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北国科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北国科技- 第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
  “这,真是我们实验室做出来的东西?”赵良才看着跳动的数字,又有了新的怀疑。
  “这个样品,全世界,独此一份!”希占平有些恼了。
  老赵这是在干什么?本来以为,这个兄弟专业,今天会来抢功劳。大家的预案也是按照这个思路做的。
  可是,结果往往让人出乎意料。
  这是来咂场子来了!
  “你看看,这是我们实验室出的吗?”赵良才把拆下来的样品,递给了旁边的王启年。他的眼睛有点花了,看细节,看不太清。
  “嗯,是我们实验室的成品。这个封装,如果没有猜错的化,是张群亲自做的。”王启年仔细打量了一下。也不知道他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尤其封装,都是操纵机器进行的。
  “嗯。。。”
  赵良才觉得自己的人生观,都受到了冲击。
  几十年的经验,好像喂了狗。
  难道现在真是新思维当道?检测专业之所以这段时间,异军突起,就是因为挖掘新人,新方法,新思维?
  这个成永兴,真是个思维奇特的天才?
  ————————
  “第二个芯片,能否也演示一下?”
  “小赵,你到底想看什么?”
  这次连王教授都看不下去。一般来说,他经历过大风大浪,生生死死,什么事情没有见过?不过,今天也是遇到到看不明白的事情了。
  “我还是想亲眼所见。否则心理不踏实。”
  眼见为实,赵良才是相信自己眼睛的。想推翻以前看到的事实,那么就需要更多新的事实来做证据了。
  “好吧,小赵,辛苦你了。”一群人都没了脾气。于是又看着赵博士,进进出出的忙活,过了好久,才算把数据跑了起来。
  “赵主任,你还想看什么?”赵薇薇原来就是在电子系读书,她的态度,一直很谦逊。
  “行了,我服了!”
  赵良才把身子往后一靠,现在需要冷静一下。
  其实他并不了解,成永兴当时只是想了解一下氧化炉的运行参数,至于扔进去的东西,是什么,他根本不在意。
  至于酸水,碱水嘛,不都告诉过了嘛,那只是出了个小问题!怎么还问?
  ————————
  “这桌子上摆的,都是这几周的成果?”赵良才也是见过风雨的人。
  事实摆在眼前,他也就只能认赌服输。当务之急,是迅速止损。不能继续纠结于细节了。
  “是。”
  这次就连赵薇薇的回答,也是有气无力了。
  这慢的,恐怕不止半拍了吧。这都慢了快一个小时了!刚才热热闹闹的,都谈的是啥东西啊。
  摆脱了心里的阴霾,赵良才睁开眼睛看世界,风景果然不同。
  微电子马达在89年是个轰动世界的科学事件,与超导差不多是同一量级的事件。后世的人是很难理解它的分量的。但现在,它确实是在风头浪尖上。
  看着桌上的一堆东西,他居然有一种炫目的感觉。其实不仅是他,所有人,看到桌子上的这群东西,都在眼晕。
  尤其是这种数量级上的增加。
  第一周,第二周,各是一个,每个样品,可以产生高端论文三个。
  第三周,是两个样品。
  更可怕的是第四周,8个!
  这是什么东西爆炸了吗?
  ————————
  成永兴的感冒,还没有完全好。看着别人做试验,兴趣缺缺,迷迷糊糊,都快睡着了。
  他并不知道。最后的8个样品,在他逐渐耀眼的光芒下,最后居然变成了检测专业的世纪之谜!
  这8个样品,当时设计的时候,主要目的是想尝试一下,后世比较著名的几个MEMS的独有加工工艺,另外就是对设备的边界测试而准备的。所以造型是能有多怪,就有多怪,基本上没有怎么考虑实用性。
  当然,这些造型也不能说全无道理。因为人是无法凭空想象出,他没有见过的形象的。这种奇怪造型,多多少少,与他以前见过的结构粘点边。所以,这种是是而非的东西,最有杀伤力。
  在前三批样品,全部产生合格论文的情况下,这第四批,大家对它的期望值,可想而知。
  可问题就在这里,这批样品里,居然没有人能猜出,这些东西是测量什么用的。猜不出用途,那怎么做设计?
  然后更诡异的事情来了,他们去问事情的始作俑者,设计者本人。这个本人,成永兴居然说他也不知道!
  如果这件事情,就此结束也就算了。但是有好事者猜测,之所以这批样品,没有取得结果,可能跟后期项目经费不足有关系。因为前三批,普遍用时是5天到6天。而最后这一批,四天就结束了。
  于是有人,就找了一个自认还能看懂的结构,重跑了一遍流片,然后按照自己的思路,测试了一番。居然让他瞎猫碰到死耗子,成功了!
