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他这么个干法万一……”林强刚刚开口就被陆鸣直接打断道:“没有万一,摆在天驰面前的纵使有一万条路,唯独没有退路!”
得!
电话另一端的大强子直接没了脾气,良久不发一言,闹了半天真正的梭哈怪不是姓郑,而是姓陆。
坐在一旁的郑鸿瑞也被他这番话给激起一腔热血,有陆鸣在背后力挺,这一点实在太重要了,甚至可以说是天驰技术当前一切的大前提。
技术攻坚虽说不是靠决心和意志就能攻克的,但也不可否认这个因素一样不可或缺。
纵观历史,战争是技术突破的催化剂,因为这是生死存亡的大事,放在如今天驰科技身上其实也是生死存亡的大事,别看现在稳步运行着,那是因为有个天盛爸爸兜着的,天驰的生死危机不在当下,而是在未来。
未只有不再依赖天盛的兜底,天驰能实现自我造血循环,才能在未来摆脱生存危机。
陆鸣与林强结束通讯后,看向了郑鸿瑞,言简意赅道:“放手去干。”
郑鸿瑞默默地点了点,到也没有在他面前做什么保证或决心表态,这毫无意义,拿出实打实的业绩和技术突破比千言万语都管用。
……
天驰技术这一次大动作,上到天才招募,下到基层员工的保障都已经到位,上下利益统一、意志统一、目标统一,正在迸发出惊人的战斗力。
所有人都很清楚,大家同坐一条船上,这艘船不垮掉、能驶向更远取决于船上的每一个成员。
信心和决心驱动着大家疯狂爆肝,但却不是无效的内卷,事实证明大家都不傻,你待遇保障给到位了,爆肝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陆鸣也对国人的秉性看得清楚更拿捏的准,什么是生产力?
生产力就是“我愿意”,只要“我愿意”就连做的梦都在加班爆肝苦思冥想解决难题的场景,只要“我不愿意”就算列一万条规矩来约束也能找到摸鱼的办法。
不过天驰技术这么一搞,算是把其它技术大厂都给得罪了,本来天驰技术的待遇就在圈内是拔尖儿的,直接来个20%的涨薪操作也就算了,最要命的是那个退出保障机制。
这下好了,其它技术大厂的打工人、社畜们一看隔壁天驰技术,尤其是一些骨干,心里岂能没想法?
有想法,队伍就不好带了,其它技术大厂现在也很慌。
……
第849章【争议与市场的分歧】
这个周末双休日,天驰技术上热搜了,直接出圈火遍全网,圈内已经彻底炸开了锅。
打工人都简直不可思议了,这是国内的大厂待遇?
一夜之间,天驰技术的offer成为科技圈最炙手可热,网上有人发起了一个投票,打工人最理想的入职公司是哪家大厂。
华wei、天驰、企鹅等十家技术大厂供选择。
一天之内,参与投票的人数达到了200万之多,选择天驰的人数达到了碾压级的97。89%的程度,打工人们堪称是用脚在投票了。
天驰科技的人均工资此前就小幅超过华wei的,这一波改革一出来,放眼全国就更没有任何一家大厂的待遇可以与之媲美的。
当然,在天盛资本干活的人综合待遇是更高。
但两者没有可比性,一个是科技圈一个是金融圈,都是高收入行业,但天盛资本到现在的员工规模也就维持在2000人左右,管理资产在不断膨胀但所需人手却不需要太多,而天驰技术现在都10万规模了,未来还会扩大。
打工人们用脚投票一点都不意外。
俗话说的好,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幸福更是比出来的。
比着比着,想法就比出来了。
天驰技术这么一整,把整个科技圈都搞的一片躁动不安,各个技术大厂疯狂稳军心,待遇要不要提高呢?当然要,但以后再说,也就是画大饼。
有圈内的大佬急眼了,直接朋友圈里和抨击郑鸿瑞不顾全行业的稳定侮辱性涨薪,这是要逼死一大片企业。
尽管很快就删掉了,但还是传了出来。
这下全网的吃瓜网友们都惊了个呆,而“侮辱性涨薪”一词瞬间爆红全网,成为时下最魔幻的热词。
