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比较大的互联网公司,北金有,深镇有,就连杭城都有。
“还是不小的损失,市政府想的不仅仅是那些税收,”郭总打趣道:“主要是这些工作岗位,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这个蛮重要的。”
温晓光也在认真听,其实这就是当初没有想到的点。
所以说商人难做。尤其是他这种行业,高科技、无污染、吸引的都是既年轻又学历高的人才,这要逮着一个别的不说光上市就能造一批富翁,那房地产都能兴旺一下,哪个城市不想要。
然而他一个在中海大学读书的大学生,特地跑到北金创业,失败了就算了,没想到搞出那么大的动静,那市政府有所反应也是应当的。
一把手肯定会追究,到底是哪里做的有失妥当。
无缘无故就会有一批人因为温晓光而受到批评,而且那些人说不定就是厅级高官。
比起这些老狐狸,他大概是在处理不同类型的人的关系上不够游刃有余,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温晓光毕竟不是生而知之者,一步步成长到今天已经不容易了。
郭总说这个,大概也是借着玩笑提醒,听了之后心里明白就行了。
事情倒不是大事情,但也不能不当回事。
“什么时候回中海,给我个电话。”
“一定。”
要说正事倒也就这个,其余的都是扯家常,他们这些人也不都是整天把合同、合作放在嘴边,逮着个碎片时间聊聊天也挺放松心情。
其中就不乏要给温晓光介绍对象的!
什么朋友的女儿和他有共同话题,扯犊子,那些二代和咱可不一样!
“结婚这个问题,我没怎么想过。”他也只能这么说。
“这事儿比做一个成功的公司还重要。”这些老前辈们要么没头发,要么头发白了,跟他这说些人生经验,“老话说,娶错一代妻,祸害三代人。不管你家产做的多大,媳妇儿娶不好,最后的结果都难说。”
“他现在是没时间交朋友吧。”
“的确,我每天忙完都很晚了,老是羡慕别人每天去吃个饭看个电影什么的。”
温晓光像团宠一样,可能是实在太过异类,所以什么话都往他身上说,真够关心他的。
但实际上应该是找话题聊的时候,他最容易成为那个话题。
“各位老板们,准备上场吧。”
温晓光总算脱离了苦海,就这郭总还不忘拿他开玩笑,“我得好好弄一下自己的形象,本来咱们这老年团是没什么人看的,收视率也不行,现在有了温晓光那就不一样了,年轻观众多着呢。”
……
是的,温晓光终于又在电视节目里露面了。
“……焦虑与狐疑,弥漫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还有多少人相信自己、相信未来?在企业面临更多不确定性的2012,如何应变,何处找寻确定的信心和支撑?除了回归质量、技术等硬实力外,企业文化、管理模式、创新机制、价值观等软实力成为基业长青的关键……”
“……相信,是一种力量,是一种正向的能量,是企业深处召唤的软实力。这是一场关于2012变局中的力量的思想激荡。再一次,欢迎大家来到《思想的盛宴:我相信——新现实下的软实力》的论坛现场。我是”
“……这也是本次绿公司年会首场面向观众的论坛,我们有幸邀请到来自社会各界的十位领袖,从不同维度与您分享,他们心中的软实力!”
