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北国科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北国科技- 第2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校领导们在讨论南区的建设和规划方案。
  “到目前为止,不少院系都准备兴建新的教学楼,它们是半导体系,电子系,航院,材料学院,检测系,精密仪器系。。。”
  随着南区的规划落地,有经济实力的院系纷纷拿出了教学设施扩建计划。
  南区这块土地,早就被人盯上了。
  “看来他们都挺有钱啊!”
  众校领导对此情况有所预期,但还是没有想到,反响会这么热烈。
  “我们的计划也许要调整一下。如果这样的话,南区的面积很快就会不够了。”
  工大南区,原来的计划,就是给产业园区服务的。结果地盘刚打下来,教学体系本身对地皮的需求这么旺盛。
  “是啊,我同意。校本部的一些建筑规划,最好也挪到南区去,例如新图书馆,新宿舍楼,还有新招待所,室内体育馆等。与其拆现有建筑,不如直接在南区盖新的。”
  大校长也同意这种做法。以前学校是没有空间,只能螺狮壳里做道场。
  南区方案,现在看出它的优越性了。它跟现有校区直接相连,只是隔着一条小河和铁路,非常方便。
  “我也同意。这个南区,如果只是拿来发展产业园,实在是浪费。”
  其他领导也纷纷附和。
  工大这两年,不仅仅是产业园在快速发展,各教学机构,科研院所,也在迅速扩大,一批新学院的成立,例如计算机学院,也都对教学设施提出了刚需。
  另外,随着时代的进步,学生的教学,住宿生活条件也需要改善,教职工的住宅条件,都摆在了大家面前。
  随着学校名声的不断增长,到学校来挖人的也是越来越多,教职工的视野也在逐渐扩大。如果这些硬条件不改善,人员大规模流逝的情况不是不可能出现。
  “我倒是有个建议,这个南区保留为我们的校区,至于产业园,暂时只是在这里过渡一下,将来还是要另选地方。”
  林书强的建议,迅速赢得了众领导的赞同。
  学校现在不怎么缺钱了,除了光电在分红,其他大大小小的公司,到了年底,怎么也得表示表示吧。
  除了这些分红的小钱,学校最近又发了一笔横财。
  《安运科技》经过一番资本运作,准备在美股上市了。上市之前最后一轮融资,工大趁机套现了一部分股票,收获了1400万美元。这是工大建校这么多年,首次见到这么大数字的资金。哪怕以官方汇率计算,也有小一个亿了。
  而且,随着《工大激光》的上市脚步,又一批企业的上市,已经在培养和发育当中。
  此时A股安排上市的企业,质量参差不齐,不少都是传统国营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而来。很多企业都是一上市就亏损类型的。
  从这方面来说,工大的这批校园企业,占据了相当的先天优势。它们的股份结构合理,盘子大小合适,高科技板块,利润高,成长性高,等等,等等。
  别的不说,至少有题材,容易炒作啊!
  随着这批企业的上市,学校多多少少也能套现一部分股份。(无法全部套现,没有全流通。)
  捉襟见肘的学校财政,有了本质性改观。
  曾经被放弃的动物园方案,又被检了起来。
  ————————
  在南校区方案被确定以后,另一个问题摆在了众人面前,那就是两个校区之间的沟通。
  南北校区中间没有公路相连。人们穿行都是在小路上,既不安全,流量也受到限制。
  此时的教化街还不是后世那种主干道,为这条青石路建个单独的大桥,根本没有意义。
  南北校区的相连,也会导致校园面积的扩大,校内的师生交通也变成了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
  几位出身不同院系和专业的校领导,分别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例如校内大巴,免费的接驳车等。
  由于这两年,产业园建设的机械化生产线也是不少,受它启发,最后大家一致同意,建设一条轻轨。
  这条勾连南北校园的轻轨,只要建成,立刻就会成为学校的新名片!
  ————————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经验总结时间。
  这段时间,校园里也是热闹非凡。学校同时驻扎着好几拨调研小组。
  大家都想搞清楚,工大经验背后的规律。至少产业园区这个经验,不少学校都准备跟随和学习了。
  随着中央财政的日益紧张,国家为了给经济发展让路,不得不压缩在军事,科研,以及教育上的投资。
  在这个大背景下,冰城工大这两年的成就,就显得异常突出。
  在LED,以及LCD这两个超大型新兴产业的带动下,一大批材料,光学,精密机械,电子等专业,都在相关细分领域取得了自己的国际优势地位。
  一批老员工,甚至觉得学校有希望恢复五十年代的辉煌:执工科学校之牛耳!


