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先生,2014年微拓有融资计划吗”
温晓光很难直接说出来,“这个要基于今日头条今年的营收,以及我们的扩张计划,如果仅仅是预测来看,我觉得是需要的,今年二个季度过后,公司会对此事进行研究,我本人非常欢迎大家,中国人讲究有钱一起赚。。”
最初融资的16亿美元,如今消耗大半,c轮是一定需要的。
因为温晓光还要在短视频领域进行布局,这也是要花大价钱的。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icay大概就是在近期上线,并于北美风靡,2017年字节跳动以10亿美元的大代价收购了这个短视频应用。
icay虽然在国外投放并很快风靡,一度在appstore下载榜登顶榜首,然而它的开发团队却是十来个中国人。
事实证明,短视频已经开始进入市场,这个赛道的竞争正式开始了,不仅如此,短视频还侵犯别的赛道,开始抢夺微信、淘宝、微博等app的用户时长,而且几乎是一种掠夺,到了后来,人们一直都刷短视频,而这严重威胁到腾逊,也是后者视字节为眼中钉的缘由。
这个时空的微拓已经开始开发这款应用,但大企业总是慢两步的特性无法避免,因为已有的业务运行不错,总是缺乏创新动能,温晓光不是神,这是全世界大企业的通病,他也无法发明个完美的制度却解决。
好的方面是,有他在,可以催动着微拓继续创新。即使比icay慢了一点,但不致命。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灵魂人物之所以是灵魂的缘由所在,如果一个企业什么都自我完成了,要他干嘛
温晓光对在场的投资人吹牛说:“短视频是微拓下一个押注的赛道,我对此非常有自信,也请各位关注,拿下这个赛道的微拓已经非常美妙。”
“微信、头条连续两款爆款的app,你还想再创奇迹”
温晓光很有自信,“是的,因为,微拓是一个app工厂。”
第672章 谈生意
今日头条的营收主要依靠广告,这没什么,如果你去查看互联网公司广告营收,那排名才是真正的bat,是的,百度虽然移动互联网做的不好,但广告营收是第一,而且公司现金流非常健康,要不说能喊出200亿投资o2o呢。
靠广告盈利可能不够科技范儿,不过主流的互联网公司都有广告收入,广告营收的背后是流量,提高价格的手段则是个性化推荐。
今日头条已经在抢夺其他互联网公司的广告订单了。
这几年要说最火爆的行业那是智能手机,每年的增长率吓人,而要说最舍得花钱做广告营销的,那么oppo、华为、小米都算是榜上有名。
至于京东这样渴求流量的,更是大手笔撒钱。
温晓光在酒会上这样吹牛逼,就是有这样的底气,x事业部能把这些单子谈下来,几个大厂的广告合同加在一起就可以完成对去年的超越了。
而且社交还握在微拓的手里,这时空的头条会比原时空更加凶猛的。
当然,这些具体事务上,温晓光没有管的特别细,很多小厂的广告他不会一个个谈,他要做的就是在外面吹牛皮,把微拓的估值抬高。
一年半以前,超过200亿美元,那会儿人们是看到了微信的想象力,虽说当时把板凳桌椅乱七八糟一起全卖了也值不了那么多钱,不过投资人也相互竞价,有人就觉得社交有这样的想象力。
在今天,想象已经成为现实。
温晓光说作为新创立的互联网企业,他们会比o2o企业,更加走出烧钱亏本拉用户的怪圈,并在可预见的未来实现盈利。
盈利是一家企业的核心要求,是一个商业理想实现的坚实基础。
而现在安迪相信他,
事实让这些人相信。
所以这个时候的微拓该估值多少
温晓光自己没说,他是在听这些人讨论。
“通常来说,国内的互联网企业都可以对标美国,找到模板,做出大致的估算,不过温总算是开创先例,全球还没有哪家把社交和信息分发加在一起做。”
“短视频真的会是爆款吗”
“我觉得550亿是要的,现在只是社交加信息分发,如果温总能把社交做出更多的想象力,750亿美元也可期。”
一句更多的想象力,就是200亿美元。
其实也有人和温晓光讨论过这个问题,原时空中,微信就估值800亿到上千亿美元,那是因为鹅厂背后完整的流量变现配套,现在微拓还相对缺乏。
人们在一起讨论公司的未来,也不仅仅是说优点。
