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北国科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北国科技- 第2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但曲率公式,只是他计划中的第一步,还不能轻易放弃。
  第二个是等曲率发动机假说公布以后,研究第二代理论。第二代的发布时间是在99年。相信通过努力,到96,97的时候,他差不多就可以研究出结果来了。
  他比一般学生占些便宜的是,他可以全天攻坚这些理论,而不需要为其它科目烦恼。而且他是为了一个理想而奋斗,而不是为毕业证而奋斗,动力还是满足的。
  当然了,他学习中的任何问题都会被迅速得到解答。
  不用说围在他身边热情的各年级学生,教师们也会以最快速度对他提供帮助。他们办公室和家的大门,永远为他打开。
  ————————
  成永兴自己的项目没有着落,但是基础基金的申请工作有了很大进展。
  这个基金面向林大,冰工大,两所学校的理科专业教职员工及研究员,研究生。反正是有需求的项目皆可以申请。
  规则发布后,到目前为止已经收到很多申请了。
  很多在学校申请不到经费的项目都被挤压到这里。甚至包括很多历史遗留申请。很多老教授的想法,多年申请不到经费,也来此基金申请。
  成永兴对于这些教职员工的申请,无法做到良好判断。
  他的水平还不够,而且第一轮他也没有精力全看一遍。这些申请,由学校自己进行交叉审核,主要是过滤掉不合理的。
  第一轮审核的另外一个目的是确定价格,成本。
  成永兴对于现在的设备价格,主要技术指标都不是很熟悉,这些都仰赖各学校专家替他把关。
  但他对项目还是有一定的判断力的,这主要是来自后世的记忆。对于哪些成功了,哪些没有成功还是有记忆的。凡是后世没有听过的,就是没成功。
  所以他亲自参与第二轮的审批项目,也就是资金的审批工作。
  ————————
  由于成永兴的多次跟班听课,有本科二年级的数学课,还有研究生班几个年级的各种物理课,所以在几个班里都混了个脸熟,算是有了不少新的同班同学。
  他跟这几个研究生小班的同学们,至少互相能叫出名字了。这一次他的主角光环开始起作用,新的美女军团开始成型。
  这些同班同学也近水楼台先得月,纷纷直接找他咨询,申请。
  一些第一轮被砍掉的项目,希望走他的后门。
  成永兴看在同学的面子上,钱不多的项目也就放了。就当给这些新同学,提供个实习练手的机会。
  ————————
  成永兴负责的是第二轮审批,主要是对资金的审批。
  审批组里有几名成员组成,都是专家,教授。这里面,成永兴的学术水平差得不是一星半点,但他是出资人,所以实际扮演的角色最重。
  这一轮里面,项目会被分成两种,一种是大额,一种是小额。
  最开始小额定的是一万元,经费一万以下算小额,走的是快速通道。只要评审委员会没有人反对就算通过。
  一般来说,尤其是林大的项目,只要过了第一轮的小额申请,就都会过了。
  在这一轮里,每位评审有的是否决权。
  慢慢的,人们摸到规律,把项目细分不同阶段,每一个阶段,都花费不到一万,这样积少成多的通过申请。
  这种小额申请越来越多,最后只有把小额申请标准降低到五千,而且不是全员审阅,每个项目两个人审阅即可,因为大家不用干别的了,全部时间看计划书都看不完了。
  每个评委放行的额度也给了限制,评委们必须做取舍了。
  还有一种,是资金需求量大的,每期要走项目竞标会。项目之间比较成功率和成本,再决定发放还是不发放。
  时间过得快,花钱也花得痛快。到目前为止,基金已经花掉400多万了。
  花钱多快啊,如果不加限制,哪怕标准变成一千,也是无底洞。
  基础基金总额只有2300万,现在的花钱速度,连成永兴都有些心疼了。他只能是指望年底的分红,以及全彩的股份套现。
  还有就是希望花钱的速度会降下来,头一个多月花钱快,有情可原,因为历史的欠账。也许过段时间就好了。


第588章 新同学
  林大的美女资源,比工大差得不是一星半点。
  冰城作为一个中西方文化的交汇点,比较洋气,商业发达,春城在这方面逊色不少。
  另外林大学校规模小,人口基数就小,美女总数也小。
  种种因素作用下,林大的美女资源也就是解决有无的水平。
  到了研究生这个层次,就更加可怜,尤其是搞纯理论的,女孩子好像在这方面有弱点,很少能有所作为。知名学者,教授,大多数是男性。
