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伞君与陈立坤谁更强些,董明也有他自己的理解,在他看来,与伞君相比,或许陈立坤应该更加优秀,但董明这个时候的判断,显然表现得相对主观,然而,如果不让两人真正地较量一场,谁又能给出客观的答案?
刚在开球不久的试探期内,董明便有一种眼球摔落一地的感觉,什么叫做无懈可击,什么叫做天衣无缝?很不幸地,董明深深地感受到了,面对伞君时的无计可施与束手无策。
或许在进攻能力方面,伞君与陈立坤相比稍有差距,但也相去不远,然而,伞君的脚下速度,却让董明感到了威胁,哪怕此时董明开启了全面加速模式,在他与伞君的对峙之中,仍然无法讨得便宜,此时的他,开始怀疑,对面站的是怎样一个怪物!
通常在比赛之中,比分落后不是董明最担心的问题,哪怕到了最后阶段,董明仍然认为自己或有寻找到翻盘的契机,这不是源自他的盲目自信,而是他对自己耐力的信心。但三十分制的比赛,十几最多二十几分钟的比赛,耐力在其中难以获取加分,此时的董明已经开始了反思,比赛之中除去耐力之外的助力,他还具备什么?
单纯的进攻,似乎很难奏效,至于刚刚掌握不久,还不算纯熟的立拍放网呢?似乎也不太适用,对手的速度不慢,甚至比自己还快了一分,几乎不会给自己提供这方面施展的机会。这一场比赛,董明甚至开启了外挂,频频利用外放的真气,准备在网前做出较为完美的放网球,然而苦于机会难寻,收效不大,终于,董明意识到了,此时的伞君对他来说恐怕是一道无解之题。
这一场球董明打得非常郁闷,郁闷到让他想要捶胸顿足,可是,站在他对面的伞君同样不太好受,别看伞君待人坦坦荡荡,面对任何人都是一个谦谦君子的样子,但伞君有他自己的骄傲,咬牙于董明进行着对抗。
伞君对自己的能力有清晰的认识,在羽毛球的技术动作之中,他清楚无论哪一个项目单独拿出来,他都无法做到顶尖,但是羽毛球比赛是一个综合实力的比拼,并不是针对某一单项考察。
伞君非常清楚自己的特点,他技术均衡,或许任何一个单项都不突出,但却没有明显的弱点,拥有不错的进攻能力的同时,防守同样不弱,拥有极快的反应能力,步法同样优秀,这是他多年以来对自身能力的总结。
正因为伞君的能力均衡,失误率从来都保持着极低的水准,这是他真正引以为傲的地方,也是他克敌制胜的关键,然而,遇到董明之后,此时他却惊讶地发现,与他相比,董明做得同样不差,与他同样的低失误率,同样的韧性十足。
还好,对于在比赛中的经验,董明似乎较为薄弱,特别在杀球落点的选择方面,董明似乎更加乐意“照顾”他的左右边线,而忽视了另外两个重点目标,那便是中路还有追身。
除此之外,在董明的接杀球之中,伞君也寻找到了一丝机会,便是他的接杀的线路同样单调,只知道挡出网前的直线或者斜线,浑然没有考虑到,偶尔挡出两记底线球,也是比赛之中一种非常有效的变化。
就这样,董明在与伞君的对决之中,被对手以经验多打经验少,以年龄大打年龄小,一直被压在下风,始终无法走出对方的节奏,最终以非常接近的比分惜败。
“我一直感觉你完全有机会取胜!但不知道为什么,最终却没能把握住机会,唉,可惜了!”这是董明离场之后,巩守信给出的评价。
董明自己却相当清楚,这场比赛他尽力了,然而,董明输掉这扬比赛之后,却没有变得沮丧,甚至内心还生出了一点小兴奋,不是说他脑残,而是他通过了这一场比赛,对于自己技术特点的发展,已经有了一个基本的想法。
如果按照董明的个人特点,再配合他在临榆赛中所表现出来的打球风格来说,最简单的做法就是走拉吊结合的耐力型球员路线,然而,一味防守显然不是他想要的,他更加希望自己的耐力优势,更多的融入到进攻之中。
那么,自己要做一名攻击型选手吗?这其实也是董明比较期待的结果,如果通过自己犀利的进攻,可以随意撕开对手的防线,无疑是一件极为另人畅快之事,但,董明自家人知道自家事,他的攻击并不具备想像之中的优势,当然,这种情况或许与他学习跳杀时间较短有关,然而,他的攻击能力,绝不会在短期内获得大幅提升,所以,攻击型,也只能想想吧!
