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北国科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北国科技- 第1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对啊!“王丽也是一楞。“张姐,你怎么了,这不还是你吩咐的吗?”
  “是我说的?”
  “对啊,总经理办公室,不给钱总经理,给谁啊?”王丽也是一脸迷糊。
  “对嘛!钱经理就是总经理啊!”张燕一拍大腿。这果然不是幻觉!
  “对啥啊?我当总经理了?我自己怎么不知道?”
  钱得志看着在他眼前演小品的两位女士,有些哭笑不得。
  这光电公司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啊!一个公司居然在总经理是谁的地方上都搞不清楚。这企业得乱成什么样子了。
  怪不得他们向工大要人,这不要真是不行了啊。
  ————————
  “你自己不知道?”清醒过来的张燕,终于明白了问题所在。“你真不知道?”
  “不知道!“
  钱得志虽然不算是什么天才,但绝对没有得老年健忘症。
  上周他在工大办离职手续的时候,还和刘部长猜测,自己此来会得到什么样的职位呢。
  有机会,他想试试技术主管。如果不能胜任,那还是干回老本行,后勤,这样上手的难度会小一些。其它的生产,财务什么的,他是一窍不通。
  “小成没有跟你说?”
  “没有!”
  钱得志只是两周前,跟那名学生,在部长办公室短暂谈了十几分钟。这期间除了扯了一阵子的关系,谁认识谁,哪个老师给两个人都教过课以外,就没有什么话题了。
  “但他跟我说了啊!”
  张燕简直不敢相信这种事情。她做惯了办公室接待工作,别的特长没有,迎来送往的事情,一直做的清清爽爽,不会出一点差错。
  这种事情,怎么可能会有错!???
  —————————
  “你也别急!事情也好办,一会我们给成永兴打个电话,问一下不就清楚了吗?”
  钱得志赶紧安抚眼前就要暴走的办公室女郎。不过这个年龄,这身打扮,再加上通红的脸色,别有一番风味啊!
  “他去关系单位调研,我也不清楚那边的电话是多少。”
  “好吧!那只有等了!对了,你再给我找个坐的地方吧。在这里不太方便!”
  于是,钱得志很快的就在王丽的安排下,在她的行政办公室里,找到了一张桌子。
  ————————
  事情在第二天,成永兴返回学校的时候才弄清楚。这些天,他的心思根本就没有放在LED上,结果闹出了点小误会。
  不过钱得志的新职位,确实是巨大高科的总经理!
  把他放到这个位置有几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千金市马骨。
  为什么光电科研一直无法从工大这个人力资源池,得到有效补充,就是人们心存疑虑。
  盛名有时候也是累赘。年轻气盛,就是成永兴现阶段的一个标签。
  他在科技大会上的发言,没有去过现场的人,也都看过录像。他把一大堆公司的市场预测,批斗得体无全肤的场景,也给众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很多事情,光靠言语解释,是没有用的,要靠行动!
  钱得志的待遇,将会打消这些疑虑,以后再招人就方便了。
  ————————
  第二个,这个人的简历,成永兴看过,两个人也谈过一次话,总体感觉比较合适。
  在这个职位上,成永兴希望找到一个有一定执行力,又比较听指挥的人选。
  LED大屏,由于合纵连横,目前处于世界独一份。只要新的管理团队,安安心心把质量抓上去,生产抓好,技术,市场,都不用他们发愁。
  在这种情况下,能力高的人来了以后,反而会与他有方向性的冲突。
  LED实体,以后注定会为光电科研的其它事业,不断输血。这种资敌行为,是个有野心,有抱负的人,都是无法忍受的。
  另外通过这种破格提拔的方式,也能很容易把人心争取过来。因为这些人根本就没有什么退路。张燕如此,钱得志也是如此。
  人只要没有太大的问题,执行能力强最重要。
  听话就好!
  ————————
  至于这个任命里,是否有《武大郎开店,一个比一个矮》的因素,就不为外人所知了。
  在种种机缘巧合之下,钱得志的传奇生涯,就此开始!


