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老板的工作日常没那么多有趣,大多都是为了不确定的未来,想各种应对办法。
不过么,在旁人看来就觉得好酷好帅,你看他整天都忙着工作,接触的都是那么优秀的人,讨论的都是公司的事儿,张口闭口多少亿。
这是什么?这就是成功的男人呀,就是有事业的男人呀。
温晓光说:“继续。”
“我的想法嘛,就是依然要着重于社交这点,它的本质不能忘呀,好像公司上下都不太重视。”
这女人真是敏锐。
应该是老板的问题吧,温晓光从后来者的角度看,社交属性功能的确已经弄不出什么了,发信息收信息么,就这些。而他的想法自然而然会影响公司的风格。
但从李一丹的角度来看,他们放社交,放的有些多了。
“你说的对,我们是得有一个团队要负责这件事。优化社交体验,上次我听人反应,微信的聊天背景不能换,我想这是可以为用户做到的,不难。”
自己的建议被采纳,李一丹增加了些信心。
“嗯!”点点头,她又问:“那咱们自己的融资,是为了推广。”
“基本上是得为了推广。”他语气中含着某种坚定。
2011年,是一番抢人大战。渐渐的该有一些人忘记了3q大战了,好在,微信有拿得出的差异化的服务可以做出有创意的广告。
谈了一会儿,他的助理宋一秋给他来电话说:“温总,idg的陆总提前到了,他想跟您约个午饭,地点都订好了。”
“好的,你派车来接我过去。”
至于这边……
“我来吧。”李一丹自信的说。
皇甫也是半道上听说温晓光中午来不了了,他知道肯定有原因,于是跑过去李一丹说道。
“怎么回事啊?说好一起出中午饭的。”
“不好意思,温总也是临时有事。”
皇甫看起来不是很理解,他着急。
李一丹解释道:“即使在同一个舞台,主角和配角的戏份也不一样,五年前,白度如日中天,那个时候阿狸面对着易贝岌岌可危,因此在我亲眼所见的一次加州的业内交流会议中,所有的人都围绕这李在转,都在想着要做他的承销商,马总虽然去了,也是被晾在一旁。”
“什么意思?去见更重要的客人了?”
“温总也有温总的难处,就像他当初去业内会议,头一次,没人理他的想法,很多人都觉得脑子抽了才会做社交,也没人重视他,第二次再去就不一样了。”
李一丹是在国外待久了,没耐心绕弯子,感觉还没说明白,干脆就直说了,“胜男,没有人能被保护着长大。你可能无法接受,但你要尝试理解。我觉得温总做的没错。”
皇甫挠了挠眉毛,有些明白了,然后笑着说:“我没说他有错,就是问问,你得重新给我个理由吧?我不能就这么跟张总汇报。”
“你很聪明,自己想一个吧。”
“嘿!这女人。”皇甫真是无语了,看着她的背影嘀咕,“明明在老温面前老实的跟邻家小妹儿一样,这套等级观念跟哪儿学来的都是,哪天让老温收了你,非得治得你服服贴贴不可。”
:。:
第446章 融资
春节刚过,投资界就有大事,因为微拓科技正在融资,仅此一项就够了。
财经新闻界也有动静,这些人一般都有自己的渠道,微信正在进行a轮融资的动作瞒不过他们,一篇篇文章都已经被推送到大众的面前。
在2011年,独角兽公司还是个未诞生的词,那些后来的新兴巨头现在都是胚胎,就连小米都还连一部手机都没有出。
bat公司虽然不少,但出头的不多,尤其是到了微信这个级别,那更是独此一家。
因此它的融资自然是备受关注。
目前新闻媒体拿到的数据显示,各家风投机构对微拓科技的估值大约在46…55亿美元不等,实际上与温晓光所收到的初步方案相差不多,现在,越来越少了。
这个数字令外界感到惊叹,老实说有些成名多年的互联网公司都在纳斯达克上市多少年了,市值也就是这水平。
即使是评价一个男人,要是一辈子能拥有这样规模的一家公司,足够了,真不错了,绝对光宗耀祖了。
可这只是微拓的头一轮。
温晓光本人还掌握着公司502的股权,另外的177掌握在五位创始团队手中,5由锋立股份持股,1由云舒有限公司持股,小米创世团队最初的12在经过温晓光的大手笔注资后已经稀释到了61,最后剩下的20大概就是属于李一丹及以她为代表的高管团队与优秀员工的期权池。