  这件事情的结果,点燃了沉寂已久的热情。这个世纪谜题,奖励之丰厚,使大家趋之若鹜。
  这种论文,只要一篇,就足以上青天。
  ————————
  当然,这都是以后的事情。
  现在这8个样品的最大作用,就是使所有人都眼晕!


第177章 挖角(上)
  赵主任看了一眼,在一侧装模作样,拿着份报告,防止睡着的青年人。突然发现一个机遇出现在眼前。
  “你是第一次看到这些报告?”
  “嗯,我?”
  成永兴差点睡着了。这一吓,他手里的报告,差点掉地上。
  “对,就是你!”
  屋里不少人都乐了出来,气氛缓解了不少。
  “我们是分工合作,我只是负责前面的生产,后面的数据分析,是赵博士在负责。”
  成永兴虽然有些犯困,可没有犯傻。他不明白这句问话背后的含义,本能的进行防卫。
  这是准备追究他知情不报吗?
  “你很喜欢做半导体项目?”
  成永兴为了半导体项目,放弃光纤项目的事情,也被他想了起来。这个学生还是有点知名度的,只不过最初他以为,这会是个笑话。
  桌上摆着的,已经完成的论文,有两篇,差不都完成的有,三四篇。这后面还有十倍以上的论文,走在来的路上。
  这种效率,简直令人无法相信。而这一切的起源,就是面前的这个奇怪的年轻人。
  “还行,毕竟半导体行业是新兴行业,机会比较多。”
  半导体产业会是在IT潮之前,唯一可以跟金融业相比的产业了。
  “既然你对半导体专业这么感兴趣,要不,你转学到我们系来吧。我这边给你创造更好的条件,实验室资源都向你开放!”
  。。。
  赵良材主任的一句话,把屋里所有人都惊呆了。
  他的选择,不是抢成果,而是抢人!
  。。。
  成永兴没有想到,这里还有这么一个选项。
  如果入学他就能进入半导体专业,至少可以节省他一年多的时间。
  到现在,他还前进在曲线救国的道路上,为的就是接下来的LED项目。
  这一年来,他一直在小心的积攒力量和人望。一步一步的,引诱整个检测专业,在按照他的思路,转向前进。
  。。。
  “老赵,这也太过分了吧。当着我们的面就这样挖人?
  这可是我们专业,几年来最优秀的学生!
  而且政策也不允许。都像你这么干,学校不都乱套了嘛!”
  希主任赶紧出面,压下了话题。
  现在可不是学生到大三可以选专业的时代。学生换个专业相当的困难,一般都是由学生发起,接收方与原专业同意,才有可能进行。
  这中间涉及大量的背后工作。检测专业是绝不可能放人的。
  ————————
  “直接转专业,有些困难,但你可以申请双学位嘛!”
  赵主任的脑筋转动,是非常快的。
  双学位,是为学习较好,有能力的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提供的一种特殊通道,属于政策鼓励的范围。
  这次就连希主任都说不出话了。
  “啊!…”
  成永兴张了张嘴,他是真有些动心了。
  这是一条成本低,见效快的通路,另外还不需要让他担上一个背叛的名义。
  “嗯…”
  他无法在这么短的时间,想明白整件事情。
  这显然是一条利大于弊的的选择。
  在短短的一瞬间,他居然没有发现,这条路会有什么缺点!


第178章 挖角(下)
  “你们哪有什么微电子,半导体专业?多修一个电子专业,有什么用?”
  姜还是老的辣,王立国一句话就把情势整个反转了过来。
  是啊,赵主任是微电子实验室的主任,但是工大目前并没有微电子这个本科专业!
  “老赵,你这是疯了吧,连这种不存在的承诺也敢做!”
  希占平刚才,差点被赵良才给唬住。现在想想,出了一身冷汗。
  “谁说不存在?不论他选我们哪个专业,我们都会把微电子实验室,和其它所有实验室的设备,对他开放。对他来说,那些本科课程还需要学吗?
  他已经把大三,大四的专业课都学完了!他需要的是实验室和相关的科研资源!”
  这时候需要猛夸,至于真正的水平,不重要。
  这次的项目为什么要两方合作?原因就是检测系没有相关资源。
  而这些资源,电子系有!
  “小成,你慢慢想,想好了来找我。要办什么,我亲自去替你跑!”