至于其他类型,比如速度型、力量型或者技巧型等等,董明深知他在各方面都可以做到还算不错,但却无法达到非常出色的水准,或许与他的资质有关,但真正原因到底是什么,已经不需要董明深入探究,因为他已经决定,要做一名综合型选手!
董明的这种想法,其实很久之前便处在酝酿之中,然而直到今天他遇到了伞君,才做出了初步的决定,对他来说,综合型,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
综合型的选手,总的来说,各项基本技术指标相对平衡,没有单独哪一项能够做到顶尖水准,但是,这种类型的选手发展前景到底怎样呢?
远的不说,就拿刚刚与他比赛的伞君来说,没错,伞君就是一位妥妥的综合型选手,在董明遇到过的所有对手之中,像伞君这种综合型选手最让他头痛,打吧,对方防得很好,打急了对方还会反击,而采用拉吊方式呢,人家不会弱你半分,像极了狗咬刺猬无从下口。
稍远一点,董明遇到的综合型选手还有陈立坤,他曾经见到陈立坤与马凯的大战,虽然只是非正式的比赛,但面对攻击力极强的马凯,陈立坤也能应对自如,最终取得胜利。
而进攻型的选手,董明遇到过最有代表性的便是李天业及胡济磊,当初与此二人对垒,他的战果是一负一胜,输给了李天业,却战胜了胡济磊,而从胡济磊与李天业的水平上来说,两人应该属于同一级别。
为什么董明可以战胜胡济磊,却惜败李天业呢,其中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与李天业之战是董明的初次征战,经验不足当然是关键中的关键因素,然而李天业与胡济磊相比,各方面技术却更显均衡。当他再次遇到与李天业打法相近的胡济磊时,胡济磊各项技术不均衡的软肋,被董明捕捉,最终被董明通过打消耗战取胜。
这种方式对付胡济磊有效,但在伞君的面前却失去了作用,其中当然因三十分赛制的限制,单纯消耗对手体能在比赛中失去了意义,而从另一角度来说,伞君的各方面非常均衡,同样是董明此法不能奏效的原因之一。
在临榆赛中,董明还有一场极为艰难的比赛,那便是与苗毅之间的对决,进入八强之战,这场比赛之中董明的对手苗毅,却是另一种类型——防守型选手,他能做到在场上防得密不透风,几乎让董明绝望。
当初董明面对苗毅之时,没有进攻能力,只能采取拉吊结合的手段与对手硬磕,然而这种手段又恰好是苗毅的强项,所以那一战董明能轻松才怪,但此时的苗毅再次来到董明的面前,他还会忌惮此君吗?
此时的董明甚至想向天地间大喊一声,综合型,我来了!
感谢依旧云齐!
第460章 一周
康宁师范二十号教学楼,是一处五层建筑,方方正正没有什么特点,位于喷泉广场东侧,从这里继续东行可以直达学校大操场。
晚上,董明已经与队友们,包括几位女生队员,已经坐在了二十号楼107教室,从今天开始,每周一到周六晚上七点到九点,他们将在这里进行文化课的学习。针对语数外三门功课,师范每周为集训队员各安排两次课,今晚的课程是语文。
可以容纳五十人的教室,坐了二十几人,显得比较空荡,在老师到来之前,许多人都在窃窃私语,或有人在讨论陌生的老师,或有人在讨论今天的战果。
董明及他的室友们此时倒是在安静地坐着,不是说他们有自觉保持教室安静的觉悟,而是今天几人情绪都不算高,没有聊天的兴致,况且在晚饭前后,大家已将战况简单讨论了一番,至于战果什么的,早已经没谁再愿意提起。
董明与巩守信的战绩平平,今天都打了两场,每人一胜一负,而付高飞的情况就比较惨,两场全负,王华表现稍好,他倒是赢了一场,只不过他下午打了三场,是两负一胜的成绩。
随着教室门的打开,樊小刚出现在了同学们的面前,跟在他身后的,是一位二十余岁的娇小女生,女生算不上漂亮,鼻子上面架着一副眼镜,给人清清爽爽的感觉。
“我们初二年级的同学们都来齐了吧?”樊小刚走上讲台,然而尽管话问了出来,却并没有被动地等待着答案,在教室里面飞快地扫视了一翻,看得出来,他做事还算比较认真,确认了人员没有遗漏,樊小刚继续开口道,“我们今天的训练已经结束,请大家的心思不要继续留在体育馆,现在到了文化课补习时间,首先,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身边的这位,她是我们康宁师范九八级系的申小蓉同学,在接下来的这一个月内,将由她来担任我们的语文老师,请同学们欢迎!”