因为公司的时日尙短,目前还没有人拿到,但东西就放在那儿,只要你来的时候足够优秀,聘用合同里写了,或者你足够优秀得到了期权激励,那到了期限就一定是你的。
李一丹,拿到了12。
钱对这些人来说不算什么,可以微拓如今的规模,只要1就是小几亿的人民币,这应该就算点什么了,并且以后只多不少。
目前公司的人温晓光不担心,尤其的,所以几乎不会有人轻易放弃。
微拓引得媒体关注的另外一点,也由此而生。
那就是他们正在集中量产百万富翁,至少从纸面上看,是这样子的。
这就是温晓光为什么每天这么忙的原因,想见他分一杯羹的人实在太多了。
今天中午的人足够资格,他已经是idg大中华地区的副主席,除了头上趴着那个著名的熊晓鸽以外,他就是老大。
作为去年末今年初最有价值的明星风投产品,微信值得这样规格的人亲自跑过来面见温晓光。
“闻名不如见面,温总,我来迟了。”
这家伙姓陆,叫陆勤,宋一秋整理的资料上显示,这也是个狠人,39岁,出身律政世家,父亲是正经的大律师,母亲也是,本人是名校毕业,工作也很高大上。
放在前世,这就是温晓光这样的小人物仰望都够不着的人间骄傲。
感谢重生,他们能在草皮上吃着一万多一顿的美餐,倒酒都不必你自己动手。
温晓光看了一眼手表,“没迟,您早到了两分钟。”
“我的意思是我本应该在两个月前就郑重的邀请你。”
这种话听听就好了,两个月前您指不定还不知道微信是干什么的呢。
“不晚,”温晓光说“现在也不晚。微拓从去年底到今年初才正式开始a轮融资,陆总您已经很快了。”
再往前,反正也没路给你走。
“融资规模多少?”
直接,高效。
“3…4亿美元。”
陆勤与李科阳的反应就不同,他皱眉问,“会不会有点少?我没有其他意思,但是温总您毕竟面对的是财大气粗的鹅厂,您不觉得2011年会是惨烈的大烧钱的阶段吗?”
他倒是也看的清楚。
温晓光说“我不是舍不得我的股份,首先我不缺钱不贪心,其次有那么多先例可以学习,即使股份大幅度降低也不会失去控制权,所以我们只是认为这已经足够了。”
陆勤心里一算,可是这样的话,3…4亿才多少股份?
按最低估值也就8撑死了。
而且现在微拓科技是大热门投资项目,他们很难独家吃到这块肥肉,这样分来分去还剩个毛啊!
动了动脑筋,陆总说“去年以来,鹅厂的股价一降再降,我们得到的消息是马画藤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董事会目前还是信任他,但在我看来只不过是他已经在这个位置上那么久了,惯性而已,要说这几个月的工作本身,董事会是不满意的。”
“您的意思,他们会反扑。”
“会很疯狂的反扑。”
“那您还投资我?”
“风险越大,收益越大,而且我们已经晚了。”
温晓光问“为什么您一直在说自己晚了,这是我们的a轮啊。”
“晚不晚的标准不是这个,而是当业内都谈起了微信时我们才来,这就是晚。”
温晓光心想,您这莫名其妙的还给我整些小傲娇来了。
其实这也是有特殊缘由的,这个缘由就是鹅厂。关注微信肯定是都关注,最后做决定,这些公司大概率都会延后,竞争对手太强大,指不定出什么事呢。
投资这个事,没那么高大上,越不好的东西投资过程越繁琐,就跟你去政府大楼似的,你越不是个人物,进门需要的莫名其妙的手续越多,等你真的够格了,大门敞开排队欢迎你。
什么规定啊章程啊或是领导交代了,那都不是事。
放在商业投资上,什么专业不专业,什么未来目标,经营理念,公司架构,人才使用说这些还不是为了钱,若是换个顺序把让他们相信能赚钱放在前头,那其他的都是个屁。
就跟意锐王越在谈判的时候一样干脆,我就是来签字的。
现在和温晓光谈判也很简单,我就是来送钱的。马芸说的对,他们啊,会抢的。
“不管晚不晚吧,反正我与陆总是见到了,如果4亿美元都觉得少,您想要多少?”