虽然主持人也在念,但后面大屏幕上的视频已经放上了事先准备好的视频,温晓光排在第八个被介绍,头衔也很简单:温晓光,微拓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与会人员中有时间、有兴趣来听本场论坛的此刻都在观众席上坐着。
温晓光冲镜头也冲他们表示了礼貌。
随后……就是得摆出很认真听的模样,这个和欢迎晚宴不同,这会儿是有镜头的,怎么说也得表现出一副我在认真听的样子出来。
但实际上,软实力的讨论很容易会流于无趣,尤其是没有马爸爸这样能忽悠的人,其他人讲价值观讲得跟狗屎一样,一点儿信服力都没有。
好在温晓光不用说这些,他只用说一个,为什么,微拓会在短短两年内做出这样巨大的成功,它的秘密又在哪里……
:。:
第569章 如果
今日的微拓是以微信为基础的新科技公司,如果只以目前的眼光来看,人们会将它归类为是社交投资的公司。
去年此时宣布要构建的四大平台,实质上是流量变现的一种尝试和努力,目前来看还算可以,但企业微信公众号的收费半年才一次,所售出的在线虚拟产品的抽成也因为在前期孕育期因此比例较低。
虽然公众号上的内容丰富,的确增加留住了用户留在微信上的时间,但商业化部分做的并不算特别到位。
与那点营收相比,反倒是对所投资企业的帮助更大。
然而盈利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商业化和用户体验在某种程度上存在一种内生性的矛盾,很难做到鱼和熊掌兼得。
比如你要赚钱,那么最容易的方式就是给出广告空间,大量投放广告自然就有收益,与此同时用户体验也一定会下降。
从这个点,温晓光开始了自己今日的意见发表。
他拿着话筒,倒也不紧张,“我们公司内部也在为这个问题争论,某种程度上陷入了早期qq那种叫好不叫座的困境。这不是一个很容易就做出的决断,所以我说坚持用户至上是要付出代价的,这个代价在我们公司就是上亿的广告费用。”
相信这一点,即使只受够基本九年义务教育的人都会明白。
温晓光说“在这一点上,我与马芸有过交流。他也有很容易就获得大量营收的机会,那就是不管产品真假,价高者便上架。这与微拓要大量放开广告的道理一样,都是取死之道。”
“但问题并不那么简单,这个‘道’取了是死,但不取是疼,往往也是疼痛和教训最容易让人记住某一样东西,刚刚几位老总都谈到了企业价值观,这三个字非常容易流于空洞,非得‘流血’不能真正深入企业血脉之中。微拓坚持的价值观是永远不会放弃用户体验,我们用那些营收来让每一位员工确信,这是我们的底线。什么是底线?人们往往认为让渡一点底线可以换得一些东西,但实际上不是这样,坚持底线才能有收获。”
“从这个角度来说,微拓的成功在于我们赶上了移动互联网的大势,但本质上还在于,我们在竭尽所能服务用户。不过脚踏实地回归到商业本身,一家公司核心的任务还是要盈利,不过也不知道为什么,市场的态度比我们本身还要乐观,甚至疯狂。”
镜头里的温晓光自己也耸着肩笑了笑,状态看起来还算轻松。
在中海。
褚秋晨故意将电脑搬到何雅婷的面前,腾逊视频上放的就是温晓光,她说道“看看。”
人就是这样,虽然心里很气,但是真的看到那个人的脸,很多防备又没有了,“这是什么?”
“他在武汉参加的绿公司年会。你知道么,我爸想去参加都没资格的。当然我要你看的不是这个,我要你看他在面对那些刁难的问题的时候,是如何处理的。”
何雅婷虽然忍不住视线关注过去,但是嘴上还是说“他都那么成功了,谁还会刁难他。”
褚秋晨摇摇头,“人类的可爱之处在于人人不同,那些有一技之长的人不会轻易向财富低头,就算再成功,还是会有人不喜欢你。”
“微拓发展到今天,最大的问题,最为人质疑的地方就在于它还不能真正盈利。”
不过身在现场的温晓光却不觉得这样一个问题是刁难。
带领公司盈利是他的责任。
若有其他人这么问,这也是论坛交流应有之义,不然是花那么多功夫是用来互相唱赞歌的么?
所以主持的人也是微笑着向他提问“坚持用户体验为先这本没有错,微拓为之付出的代价我们也都知道。不过公司不是一个慈善行为主体,我相信每一位关注微拓、关心温总的人也都有着同样的担心
和忧虑,就是如果顺着这条路再走下去,光明、前景都在哪儿?您本人有过和我们一样的担心吗?”