一阵掌声之后,樊小刚继续道,“接下来,有一件事情我不得不强调一下,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是体育生,许多同学在训练的时候不怕吃苦,然而,当他们坐进课堂之后,却会愁眉苦脸,坐立不安!在这里,我不管你有什么样的感受,以前有什么样的习惯,我的要求很简单,不能影响到课堂纪律,不要把我的话当成儿戏,这关系到你们的集训,都听明白了吗?”
樊小刚的目光扫到了每一位同学,其中似乎蕴含了无数寒芒,好像使得教室里气温骤降,同学们则一个个屏息凝神,肃然而坐。
直到樊小刚离开,同学们纷纷深呼了一口气,似有警报解除之感,然而,樊小刚的余威仍在,同学们的表现还算正常,没有谁会在不明形势之中,敢于公然挑战规则。
申小蓉的声音轻轻柔柔,轻到董明有些怀疑,如果她将来进入真正的课堂,她的这点声音会不会被同学们的杂音淹没。
“大家好,从今天开始,将由我来与大家共同学习语文,事先声明,我的教学经验可能没有你们自己的老师丰富,所以如果你们觉得课堂上有什么问题的话,欢迎提出,记住提问前要举手哦。”
申小蓉扔给了大家一个微笑,继续讲道,“我知道你们来自不同的学校,所以教学进度或许存在差异,但整体相差不会太大,我来上课之前,曾经询问过包括康宁一中等几所学校,他们的教学进度基本相同,所以在我们的课堂上,会按照康宁一中的进度授课,如果有哪些同学发现自己教学进度不足,请不要担心,接下来我可以为你们单独补课。”
这位小申老师谦和的态度,竟然直接赢得了同学们的掌声,这一阵的掌声,或许可以说明她得到了同学们的初步认可,于是,在收到掌声之时,小申老师俨如小女生般,脸上呈现出了一坨桃红。
接下来,每位同学竟然出奇般地配合,课堂居然非常安宁,哪怕她声音仍然很小,但是,能够安稳地飞进每位同学的耳中。
董明早已经习惯了褚老师的讲课习惯,那位五旬多的老教师,课堂的套路感很深,虽然传授的知识不断更新,然而每次还未开口,董明早就可以猜到他下一句会讲些什么,总会是一成不变的次序,一成不变的语气。
而小申老师却有很大的不同,董明从她的讲课过程之中,能够体会得到,她为了这一堂课的准备花了不小的心思,查阅了大量的相关书籍,为授课准备了翔实的背景资料,包括课文之中涉及到的人文、地理,甚至一些民俗都没有漏掉,着实让董明吃了一惊。
对于课堂上同学们思路的引导工作,小申老师无疑做得非常用心,她使用一段段精心准备的素材,将枯燥的知识点进行有机串联,同学们仿佛被带入了一片新的世界,一个个流连忘返。
课堂的气氛,一时间,几乎达到了顶点,每位同学都聚精会神,生怕漏掉申老师的片语支言。
按照常理来说,一门相对枯燥无味的语文,能够被讲到这种精彩的程度,申老师也完全可以自傲,但董明却不会这么去看,一堂课全被带偏了,同学们似乎更加钟情于那些素材与片段,至于更重要的知识点,却似乎被许多同学无视。
董明认为,如果拿小申老师的授课与褚老师进行对比,小申老师无疑可以算带动课堂气氛的高手,然而,在讲课的实用性来看,褚老师却比小申老师更深谙授课一道。
董明能这么考虑,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两者之间的对比不难,仅通过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便能看出端倪,几乎每一位同学,在提问的时候就开始跑偏了,与课程中的知识点相比,同学们似乎更喜欢听那些八卦,至于申老师看到这种情况应该高兴还是沮丧,却不是董明能关心的问题。
董明每天在康宁师范的生活,就这么周而复始,每天除了不变的辛苦训练,便是下午比赛的考验。
第一周的比赛采用大循环形式,这种大循环的原理相对简单,实际操作起来却并不轻松,需要每位队员之间经历厮杀,通过数量庞大的比赛才能完成整个循环。
就这样,董明的日子在训练、比赛还有上课的陪伴下,六天的时间一晃而过,这批队友们最为关心的问题,当然是他们的大循环比赛,因为这种大循环比赛,只组织唯一的一轮,接下来,成绩较好的一批组成甲组,而成绩稍差的那一批,归为乙组。
大家年龄虽然不算大,但每一个人都有一份虚荣心,谁也无法免俗,自从提出这种分组形式之后,没有谁愿意被划入乙组,因而,随着比赛越发接近尾声,大家的竞争便越发激烈。
董明在比赛中的表现还算马马虎虎,不是说他表现有多好,总的来说不算太差,最起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