第391章 零号工程
  光电科研在LED业务被拆分之后,走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新阶段,自然需要新规划。
  作为新三部曲的第一部 ,代号为《零号工程》的项目,悄悄拉开了它神秘的面纱。 
  ————————
  中国的半导体产业,在七,八十年代的时候,技术水平与欧美主流有一定的差距,但差距只是一代到一代半之间。
  这个差距,到了90年代的时候,被迅速的拉大。拉大的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此时市场的思想方向,是生产线的全套引进。失去了市场之后,半导体设备厂也就失去了自我造血的能力。
  经过了90年代的大沉寂,进入新世纪,随着国家的重视,还有市场的拉动,中国的半导体产业,重新起步,奋起直追。
  经过十几年的追赶,中国先后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半导体设备厂家。由于他们的努力,除了在几个关键点设备上,还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明显代差。但在大多数领域,均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
  在很多细分市场中,中国设备的世界市场占有率,甚至已经超过了5成。
  中国半导体产业比世界水平差,差的是技术吗?是人才吗?其实都不是,90年代和21世纪的区别在哪里?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资金上。
  908计划的20亿投资,这么小的投资,国家居然都拿不出来。这个项目,论证了整整两年,最后还是用的银行贷款!
  这种情况下,技术如何发展?
  ————————
  为什么ASML会一家独大?就是因为全世界的几家顶尖晶圆厂,只买它的设备,其它厂家由于没有成本效益比,只能放弃!
  所有的事情,说来说去,就是钱!只要把钱的事情解决掉,其它的一切都不再成为问题!
  当然,后世也有些论调,强调决策失误,技术路线选择错误,管理机制等其它原因。但这些都算不上本质原因。
  三星也好,Intel也好,台积电也好,只要公司大到一定程度,大企业病,根本就是难以避免的。
  至于决策失误,技术路线选择错误,哪家没有发生过?intel在10纳米上吃了多少苦,众所周知。
  所以成永兴现在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找钱。
  想解决半导体设备水平落后的根本原因,必须要找到一个可以养得起这个吞金兽的财源!
  ————————
  那就来到第二个问题上,去哪里找这么大笔的资金进来,以至于它的利润足以跟芯片产业抗衡?
  在IT产业爆发之前,半导体行业的利润,没有任何一个其它行业可以与之相提并论。这个找钱的责任,只能在半导体行业内部寻找。
  半导体行业里,又分了很多细分行业。
  MEMS和IGBT,他们的规模,都有百亿美元之多,相比其它行业还算不错,但与其它分支来讲,根本算不上什么。
  LED,DRAM,FLASH,CPU,太阳能电池这些细分市场,哪一个不是千亿美元级别?
  除了这些,还有一个,也算是半导体行业的分支,而且它的体量比起前面这几家,来得更大。
  对了,这就是 LCD市场,液晶显示器!


第392章 弯道超车(上)
  LCD,大家都很熟悉了,手机,笔记本,电视,显示器,它已经无所不在。
  液晶显示是由美国RCA公司,于1961年首先发现,发明,并实用化。尽管液晶显示技术诞生于美国,但真正大规模产业化却是在日本。
  在整个90年代,日本基本上垄断了这一利润丰厚的市场。其市场占有率,始终高于九成,最高的时候是94%。
  为什么日本厂家可以垄断这个市场呢?
  它是国家意志,与金融以及科技产业共同作用的结果。
  1。产业协会
  1980年,由日本11家著名大公司共同发起,在日本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了“光产业技术振兴协会(OITDA)”,以推动光电子技术的发展。
  协会的成立,使得一些科技成果,可以在厂家间共享,这就避免了各家公司,在研发环节的重复投资。这也是为什么,在90年代会涌现出一大批日本厂家,同时进军LCD市场的基础原因。
  2,政府对光电子研究的支持
  在1979年,日本通产省联合1陆家企业发起了为期7年、总资助额为7。7亿美元的光电子基础研究计划。
  1986年,这一计划完成后,通产省在原有的基础上,成立了光电子技术研究公司,主要进行光电子材料的基础研究。这一计划的运作时间扩展了10年,经费预算也随之增加到8。2亿美元。
  3,企业大力研发和生产。
  日本企业注重生产技术和消费市场的开发。日本的一些大型公司,如NEC公司、日本电报电话公司(NTT)等,都建立了自己的光电子基础研究实验室。
  从这个角度来说,日本LCD产业,实际是以国家为后盾,市场为导向,日本全体财阀共同参加的一场盛宴。
  这条成功路线,之后又被南韩与台湾,乃至大陆所学习。这也是后世,这几家可以先后赶超日本,各自称霸一个时代的根本原因。
  ————————
  现状。
  在1991年这个节点,刚刚处于TFT LCD 的第一个建设周期。
  第一代TFT…LCD 生产线,陆续投产,NEC的生产线,开始于1990年8月,IBM与东芝的合资企业DTI公司,开始于1991年8月,夏普的生产线开始于1991年秋季。也就是这个时候,已经有三家TFT…LCD生产线,落成并投产了。
  而从1992年开始,松下电器、三洋电机等厂家,也会相继建设他们的第一代TFT…LCD生产线。
  第一批,至1994年为止,日本总共有九条第1代TFT…LCD生产线,投入生产。
  也就是说,光电科研面临的竞争对手,不再是中村大侠这种科研幸运儿,而是一个先进国家的集体意志,是已经在世界上取得领先地位的,半导体及电器巨头的联盟!
