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意思是,可以找些学长给我打下手,让他们帮我计算?”
要是真能这样,不是不可以商量的。他只要出张嘴就可以了!
王立国听到这个问题,也冷静了下来。
这个项目,如果是由任何一名研究生来做,都没有问题。
但是让成永兴,一名新生牵头,就有问题!
项目接着做下去,其实他除了提供些概念和想法以外,从工作量的角度看,其贡献价值并不多了。
如果这些想法是王立国自己提供,指挥学生去做实验,当然没有问题,也不会有人会不服气!因为这些工作,王立国自己就能做,把这些工作分配给这些学生,是给他们锻炼的机会!
但是成永兴可以吗?显然不可以!
——————————————
“要不,我给你配个师兄吧,你们一起做实验!”
王立国退而求其次,找个知根知底的研究生,给成永兴搭个伴,这对双方都有好处。一个眼前的人选就是马锐,经过几次接触,他觉得这个年轻人,做事比较踏实,也没有什么花花心思。
成永兴想了想,还是拒绝了这个提案。
从本意上来说,这款人生的游戏,第一关算是过了,是时候切换场景了!
继续在光纤这个领域打转,升级的速度太慢了!
一直盯着LV1的小怪刷经验,费力不讨好。
“我还是退出吧!”
成永兴小心的筹措着字眼,希望不要说错话,伤了老人的好心。
“不论跟哪个师兄合作,最后我都不可避免的沦为打下手。我的计算功底太差,既然不能做设计,只能去动手了。而动手又不是我的强项,否则也不会找右天詹他们来帮忙了!”
王立国没有继续反驳。他揉了揉太阳穴,觉得眼前的情况,十分的诡异。
他感觉自己有点人格分裂的症状了!
面前的年轻人,就好像爱因斯坦和一个小学生的集合体。当谈起纯理论和方向的时候,成永兴给他的印象就像一名睿智的专家。谈了几句,王立国就不自觉的被说服了!
而一旦谈到具体的计算公式和实验步骤的时候,成永兴立刻就会退化为一个什么也不会的小学生了。更让人难以处理的是,这个小学生做事情还有畏难情绪!
一方面是信心满满,另一方面是畏难!一方面是理论完整,自圆其说,另一方面是连一些稍微复杂点的计算都没有能力完成。
现在,王立国都搞不清楚,要怎么定位眼前的这位年轻人了。他居然有种无所适从的感觉。
成永兴小心翼翼的看了王教授一眼,看着没有太大的反应,就继续述说。
“再说了,我下学期准备考英语六级,肯定要花不少时间来学习的。”
“直接考六级?可以吗?”王立国也是一愣,这是不按常理出牌啊!
“张凤老师已经答应了。”
“好吧!”
学英语,肯定是需要时间的。这算是现在的政治正确。所有人,不论师生,都在为出国做着准备。
论文再多,英语不好,也出不了国!
这个理由足够强大。王立国终于被说服了,对于本科生来说,还是学习成绩更重要一些。
——————————————
“我最近对另外一个项目有点兴趣,也许会在那边投入些精力!”
成永兴决定打个预防针,有些事情,还是实话实说为好。两个人有相当的渊源,以后相处的日子还长着呢。
LV2的项目,肯定还会需要王教授帮忙创造条件,要提前打招呼。
“新项目?什么新项目?”
王立国就是一愣。这怎么想一出就是一出?
他是真有些不高兴了!
他本来是已经退休了的人!而且是病退!
不是为了小姨子的托请,他现在好好的,还在锻炼身体呢!
这段时间王立国除了搭时间,搭精力,还搭进去不少人情!别的不说,牛品今年的职称,他就必须出力!
他被调动起了热情,结果准备帮助的人转换跑道,跑了!不玩了!
“呃…”成永兴有点后悔,这么早就说出了自己的意图。
看来重生不是万能的啊!看着别人重生,几万字就开始大杀四方,怎么自己做点事情,就这么别扭呢?
轻重缓急的拿捏,节奏的把握,断章的时机,都是技术啊!
“你想什么,就直说!你家里把你委托给我。我也会对你负责!以我的人生阅历,帮你参考参考,拿拿主意还是可以的!”
王立国看着支支吾吾的男孩子,开始坐立不安,知道是自己不高兴的姿态,吓住了他。
这毕竟还是个孩子啊!而且还是个才华横溢的孩子!自己这是怎么了?怎么跟一个孩子置起气来了?