“是这样。”温晓光自顾自的发笑,“我自己其实是有的,但是整个我接触的投资圈都没有。这很奇怪,我也不知道是哪儿传出来的,好多人都和我说,移动互联网是未来期望,前途那是不用怀疑的,现在不挣钱不要紧,以后肯定是有办法赚钱的。”
镜头给到其他几位大佬也都是笑意盈盈的,略微反常的事实叫人眼前一亮。
温晓光揉了揉鼻子,“其实早几年,我创业是很幸福的。但这一年来随着微拓的扩张渐渐感受到了柳总说的如履薄冰,战战兢兢是什么感觉,明白郭总为什么全球飞,一刻闲不下来。这背后其实是驱动,是压力。我这个人面皮比较薄,拿了很多人的投资,如果最后叫人亏损,心里实在是过意不去,以前是几千万或者一两亿这样的小钱还没什么感觉。”
“但现在一说出来那个数字就很大了,而且微拓这家公司关乎很多人的生计,所有的这一切我都明白是我的责任,所以你要问我有没有担心,要是说没有,我认为这不是自信,而是不负责任。企业家的常态就是担心常在、压力常在,也因为担心和压力,才会逼迫自己不断把事情做好。”
“关于微拓未来的流量变现问题,我们一直没有停止过努力,到目前为止,我依然可以说微拓会坚持用户体验的原则不妥协,坚持走赋能同行业公司的道路,而不是吃独食。移动互联网是一个广阔的舞台,即使没有动漫、没有游戏、没有视频,但我依然能找到新的盈利领域。”
忽然有个人插嘴问“如果最后没有走出来,晓光你会不会退回去走那个腾逊那个老路呢?做第二个社交帝国。”
这个问题其实也不太好回答,如果说会,那其他公司对微拓的信任就不在了。如果说不会,那万一就没成功呢?最后就是自己打自己脸。而且干巴巴说不会,却没有任何令人信服的理由,别人也只会觉得你这是死鸭子——嘴硬罢了。
这种交流,看似简单,其实坐你旁边的都是脑子转的很快的聪明人,而且人家不是你下属,没必要给你面子。
要是支支吾吾说的很烂,马上就是全民嘲笑。
这很考验应对能力。
而温晓光的应对很简单,他似真似假的说“如果真有那么一天,我不会做这种选择,我会把微信卖给腾逊。他要是不要,我就上门推销。”
迎着同台嘉宾的笑声,他很轻松的摊摊手,一展年轻人的气盛与不羁。
提问的人自己都鼓掌,为这个不走寻常路的人鼓掌。
第570章 过了那个阶段了
如果褚秋晨不和何雅婷讲那些问题之难,她大概也会像看电视的吃瓜群众一样,听到有趣的当个玩笑一笑了之,听到不真实的连骂温晓光不知人间疾苦。
“微拓现在很困难吗?”何雅婷问道。
褚秋晨故意夸大,“他自己都那么说了,难不成还很轻松呀?”
其实这是伪命题,身兼重任的人什么时候都可以说自己压力山大。
更多的人还是羡慕温晓光这一份人前的风光,看看与他同台的是什么人便知道了。
这几年社会对于财富的描绘越来越**裸,也越来越正面,有钱就是老公,有钱就是老爸都可以随意喊出口。
因而温晓光本身坐上去就代表了很多东西。
网络上看这个电视论坛的人也不少,关注他说什么的更是大有人在,这个新富实在是叫很多年轻人羡慕,却又因为羡慕不来而恨的牙痒痒。
“……说到软实力,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的企业家受到的尊重越来越多,身上所承载的期望也越来越重,尤其是新富阶层,企业有其商业的一面,也有其责任,而作为新富阶层的一员,温总如何回应这种期待呢?”
这个问题说的那么多,无外乎就是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以及企业家本人的社会责任感。
我们的某些阶层的某部分人是很有问题的,总觉得富人欠了他们一样,但凡有什么灾难不捐款的都是垃圾。
的确,企业家是该有社会责任感,但捐款与否是别人个人自由,捐了我们应该称赞,不捐也不必道德绑架,若是一旦捐给国外,那就跟捅了马蜂窝一样炸。
尤其是有这种现象:即那些一直捐款的人一旦做了什么高消费行为就会被讽刺,但是那些一向不做慈善的人,整天在网络上炫富,道德帝们一句屁话也不敢放。
贱,都是惯的。
当然,温晓光不会这么极端的表达,企业家应该有自己的社会责任感,不过必须讲究方式方法。
从旁边郭总的手里接过话筒,他便开始就这么问题展开阐述,“这份期待确实是存在的,而且我感受到。不过我本人并不想把这个理解为是别人对我的期待,我更想把它看做是我自己的意愿,我自己是有这个意愿的,做公益不是为了作秀。”
“钱这个东西……对现在的我来说,实际上并不能真正算作可以消费或者换物的凭据,在大多数人看来是这样,但于我而言钱只是资源,我一定会花出去的,而且和大家的目的相同,那就是我一定以高性价比的方式花出去,至少要花的乐意。”
“那从目前来说,我本身并花不完那么多的钱,所以我也在思考,怎么让躺着的钱产生效益,我做的还很少,因为我实在精力有限,而且那对我而言也是一个新的领域,需要一个契机慢慢尝试。”
这样的回应倒算是中规中矩,观众或许不太理解,但同台的大佬们一定知道温晓光在讲什么,一定知道为什么钱只是一种起源。
不过还是有其他企业家插话,柳总就忽然问他,“少年而有为实在是叫人羡慕,不说那么些网友羡慕,就是我也羡慕,钱什么的我不羡慕,我就非常羡慕晓光那么年轻,身体、时间各方面都非常足够。其实我也在回忆我二十多岁的时候在想什么,而且我们也都有孩子,有时候看他们无所事事是真想打他们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