“微拓除了基于社交去做信息分发,其余的没有尝试吗”一个中年成功男人,端着酒杯,很认真的探讨。
他是觉得可以做些尝试。
温晓光承认,并且欢迎,这是好事。
但他相对谨慎,“原来2010年的时候,腾逊把所有的钱都赚了,成了行业公敌,我的话,还是希望走些新的路,当然,该做的尝试,我一直都是相对开放的,公司内并不禁止,要看效果,我们也开发出了一些其他的app。”
那人说:“其实手握社交,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是资本非常看好,相当看好,坏处是,一旦达不到想象中的模样,整体的担忧就会爆发。所谓估值其实就是信心。”
温晓光听的很入神,“所以我要给他们信心。”
“当然,到目前为止我觉得微拓非常牛逼,你们不是在给人信心,是在以奇迹的方式给人信心,我记得去年的时候,创投圈里还担心微拓的出路问题,o2o那么火,你们都没布局,最后做了个新闻app,真是让人捏了一把冷汗,要是没起来,现在就不是从200亿到550亿了,而是反过来。”
只有一起做公司的人才会明白温晓光的压力。
企业就是要一路增长。
人们忍受不了下跌。
每一次的下跌也许不会致命,但都是一次重伤。
温晓光问了他的名字,“丁先生名什么”
“摇,丁摇,以前在美国工作,主要待硅谷,现在做一些企业咨询类工作,有自己的咨询公司。”
这种人也是有的,类似顾问。
温晓光觉得他明白微拓的命门在哪儿,于是掏出名片,“丁先生,如果你有时间,我想邀请你为微拓做一次测评,老话讲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们自己看自己和外人看自己肯定不一样。一个咨询公司角度的意见我从来没有听过。”
丁摇说:“当然乐意效劳,温总有什么要求吗”
温晓光好好想了想。
“这样,我会把我们公司的一些发展史,包括重大决策时的记录交给你,你也要亲自到公司去看,或者与重要的人物交谈,帮我们看清微拓的管理中的漏洞,我希望获得一个外人视角里的微拓的模样。”
“有几个指标,微拓为什么能在2010年到现在发展如此之快,微拓的优势是什么,劣势是什么”
“基因以及和其他互联网企业不同的地方。”丁摇用了这个词来高度概括。
“不错,当然这些所有问题的答案我自己心里都有一个,不过嘛,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我也想听一下,一个专业的咨询公司在经过仔细的研究之后得出的结论。”
丁摇相信,这些问题的答案温晓光一定会有,但是他还是对这个年轻人感到佩服,“我从来没见过一个24岁的,风光正盛,企业势头良好的董事长来找我们做这样的咨询,通常,我会在那些满脸沟壑、经历过重大苦难的企业家身上看到。温总你还这样年轻,有如此忧患意识,我相信你一定能把公司做的很好。”
“谢谢你的祝福。其实我本身并没有什么特别,只是考虑的多。小企业就怕进取心不足,大企业就怕危机感不够。在这个位置,做这个事而已,和年龄无关。”
“在此之前,我一直认为你特别难相处。事实证明我错了。”
丁摇没有看到一个年轻气盛甚至应该带点傲慢的温晓光,这令他大为惊奇。此刻他也算是服了,因为温晓光的素养,而不是因为财富,那只能震一震穷人。
在他看来,温晓光即便失败了也不会有倾覆般的大失败,他的身上没有那些缺点,这是最叫人赞叹的。
第673章 来了一个
丁摇和温晓光握了手,暂时分开。
温老板可是个抢手的人,不仅仅是别人想要投资他,还有不少人想要他来投资的,或者干脆就是来搭话。
其中不乏一些年轻漂亮的,譬如说眼前这位微笑接近的长发微卷女孩儿,很多时候碰一杯自我介绍就可以聊上两句,大大方方的好一些。
其实温晓光刚刚就注意到了,人们常说s型身材,或者说樱桃小嘴,或是桃花眼,就是说用某一种事物去形容某个部位,类似的还有水滴乳,
当然了也包含温晓光现在看到的……
就是这个人,他刚刚从背后看到了好东西,待人家转过身来发现气质也不错,经人领了过来,认识一下,温晓光知道叫贝晓桐,
不是富家子弟,不是高学历,通常来说这样的人进入这个场合,总是会让人联想到靠着两腿间的那些,不过听介绍说贝晓桐是做了大项目发了小财,后来自己又做了个公司,做广告的。
温晓光听起来倒像是弱化女版自己。