  魏惜寒和卢玲是可怜的物理系里面,研究生群体里比较少的女性了。
  两个人爱好相同,所以经常在一起。
  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有一个比较大的不同是,闺蜜文化横行,一个女孩子总是要有些同性朋友的。
  班里这段时间来了个特殊的旁听生,据说已经有个博士学位了。
  真是奇怪。他比魏惜寒小三四岁,居然已经拿到了博士学位,看来是个天才。也许他来这里是修双学位的。
  这名学生在班里插班读书,只在相对论课上能见到他,其它的时候,他甚至会跑去旁听本科生的数学课程。
  由于班里的同学们互相已经熟悉,外来者就引起了大家的兴趣。
  研究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远比本科生来得亲近。通过与教师们沟通,更多的信息也就知道了。
  这位新同学可不一般,在冰城已经是传说级的人物。刚毕业就掌管着数家超大型企业集团。
  前段时间同学们议论的分配热点单位,液晶,晶圆,精密光机等企业基本都在他的影响下。
  上个学期,林液晶,全彩,多彩,仪器等公司都在大量招人。家在东北的本科毕业生中,魏惜寒的不少朋友,师妹都去了,据说效益极好,待遇极高。
  物理,尤其是理论物理,非常难分配,魏惜寒考研究生也是此原因,迫不得已。
  否则除了留校,出国,最大的去处就是当物理老师。
  如果真想当老师,当初还不如去考师范了,还省钱。
  数学系与物理系情况类似,但是他们要好一些,很多人都转行去搞计算机了。等以后人工智能起来以后,搞数学的就更吃香了。
  ————————
  光电系大老板居然跑过来给大家当同学?
  班里的同学,无论男女都打起了精神。
  研究生群体,无论是跑项目还是找工作,都已经与社会亲密接触。所以他们对社会,名利,阶级,地位等更加敏感。
  魏惜寒更是如此。
  她自认长得还算可以,至少在物理系里,研究生这个小圈子里,算是傲视群芳。
  虽然总共也没有几个芳。
  班里,系里有几个追求者。但是分配工作的残酷性,使得大家都小心翼翼。
  魏惜寒偶尔会在自习室见到成永兴,但更多的时候是在食堂。他有自己的办公室,没有必要来教室学习。
  由于课程设置的原因,一周总有两次,大家会在一起吃饭。慢慢的,魏惜寒也就把新来的同学拉到了自己一桌吃饭。
  一个多月相处下来,魏惜寒觉得,双方关系还算不错,如果自己找他帮个小忙,例如毕业分配之类的,应该问题不大。
  ————————
  但是她发现,她也不是没有竞争对手,同桌吃饭的人不知不觉就多了起来。
  其它年级和专业的女生也慢慢集和了过来。每次吃饭都是一桌子人。热闹是热闹,但是也变得怪怪的,因为桌子上只有一个男士,显得非常另类。
  魏惜寒和其它人也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是谁都不肯退出。而且有的女生还起了不良之心,准备把他拉出去。
  好在成永兴对这些不是太在意,他也不常来,只是偶尔上几堂课就走。
  所以他还是该吃吃,该喝喝。他在这个陌生的环境里才不会在意学生们的眼光呢。
  后世别说与女同事一起吃饭,就是在宾馆里,住一个屋都没事。
  女厕所,他也在逼急了的情况闯过几次,早就对这些目光免疫了。
  魏惜寒则把这个视为自己的机会,耐心而小心地培养和维持着难得的关系。
  ————————
  魏惜寒现在学习一般,但以前不是!
  高中的时候她是学霸,本科也不错,否则也不会考研究生了。
  但是到了研究生阶段,越来越感觉到吃力。反应速度和思维深度,慢慢落后于同班的男生了。
  魏惜寒刚开始不服气,她也曾是学霸一枚,否则也不会选择这么困难的纯理论专业。
  但是生理上的区别,她只能是承认,否则也找不出其它原因来了。
  论刻苦,她比谁都刻苦。论智力,一些在高中,本科阶段,被她远远甩在后面的男生都爬到前面去了。
  魏惜寒有些灰心了。在学习上一灰心,就不再花费同样的时间和精力,成绩就会继续下滑。
  她慢慢把注意力开始转向了其它方向,例如就业,关系等。
  魏惜寒是本地人,分配最好的选择还是留在本地,春城。但是进好单位的难度很大。企业都喜欢工科学生。
  本地的研究所,还是有几个的,例如光机所,物理所,但是很难进。他们最近效益不好,要的人也不多。
  效益不好的单位,都这么难进,说明理科学生就业困难到了什么程度!
