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学生们的归来,学校再次喧闹了起来。
伴随着时代的变迁,学生们的服装,慢慢脱离了千篇一律的颜色。越来越多的服装款式,出现在校园里。
除了皮大衣,羽绒服以外,人造纤维,人造棉制品由于价格低廉,款式新颖,迅速夺取了军大衣,棉袄等服装的传统阵地。
这是个特殊的时代,也是个变化的时代。
在从80年代,过度到90年代的短短几年间,发生了很多事情。例如国税地税改革,汇率并轨等等。
而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能够感受到的最大变化,就是社会上的商品逐渐丰富。曾经的商品极度短缺局面,极大的缓解。在1992年,使用了几十年的粮票,肉票等,终于走向了终结。
其次是货币购买力大幅度的贬值。
这种变化,即使是生活在象牙塔里的学生,也能清晰感受到。
食堂里的一些菜品的价格,在逐日的上涨。89级学生入学的时候,一个月的花销,50元左右算是平均水平(不包括补助)。而等到他们毕业的时候,这个数字已经来到了120…150元。
除了这些物质世界的变化,人们的精神世界,也在经历一场全面重构。
————————
张燕确实很能干,她一手包办了公司的所有事情。除了春节休息几天外,其他时间,一直在指挥着供应商,进行实验室的安装。
当初建MEMS实验室的时候,一堆人忙活,现在张燕自己一个人就搞定了。作为一个大管家,她是称职的。
而且春节一过,公司的规模就扩大了一倍。从两个人变成了五个人。公司多了一个前台招待,一个出纳兼会计,一个后勤管理。
这样,不论是成永兴还是张燕,都不用在办公室那里绑着个死身子了。两个人的工作负荷都小了不少。
————————
随着开学的到来,一个重要的任务重新开始,那就是专利授权谈判。但是这次的谈判,谈判各方的姿态都有了很大的变化。
首先是光电科研这边的筹码增厚了不少,白光LED的横空出世,使得LED产业产生了大的震动。这完全是一个出乎意料的发明。
随着光电科研的底牌发生变化,谈判人员也发生了变化。由于资金充足,光电也可以请专业律师来完成这些繁琐的谈判工作了。
工大本身没有法律专业,于是兄弟学校,建筑大学的法律系伸出援手,并介绍了一个律师事务所,组织了一个专业的团队与几家跨国公司谈判。
谈判还是很复杂的,什么情况都有,有简单授权的,有交叉授权的,还有侵权的,公司也是什么国家的都有。要是在美国,律师费都够光电喝一壶。
但好在建筑大学的老师们算是半个自己人,中国的律师事务所,也还算是个新鲜事务,费用压得很低。
在新一轮的谈判中,成永兴对预付款的数额不再拘泥。谈判的关注重点,改到了数目更大,时间更久的每年授权费用上。这才是一般专利讨论的常态。
对手公司,也比较能适应这种谈判要求。
成永兴虽然把蓝光LED的专利抢注了个七七八八,但是,在红光和其它LED上,没有积累,这些都需要在谈判中搞定。
每个公司的谈判,进展都不是很相同,有快有慢,有简单,有复杂。
简单的,进展就快些,复杂的就拖着。
虽说光电不太在意首付的诚意金了,但各家公司终于搞明白,月亚是怎么快刀斩乱麻搞定合同的。各家也纷纷在谈判中,马后炮般的提出增大诚意金的比例。
成永兴对此情况乐观其成,多些现金在手里,感觉还是不一样的。
有的时候,文化的差异就是这样,当他跳脚需要现金的时候,所有人都不明白他的想法,拿捏起来。
等他们搞清楚是怎么回事的时候,机会已经没有了。
—————————
解决了专利壁垒申报的问题之后,光电科研身上的压力小了不少。至于谈判里的另一个主要问题,那就是交叉授权,导致光电无法销售红光及绿光LED,也不是太大问题。
毕竟光电科研并不准备直接销售LED成品。而彩色大屏的第一个产品,现在连样品都没有出现。等到它成型,进而进行销售的时候,估计还有几个月的缓冲。
利用这个时间,大家慢慢磨吧。
没有迫在眉睫的时间压力,光电科研可以采用的谈判手段,就多了起来。例如逼迫对方自己主动提价!