  这些厂家,不仅仅是在技术上领先,资金实力上领先,更重要的是产业链!在过去的二十年间,日本的液晶产业链已经彻底构建完成。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光电科研的机会在哪里呢?
  光电科研,这段时间,连坑蒙带拐骗,靠出卖对未来的预期,算是攒下了几百万美元。
  哪怕把未来LED大屏的利润全算进去,几千万美元的底气,如何敢去与一个先进国家对抗,与一个先进的产业联盟对抗?
  ———————
  这个答案,就要从液晶产业的几次王座更迭里寻找答案。
  在整个九十年代,液晶市场都是日本人的天下,他们始终牢牢把持着这一个利润丰厚的市场。
  针对日本在LCD市场的事实垄断,很多国家,先后多次向其发起过挑战。
  第一个发起挑战的,是美国!
  90年代早期(应该是1994年),美国就从国家层面对日本发起了精准打击。首先是对日本的平板显示厂商及实行了反倾销诉讼,并提高了TFT…LCD的关税。
  美国企业希望要求通过贸易保护和政府平板产业促进计划,来确保美国在全球的市场份额。
  但这条路,并没有成功。
  当时的美国企业,对自己的技术比较自信。所以在生产线上,美国企业使用了更高比例的美本国设备。
  但这里很多设备都是制造商第一次冒险应用,从来没有在低世代线中使用过,很难达到适合商业化的良率水平。
  所以美国企业的这次尝试,以失败告终。
  后世给的总结是,美国采取的战略是独创自己的路径,导致了太多的不成熟技术。
  第二个发起挑战的是韩国。
  韩国实行的是,集中国家力量进行超强投入进行创新的策略
  LG集团1987年就开始了对液晶面板业务的投入,三星的液晶面板业务从1990年开始就从来没有盈利过,但是韩国人一直在坚持投入研发和工艺改进。1995年两个公司的二代线投产,成为了韩国规模化生产液晶面板的标志。
  在后世的各种MBA和市场分析当中,普遍认为,是南韩与台湾在两次逆行业周期的投资,成就了他们的逆袭。
  这些结论,似乎成为了一个真理,但结果真的如此吗?
  ———————
  其实从80年代开始,台湾就在不断的引进各种液晶技术,甚至直接从美国引进技术,但是始终未能成功。
  韩国其实也是如此。像前面所介绍的,三星的液晶面板技术,在95年之前,甚至都没有盈利过!
  这种引进技术不成功的例子,也发生在大陆!
  1998年9月,林彩晶,耗资8400万美元从日本DTI引进了一条第一代TFT…LCD生产线(就是DTI建于1991年的旧线),但是一直未能突破良率不高的瓶颈,导致项目未能真正量产。
  南京新华日耗资5400万美元,从日本NEC鹿儿岛厂引进一条1代线(建于1991年的旧线),运回国后一直无法量产。
  也就是说,时间即使走到了90年代末,大陆引进今天日本人尚未建造成功的生产线,竟然无法顺利投产!
  但仅仅过了几年,2004年10月8日,第一条5代线在上海投产(世界第七条5代线)。
  从这之后,我们就可以连续听到,全国各地成功引进的LCD生产线的消息。
  ———————
  这里就包含着一个非常大的秘密!
  5代线是可以被成功引进的!而1代线,不可以!


第393章 弯道超车(中)
  TFT…LCD生产技术难度,跟半导体生产完全不同。
  半导体生产线,一般来说,越是早期生产线,消化吸收技术越容易。而LCD,则正好相反!
  第一代TFT生产线,那就是难度之王!
  这就是中国在一代产线上,摔了两个跟头的根本原因。
  大家什么时候听说过,生产线建成,却无法投产的?这还是生产线了吗?
  但在一代TFT线上摔跟头的,比比皆是。大陆如此,美国人如此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