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大婶脖子一梗,左手叉腰,右手指着董柏的鼻子数落道,“我怎么生了你这么个儿子,没囊没气,一点儿主见没有,连媳妇的主都做不了是吗?”
自从一行人下车之后,大哥董柏连招呼都没来得及与大伙打,便被大婶骂了一个满脸通红,鼻尖的汗水已经汇成娟娟溪水,流淌而下。
吭哧半天,董柏说不出一个字来,眼角余光瞟向爷爷,而爷爷却说完一句话后,似乎像忘了他一般,径自走进了酒店,任由着大婶发挥了。
爷爷可以走,别人却不能轻易离去,烈日罩在大家头顶,每个人都在承受着煎熬,董明也感受着身上的体温在迅速升高,叹息着双方为啥在这种事情上纠缠个没完。
还是“大了”头脑灵活,悄悄走近大婶身边,以极低的声音说道,“彩礼的事情,是你们两家的事儿,我不能多说,你们自己商量,但我要跟你们说说婚礼流程的事儿,哏儿都的婚礼也是有讲究的,新郎子上午露面,是不吉利的事情,预示着他们将来婚姻多舛!”
“大了”的声音不大,附近的人却都听了个清楚,他话里的威胁意味明显,假如你还是董柏亲妈,就不能拿儿子的幸福开玩笑!
大了的话虽然不能全信,但大家报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想法,所以,每个人的坚持都出现了松动。
这个时候,董明父亲适时开口了,“大嫂,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风俗,既然这边的习惯是这样,我看最好还是依着规矩,你也不想看着大小子将来婚姻不幸福不是?”
刚刚听到大了的话时,大婶的心理阵线便已失守,加上董明父亲又递过来的梯子,也借此顺竿子下了,轻哼一声,不再理会董柏,招呼着众人进了酒店。
房间是早就开好的,大家直接乘电梯上楼,爷爷与父亲一间,大伯大婶一间,姑姑自己单独一间,董明与董林一间。
房间很大,屋内冷气很足,设施也相当豪华,并不比董明住过的凯岳饭店差。
董明与董林两人进屋后,同时往床上一倒,身上的疲惫也在迅速消失。
“吓死我了,还以为我们刚到,我妈就要跟他们闹起来呢,唉,大哥实在不容易啊!”董林躺在那里,唏嘘道。
闹起来是不可能的,有爷爷盯着呢,看似刚刚有意纵容,那是因为爷爷的心里也有火气。
董明清楚,熊云燕没来迎接大家只是个引子,而爷爷生气的根本原因,却是大哥董柏结婚这件事情,从一开始就想瞒着家人!
唉,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董明不愿意自己在这种事情里面牵扯过深,大伯家的事情不是那么好掺和的,他直接无视了董林的话,反而说起了另一件事情,“二哥,我看那位卡其姐也来家里好些天了,对这件事情你是咋想的?”
董明知道,这个问题董林不好回答,他也不是想为难二哥,可是,他真的不想纠缠进大哥结婚这件事情,那么,只能对不住你了。
果然,二哥董林听到了董明的发问,他沉默了,沉默了良久,期间还有数声叹息。
“熊伢儿……,你……,你知道我在临榆体校食堂打工,可是……,你也知道,我与大哥的情况不同,打工这件事情,不可能长久的,将来……,还要回家的,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将来我要找一个什么样的媳妇,才能忍受得了你大伯大婶?”
“卡其……,唉,是表舅家的闺女,我妈从小就宠她,假如将来跟她成了,有我妈宠着,一些事情,我爸就得掂量着……,虽然我对她没啥感觉,但我想像不出,换成别人,谁还能进我家的门。”
董林所说的道理,董明早就能想得明白,还不是因为大伯大婶有些过分?
大哥为了自己的婚姻能够幸福,选择了在外地结婚,甚至婚礼都准备瞒下家人,而二哥董林,为了能在家里安生,更是准备咬牙忍下一台重卡!
想着大伯大婶把家里搅成这样,董明只能叹气。
十一点刚过,董明等人便被董柏招呼着下楼吃饭,餐厅在二楼,董明等人刚好围了一桌,没办法,婆家人少,只来了七位,加上董柏、大了,还有一个生面孔,一桌刚好十人。
然而,在大家刚刚坐下之后,这位生面孔居然热情地与大伯和父亲打起了招呼,就在全家人一脸懵逼之时,父亲却一拍脑门儿,随即哈哈大笑起来。
“大哥,这个孩子,你不认识了吗?还记得上次我们去吴越找小柏,有个后生帮了我们很多,就是他啊!”父亲指着那个年轻后生对大伯道,“记得你叫……,邱福成,对吧?”
“是我是我,哈哈,自从董柏离开吴越之后,我们一直保持着联系,前段时候听说他要结婚,我就毛遂自荐跑来给他当个伴郎!”
