距离比赛开始还有一点时间,董明在场馆之内四处张望,他希望找出朔平体校见过的熟人。然而,让他失望了,他没发现当时的舍友李同甫,也没见到当初逼着他比赛的娘娘腔苏然,那位康宁体校的羽毛球天才,同样,康宁一中的杨忆清与葛青,他也没有见到,由于年龄因素,这些人虽不能参加这次比赛,却也没有前来观摩。
或许是准备去苏省看应天赛吧,董明心里这么想着,馆内他一大圈看下来,除了见过的几位老乡,全部都是陌生的面孔。忽然间,远处一位肚子很夸张的中年男人,进入了董明的视野,却是他曾经在朔平见过的符主任,这位还曾对董明动过招揽之意的康宁体校老师。
董明捅了捅身边汤老师的胳膊,然后对着符主任的方向努了努嘴,却没想到,当汤老师看到了符主任后,对董明轻笑道,“昨天我们在招待所见过了,你不知道,临榆体校昨晚在招待所的会议室,组织了一个小型的茶话会,大部分老师都见过面,呵呵。”
自己孤陋寡闻了,董明感觉有些出糗,干笑了一声,以掩饰自己的窘况。
燕北省少年儿童赛,有一个开幕式,整个开幕式很简单,也很短暂,无非是省体育局的一位领导致的开幕词,然后临榆体校校方代表发言等流程,比赛就宣告开幕。
整个比赛一共四个单项,包括男子十岁、十二岁组,女子十岁、十二岁组,其中男子十二岁组参赛人数最多,共分十六个小组,其他组别都是八个小组,小组前两名进入淘汰赛。
董明与汤老师来到了男子十二岁组的公告栏前,在密密麻麻的分组名单之中,找到了董明的名字,他被分到了H组,同时,董明也记下了自己小组参赛队员的名字,分别是范经纬、侯鲲和李天业。根据公告栏的提示,董明的赛场被分配到了羽毛球辅馆,将与G组共用三号场地。
场地已经被分配好,董明便与汤老师随着其他前往辅馆的人员,经主馆的东南门走出,然后穿过一条长长的甬道,就见到右手方向,开着一扇大门,大门侧面悬挂着一块不大的方正门牌,上面有“乒羽馆”三字。
从门外便已经可以看到,乒羽馆内门口位置,摆着十几张乒乓球台,靠里位置架有两列共八块羽毛球场地。作为辅馆的乒羽比主馆小了一些,但赛场空间并不狭窄,两个馆的最主要区别在于,辅馆周边没有设置看台。从乒羽馆的挑高来看,虽然这里是双层建筑,在它的上方还建有一个小型综合馆,乒羽馆内却比董明平时训练的球馆还要高上一些,设计显得非常贴心。
赛场每一块场地配了三名裁判,一名主裁两名边裁,都由临榆体校的学生充任。很快, G、H两个小组八名队员,都汇集到了三号场地,作为主裁的同学将大家召集到了自己的跟前,只见他拿出了一个本子,本子上面早就画好了两个小组的对阵图。让董明有些意外的却是,在G组的队员之中,竟然还有一个他的熟人,正是他同宿舍的那位,来自古风一小的吴雨。吴雨与董明没来得及说些什么,只是简单的点头示意,便听到了主裁的声音。
“比赛采取21分制,三局两胜,你们两个小组轮换上场,从G组开始,其他人比赛的时候,没有比赛的同学可以到各个场地观摩,前提是不要影响他人的比赛,同时,每个人要记好自己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