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北国科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北国科技- 第1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有可能跟我们学校合资?行吧,我去找一下校长,问一下什么情况。”
  —————————
  “什么?你说的是真的?”
  张教授也不知道听到了什么,突然就冲着话筒叫了起来。
  “小六子!你可不要骗我!”
  “真的假的?”
  这边的声音越来越高。
  “好,好!我不激动!我知道只是可能。”
  冲着从闻声探头过来的弟子,张强摆了摆手,声音也终于平息了下来。
  “明白,明白,是我听差了。只是这个级别的论文。我明白你的意思,只是想让我重视起来。”
  “好,好,我一会儿就去等传真。”
  “行,行!这次多谢你的消息了,你啥时候到?”
  “周日就到?好!见面请你喝酒!”
  “就你那酒量!还好意思吹?”
  —————————
  挂断电话以后,张教授静坐良久。
  “小孙!”
  “张教授,你找我?”
  随着一声呼唤,孙博士赶了进来。
  “你跑一下传真室,一会儿会有几个重要的国际传真发过来。你在那里等一下。”
  “好的。不过老师,这个传真是关于什么的啊?”
  孙博士心很细。传真件一大推,谁知道哪个是自己的。
  “就是几篇报纸的新闻报道。”
  “报纸?”
  孙博士有些愣住了。
  “你问这么多做什么?让你做什么,就去做什么!”
  张强不耐烦地把这个弟子赶跑了。清静以后,他也失去了回去继续做实验的心思。就是坐在屋里,也是坐卧不安。
  材料系,或者说是半导体材料专业,迎来了一个天大的机遇。
  但这个事情要怎么操作呢?


第305章 光芒(6)
  检测专业办公室
  一走进走廊,就能听到从各房间传来的电话铃声,此起彼伏。
  “你可算是来了!”
  牛品一放下电话,就看见爱徒走了进来。
  “今天的电话都疯了,基本上全是找你的。”
  “谁找我?找我干什么?”
  成永兴一下来课就赶了过来。
  “喏,干什么的都有!有向你要资料的,有想合作的,有约稿的。这居然都有期刊社向你约稿了!”
  牛品把一个记满了英文单词的本夹子递了过来。
  和所有不是研究LED的科学家一样,牛品完全不能理解这篇论文的价值。
  这得是什么样级别的科研学者才能有的待遇?而且更令人羡慕的是,来约稿的期刊还不止一家!
  但这些都是金钱社会下,最现实的反应。
  上万名精英,几十间大学,十几家国际巨头,上亿美元每年的经费,全部堆彻在这里。
  但是所有的这一切,被一篇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论文,全部烧成了泡影。
  由于成永兴并没有在论文里发布缓冲层,退火工艺等关键步骤。全世界所有的科学家,科研工作者,都在发疯似的寻求答案。
  这种重大科技论文,哪怕是跟风做重复实验,也能混个论文发表。
  —————————
  “铃铃铃。。。”
  成永兴刚想说话,就被屋里的电话铃声打断。
  “老师,这电话还是你来接吧。如果有人我问,一律说我不在。”
  成永兴虽然对论文发表的反应有所预期,但如何应对这些电话,没有心理准备。谁知道这些人是报着什么目的,如果每个都要接待,不要干别的了。
  “要不这样吧,我们把这些电话统一转交给学校的接待办公室去吧!”
  牛品看弟子连接电话的欲望都没有,出了个新建议。
  这种国外打来的电话,刚开始接,还是个新鲜。一直不停的接,这外国人也就不值钱了。
  “好,还有一些采访要求,都统一处理吧!”
  本夹子上的需求,是千奇百怪。采访要求也是其中一部分。
  “好,我回头跟学校打声招呼,让总机直接处理。”
  牛品看爱徒同意,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在一个成熟的系统里做事情就是这点好,所有的资源都可以借用。
  —————————
  “对了,这里面有几个电话,挺有意思,居然有人骂你是骗子!”
  牛品把电话接起来,三言两语的打发了以后,回头想起了自己的疑问。
  “他们说你有关键步骤没有公布,要么让你拿出证据,要不就要告你造假!”
  牛品想起这几个来吵架的电,话就觉得有意思。虽然说程控电话已经开始普及,但是大多数电话,仍然需要人工转接。
  这种跨洋电话,中间的转接次数,不知凡几。经过漫长的等待,就为了吵架。这几位的耐心,或者说是火气,都是一等一。
  “对了,你那几篇论文,是不是也快发表了,怎么没有听你提起过呢?”