举个例子。直接告诉谈判对手,光电科研这次准备筹集200万美元。如果你们四家公司,达成协议,每家出50万,那么这轮授权就可以结束。
如果你们每家只肯出20万,没有什么办法,只好再找陆家公司来授权了!你们自己看着办!你们是准备省这30万,还是准备多出陆家竞争对手出来!
由于光电科研,并不准备在LED市场上直接拼杀,多几家LED生产厂家,弄不好还是好事。将来自己连LED都不需要生产了,直接外购就可以。
———————
事情就是这样,此消彼长,光电不急,对手就急了。因为月亚可是有着全面授权的。等月亚把第一批产品,推向市场,大家的时间和市场机会就全部失去了啊!
这也看出来,在前期谈判的时候,光电科研的一个策略失误。那就是,不应该以这些现有LED玩家为第一批谈判对象。
这些谈判对象手里握着光电科研的痛脚,这种情况下,谈判的速度要是能快得起来就成了怪事。
————————
在谈判过程中,光电科研面对的始终是世界市场的玩家。通过科仪的一些关系,得知一些国内的玩家也在准备着入场。
但到目前为止,光电科研,没有收到过国内任何一家来谈判的消息。看来,这些厂家,是根本就不在乎所谓的专利了。
即使是后世,中国也没有哪家公司获得了全部的LED生产专利,直到LED专利全部过期,中国LED生产厂商才算上了个台阶。
这里面的原因很多,但没有相应的专利,是导致中国的LED产品无法走出国门的主因。
也搞不清楚,是国外厂家不授权,还是国内厂家根本就没有去申请。
第355章 一席之地
随着时间的推移。各谈判对手,在市场和竞争的双重压力下,纷纷做出了实质性的让步。
光电科研,以不大的代价就获得了全产业链的授权。
其实这也是应该的。因为红光与绿光LED,毕竟已经在市场上存在多年。很多专利本身也已经到了失效的边缘。
另外这些专利,跟蓝光不同,都不是唯一性的。同样一个功能,甲公司有一个专利技术,乙公司则有另一种技术。这种竞争性的专利技术,并不怎么值钱。
—————————
随着一个个谈判的落实,曾经兵戎相见的对手方,转过来就成为了好伙伴。
光电科研的授权行为进入了尾声。一个LED的利益共同体,在专利授权的名义下,结成了新的同盟。
随着一系列与LED厂家之间的协议签署,光电科研终于摆脱了朝不保夕的状态。账目上的资金开始了一个数字,一个数字的跳动。而且跳动的还是美元。
在这些固定的数字背后,还有着更大的数字,将会年年到来。
除了这些授权费,MOCVD的订单,也随之到来。这些都在增厚着光电科研面对未来竞争的底气和实力。
一个全新的半导体玩家,终于在世界这个大舞台上,赢得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
这段时间,除了专利谈判,另外一个比较大的事件,就是菲普的合资方案也尘埃落地。参与的各方都比较有诚意,也都做出了合理的让步。
在合资公司中,菲普增加了投资总额,以价值150万美元的设备和管理技术,加少量现金的方式,入股占51%。光电科研公司以技术授权入股的方式占19%。工大方面则以两个电子厂整体打包的方式入股占30%。
工大的电子厂,实际上是为了学生实习而准备的。主要的工作就是指导学生们焊接制造七管半导体收音机。至于参与打包的另一间工厂,则是从市里整体兼并而来的一间无线电厂。
由于光电科研不介入日常管理。这部分股权的代持权也交给了实习工厂。实习工厂的员工变成了三资企业的员工,工资估计要跳涨一大块。
对于这个工厂,成永兴也是寄予厚望,希望以它为原料基地,开发各种外围应用。另外,光电科研也准备从这间合资企业偷师学艺,学习一些大工业生产的管理和技术工作。
————————
成永兴现在手里,真真正正的算是有钱了,终于可以喘口气了。
以前的钱,都不能算钱,最多算是生活费。
即使是从重生者的角度看,这笔钱的数目也当得起第一桶金了。
他整整花了快两年时间,才从捉襟见肘的状况缓了出来。
成永兴也有时候会怀疑自己的决策,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他终于从自我设置的泥坑里爬了出来。
对这个决定,他并不后悔。如果他最开始选择去炒股票,炒认购证,资金可能不会比现在少。但这条道路闯过去以后,未来就好走了。因为他把未来前进的道路掌握在了自己手里。
————————
在各种重生小说当中,主角的每一步都是不断的用金钱或者信息去驱动其它人做事情。
他们其实只是在靠运气前行,是别人在决定他们能否能成功。
尽管包装在华丽文字下,这些主角的亲和力,统帅力都是爆棚,可以收各路英豪于门下,因为不这么写,逻辑根本不通!