但无论外界如何,天驰技术不为所动。
就在周末双休日这两天时间,天驰技术收到来到应聘简历直接较之往常暴涨了1000倍,真·挤破头要入职,这场面堪比公考。
天驰技术的offer绝对是超级香饽饽,但凡有实力的第一优先级的入职兑现就是这家技术大厂,不需要太多的纠结,用脚投票都不会错。
奋斗的目的不就是为了以后能享福?其它大厂跟你说不能享福,而天驰这家大厂的待遇几乎接近铁饭碗,那还用说?当然是毫不犹豫用脚投票了。
于是上演千军万马闯独木桥的场面,hr部门一样比以往更为重中之重。
郑鸿瑞也没有忽略这里面走关系的痛点,完全遏制是理想化的,但也是零容忍的,发现一起彻查一起,放后门的人也直接撸掉,并鼓励互相检举,而知情不报照样撸掉,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公司内部的核心层团队大多也对郑鸿瑞在公司hr部门的决定持保留意见,觉得太严了,会搞的整个人力资源部门风声鹤唳,人人自危。
但郑鸿瑞在会上力排众议,坚决执行这一方案,忍受不了的就滚蛋,待遇给到位,不怕没有人,毕竟这还都不是技术岗,可替代性太强了。
他很清楚新推行的推出保障机制,如果hr部门抓的不严,进了太多闲人的结果是公司的将来会不堪重负,这样的人更会破坏整个团队奋斗的氛围,不但不会扩大公司的效益,还会消耗公司。
此消彼长那还得了?到那个时候天驰也有可能步ge的后尘。
作为天驰技术的掌门人,现在郑鸿瑞说是顶着天大的压力一点也不为过,顶头上司那句“天驰纵有千万条路唯独没有退路”的话时常在耳边回荡。
……
资本市场方面,对天驰技术近期的战略改革各有分歧,整体上给出的评价是用了“豪赌”两个字。
有机构算了一笔账,天驰技术在此次改革之前人均年薪便已经达到了惊人的65万,业内天花板毫无疑问,每年的人工成本就达到了910亿,因为还要给员工交社保。
而现在集体涨薪20%,人工成本达到1092亿元,直接增加了182亿的成本,往后扩招这个数字还会更大。
最重要的是,改革后的天驰技术所推出的保障机制,这些都会成为公司巨大的成本负担。
可见,天驰技术未来的亏损会进一步扩大。
不少资本机构都上调了天驰技术的风险指标,但是话说来,这家公司的未来到底如何,真的很难判断,正常情况下这么玩儿必死无疑。
但偏偏不正常的地方在于背后有个叫“天盛”的爹在兜着的,不然这家公司早就雷掉了,但就是因为有个天盛爹,不但没雷掉还越来越疯狂。
要命的是,这个“爹”还能兜得住。
这其实又让天驰技术的潜在风险系数爆表的同时,有了难以预估的潜力和爆发力,天驰的未来最终只能用三个字来表述:很难讲!
高科技这玩意变数太大了。
没准哪天有个天才或团队给你来个革命性的技术突破,那整个的现有研判一夜之间就能轻松被颠覆,现有的估值一夜之间被重估。
所以资本市场的分歧也很大,在消息公布的当天导致情绪闪崩之后,大家开始理性分析了,分歧也越来越大,有看好的也有不看好的。
这个时候对天驰技术的投资决策,赌的成分占大头了。
赌它技术突破成为浪潮的先驱,买!
赌它技术突破失败最终成先烈,卖!
天驰技术的众多投资人里面,老杨绝对是死多头,此前99。09元抄底,股价涨到200元上方的时候翻倍了,上周五跌停,他的利润也回撤了大半,等于回撤了16个多亿的绝对利润。
这波回撤是没法规避的,除非有内幕消息,但天驰技术最近的动作是突然放出了一个王炸,资本市场完全不知情,真躲过这波回撤也基本是运气成分居多。
但老杨依旧坚定持有,一股不动,忽略期间的涨跌波动,知行合一。
相比较一些悲观者,老杨绝对是天驰科技的乐观派,这家公司近期的重大举措,这种all…in梭哈一般的操作让老杨对郑鸿瑞大为赞赏。
这是决心的体现,而且不是只停留在口头上。
是真的梭哈了!