  ————————
  魏惜寒今天吃饭只是和卢玲坐在一起,这些人真是势利,新同学不来,她们也就不来坐在一起了。
  “咦?”
  魏惜寒一抬头,结果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端着饭盆走了进来。她赶紧打招呼。
  成永兴点头示意后就去买菜,买完饭菜,走过来坐下。
  “魏姐,怎么今天吃饭人这么少?”
  他跟这些研究生里的女士一律叫姐,没毛病。
  往常吃饭都是一桌子人,他虽然不在意,但是人多不舒服。
  挤啊!
  “看你不来,她们也就不来了,我可没有你的号召力。”
  魏惜寒给其它人上了个眼药。
  “对了,你怎么这个点来吃饭,是下午有课吗?”
  “不是,下午基础基金项目审查,我需要参加,今天一下午都会在学校。”
  “是那个张教授都在申请的基金?”
  魏惜寒听说过这个基金,但是她没有想法,听到连教授都在申请,她就主动放弃了。
  “是啊,咱们班里好像不少人都申请了。对了,你申请了吗?要不要我给你走走后门?”
  成永兴对这个女同学有些好感,至少人长得还行。现在他的生活圈子小了不少,都是成人世界了。不像在工大,周围都是靓丽的女孩子。
  在林大,他也就是上课来一下,其它时间都不在这边常呆。
  如果能小小的帮助一下,只是举手之劳。想必一个学生的项目也花不了多少钱。


第589章 棋手(1)
  “你能走后门?”
  魏惜寒和卢玲都起了兴趣。
  “呵呵,你们的工作没有到位啊,我是第二轮的评委,具有否决权的。如果真有好项目,即使项目被评委会否了,我也能帮忙绕开评委会把资金拿下来。
  说句不客气的话,我就是后门!”
  成永兴虽然不参与这些基金的日常管理,但还是具有操控权的。尤其是这个基础基金,他有特殊的目的在里面。
  “哇,这你早说啊,我这次没有申请。”
  “我也没有申请,听说很多教授都在申请,我们就放弃了。”
  两个女生纷纷叹息。
  林大的研究生是三年制。她们还没有到需要论文的时候,压力没有那么大,也没有像研三的师兄们那么上心。
  “没关系,现在知道了也不晚,这个基金两个星期申请一次。你们找好题目,提前给我打声招呼就可以。不过要说好,太差的项目就算了,那是纯粹浪费钱。”
  “那就先谢谢老弟了,但好项目也难找。教授们申请的项目,听说都是准备了多年。
  我们搞理科的,找个项目很难。最近也没有什么新理论出来,大家都是纸上谈兵。
  你们工科的还好,找个企业一联系,项目就有了。我们搞理论的,与企业都粘不上边。我恐怕一辈子,最后悔的就是报这个物理专业了。”
  魏惜寒的话半真半假,不过怨气不小。
  “不能这么悲观吧,你看我不就跑来学物理了吗?”
  学习越是艰苦,成永兴越是对这些坚于清贫,肯下大功夫学习纯理论知识的学长们很是敬佩。
  这些人,也不知道后来的下场如何。
  理科不受重视,就是到后世都无解。
  30年后,关于大型电子对撞机的全民讨论,搞得热火朝天。那次的讨论,很多人都不赞成,理由是劳民伤财,就连振宁都不赞同。
  这个论调,对,也不对。
  对,是因为对撞机的投资巨大,仅仅中国就需要投入接近千亿人民币!
  这笔投资,不论投入到哪一个领域,均能对相关行业起到决定性作用。
  2014年成立的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也就是通常说的,大基金,总额也不过1200亿。
  不对,指的是话语权。
  这种劳民伤财的论点,成永兴似曾相识,他第一次听到类似观点,是在中国刚开始造航母的时候。
  对撞机,其实就是科技界的航母。它代表着行业的制高点和话语权。
  这有个类似的例子:哈勃望远镜。这种看起来没有任何经济利益的公益项目,它的成本收益比,其实最高。
  因为每年总会有几个天文发现,通过新闻联播,报纸的形式,向国人传播。在这些激动人心的宇宙探索发现背后,则是美国的哈勃望远镜,NASA的名字。
  当看到这些新闻的时候,观众会不会觉得美国月亮很圆?
  会不会觉得美国宇航局在为全人类谋求公共福利?
  会不会觉得美国占据着道德制高点?
  美国的品牌,信誉,就是这样润物细无声地慢慢建立了起来。
  ————————
  “我能跟你比?女生天生就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