“啊!”大伯似乎刚刚醒悟过来,一脸尴尬地与对方打了招呼。
邱福成与大家不熟,也没有什么共同话题,打过招呼过后,大家便开始闷头吃饭。
午餐比较简单,是“迎亲面”。
但简单的“迎亲面”上齐之后,却也摆满了一大张餐桌。
为什么这么多?原因很简单,哏儿都的打卤面虽然名气不显,却也自成体系,就比如这桌“迎亲面”,说是打卤面,放在哏儿都,也叫“全卤面”!
所谓“全卤”,必须包含“主卤”,主卤极具哏儿都特色,满满一大汤盆,里面有面筋、黄花、豆干、西红柿、鸡蛋、瘦肉、虾仁等,勾成汤卤,颜色鲜亮,香气浓郁,单单这一盆卤,便可以让人食欲大开。
有主必然有辅,哏儿都的辅卤也很讲究,包括花椒卤、醋卤、麻酱卤、炸酱等,在拌面的时候,可以单独加入其中一种卤,也可以多种卤同时加入,至于如何搭配,全凭个人喜好。
卤子很多,菜码更是种类齐全,哏儿都菜码中的常见蔬菜有:豆芽菜、黄瓜丝、油菜、青豆、面筋丝、豆丝等等。
一桌迎亲面,八卤八菜码,将整张桌子摆得满满登登。
董明一边吃面,一边细心观察,还好,这一顿饭,没有生出什么事端,甚至,董明知道大婶不喜吃面,今天也居然捏着鼻子吃了一碗。
刚刚吃过饭,“大了”便招呼着迎亲。
迎亲的人选也简单,董柏、董林和董明三人,而其余长辈,仍然回到房间休息,这一趟迎亲,估计没有三个多小时肯定赶不回来。
小哥仨出了酒店,董明看到门前已经停了七八辆各色小车,一台机盖上绑了个大红花的黑色皇冠,应该是迎亲头车,其余还有些桑塔纳、富康之类,颜色也是五花八门。
大了安排董柏与邱福成上了黄冠,董明与董林则坐上了一台红色富康,组成车队后,燃放鞭炮,这才缓缓向着新娘子家里走去。
排在车队第一辆的,是台大发面包,面包车的后盖是打开的,从里面伸出了长长的镜头,拍摄着整个车队,不用问,皇冠紧随其后。
为了照顾队形,车队行驶的速度较慢,如果队形被红绿灯临时打断,前车还需要耐心等待。
就这样,三十多里的路,走走停停,花费了一个来小时,才抵达新娘子的村子。
而在新娘子家附近,早已经聚集了大群的娘家人,在看到车队之后,马上鞭炮齐鸣,刹那间,硝烟四起、纸屑纷飞,煞是热闹。
热闹之中,董柏与邱福成都是一身西装,顶着大太阳,开始了他们的苦难历程,当然,这里面没有董明董林什么事儿。
怎么说是苦难历程呢,因为想要完成接亲,要经过三道门,院门、房门及新娘子闺房的门。
三道门,每一道门都有讲究,院门相对容易进,因为守着院门的人,都是新娘子的弟弟妹妹,只要红包给得足,态度够诚恳,这道门很快就能打开。
房门处也有守卫,是新娘的父母,在这里,新娘要喊出爸妈,喊得甜了,爸妈开门自然很快,这一关难度也不算太大。
难点在于新娘子的闺房,要知道,里面陪伴着新娘的,都是她的好姐妹,这些好姐妹,会丢给新郎一堆堆难题解答,坑死人不偿命的那种,解答不好的话,对不起,慢慢想吧。
所以,这一道门,能把董柏折磨得欲仙欲死。
董明大概看了一下时间,发现直到新娘子出现,董柏前前后后用去了一个多小时!
只是,当新娘子走出来的时候,董明眼睛一眯,他明显看到了,身穿红色礼服的熊云燕,腹部已经出现了明显的隆起。
第731章 婚礼
伴随着新娘子与伴娘坐进了皇冠,基本上代表了接亲的主要工作已经完成,后面应该没什么难度了,但是,车队还没有驶离村口,却出现了一点小小的状况。
负责拍摄的黄色大发面包车趴窝了!
大发面包车是熊云燕表哥李子明的车,开车的自然也是李子明,新娘子表哥是不会有意给婚礼制造障碍的,是他开的车掉了链子,因为此车是“出租替”!
何谓“出租替”?说白了,就是报废的出租车,普通汽车报废年限是十五年,但作为出租使用的大发面包车,报废年限却只有六年,只因出租车的行驶里程太高了。
本来报废的出租车是不允许重新上路的,但在农村,管理得相对较松,许多人会通过关系搞来一台,只因价格比买废铁都便宜!