王立国缓和了一下心情,准备好好跟这位不懂事的年轻人,解释一下,说教一下。
放着眼前触手可及的项目不做,熊瞎子掰苞米,跑去开辟新战场?到最后,他什么也得不到!
与其这样,还不如老老实实的跟着做几个项目。不占主导权,就不占好了!经过几个项目,哪怕一两年的时间,只要是有耐心,计算能力的差距和短板,总归可以弥补的。
学生,学生,不就是来学习的嘛!不要一开始就好高骛远!
看来是自己这段时间的帮忙,让这个孩子有了不切合实际的想法。
起点太高,把自身架得太高,反而阻碍了他未来的发展。
王立国在短短的几秒钟里,想通了很多事情。也许是自己好心办了坏事情!
一个好好的天才学生,被拔苗助长给带坏了。这个问题需要及时修正,他准备跟年轻人仔细讲讲人生道理。
第四十六章 半导体传感器
“新项目是半导体传感器!”
“半导体传感器?”新的名词,吸引了王立国的好奇心。
汉语的一大优势就是组词。两个完全不想干的单词,合并在一起,自然而然的就形成了一个新的词汇!而且听到的人居然能听懂,即使他这是第一次见到这个词!
而英语则不然,每个新词,都需要双方反复沟通。更为奇怪的是,很多新的计量单位,科学公式等,都习惯以发现人的名字来命名,例如一牛顿,一夸克!
这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技术障碍,每个专业或者细分领域的科学工作者,都在使用着自己的黑话,而外人完全听不懂!
“实际上就是微型电子机械系统传感器,英文名是MEMS。今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用硅片刻蚀工艺开发出静电直线微电机和旋转微电机,就是基于这个技术。”
这个半导体工艺制造的微马达,一出现,就轰动了世界。在89年,这是与超导差不多是同级别的科学事件。提起这个例子,王教授终于明白成永兴讲的是什么了。
———————————————
半导体传感器,并不是MEMS的准确翻译。MEMS 覆盖面更广!
MEMS就是采用微电子和微机械加工技术制造出来的新型机电产品,但是这时候,还没有人准备把它应用于检测。
这个技术,大家也有所耳闻。但是由于技术太新,这些搞测量的认为,这个技术想要有实际的应用价值,至少还需要十年时间。
MEMS的全称是微型电子机械系统(Micro … 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微机电系统是指可批量制作的,将微型机构、微型传感器、微型执行器以及信号处理和控制电路、直至接口、通信和电源等集成于一块或多块芯片上的微型器件或系统。
MEMS是用传统的半导体工艺和材料,以半导体制造技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种先进的制造技术,学科交叉现象极其明显,主要涉及微加工技术,机械学/固体声波理论,热流理论,电子学、材料、物理学、化学、等等。
MEMS是这个时期,高科技领域的绝对圣杯!
用一个例子形容,MEMS,就是这个时代的的量子计算!它和超导一样,现在火得一塌糊涂!只要任何沾边的新闻,上央台,都没有问题!
王立国也不例外,他的兴趣也被调动了起来。
“半导体马达啊!不过你是不是有些好高骛远了啊!我们学校可没有这个条件!”
学校的半导体实验室,存在的目的就是存在!弱得不能再弱了。
不要说工大了,就是整个国家,也不具备条件来重现这个实验。几个国家级半导体实验室,都在打报告,买新设备,软件,以项目的名义,申请资金和升级条件。
“不是半导体马达,是半导体传感器!”
成永兴小心的矫正着双方理解的偏差。“是用类似的技术,来做测量和检测!”
“这就好比是光纤测量与光纤通讯之间的关系?”
王立国有些理解这里面的关系了,这还真的有点意思!
年轻人就是思维活跃,还真让他找出一条路出来!
“你有什么计划或者草稿之类的吗?”
“还没有,这段时间也是一直忙。等这几个项目忙完了,我准备花点时间,把计划写出来!”
———————————————
“呃…”
这回轮到王立国蛋疼了。这还什么都没有呢!就开始广而告之了啊!
对了,我刚才想说什么来着?
熊瞎子掰苞米?
熊瞎子跟半导体检测有什么关系?真是奇怪!
今天这是怎么了,脑袋里乱糟糟的,想的东西都是驴唇不对马嘴,完全没有逻辑呢?
