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半仙》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羽半仙- 第6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随着许老的回答,屋内传来了阵阵唏嘘之声!

    感谢依旧云齐、在家无聊睡不!

 第892章 评玉

    许老慢慢将其在董明手中见过的古玉一一道来,包括貔貅、玉蝉、严刚卯和玉碗,实际上,这些内容他曾向在座各位透露,只不过,此时当着董明的面再说一遍,却给他们带来了更大的震撼。

    于是,大家纷纷向董明提问,无非问些为什么喜欢古玉,都收到过什么品相的玉器,不过,最让大家感兴趣的问题却是,他到底如何辨别古玉!

    对于这一问题,董明曾多次遇到,几乎每一位识得的收藏者,都问过类似问题,此时,他同样用之前的方式作答,当然,对方到底会不会相信,他却不会多么在意。

    一顿饭吃得很和谐,在酒足饭饱之际,许老忽然兴致所致,笑着对董明道,“今天相聚都城,相见比较仓促,都没有什么准备,不知道董明有没有随身带有藏品,临时拿出来给大家瞧瞧呢?”

    听到许老一问,董明心中一动,他虽然来都城比赛,但是,身上确实带有两样东西,其一是团龙玉佩,另一件是剩下的那件貔貅。

    这两件东西,是董明从大刘朋友那边捡漏得来,之后便一直戴在身上。

    他立即从腰间解下貔貅,又从脖子上将团龙玉佩摘下,不动声色地推到了朱天牧的跟前,两人是邻座,距离最近。

    朱天牧没有立即将东西拿起,而是先扫了一眼许老和岑道貌,而岑道貌见到许老露出风轻云淡的笑容,连忙说道,“小朱你就别磨叽了,赶快上手吧!”

    见到别人没有意见,朱天牧立即将团龙玉佩拿到手中,上手之后,先愣了一愣,然后立刻以拇指和食指在玉佩上面来回捻动,捻过又细细端详,却眉头微微皱起,不多时,将其放回桌上。

    再将貔貅拿起,这一次,他甚至连捻的动作都没有,单是草草看几眼,便将此物连同团龙玉佩,一起推到了许老的面前。

    许老同样没有急着瞧玉器,笑眯眯地问道,“小朱,对董明的这两件东西,你怎么看?”

    “咳!在收藏界我就是一个二把刀,怎敢在您老面前班门弄斧,东西好坏,还是要听您老的点评!”朱天牧嘻笑道。

    朱天牧的话,却让许老心中不由得一紧,对方这么说,实际上相当于隐隐表示,这两件东西不对,他不看好!

    平心而论,许老对董明是相当有信心的,虽然同样不知道这小子如何辨玉,但那种独特的眼光却从来没有让他失望!

    此时在许老,对董明拿出的东西相当期待,谁让他曾经拿出过四件玉器,并且无一不是古玉?

    若没有一般的底气,又怎么可能让董明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取出随身玉器?

    可是,见到朱天牧无论从语气,还是那副表情,显然相当不看好这两件东西,许老的心里也暗暗紧张起来,难道,自己唐突了?

    稍正了正坐姿,许老从上衣口袋摸出老花镜,戴好之后,这才将貔貅拿在手中,细致观察起来。

    可是在许老看了一眼之后,他的眉头同样紧锁,不过,却看得更加认真。

    老人从貔貅头部,看到尾部,又从顶部看到底部,忽然,他用小指的指甲,在貔貅前足处抠了几下,动作轻微,抠过之后,略显沉思,之后,居然又在每处足部逐一抠过!

    就在大家讶然于许老举动之际,却见老人长长呼出一口气,将貔貅放回桌上,取下眼镜,又拿了一张纸巾,轻拭额头。

    “许老,难道,您看出了一点什么?”岑道貌一脸急切地问道。

    许老却对岑道貌的话充耳不闻,而是紧紧地盯向董明,说道,“董明,能不能跟大家讲一讲,这只貔貅的来历?”

    其实,刚刚朱天牧还和许老的表情,都落在了董明的眼里,他很清楚,朱天牧应该基本断定两件玉器都是新玉,而许老在乍见之下,作出了同样的判断,不过出于对自己的信心,又认真地反复研究,现在,估计已经获得了不同的结论!

    “包括团龙玉佩,都是在刘老的家中,从他的一位朋友手里换得……。”

    董明缓缓将自己交换玉器的经历,讲了出来,在他讲完之后,桌上一片安静。

    郭升荣邓第一个打破了安静,瞪着眼睛道,“我说你小子,居然要与一位前辈交换藏品,哪怕以一换三,单是这副胆量,我服!”

    而岑道貌关心的却不是这些,他疑惑地看向了许老说道,“难道董明用于交换的貔貅,是经过您掌眼的那件?”