摄像车趴窝,车队自然不能继续前行,然而,现场却没有一辆可替换车辆,因为剩余车辆的全是小车,连一台SUV都没有!
有人提出坐在小车后排,探出头外拍摄,但摄影师不同意,他的理由也很简单,其一不安全,其二摄影机不能固定,拍摄出来的画面因抖动而不能用,其三,视野不足,画面还会出现拍摄车的尾巴。
当然,也有人因晒得受不了,提出这段路程,是不是可以省去不拍了?
对于这个说法,摄影师当然没有意见,但是,无论“大了”,还是新娘子家人,都不答应,他们不愿意在婚礼过程中,漏掉如此重要的段落。
最后,新娘子的老爸,在村里借了一台“狗骑兔子”,狗骑兔子是在哏儿都的叫法,其实就是农用机动三轮车,也有叫三蹦子的,总之,都是一样东西。
狗骑兔子虽然不伦不类,却视野更好,更方便架设摄影机,摄影师也是熟人,没有因需要晒一路太阳去计较什么。
不过,这么一耽搁,又是半个多小时过去。
就这样,车队随着狗骑兔子“突”“突”“突”的声音,浩浩荡荡来到了丽枫酒店,看起来有些违和。
董明想着,多亏“大了”安排稳妥,十二点前去迎亲,迎亲车队才能赶在四点典礼前抵达,否则,可能将要错过吉时。
一行人乱哄哄地进入二楼餐厅,此时的餐厅内部,已经布置妥当,门口醒目位置摆着婚宴提示牌,内部餐厅的小舞台上还用气球扎出了一道心形拱门,舞台最高处,拉着横幅,上面注示着董柏与熊云燕的婚礼字样等等。
酒席一共八桌,其中主桌是新郎与新娘的长辈,新郎家包括董明的爷爷、大伯和大婶,而娘家人董明一个都不认识,但他发现,主桌主位不是董明的爷爷,而是一位干瘦的老太太。
董明从别人口中得知,这位老太太,居然是新娘的太奶奶,比董明的爷爷还大了一辈,难怪坐到了主位。
新娘的爷爷奶奶也在现场,再就是其父母,包括新郎新娘,主桌共坐了十人。
父亲、姑姑、董林和董明,坐到了次席,除了他们四人之外,此桌还有邱福成、摄影师和那位“大了”
熊云燕的直系亲属也坐了两桌次席。
稍远点的娘家的亲戚凑成了一桌,新娘子的同学及小姐妹凑了一桌,最后两桌是娘家的村里人。
八桌的结婚席面,放在董家沟子村,都显得少之又少,董明纳闷,新娘的村子,甚至有千户人家,为什么席面如此之少呢?
董明还记得,上次志刚爷结婚之际,好像摆了近六十桌,当然,村里那是流水席,想同时摆开这么多桌的话,谁家院子也放不开。
后来,董明听父亲讲,正是因为董家沟子村小,家家户户都熟得不能再熟,所以无论谁家结婚,通常都会全村出动。
反倒是因为新娘子的村子太大,村与村之间甚至没有了明显的界线,大家之间的关系较淡,也只有关系最近的人,才会出席婚礼,况且董柏结婚,人家是嫁女,与娶亲又有不同,人少也是正常的。
婚礼司仪倒是个有趣的人,看得出来,他应该经常活跃在同样的场合,知道如何调节婚礼气氛,几句话下来,让现场众人欢笑连连。
婚礼现场自然少不了介绍新郎新娘的恋爱经历,这个时候,会场中的投影屏幕亮了起来,出现在画面中的第一个场景,是吴越省鹿城县的一家鞋厂,这里,是新郎新娘的相识之地!
当司仪激动地介绍的时候,董明同桌的邱福成却兴奋地道,“这段视频是我拍的,然后带回来的!”
正当董明一脸惊讶之时,谁知同桌的摄影师却笑了,“画面太抖,取景也没有重点,哪怕光线运用都没有,唉!”
其实,对于董明这种门外汉来说,能看一眼大哥奋斗过的地方,已经充分满足了他的好奇心,至于摄影师所说的那些不足,完全没有放在心上。
然而,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投影很快就呈现出了另一个画面,那是一双红色皮鞋的三百六十度特写。
这双皮鞋也是有故事的,它是由董柏新手制作,送给熊云燕的第一件礼物,也是在董柏送出这双皮鞋后,两人才慢慢确立了关系。
只见皮鞋慢慢旋转,画面艳丽而清晰,上面似乎笼罩了一层神秘的光环,倒是像在展示艺术品,而不是一双普通皮鞋,此画面一出,与邱福成那种业余得不能再业余的水准对比,高下立判!
到了这里,司仪展开了他的毒舌攻势,开始大肆煽情,愣是把新娘子忽悠得泪流满面。
最后,又煽动新郎新娘在舞台上热吻,才将此段揭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