“我们要当领投人,2亿。”
一家吃一半。
温晓光也没什么态度,“我好好考虑一下吧。”
他们这公司的老板也是个狠人,熊晓鸽九十年代接受了时任idg总裁麦格文的2000万美元成立了idg资本,而到2005年他们就与idg不存在股权结构关系,转为标准的gl体系,后来么更过分。
温晓光是记得的,2017年idg资本直接全面收购了老东家美国国际数据集团,即idg。
靠的就是国内互联网这些年的风生水起,每年的投资回报率都高达30以上,他们也是投资这一行的老手了。
温晓光对于与他们合作并无成见,顶尖的风投就那么些,这个不要,找其他的也没什么区别,作为领投,人家实力也够。
说到底真他妈没什么好谈的,难怪马芸六分钟搞定了,温晓光感觉自己还没吃饱呢,事儿都差不多了。
外人觉得惊天动地,是金额数字和媒体搞出来的幻觉,其实就是个简单的商业行为。
“没问题,您好好考虑,晚些时候熊主席想和您通话,他本人很想来的,但恰好赶上了全球董事会议。”
陆勤想了想,挠了挠脸颊,“另外我有一个私人问题有些好奇。
“你说。”
“20岁的年纪就把别人一辈子的事儿都做完了,这以后要干什么呢?”
温晓光笑了,“您放心吧,陆总,我虽然年轻,但爱玩的心态没有超过责任意识,再说微信绝对够我做十年的了。”
陆勤有些意外与些许惊讶,这个小家伙……的确是很太聪明!
……对的,这压根不是什么私人问题,年纪小的男人,事业心往往没那么重,他们关注爱与被爱,诗与远方、浪漫与自由、与外貌。
因此,在微拓没什么大毛病之后,投资人唯一担心的,是年龄。
陆总也没得说了,混到这个程度,聪明那也是应该的。
。
第447章 新年快乐
的确,对于现在的微拓来说,融资就是个走流程的事儿。只不过涉案金额过大,温晓光这个人他们是都想要见一见的。
温晓光本人也得根据情况,来确定各家具体的金额,陆勤想要投的多,不是所有人都这样的。
另外一方面,饿了么的投资事宜则确定的差不多了,外面新闻媒体也在满天的报道。
这次的主人公换成了我们的张旭豪张总。
软文作者们总是有能耐把普通的故事写出令人想哭的劲来,在主要媒体上,都有这篇文章:如果做不成温晓光,也可以努力做成张旭豪——饿了么三年创业故事。
……在人生23岁这一年,研究生一年级的张旭豪宣布自己要办一家150亿美元的公司,周围人觉得他疯了,回忆起那段岁月,交通大学似乎至今还留有张旭豪骑着自行车满头大汗送外卖的场景。
彼时的行业不温不火,虽然没有其他有实质性威胁的竞争对手,但这反而是说明送外卖这事儿冷门的要命。他们甚至想过要去开一家餐厅,据说有一对大一情侣开餐厅一年赚了几十万,这让20出头的小伙子们羡慕不已。
2009年,越来越难了,张旭壕每一天都在融资的巨大压力中醒来,985的研究生,每天穿梭的热阳下,所选择的创业也没什么技术含量……
就在隔壁,同样名校光环下的温晓光随着优客良品声名鹊起,张旭壕曾在中海大学里看到满校园都是关于他的事迹,其实他的创业还要更早一年,2008年的时候,温晓光正在读高二。
2010年的时候,温晓光彻底成了国民好孩子,也成了张旭豪的偶像,在他的梦里,自己的公司也会成功的,而在现实里,饿了么的融资压力更大了,那个时候皇甫胜男进了饿了么,两个本来没一点关系的人忽然走到了一起。
皇甫胜男是温晓光的同班室友,也是玩的最好的同学。
2010年夏天,温晓光忽然投资饿了么,当时这是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然而这位眼光独到的青年创业领军人物认定饿了么是蒙尘的遗珠,张旭壕兴奋的向全世界宣布,但与此而来的则是微拓科技对饿了么的高要求……压力还在,而且更大。
2011年2月,饿了么获得了正式的风险投资,公司估值达22亿美元,虽然与150亿美元的目标相差甚远,但同样的,他们也都还年轻。
……
……
另外也有文章从温晓光的角度去报道,年轻的温晓光正带领年轻的创业者刮起新一轮的创业风暴,从北金到深镇,每一个创业者都拿着商业计划书排队见温晓光。
他们知道,这是个很好的投资人。
他们知道,年轻的温晓光更容易接受最新的创意。
他们知道,温晓光……很大方。
一人身当一行,去年的他只是自己发了财,到今年,他已经是移动互联网怎么绕都绕不过去的名字。
……
……
无数年轻人们原来羡慕温晓光,慢慢习惯了之后,现在又开始羡慕张旭豪。
真的,真的有那么多挤在出租屋里梦想创业的人们殷切的看着这两位。
老实说,温晓光这么尽力的帮饿了么,也有这方面的考量,移动互联网的投资教父开端是从这一天开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