    “确实就是那件貔貅,不过,董明原本的那件貔貅是有残的,而被他换来的这件却相当完整,我就说吧,吃亏的事情,董明又怎么会做?”许老嘿嘿笑道。

    “您老的意思,这件貔貅同样也是古玉?”此时提问的却是朱天牧,貔貅他刚刚看过,却基本有种一眼假的感觉,故而并不看好。

    他自认为眼力无法与许老相提并论,但听到许老的点评,知道不会无的放矢,定然找出了确凿的依据,他的脸上露出了讪讪。

    “这只貔貅的雕刻工艺,已经非常接近现代水平,很容易与新玉混淆,可是,只要它是古玉,总会让人有迹可寻,大家都知道,古玉多使用刀斧加工,随着砣机的出现,玉器雕刻水准出现了飞跃,但是,砣机也有它的局限性,仍然比较简陋,因此,我们可以重点观察不适于使用砣机的部位,只要足够细心,就不难发现端倪,比如在它的足部,仍然遗留了清晰的刀雕痕迹!”

    这个时候,岑道貌也不再矜持,直接将那只貔貅抓在手中,认真观察起了许老指出的部位。

    岑道貌没有如许老那般用指甲去抠,他的视力比许老强了太多,仅看了几眼,便一脸钦佩地点了头,赞道,“许老真是目光如炬,这么细微的差异,也没能逃出您的法眼!”

    “哈哈,老喽,不中用了,假如我在市场上遇到这么一件玉器,几乎肯定会将它漏掉,真正有眼光的还是董明啊,他的这两件玉器,团龙玉佩我还没有看,却几乎可以断定,应该也是一件古玉!”

    就在许老的话毕之际,岑道貌又极快地将玉佩抄到了手中,细心观察了起来,并且,没过多久,脸上再次露出了钦佩之色!

    “真没想到,玉佩……,果然也是古玉!”岑道貌叹然说道!

    岑道貌的鉴赏能力毋庸置疑,否则,也不可能坐上潘家园玉石协会副秘书长的位置。

    这下众人目光又聚集在了董明的身上,都是满脸的惊异!

    只不过,朱天牧在惊异之间,神色间还带有一丝羞赧!

    许老嘿嘿一笑,脸上略带调笑之意开口了,“好了,秘书长,到了这个时候,你觉得董明有没有资格欣赏一下你带来的宝贝?”

    “呵呵,您老拿我说笑了,大家都是朋友,相互间本应该多多交流,今天能够结识董明小友,实在是一件幸事!”

    岑道貌说罢之际,向郭升荣努了努嘴,后者连忙起身,从备餐桌上取来一只不大的提包,然后自顾自将其打开,从里面掏出一大一小两只纸盒。

    大盒扁形,长宽约二十厘米,高度不足六厘米,而小盒,却是正方体,长宽高都在十厘米左右。

    当郭升荣将纸盒放在桌上之后,许老却看着董明笑眯眯地开口了,“两件东西,都是岑秘书长的收藏,只不过,它们却有一个共性,雕功都是古法,但又带有一些新玉的特征,老头子我研究许久,却始终不能给出明确判断,今天不妨让你过一过手,不知道能不能给我们一个惊喜!”

    许老的话说完,大家的目光均落在了董明的脸上,却看得他一阵心慌。

    让董明辨别古玉问题不大,探探灵气就能完成任务,甚至还可以通过灵气多寡,大概将年代估算出来!

    但问题是,做出判断之后,董明应该如何解释他的结论?

    这个时候,仅凭一句个人喜好,肯定很难让众人满意,因此,他为难了。

    别人却不知道董明的心中在叫苦,郭升荣直接将那只大些纸盒打开,露出了一件圆形玉璧,中间开圆孔。

    玉璧表现呈黑色,直径大概十二、三厘米,厚度也超过一厘米,其最大特征有两点,其一,表面存在着大量的“土咬痕”,痕迹深入玉身,看起来年份久远;其二,也是最特别的地方,玉璧表面居然没有任何雕饰,给人感觉相当奇葩!

    看到玉璧,董明却心中略松,用疑惑的目光看向了许老,问道,“许爷爷,您是知道我的,只玩黄翡!”

    受到质问,许老却不以为意,反而向岑秘书长露出了别有深意的笑容。

    许老不在意,但是,岑秘书长却没有那么淡然,他指着那件玉璧说道,“其实,我觉得所有玉器都有共通之处,你既然可以准确鉴别黄翡,也应该能对闪石有所涉猎,我不希望你挖掘出太多内容,给出一个大概评价总该没有问题吧?”

    “哈哈,早对你讲过,董明只倾心黄翡古玉,其他玉器,他是不会多看一眼的!”许老却哈哈大笑,留下岑秘书长一脸尴尬。

    感谢依旧云齐!