第519章 腾飞(下)
  从冰城的上空向下看俯瞰,就会发现,整座城市变成了一个大工地,到处都说是脚手架,到处都在施工。
  即使是严冬,也挡不住这股建设的热潮。
  这股热潮带给居民的是不便,但给城市带来的则是活力。
  1991年启动的LED产业,使很多民间资本找到了发财的机会,为这座城市找到了一线生机。
  1992年启动的LCD产业,带给这座城市,就不仅仅是机会了,它差不多从方方面面影响着这座城市,改造着这座城市。
  除了LED产业及LCD产业本身的直接产值以外,LED和LCD产业,产能的建设潮,也是驱动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这点在1992年特别明显。
  《全彩科技》前后建设了9条产线。这9条产线的建设资金就已经达到20个亿!
  这个后世看来不大的数字,在这个时代,非同小可。要知道,1991年,冰城的GDP总量也只有220亿而已!。
  而且这种建设,不仅仅是全彩自己在投入,LCD产业链的长度,可比LED要长得多。
  在这个时代,运输条件很差。高速公路没有,空运就更不要想了。铁路的运能由于时速的原因,也是非常有限。
  随着全彩的产能大扩张,上游的原材料供应商也在拼命扩产能。为了靠近客户,世界各地的供应商,也不得不到冰城来建设生产线。
  除了上游供应商,下游的显示器厂家,也纷纷建厂。
  除了这些直接被光电影响到的产能建设,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力量,也加入了这个协奏曲。
  随着冰城各企事业的效益逐渐好转,积压了多年对住房的需求,也就释放了出来。在光电大建宿舍的时候,冰城各单位也都没有闲着。
  相互攀比之下,在1992年,但凡有点能力的企事业单位,都在大建住宅。
  这个情形,很有点像后世的房地产建设,它对上下游产业又产生了新的乘数效应和拉动效应。
  再加上LED/LCD 本身的上下游产值,相关高收入员工的消费拉动,被光电直接影响的城市经济总量,已经超过1/4,间接影响的,已经超过了1/3。
  光电系的LED及LCD,这两个产业,已经不折不扣成为了城市的支柱产业。
  而且这种影响,还在继续增长。
  到了1993年,仅凭《全彩科技》的8条产线,全年的直接产值,都会超过10亿美元。这个数字,哪怕用官方汇率计算,也有60亿人民币了!
  冰城毕竟是个省会城市,它的GDP主要部分还是来自第三产业。从这个角度来说,仅仅《全彩科技》一家,创造的工业增加值,就等于冰城现在的全部工业产出!
  随着LCD产业在这座城市的落地生根,冰城基本上完成了从重工业到半导体的产业升级换代工作。
  ————————
  冰城,一号楼,会议室。
  “数据出来了吗?”
  屋里的一群人,都对今年的数据,报以厚望。
  “出来了,今年的GDP,大概可以实现到320亿的规模,比1991年大幅度增长了接近50%。”
  漂亮的数据,迎来了一片掌声。
  在原本的历史上,在1992年,冰城已经落到了全国第17,离被挤出前20名,只有一步之遥。
  历史在这里有了大转弯,由于LED和LCD产业的相继爆发,冰城的GDP,在91,92年连续有了两个大的跳跃。
  “不知道奉天的数据是怎么样的?今年能不能超过他们。”
  “他们好像是330亿左右。”
  “真是可惜啊!”
  自从建国之后,东三省就一直有个疑团,那就是谁能够取代奉天。先后有数个城市对奉天发起挑战,但都未能成功。
  这也是众人对今年的数据抱以厚望的原因。
  92年南巡讲话之后,GDP成为了各地方首长的首要追寻目标。难怪众人对它的重视。
  GDP及其排名,就等于是大家的政绩,乌纱帽,登天梯。
  做的好,就升官,做的不好,就下台。
  为什么深圳建市的时候,主要抽掉的是来自东三省的干部?因为当时,东三省的经济是最好的!
  “没有关系,就是今年超过不了,明年肯定也没有问题。”
  骆市长一锤定音,安抚了众人。毕竟两个城市的差距,已经到了微不足道的程度,更何况,冰城的增长速度,是如此的迅猛。
  “是啊,这么看我们能否超过奉天,根本就无所谓了啊!”