  赵主任不等其它人再发话,就中止了话题。
  年轻人的犹豫,是所有人肉眼都能看得到的。
  ————————
  经历了这一波激烈的交锋以后,剩下的会议议题,刚才还令人兴奋的成果,突然就变得无味了起来。
  MEMS项目小组的工作,已经进入了尾声,项目剩余经费,花得也差不多了,在微电子实验室的工作已经全部结束了。
  剩下的工作就由检测专业接手,双方的合作,或者说,微电子实验室的工作,也就告一段落。
  会议的下一个议题,更加重要,那就是分赃。论文的署名等,这是科研项目的目的和根本。
  按照赵良才的想法,一个学生的项目,署不署名,都关系不大,甚至去争这个署名,都有些掉价。
  但是这次讨论的不是一篇论文,而是一批,有可能多达二十几篇,甚至更多的论文。其总数甚至高于微电子实验室的全年产出。
  王启年叫他来助阵,为的就是这个。
  而且,这次的成果,不仅仅是论文这么简单,这之后还有一个国际联合实验室!
  涉及到的利益,以百万美元计!
  这里牵涉到无数人员的升职,出国考察机会。
  。。。
  但突然间,这些好像就都不重要了!
  大家甚至都不知道,接下来该谈些什么。
  任何谈判,都要预设一个前提,共识。现在这个前提,成了未知数。
  这也是成永兴的价值所在,他一个人,至少值二十篇论文!这个数字足以让他博士直接毕业了。他如果想留校,连评教授的硬指标都够了。
  ———————
  成永兴旁听了一会,身体有点不舒服,干脆就告了个假,退了出来。反正他们怎么讨论,也不会少了自己这份。
  再说论文署名的多少,对他这个学生意义已经不大了。他不需要评职称,最多捞点奖金罢了。
  向下一个目标冲锋的条件,经此一役,已经成熟了。
  ———————
  “你不是动心了吧!”赵微微指的是换专业的事情。
  赵微微也跟他脚前脚后退了出来。屋里留下一批中老年,慢慢的去协商。
  “我要再想想这里的厉害关系。“成永兴也是实话实说。
  “我是电子系毕业的,结果来到检测来读博,你却走着跟我相反的道路。”赵薇薇从自身的认识出发,觉得小师弟离开的可能性很大了。
  学校跟企业不同。学生在专业之间流通,是很平常的事情。
  学电子的本科生,考了个计算机的研究生,这种事情,再常见不过。赵薇薇就是这种情况。
  “我要再想想。我要去吃饭了,中午就没有吃。得走了!”成永兴与回实验室的赵师姐分手,自己往外走。他确实觉得饿得厉害。
  ———————
  会议在两个年轻人出去以后,很快就结束了。
  其实今天还有一个大的议题,谁都没有提。
  第一期的试验做完了,下一期呢?还是跟电子系合作吗?电子系不能自己做吗?


第173章 雁过拔毛
  就在成永兴走出实验室门口不久,刘福兴在宋国明的陪同下,走进了检测专业的办公室。
  刘福兴时隔四个月,再访冰城。
  这次有了经验,他穿的衣服足够厚,再加上天气也是逐渐回暖,他没有一下火车就被冻坏的感觉了。
  他是被老熟人宋国明从火车站接来的。一下火车就直奔办公室。
  刘福兴上次回到上海后,沉寂了很久。
  去年的冰城之行,基本上是彻底的失败!
  他不但没有成功的给公司带来了一个有价值的合作协议,还被忽悠着捐出一笔钱。结果回到公司以后,他还说不清捐款的目的!
  这次接到工大的电话以后,他一点兴趣都没有。他已经彻底不愿意提起上次的旅程了。
  捎带着,他对所有的北方人都有了意见。
  这些人骨子里流的都是土匪的血,雁过拔毛!
  但是工大方面很快又发了一个传真过来,上面的数据引起了他的兴趣。作为这个行业的精英,他的敏感性还是有的。
  在他把传真转发了以后,亚太总部和德国总部都有了兴趣,这才有了他的第二次的冰城之旅。
  ————————
  双方一番寒暄之后,刘福兴就注意到了桌上的东西了。
  “你们真的做出来了?”
  他走进办公室的时候,看到就是一桌子的探头还有各种文件。看文件是一种感觉,看到实物,又是一种感觉。
  去年他离开的时候,心情是沮丧的。
  他是第一个看到工大这个金矿价值的人,确不是收获果实的人!
  这几个月,他也在关注着工大不断发布的论文。专利由于申请初期,是查询不到的。他只能从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