 第893章 鉴别

    第一件玉器因其不是黄翡,董明可以说躲过一劫,但是,第二件玉器他躲无可躲。

    这是一件玉兔,长约六厘米,高五厘米,宽度在四厘米左右,身子肥硕,与其说它是只兔子,乍看之下却更有点像猪,两只长耳紧贴脊背,一双眼睛灵动无比,活灵活现。

    玉兔前爪处还有一片不大的玉沁,因规模不大,并不影响玉器的美感,非但如此,反为其增添了一点别样的韵味。

    接触了这么多的古玉,董明已经不再如开始时懵懂无知,可以基本看懂一点雕刻功法,他可以断定,玉兔应该出自古法,乃是刀雕而成!

    可是,一件特点突出的玉器,为什么连许老都不敢轻易做出判断呢,这才是董明需要思考的关键!

    董明没有急于上手,而是看向许老,他很想听听老人的意见,因为让他下结论容易,而在得出结论后说出一个所以然最难!

    许老猜出了董明的心思,他虽然有考较董明的想法,却没有为难他的意思,嘿嘿一笑说道,“老了,精力不济,没办法将所有地方看得真切,所以一直无法做出判断,同时,兔形古玉留世的不多,却基本以和田白玉为主,现在猛然出现了一件黄翡玉兔,这里也有疑点!”

    董明懂了,如果这只兔子材料是白玉,许老或许会给出古玉的定论吧?

    可是,他听懂了又有什么用,只能让他的心里感觉更加焦虑,因为不论一会儿得出什么结论,都无法拿出足够的理由来支撑他的判断!

    董明仍然没有将玉兔拿起,而是抖了抖手,略显埋怨地看向许老,露出苦笑道,“拿出一件您老都无法判断的东西考我,是不是有点不厚道啊!”

    被董明一问,大家的目光又都聚向了许老,却见老人哈哈一笑,“玉器一道,在于增长见闻,多多钻研,我们许多老家伙都乐此不疲,而你接触玉器才多久,怎么能有畏难情绪呢?眼前这件玉兔,就是一件良好的打磨自身见识的工具,不知道多少人想求之一观而不得,你呀,不识好人心,嘿嘿!”

    面对许老不知道真假的调侃,董明也不好反驳,况且,无论如何,看到一件黄翡他也决不会轻易放过,于是,缓缓将其拿到了手中。

    将玉兔拿在手里,董明没有急于催动功法,他也准备通过自己那点不算丰富的经验,研究一下玉兔。

    刀功,不用多看,是典型的古法无疑,他的目光首先落在了玉沁上面。

    玉沁虽小,却外形圆润,渗入玉肉,外缘均匀发散,看起来相当自然,应该不像造假而成!

    既然刀功和玉沁都看不出问题,董明又开始研究包浆!

    因它很有可能是半传世古玉,暨由古代出土,包含了土藏阶段和传世阶段,在玉器表现自然也形成了均匀的包浆,没有什么异样,只是看起来年代略短。

    包浆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细微的变化过程,是人与自然共同作用的结果,在物体表面留下痕迹,似乎“包浆”就是“古”、“旧”的代名词。

    人们对包浆的叫法也各不相同,常见如:皮壳、氧化层、宝光等等,而一些人通常只懂得将玉盘玩后,留下的一层无色的特殊物质称作“包浆”。

    事实上,玉器在自然界通过氧化,同样可以形成包浆,这两种包浆形式非常相近,却又非完全相同。

    人们盘玩玉器也就是人体与玉器接触,形成包浆之后,在不同部位形成的包浆效果不同,这种特点在许多玉器上面都有体现。

    而天然包浆是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下,会在玉器表面形成无差别包浆,不分内外、一视同仁,当然,天然包浆的形成,需要极其漫长的时间。

    董明细心观察其纹理内部不易触碰部位,显然同样存在着包浆,这里是自然形成的包浆,比外部略淡,它除了自然包浆之外,还多出了人为盘玉,过渡非常正常!

    或许,的确是一件古玉?

    就在董明终于准备祭起他的大杀器,利用功法一探玉兔究竟之时,那边的岑道貌却出声了,因为他见董明已经反复将玉兔看了多遍,并且一直神情不定。

    “董明小兄弟,看出来什么问题了吗?”

    听到了岑秘书长的话,董明的心头却是微微一动,既然对方开口询问,何不利用这个机会脱身?

    因此,他脸上有意做出了沮丧之色,叹息一声说道,“我看来看去,却没发现任何新意,无非还是一些许老讲到的内容,唉,就不要难为我了,好吗?”

    岑道貌对董明的这一番话并不感到意外,却有些失落地看向了许老。

    然而,许老则说出了一句大家都想不到的话,“董明,我只问你,这件玉兔,你看到后会不会准备入手?”

    这句话让人不解,既然董明无法辨别这件玉兔,又怎么可能贸然入手?

    当然,如果真如董明说的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