“好吧,等你有了想法,再拿来看看吧!”
咦?
为什么我会同意他这么轻易的放弃了呢?我不是准备教训他一顿,用我的人生经验,告诉他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嘛?
王立国觉得这几年的休养,导致思维速度退化,跟不上年轻人跳跃的思维模式了。
经过了这么一折腾,他的思路和想法被彻底打断。做个合格监护人的想法,淡化了许多。
等等!看看!再说吧!
既然成永兴这个孩子,没有兴趣继续在光纤科研这条路继续深化下去。自己也没有必要,代为决定,做这个恶人!
毕竟大一的新生,也是大学生!他已经成年,可以为自己做的事情承担后果了。
“你退出了光纤项目,再加入,未必还有这么好的条件了!”
———————————————
王立国这段时间,也想了很多事情。
下一步,不论成永兴要不要继续这个项目,他都需要投入更大的精力和资源。
成永兴有一点说的很对,随着项目的逐渐深入,项目的难度也在逐步提高,需要的条件和成本也是越来越多。
这样的话,王立国光靠动嘴,不出面,是很难拿到相应资源的。
而且,在家里歇了两年之后,他也开始手痒了。他的年纪不算太大,前年的退休跟身体有关。这两年身体恢复了不少,他的心里就有些蠢蠢欲动。适当的承担一些工作,应该可以承受。
他虽然到了退休年龄,但很多著名学者,在七八十岁的时候还在搞研究,主持项目!退休与否根本没有影响,反而是退休后更加方便,自由。
科研项目,尤其是研究应用的科研项目,思路和技术水平是同等的重要。
例如发动机专业,研究发动机节油的,包括专家学者和工程师,全世界加起来,近百万人总是有的了。
所有人都梦想找到一个新的方法提高燃油效率,但是200多年过去了,哪有什么新的想法经常出现。
他们能够做的,和现在检测专业大多数的项目所做的事,很接近,就是不断的提高精度,提高,提高,再提高。
这就是想法的重要性!没有新想法,再多的人都没有用!
第四十七章 最后的机会
王立国这一周花了大量的时间,仔细的审阅了这些随笔,在其中发现了巨大的价值。
这些想法背后的概念,或许有人在不同的论文或者文章中提出过,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没有看到事实前,没人把它们放在一起做对比,并如此清晰的总结出来。
一些细微的变化,当数量多到一定程度以后,量变就变成了质变。
这个笔记本身,实际上宣告:光纤传感器,可以作为一个单独的传感器分类,独立存在了!
成永兴带给这个时代,最有价值的东西不是一两篇论文,或者一个天才,而是这些新的思路。
如果比做实验,写论文,他远不如任何一个王立国以前带过的学生。不客气的讲,他做实验的熟练程度,甚至都赶不上每天认认真真的右天。
但他提供的新思路,就像在绝对不可能有门出现的墙上,推开了一扇又一扇新的门,每个门后又都出现了一个新的走廊。
顺着这些走廊,大家又可以开始一个新的循环,精度提高再提高。
在一条新路刚被发现的时候,提高精度是很容易的。这个时候也是出成果最快的时候。
在新出现的思路上,反复的探索,不断地加上一些约束条件,使精度点点滴滴的提高,这个过程中,就可以不断的产生新的论文。
在一个方向上,连续的往前走,一个人走远了,他就变成了这个领域的专家。
在一条路上,更多的人加入进来,小路就变成了大路。这实际上宣告了一个新的学科的成立或者是存在。
从学校的角度,这就形成了一个新的专业。即使形成不了专业,哪怕是是一个学科方向也是不错的。
——————————————
“再加入?
王教授,您的意思是?”
成永兴在话语里听出来别样的味道。人生阅历虽然没有增强他的情商,但增加了他的分析能力。
“就像你说的,光纤项目,很有潜力,我也同意。另外,这个项目继续做下去,难度也是越来越大。我准备亲自出面,为这个项目立项,这样才能继续争取相应的资源和条件。”
“…”
成永兴不知道该怎么回应。他做这个项目的目的,仅仅是对付几篇说得过去的论文,为以后的学习和科研环境,创造些条件而已!
由于自己的缘故,干扰了其它人的生活轨迹,这不是他所期望的。
“我曾想,我出面以后,可以更好的为你创造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