天盛资本在兜底,但不能兜一辈子,天驰技术就该需要这样的狂人、猛人才有可能杀出一片天。
真正让老杨期待的是,他从天驰技术最近的这些大动作得出了一个猜测,那就是天驰科技未来肯定不会一直卖“闪驰”车型这种性价比高的车,未来发布的新产品,肯定会逐渐向高端高利润延伸。
不然解释不了天驰技术最近的操作,又是招募天才,又是全员涨薪,摆明了就是要做技术大攻关。
答案就出来了,这么死磕技术攻关,就是要面向高附加值利润,因为高科技产品就是高附加值利润的象征。
所以老杨期待且坚定持有。
以小见大,国家的经济转型升级,制造业从低端低利润向高端高利润迈进,靠的就是大量像天驰技术这样拥有锐意进取之心的公司才能实现。
……
第850章【参是可以,分量够吗?】
12月1日周末。
天驰技术对外发布消息,公司在宁州的第二个工厂全面竣工并投入量产阶段,该工厂将为公司带来每年79万辆的新增产能,天驰科技的总产能也达到每年185万辆的规模,月产能提高至15。4万辆左右。
同时第三个超级工厂也赶上日程了,和前面两个不同的是,天驰技术称之为“智能工厂”,也就是使用大量的新技术,比前面两个工厂更具智能化、无人化、集约化,产能效率大幅提升,当然成本也会降低。
产能的提升必然带来进一步均摊每一辆车的成本价格,但是“闪驰”车型的价格是依旧不变的,所以这部分降低的成本就能反应到利润表上来,也就是利润会提高。
而随着第三个工厂在未来投入运营并量产,成本还会进一步的下降,在终端售价不变的情况下,当然会进一步反应到公司的利润表上来,直观的体现在公司卖出一辆车的亏损在持续缩减。
天驰科技最近几天的这一系列动作还发挥着刺激销量的附加效果,那就是其它诸多技术大厂工作的一些有购车需求的员工更加倾向天驰车了,因为这几天圈内的事情让这个群体又多了一个买天驰车的理由。
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但其背后的逻辑也是一种力所能及的倒逼因子在起作用,是一种看不见的斗争。
因为就在天驰技术几个大招放出来之后,其它诸多技术大厂为了稳军心,也表态过了,却是画大饼行为,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好处。
底下的打工人当然不买账,但也没办法。
要理清这个逻辑也不难,天驰技术这么一整,很多技术大厂都不爽,恨不得天驰技术马上倒闭。
而对于其它技术大厂的底层员工而言,和他们的老板的想法是截然相反的,不希望天驰技术倒闭,还希望天驰技术能持续做大做强,
虽然他们进不了天驰技术就职,但只要天驰技术活的越来越好,做得越大越强就意味着大量的人才会涌向这家公司,那么必然会降低其它技术大厂的整体竞争力。
毕竟尖端人才是有限的,稀缺性摆着的,其它厂如果继续画大饼,这些人才都跑光了,你这家厂正在肉眼可见的衰败。
只有真的感到疼了才会拿出点实际行动来,而不是只会画大饼。
天驰技术的产品本身就很不错,对于这些打工人来说,如果真的有购车需求,这个时候无疑是多了一天买天驰车的理由了。
支持天驰就是间接在倒逼自家老板要多分点蛋糕出来,切切实实的涨点工资,不动声色的作斗争,未来的日子长着呢,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尽管微不足道,但也是斗争过。
关键是没有什么损失,有购车需求买天驰的车一点都不亏。
说白了,大家其实心里是期盼这天驰技术这家大厂的纯在,如同天降猛男一样,能给内地科技圈带来全新的风气,改变现有的局面。
如此一来,即便无法进入天驰技术就职,但整个行业风气大幅改善了,在其它厂上班的打工人们日子也肯定比以前好过一些。
……
12月2日周一。
上午10点左右,天盛资本总部。
此刻,郑鸿瑞和陆鸣两人正坐在办公室休息区沙发,后者笑道:“这是又缺钱了?要多少?”
不就是钱嘛。
能用钱解决的事情,在天盛资本永远都不是什么天大的事情,要知道现在公司手里揣着的现金流,每天光是贬值的部分就十来个亿,一年下来得贬个4000来亿,能贬出个世界五百强企业的收入规模来。
郑鸿瑞一般亲自跑过来,基本都是伸手要钱。
不过此刻的郑鸿瑞一听这话,笑着摇头连忙道:“董事长,公司目前的流动性足够周转,暂时不缺钱,这一次过来是为了‘星链’的事情。”
闻言,陆鸣二郎腿一翘,言简意赅道:“技术攻克上的事情不必问我,放手去干就对了。”
郑鸿瑞点了点头说道:“明白。不过董事长,这件事情真得董事长你出面。”
陆鸣一听顿感好奇:“此话怎讲?”
郑鸿瑞旋即有条不紊的说:“星链这一块的布局,我们起步太晚是硬伤,火箭回收这一块还是得承认内地的企业与spacex的差距,但时间不等人,马斯克的星链的已经发射了上千颗了,spacex也不可能接天驰的发射订单。”
天驰要打造自己的星链系统,这是战略布局的关键环节之一,其实只要马斯克点头,郑鸿瑞不介意掏钱让spacex发射上去。
不过显然不可能实现,因为双方是竞争关系,而且就算spacex点头愿意接天驰的单子挣这笔钱,北美方面也会出面干预遏制。
陆鸣听他这么一说,思量片刻方才说道:“你的意思是想走传统火箭发射渠道,抢时间窗口?”
郑鸿