  这种国际论文,每一篇都可以算成业绩的一部分。虽然说检测专业现在不缺论文了,可是这种东西,总是多多益善。
  —————————
  “那两篇论文,应该已经发表了。”
  “发表?我怎么没有看到?”
  牛品就是一愣,这两天他一直有关注这件事情。
  “是投到国内期刊的。按时间也该发表了。”
  成永兴为了赢得时间差,耍了个花招。把论文投到中文期刊去了。让这些老外,以后订阅中国的期刊!
  他已经过了要靠期刊抬高身价的阶段。如果不是为了影响,连蓝光LED的主论文,他都准备投中文了。
  “中文?行吧!估计啥时候有消息?”
  牛品咋了咋舌,也不好说啥。这个弟子,现在的主意是越来越正,已经不怎么听话了。
  “估计已经发表了。”
  成永兴再一次重复他刚才的信息。
  “已经发表了?东西呢?我怎么没有看到?”
  “不是用我们学校名义发表的。那几篇工艺相关的论文算是跟奉天科仪合作的结果。所以,从那边投的稿。”
  成永兴在科仪那边借了个壳,目的就是分摊一下即将到来的火力。中村大侠的故事,他可不想在自己身上重演。
  这样的话,他的故事,听起来更加合理一些。一个学生,自己设计设备,自己改造设备,设计新工艺,设计新结构,更重要的是,这些他完全没有学过,以后这段科技史要怎么写?
  如果这么早就吸引时空管理局的注意,他就不用干别的了。
  在这篇论文里,他只发布了三明治结构,和发光中心这两个成果。而这两个概念,早就有人提出来,只不过没有人有机会做到这一步而已。
  “这些东西是跟他们一起做出来的?不过他们是搞这个的专家,做这些工艺相关的东西,倒也说得过去!”
  牛品遗憾的摇摇头。蚊子腿上的肉也是肉啊,可惜了几篇中文期刊。
  “成果算他们的,但是产权算我的。”
  “产权有啥用?”
  牛品摇了摇头。这些利益的归属对他没有意义,他也就不关心。
  —————————
  “对了,牛老师,我来是找你有事情,我在找一种黄色的荧光粉,可是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成永兴可不是来接电话的。白光LED的原理很简单,找到黄色的荧光粉就可以了。可是这种东西,居然没有没有!
  “黄色的荧光粉?你要黄色还不简单?直接在灯管外边刷一圈黄色材料不就行了?”
  牛品想了一下,一点头绪都没有。大家追求的都是白色,纯白色。而黄色?只要东西粘上黄色,给人的印象,不是旧了,就是坏了。
  日光灯管发黄,百分百不用卖了。
  “我是做试验用,只能用黄色荧光粉!必须要发黄光的荧光粉!”
  “这些东西我不懂,这样吧,我回头帮你问一下,估计材料系那边有你要的东西。”
  牛品也不是专搞材料的,要不是为了这个半导体实验室,他的化学水平,也就是勉强及格。
  “不过,小成啊,你现在搞的这些东西,还算是检测专业的东西了吗?你以后到底是怎么打算的啊?”


第307章 采访任务
  京城
  青报社
  办公室里人来人往,一片繁忙的景象。
  “小张,你来一下!”
  女记者张楚正在埋头写东西,但是被叫了起来。
  “李总,找我有事?”
  小张记者,寻着声音,来到了副总编室。
  “上个月去冰城访问的情况,你能不能再给大家介绍一下?”
  这是旁边的孙处长在询问了。
  “我是9月底到的冰城。。。“
  由于事情才发生不长时间,小张记者的记忆还十分清晰,既然领导要询问,她就把事情原原本本的都复述了一遍。
  “这是发生了什么事情吗?”
  ————————
  “你看这几份报纸!”
  坐在桌子后面的李总,推过了几份文件过来。这些都是从美国那边传真过来的。
  “Blue LED?这算是一个新发明吗?”
  小张对这些东西不算敏感,看见单词也不明白意思。
  “应该不是,应该有人发明过了。也说不清怎么回事,但老外很重视!最近好几份报纸都在谈论这件事情。”
  屋里的人其实也都是一头雾水。
  这个年月,超导啦,原子弹啦,核能啦,这些算高科技。
  半导体也算,但一般都是指CPU之类的东西。
  这个LED嘛,也算,但是大家心理预期就没有那么高了。
  不过外国的月亮总是更圆一些。洋大人说重要,那就重要吧。
  不明白这个蓝光LED的重要性,不要紧。
  记者是干什么的?
  问啊!