很难以想象,那些仅仅凭借一次咖啡就搞定Google或者Yahoo投资的人,不仅仅是重生者,更应该是上帝般的存在吧!否则怎么会事事心想事成?
在现实生活中,成永兴这两年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经营,才算初步建立自己的团队,其中辛苦,一言难尽!
王霸之气?不存在的!从头培养自己的黄埔军校,他也是没有办法。就是这样亲身培养,连他的准女友都会跑掉。
—————————
苦尽甘来,成永兴终于也可以自由的决定要做什么了。现在他不但有了自己的核心团队,而且有实力,有技术去实现想要做的东西。
喜欢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这不是他前世的终极追求吗!
在过去的两年里,他新学或者新掌握了大量的新学科,新技能。经过这么久的磨练,他终于摆脱了实验低能的称号。
现在就是把他扔回后世,让他去应聘一个半导体工厂的高级工程师职务,他也是绝对有信心的。
这才是他的最大的收获。
两年的时间没有虚度,即使他今天就被从这个世界抽离,他也可以大喊一声,我来过了!
好在他已经闯出了头天,基地有了,农民有了,战士有了,技术也升级为二级,是时候扩张了!
收获的时间到了!
—————————
在美元账户的资金,超过了50万美元的时候,有一件事情,就必须要做了。
那就是分红。
光电科研的手笔很大,这次分红,直接拿出10万美元来分红,其中按比例,3万美元被返回了学校。
剩余的7万美元,算是成永兴的个人所得。
按照后世的惯例,这笔钱应该缴纳一部分个人所得税。但没有什么人提这个事情,也许以后需要补交,但更大的可能,就是根本不需要交。按照历史,个人所得税的真正逐步实施,是94年以后的事情。
这笔钱里,王教授分配了2万,牛教授1万美元,两位教授在不同的时期,为他保驾护航,他们的最大的贡献,就是给了他这个学生独自署名的权力。
至于同学们这里,成永兴也没有用大锅饭的方式。基本上做到了尽量公平,虽然大家的实际区别并不大。袁帅和其它九名名同学,分别获得四千到五千美元不等。
如果不拿现金,大家可以用这笔钱来置换股成永兴手里的股份。公司的估值,则是按两百万美元来计算。
这笔钱是一笔很大的数目,很多人拿到了5000美元。在黑市上,可以折合到人民币接近5万元,它甚至超过了绝大多数国人的全部家产。
这个数字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立刻在学校里引起了轰动。
第356章 惊吓
道里小区
“爸,妈,我回来了!”冯言推开门就大喊。
“噢,常叔,你也在啊!常叔好!”有外人在场,她又恢复了淑女的形态。
“小言好!”
今天老宋正好因为单位有点事情,也是老友好久没有见,到家里坐坐。几个人正坐在大屋的沙发上聊天。
“你怎么回来了,今天又不是周末,是回来有什么事情吗?”
屋里的三个大人都把目光聚了过来。开学并没有太长时间,看见女儿回来了,家里的几个人也都是有点意外。
“有事,而且是有好事!”
冯言从书包里拿出了一个厚信封,高高的举了一下,才递了过去。“爸,你看这是啥?”
“你搞什么呢?这么神神秘秘的?”
冯求远把信封倒转了过来,由于信封的一头实际没有封口,里面的东西直接掉了下来,一张张绿油油的纸片飘了出来,撒了一茶几。
“这是什么东西?”
————————
“这是美元?你哪里来的这么多美元?”
常国林第一个认出了这些有着富兰克林头像的纸片是美元,而且都是大面值的美元。
成永兴本来就对现金情有独钟。后世但凡骚包一点的公司,发钱都是现金。他也就照葫芦画瓢,这次也是发美元现金,逼格立刻提高了不少。
“48,49,50张!这是五千美元!孩子,你哪弄来这么多钱啊!”孙彗云把桌子上绿色纸片又重新聚在了一起。
“怎么样,你们不给我换美元,有人给我换!”
冯言终于是出了口恶气,为换美元的事情,她跟家里闹了很久的别扭。
“换美元简单,只要你有人民币就行,但是你哪里来的人民币啊?就是按照官方牌价,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