所以说大概也有些共同话题,比如说他们都表现出了对这样的场合的某种不适应,没有那一类常年甚至是自小就在这里活动的人身上的那种长袖善舞。
更喜欢躲到角落里。
现在就站在角落里。
贝晓桐还有些紧张呢,便是因为不够那么的自信。
“温总,你们聊,我失陪一下。”温晓光把那人送走后,又忙着和其他人打招呼,最开始她也没说上话,是后来轻轻喊了两声温总。
“温总,这是我的名片,”
温晓光也从怀里掏了一张给她,上面都是工作电话了,并仔细看了一眼这姑娘的名片,“无边广告公司,这名字够特别的。”
“现在各种高大上的名字太多了,很难让人记住,所以我用了这个,有些怪,不过寓意很好,做广告要创意,而我们想象无边际。”
所以他们不是竞争对手,头条是广告平台,而贝晓桐是帮助别人设计广告的,也不算直接关联方,而是他们拥有共同的客户。
那些投放广告的人,是头条的甲方,也是她的甲方。
不过通过温晓光,她可以接触到财大气粗的甲方,甚至于因为投放在头条上的广告各种各样,背后的商家各种各样,所以对于贝晓桐来说,逮着一个大的吃三年,逮着几个小的完成年度业绩都不是问题。
这其中关系,温晓光很快想清楚了,不过真的特别大的广告公司不会去找这种刚创业出具规模的,肯定也是和大企业合作。
不过作为创业人贝晓桐努力争取也是题中应有之意,而且微拓本身就是财大气粗的广告主,六千万拿下中国好声音赞助,各大平台的广告投入早就上亿,光吃一个微拓的单子,估摸着她就可以发个大财。
“贝总很年轻啊,刚刚听张总说也是白手起家打拼,很了不起,而且贝总还很漂亮。”
的确算得上漂亮,至少皮肤很好,洁净白皙,细致紧皱,而且温晓光之前就已经注意到了那圆润的蜜桃臀,知道她的身材也不错。
所谓蜜桃臀,当然不是指欧美那种健身房出来的大肥臀,中国女孩儿也很少有那种,而大多是指有些翘,并且形状圆润的小巧蜜桃臀,这样也更符合我们的审美。
它不是扁扁的没有感觉,而是揉搓着很有弹性,当然了,也更具撞击感,若是扁扁的就和撞骨头差不多了,那是真的疼啊。
“遇见温总是小巫见大巫了,”贝晓桐这样的人,穷家小户冲出来,有这样的成就,通常是很骄傲的,但在温晓光面前没有。
从零赚到百万、千万的都很自负,觉得劳资就是社会精英,而且处处要表现出来。
反倒是温晓光这样反倒容易走出这个怪圈,因为他不需要任何外在或是特别的行为、言语来显示他的身份,往那儿一站就是钱的代名词。
所以马云穿布鞋到处溜达,那些个发了小财的则恨不能穿人民币做得鞋子。
正是因为这样的心理,温晓光所表现出的骄傲要比她少一些,他不需要自己抬高自己的姿态,当他放低姿态,别人就会给他抬高。
“不是小巫大巫这么比较的,像我这样的是偶然,不能自认为是实力,行了大运而已,像贝总这样的,是有很多硬实力。”
贝晓桐说:“要是方便的话,温总愿意看看我们公司做过的项目嘛?发展到现在我们都是坚持着创意为先,客户为中心的思想,不敢说每个项目都完美,但都是很杰出的。”
这样直接的,也是常遇到的,温晓光轻车熟路,说道:“有好东西当然要看一看,你可以联系我,或者发到我名片上的邮箱里。”
贝晓桐一听就知道是官面推脱语,于是哪里肯放,“温总今晚有约吗?”
“贝小姐,不要着急,你总不能现在就拉着我给你介绍生意去吧?”温晓光知道这样的人具有冲劲,但是冲也不是这么冲的,把我都给冲了怎么能行。
“当然不是,不好意思、”贝晓桐再骄傲,对温晓光还是没办法的,她们依靠已经有的财富来支撑着内心的自我价值认同,当然也就更加认同温晓光的价值。
“没事,先品尝一下这里的东西吧,贝总经常来吗?”
“嗯……来的不算少吧,不过我每次来都不会有心思去吃什么,都是晚上,不敢吃。”
温晓光说:“你已经很瘦了,不必减肥。”
“也不全是这些,我在这边很难放松,所以吃不下,如果可以换个地方,我请温总好好吃一顿。”
温晓光端着杯子不知道说什么好,这种盛情诚意,真是叫人不好拒绝。
“今晚不行了,我要把我的姐姐送回去,她没有开车过来,明晚吧?”
贝晓桐也算掌握分寸,没有再说找人送她回去,免得令人生厌,她点头了,抿着乖巧的笑容,“那我明天给您去一个电话。”
“好。”
握握手,她也就故意多摸几下暗示,这样的场合也就只能这样了。
不过她离开又转身的微笑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