  ————————
  “你刚才说,他们有什么原因,不愿意接受采访,对吧!”
  “是!他们好像是遇到了特殊情况,所以都不怎么愿意配合我。”
  小张记者说话还是很婉转的。
  大学看起来不起眼,说不定哪一个人就和他们有关系。弄不好谁的老公或者儿子就是工大毕业的。
  “原因找到了,你也别瞎猜了。他们这是在憋大招呢。这篇论文就是他们的大招。”
  李副总指着着桌子上的传真。
  “你看这篇报道。这里说,蓝光LED的工业化实现,是对灯源产业的一场革。命。而且这里讲,将来的诺贝尔奖,必有蓝光LED的一席之地。”
  “诺贝尔奖?这是真的?”
  小张记者大吃了一惊。什么东西,越是得不到,越想得到。中国曾经集全国之力进攻胰岛素,仍然与这个奖项失之交臂。
  但更让她吃惊的是,她居然过宝山而不获,被人给骗回来了!
  “说不准。但这上面只是说蓝光LED有可能获奖,还不一定是这篇论文。因为这里还列出了其它几个有贡献的日本学者。他们这些年的成果也很重要。”
  副总的话,让小张记者心态平复了不少。如果这个论文一出就拿奖,让她的脸往哪里放?
  “那您的意思是?”
  “这次的成果,不管怎么说都很重要。你再跑一次冰城吧!另外他们毕竟是专家,也许能给我们带来更多惊喜也说不定。”
  即使拿不了诺贝尔奖,但世界级的成果,肯定没有跑。
  “好的,我这次一定会把事情搞清楚,再回来。”
  ———————
  “上次你发表那个连载,反响就很好!这次争取再弄点东西出来。”
  小张记者,在10月份做了一个短连载,题目就是《19岁的女科学家》。文章刊登后,很是吸引了一圈眼球。
  “您手里还有什么材料,一起给我,我好准备一下功课。”
  张楚已经进入工作模式了。
  “这里有份信息,估计你会更感兴趣。”
  邓处长把手里的几份文件递了过来。
  “那是什么?”
  “这位发表论文的人,你猜猜,他多大?”
  “多大?”
  “18岁!比你上次写的那位女科学家,还小一岁!”
  屋里的几个人,刚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也是不敢置信。
  “那不才大一,新生?才入学?”
  女记者果然吃了一惊。18岁就是大一新生的平均年龄。
  “就是啊!这个故事有意思吧。要不是你去过一趟,说实话,我都想去了。”


第308章 庆祝
  匹兹堡
  万圣节已经过去,但街区里的欢乐气氛还在继续。平安夜,圣诞等一系列的重要节日马上就要到来。
  路边的商店为了迎接这些重要的节日,提前装点。这些五彩的灯光,与昨天才下的白雪相映成趣。
  匹兹堡偶尔也会有下雪,但都不会很大,跟郝云丽的家乡差不多。
  ————————
  踩着薄薄的积雪,郝云丽拎着从超市买回的蔬菜和牛肉,回到公寓。
  这几天,实验室里的工作节奏也缓慢了下来,她就早走一会,准备多做些好吃的。
  与她同住的姑娘田茹也来自国内。由于离乡有万里之遥,她们也就以老乡相互称呼起来。住的这套公寓,由于离学校近的缘故,租金不便宜。两个人共租算是分摊一下成本。
  在匹兹堡,一切都很好。这边的气温不算高,跟郝云丽的家乡差不多。这边的住宅条件也很好,室内有暖气,比家乡还要舒适。
  唯一让她有些不舒服的就是饮食。美国这边流行快餐,一份都是好大。这对于体型娇小的她来说,即贵又不划算。
  好在这边的食材很便宜,相对她的奖学金和津贴来讲,便宜的要死。
  郝云丽拿的是全额奖学金,在实验室又拿了一份助手的补助,资金很宽裕,即使去除了房租,还能剩下不少。
  她和老乡一起搭伙轮流做饭。节省一些是一方面,另外也是省事。两个人都没有车,出去吃饭不是很方便。
  这两个月,郝云丽攒下了点家底,准备过了春节就买辆二手车。二手车很便宜,几百元都能弄一辆。第一次开车,弄个抗造的就行。
  ————————
  郝云丽的心情,今天异常的好。
  由于心情舒畅,就连往日很发愁的做饭,也不觉得是负担了。她边做菜,还边哼起了歌曲。
  时间过得飞快,等田茹回来的时候,三菜一汤已经做好了。
  ————————
  “咦,今天怎么这么丰盛?”
  一进屋,田茹就发现餐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