  伴随着光电系的成长,一大批上下游企业,也开始显露出在细分领域的绝对统治力,例如冰飞玻璃。
  TFT…LCD的大风已经吹起,冰城经济已经扬帆启航,在众人面前,只有星辰大海。
  ————————
  “不过我收到了一个消息,深圳今年的GDP,好像也差不多有300亿左右。”
  很多人与派到深圳那边的朋友,还保持着关系,一些消息也传了回来。
  “是吗?他们那是占了政策的便宜。如果把那些政策给我们,不一定会怎么样了。”
  “也许过两年,就是我们跟深圳之争了。”
  这两年,在经济领域,两个城市吸引了全国各地的目光。一个就是南方的深圳,另一个就是极北之地的冰城。
  深圳这些年一直享受着超国民待遇。作为一个新兴城市,各种税负极低。很多商户,十几年间,除了交卫生费以外,居然什么都不需要交。
  税?
  那是什么东西?
  中国人的从众心理,是很严重的,学深圳的结果,就是全国范围内的开发区浪潮。南方一些地区,甚至在乡,村一级,都成立了自己的开发区。
  其实这几年的中央财政紧张,也跟这种税源流失有很大关系。太多的地方政府乱发免税牌。它后来导致了对全国开发区的大整顿。
  国税和地税的分开,也有这方面的考量,地方最多只能减免地税部分。
  现在,在深圳之外,中国大地上又出现了一个新的选择。那就是冰城。
  冰城经验,冰城速度,与工大经验一样,成为了这个世界上独有的时代名词。
  随着冰城经济的起飞,随之而来的就是冰城体制内干部,有了更多出头的机会。已经有谣言出来,冰城的几位领军人物,来年都会调任异地。
  ————————
  谈完高兴的事情,下面要谈一下1993年的预算。新的一年马上就要开始了。
  “我这边收到一个信息,那就是国家会逐步减少对各高校的拨款。几个高校都有反应到我们这里。”
  随着国家财政收入的逐渐恶化,教委在12月份,下发了一个通知,其核心意思就是,国家没有钱了,但可以给你们相应的政策!
  你们可以跟学生收学费了。
  高学费时代,马上就会到来。
  本科生的一年学费,很快就会被推高到3000元,这个超过人均年收入的水平。
  上不起大学的时代来了。
  “是吗?工大那边是什么意见?”
  “这个通知,他们也收到了,不过他们倾向于继续免学费。”
  “工大特殊,它有钱得很,根本就不会在乎这点学费的。”
  免学费是一个大招,尤其对家庭贫困的农村考生及普通工人家庭尤其有吸引力。这个条件一出,工大的录取线,直接就可以超过清北了。
  “其他学校呢?他们是什么意见?”
  “他们也想免学费。可他们没有钱!”
  一分钱难倒英雄汉。
  “没有钱那说什么?”
  “这几间学校希望市里能够补贴一部分。把国家拨款减少的缺额补上。”
  会议室里嗡嗡一片,各种意见的都有。按理说,这些国家重点院校,不应该由地方政府出钱。
  在这个时代,还没有多少人理解什么是教育经济。
  “这些高校,都是我们城市难得的财富。这两年我们经济是怎么起来的,大家不会心理没数把!我们需要更多的工大!”
  骆市长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建议。
  这段时间,冰城也在不断总结这两年的经验教训。各种真真假假的经验,也总结了不少,但真正有说服力的不多。
  但其中的几条,所有人达成了共识,那就是要重视教育,重视科研,重视高科技。
  这三条,跟其它地区重视市场换技术,重视三来一补,来料加工的低水平外向型经济,有很大区别。
  随着LED和LCD产业链的先后落地,冰城经济重新充满了活力。
  作为经济的一个晴雨表,市财政收入,这两年连续快速增长。冰城已经有余力做一些曾经想做,而一直做不到的事情。
  很快的,补贴各大高校的政策就被通过了。
  任何事情都是有着两面性的。
  随着蝴蝶效应越来越明显,冰城建筑大学,始终没有跟冰城工大合并。
  这里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冰城市政府的经济扶持,解除了学校发展的后顾之忧。为冰城保住了一个211的名校。
  另一个则是随着城市经济的蓬勃发展,冰城的建筑产业和房地产,先后爆发了。
  冰城建筑大学在一波又一波的建筑大潮里,赚了不少钱!
  ————————
  东三省干部入关的一幕,在建国的时候,上演过一次,在改开的时候,又上演了一次。
  第三次的东三省干部入关,在1993年再次轰轰烈烈展开了。
  随着这批干部的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